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因加强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 会计控制 内部监督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行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企业经营的失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失效,诸如我国巨人集团的倒塌,郑州亚细亚的衰败,震惊中外的中航油、银广厦事件的发生,美国安然公司和世界通信公司的管理层舞弊案等问题,无不与企业内部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据美国忠诚与保证公司的调查发现:70%的公司破产都是由于内部控制不力造成的。可以说,没有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谈不上现代化的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但由于人们对事物认知能力的限制,不可能设计出无任何缺陷的内部控制制度,它要求企业必须站在发展全局的高度,全方位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为深化企业改革、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技术支持,并在生产经营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深化。
一、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
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至于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如何,很少去认真考核、检查、评价,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2、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许多企业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理,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监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董事”不“懂事”,经常只是一个“虚职”,而且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三者之间没有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如股份制改造后的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现象严重,国有股权重一般都占51%以上,少数股东很难行使权利,董事长往往兼任总经理,董事会形同虚设,监事会受制于董事会或总经理,大权实际上集中在经营者身上,产生“内部人”控制现象,权力不能受到有效的监督。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监督控制措施的缺乏,产生了大量“内耗”,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
3、人员素质不高、人力资源政策不健全
企业员工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道德修养以及人力资源政策是内部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COSO(美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赞助组织委员会)特别强调“人”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目前,我国企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企业管理者价值观扭曲、缺乏敬业精神、管理能力低下现象严重。人事政策透明度低、考评机制落后、缺乏激励机制、缺乏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不能激发、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企业管理层风险意识薄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经营风险,包括投资风险、财务风险、销售风险、外汇风险、法律风险等等,但许多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并没有相应提高,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中航油,一个因成功进行海外收购曾被称为“买来个石油帝国”的企业,由于其新加波股份公司原总经理陈久霖风险意识薄弱,违规操作石油期货给企业造成了5.54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且刻意隐瞒,不仅损害了国有企业的形象,其个人也因此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5、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许多企业会计制度执行不到位,内部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会计基础工作滞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独立性,实际工作中易受单位领导违法干预,“领导定调子,会计填数字”现象严重,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对外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性差。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不仅造成单位会计工作杂乱无序、管理混乱,给贪污、挪用单位资金或侵吞单位资产等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而且严重扰乱了国家经济建设秩序。据2006年财政部对39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检查发现,39家企业共查出资产不实93亿元,收入不实84亿元,利润不实33亿元,隐瞒利润、假按揭、虚构交易、骗取银行信用、故意会计造假、滥用会计政策、会计基础薄弱、偷逃国家税收等问题非常严重。
6、缺乏有效的内控监督检查机制
缺乏有效的内控监督检查机制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一大薄弱环节,相当多的企业存在内控监督检查机构不健全、内部控制监督制度不完善、内部审计范围有限、审计内容单一,以及内部审计监督机构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等问题。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只对国有企业的内审机构设置作了强制性规定,而对非国有企业则未作要求,许多非国有企业未建立内审机构,即使设了内审机构,也是附属于其他部门,组织地位低下,造成内审机构独立性、权威性不强,监督检查工作容易受到管理层主观意识左右,公正性和客观性受到质疑。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财务审计范畴,没有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将内部审计的范围扩展到经营审计,审计范围有限、内容单一。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1、提高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思想认识
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定、执行离不开管理层的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企业管理层应从思想意识上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知,重视企业风险管理,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指导原则,切实改变对内部控制肤浅认识,打破传统的会计控制观念,科学地进行风险评估,借鉴美国COSO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树立企业内部控制的系统观和整体观,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整体有效性。
2、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良好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企业稳定和健康发展,可以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有效实施提供保障。企业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自身的经营理念、特点、规模、管理模式等来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根据《公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职责,并在董事会下设内部审计委员会专门负责内控工作。强化董事会的权利和职能,杜绝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担任的现象。确保监事会的独立地位,保证其监督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在企业内部,实行决策、执行、监督分权制衡制度,形成以董事会为中心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严密内控系统,即股东会通过监事会对董事会实行内控,董事会通过内部审计对总经理及其他管理者实行内控。
3、改善人力资源政策,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素质
再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最终需要人的有效实施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必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完善企业人力资源政策,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必须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激发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采取措施加强员工知识、技能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来吸引人才、发展人才,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实施提供条件。
4、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企业必须把整个运营过程和内部财务会计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控制机制,从根本上消除舞弊的土壤。企业应严格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把内部会计控制落到实处,建立严密、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一方面要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内部财务会计制度,抓好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建立各种财产物质领报、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制定财务监督和内部稽核制度,包括预算管理制度、投资筹资管理制度、财产日常管理制度、财务分析和评价制度等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为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规范会计行为提供有效地保证。
5、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保证。企业应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与效益原则,制定可操作性强、前瞻性高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内部控制实施有章可循。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管理情况的变化,充分考虑企业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经常检查各项控制程序的及时有效性,重点解决经营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对内部控制制度随时进行修正、补充,保证制度的衔接性和有效性。合理确定各层次管理者的审批权限、岗位责权,各级管理人员应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不得超越权限进行经营管理活动。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企业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绩效考评机制和重大风险预警应急机制,立足于企业实际情况,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需要,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6、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
信息系统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其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加强信息的传递与沟通,企业应建立一个具有整体性、高效性、开放性的信息沟通系统,使员工可以清楚地从管理层获取明确的信息,明确其职责;使信息在企业各层次之间、各环节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进行及时地传递和有效地沟通,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企业应及时、准确、完整地采集与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市场变化、竞争对手的创新、客户需求的变化等信息,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通过信息加工、整合、传递,对企业经营方针和策略进行及时调整,支持企业经营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7、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检查体系
企业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内部监督,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检查体系,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企业应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等类似其他监督机构职责,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之间的关系,明确开展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等。内部审计监督机构工作的职责应打破传统观念,不能仅局限于财务审计的范畴,应扩展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经营审计,检查、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合理性、健全性、有效性,确认有关经济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评价内部控制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向管理层揭示、反馈企业当前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风险、薄弱环节与制度缺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保证内部审计监督的相对独立性、权威性,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将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针对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活动的特点和情况,适时借助外部监督(包括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积极开展内部控制评审工作,改善内部控制环境,改进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加强内部科学管理,确立风险防范意识,保障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辅导教材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辅导读本(2008)[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M].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3] 财政部会计司:统筹兼顾 开拓创新 会计改革与发展事业迈上新台阶[J].中国农业会计,2009(2).
[4] 孙金亮:企业内部控制探析[J].中国农业会计,2007(5).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 会计控制 内部监督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行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企业经营的失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失效,诸如我国巨人集团的倒塌,郑州亚细亚的衰败,震惊中外的中航油、银广厦事件的发生,美国安然公司和世界通信公司的管理层舞弊案等问题,无不与企业内部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据美国忠诚与保证公司的调查发现:70%的公司破产都是由于内部控制不力造成的。可以说,没有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谈不上现代化的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但由于人们对事物认知能力的限制,不可能设计出无任何缺陷的内部控制制度,它要求企业必须站在发展全局的高度,全方位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为深化企业改革、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技术支持,并在生产经营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深化。
一、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
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至于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如何,很少去认真考核、检查、评价,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2、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许多企业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理,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监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董事”不“懂事”,经常只是一个“虚职”,而且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三者之间没有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如股份制改造后的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现象严重,国有股权重一般都占51%以上,少数股东很难行使权利,董事长往往兼任总经理,董事会形同虚设,监事会受制于董事会或总经理,大权实际上集中在经营者身上,产生“内部人”控制现象,权力不能受到有效的监督。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监督控制措施的缺乏,产生了大量“内耗”,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
3、人员素质不高、人力资源政策不健全
企业员工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道德修养以及人力资源政策是内部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COSO(美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赞助组织委员会)特别强调“人”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目前,我国企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企业管理者价值观扭曲、缺乏敬业精神、管理能力低下现象严重。人事政策透明度低、考评机制落后、缺乏激励机制、缺乏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不能激发、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企业管理层风险意识薄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经营风险,包括投资风险、财务风险、销售风险、外汇风险、法律风险等等,但许多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并没有相应提高,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中航油,一个因成功进行海外收购曾被称为“买来个石油帝国”的企业,由于其新加波股份公司原总经理陈久霖风险意识薄弱,违规操作石油期货给企业造成了5.54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且刻意隐瞒,不仅损害了国有企业的形象,其个人也因此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5、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许多企业会计制度执行不到位,内部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会计基础工作滞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独立性,实际工作中易受单位领导违法干预,“领导定调子,会计填数字”现象严重,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对外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性差。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不仅造成单位会计工作杂乱无序、管理混乱,给贪污、挪用单位资金或侵吞单位资产等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而且严重扰乱了国家经济建设秩序。据2006年财政部对39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检查发现,39家企业共查出资产不实93亿元,收入不实84亿元,利润不实33亿元,隐瞒利润、假按揭、虚构交易、骗取银行信用、故意会计造假、滥用会计政策、会计基础薄弱、偷逃国家税收等问题非常严重。
6、缺乏有效的内控监督检查机制
缺乏有效的内控监督检查机制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一大薄弱环节,相当多的企业存在内控监督检查机构不健全、内部控制监督制度不完善、内部审计范围有限、审计内容单一,以及内部审计监督机构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等问题。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只对国有企业的内审机构设置作了强制性规定,而对非国有企业则未作要求,许多非国有企业未建立内审机构,即使设了内审机构,也是附属于其他部门,组织地位低下,造成内审机构独立性、权威性不强,监督检查工作容易受到管理层主观意识左右,公正性和客观性受到质疑。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财务审计范畴,没有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将内部审计的范围扩展到经营审计,审计范围有限、内容单一。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1、提高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思想认识
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定、执行离不开管理层的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企业管理层应从思想意识上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知,重视企业风险管理,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指导原则,切实改变对内部控制肤浅认识,打破传统的会计控制观念,科学地进行风险评估,借鉴美国COSO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树立企业内部控制的系统观和整体观,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整体有效性。
2、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良好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企业稳定和健康发展,可以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有效实施提供保障。企业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自身的经营理念、特点、规模、管理模式等来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根据《公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职责,并在董事会下设内部审计委员会专门负责内控工作。强化董事会的权利和职能,杜绝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担任的现象。确保监事会的独立地位,保证其监督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在企业内部,实行决策、执行、监督分权制衡制度,形成以董事会为中心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严密内控系统,即股东会通过监事会对董事会实行内控,董事会通过内部审计对总经理及其他管理者实行内控。
3、改善人力资源政策,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素质
再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最终需要人的有效实施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必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完善企业人力资源政策,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必须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激发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采取措施加强员工知识、技能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来吸引人才、发展人才,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实施提供条件。
4、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企业必须把整个运营过程和内部财务会计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控制机制,从根本上消除舞弊的土壤。企业应严格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把内部会计控制落到实处,建立严密、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一方面要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内部财务会计制度,抓好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建立各种财产物质领报、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制定财务监督和内部稽核制度,包括预算管理制度、投资筹资管理制度、财产日常管理制度、财务分析和评价制度等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为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规范会计行为提供有效地保证。
5、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保证。企业应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与效益原则,制定可操作性强、前瞻性高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内部控制实施有章可循。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管理情况的变化,充分考虑企业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经常检查各项控制程序的及时有效性,重点解决经营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对内部控制制度随时进行修正、补充,保证制度的衔接性和有效性。合理确定各层次管理者的审批权限、岗位责权,各级管理人员应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不得超越权限进行经营管理活动。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企业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绩效考评机制和重大风险预警应急机制,立足于企业实际情况,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需要,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6、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
信息系统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其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加强信息的传递与沟通,企业应建立一个具有整体性、高效性、开放性的信息沟通系统,使员工可以清楚地从管理层获取明确的信息,明确其职责;使信息在企业各层次之间、各环节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进行及时地传递和有效地沟通,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企业应及时、准确、完整地采集与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市场变化、竞争对手的创新、客户需求的变化等信息,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通过信息加工、整合、传递,对企业经营方针和策略进行及时调整,支持企业经营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7、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检查体系
企业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内部监督,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检查体系,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企业应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等类似其他监督机构职责,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之间的关系,明确开展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等。内部审计监督机构工作的职责应打破传统观念,不能仅局限于财务审计的范畴,应扩展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经营审计,检查、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合理性、健全性、有效性,确认有关经济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评价内部控制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向管理层揭示、反馈企业当前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风险、薄弱环节与制度缺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保证内部审计监督的相对独立性、权威性,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将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针对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活动的特点和情况,适时借助外部监督(包括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积极开展内部控制评审工作,改善内部控制环境,改进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加强内部科学管理,确立风险防范意识,保障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辅导教材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辅导读本(2008)[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M].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3] 财政部会计司:统筹兼顾 开拓创新 会计改革与发展事业迈上新台阶[J].中国农业会计,2009(2).
[4] 孙金亮:企业内部控制探析[J].中国农业会计,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