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仪在辞海中的解释是“礼节和仪式”。我们认为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当今社会的孩子在家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中的小太阳说一不二,因此在与人相处中不会去处理幼儿间的矛盾,不懂得谦让与很好的合作,这就需要我们幼儿教师帮助幼儿改变这种现状,对幼儿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可幼儿的礼仪教养又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及多种活动中培养。
一、理论背景
中国作为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礼仪之帮”,讲文明、用礼仪,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尺;我们在否定传统弊端的同时,也丢掉了一些传统的美德。学前期的幼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亚里士多德说过“幼年时形成的习惯可以改变一生”,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乃至整个人生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纲要》中明确指出:向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培养他们团结友爱、诚实、勇敢、不怕困难、有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德、文明行为和可爱的性格。良好的礼仪教育,对幼儿塑造良好的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著名幼教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孩子礼仪,等于教孩子优雅地过一生。
二、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一)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每周星期一上午十点整,全体师生都会来到操场,举行庄严而隆重的升旗仪式。特请大班幼儿轮流当旗手,这项任务光荣又艰巨。在每次的升旗前,要反复练习,每次当音乐响起,国旗缓缓升旗,全园师生齐声唱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幼儿的荣誉感油然而生,从他们的表情中可以读出,他们心中的喜悦。通过这个活动来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幼儿从小懂得爱国家、爱自己、爱自己身边的人,从而萌发幼儿愿意帮助别人的欲望。
(二)将幼儿的礼貌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每天早上,都会有四名大班幼儿带着“礼仪小标兵”的绶带站在园门口,用最纯真的笑脸来迎接家长和小朋友,用最甜美的声音问候:“叔叔、阿姨早上好,小朋友早上好”。最开始,许多家长也没有问好的意识,小朋友就更加没有反应,据我们统计,开展活动三天中,全园300多名家长,只有几十位家长能主动与礼仪小标兵相互问好,可想而知,幼儿间的交流就更加微不足道了。于是,我们与孩子们商量,由孩子们向家长发出倡议书,希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样。没有几天,我们再看到的景象大不相同了,爸爸、妈妈主动与小标兵问好,同时还能提醒孩子与小标兵打招呼,不仅对大班幼儿的进行了礼仪教育,还增强了弟弟、妹妹的礼貌意识。
(三)利用教育活动来对大班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在每日的教育活动中,老师们通过社会活动《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情境表演,让幼儿从中体验友情、从中学会怎样去关爱别人;又通过学唱新歌《动物的家园》——让幼儿感受身边的动物、植物也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朋友,需要我们去保护它们、爱护它们;在语言活动《有礼貌的小朋友》学习中,通过两名幼儿的行为对比,幼儿从中懂得了有礼貌受人尊敬;老师们将每个教育活动中渗透“礼仪”小常识,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教育。
(四)通过多媒体教学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园内还定期组织幼儿观看解放时期的电影、礼仪教育的影片等,让幼儿从小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通过观看宣传片,让幼儿能分辨什么样的行为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什么样的行为会得到大家的赞扬,给幼儿一个分析问题的机会,让每名幼儿都能从自身做起,从我做起,争做“文明礼仪小标兵”。
三、注重家园合作,共同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一)利用“亲子活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园还利用双休日组织亲子活动,带领幼儿及家长走进大自然。活动前教师会与幼儿一起说一说活动中的注意事项。比如,上车谦让,途中不能踩座椅、不能大声喧哗;下车后,一个一个下,不能拥挤,保证安全等。带幼儿参加活动中,活动中需要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共同对幼儿进行合作与分享的教育,自己带来的好吃的,大家一起吃,学会分享,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家长鼓励幼儿去与小朋友共同解决,学会合作。
(二)通过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更好的调动家长共同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利用月末家长半日观摩的机会,老师组织幼儿开展《动手做一做》的活动,让孩子用自己的小手,为家长送上一份自己制作的小礼物,主动说:“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请父母来讲一讲孩子小时候的故事,以便让幼儿了解父母的不容易。同时,活动也让家长看到孩子们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来让幼儿从小懂得应该孝敬父母、如何孝敬父母。
(三)组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期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定期组织家长讲座及家长会,会上请家长明确幼儿园“礼仪”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及要达到的目的和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在明确教育方案的同时,各班教师听取家长的意见与建议,由班级教师分发《幼儿家庭情况调查问卷》,鼓励家长如实填写孩子在家的习惯,教师进行整理后并根据反馈表来制定本班幼儿 “礼仪”教育的活动目标及工作计划。以此来调动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性。
四、利用社区资源,让幼儿成为“礼仪”小主人
在班级开展活动的同时,教师将教育活动向社区延伸,使幼儿在改变自己处事行为的时候,能规范其他人的行为。教师开展主题活动“我做礼仪小卫士”调动大班幼儿绘画及制作的兴趣,来做些宣传小画册,并带领孩子们走进社区,将宣传小画册发给社区中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活动不仅使幼儿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同时还使幼儿有了接触社会的机会,得到了更多的体验。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礼仪教养、良好行为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需要教师及家长共同配合。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点滴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让幼儿逐渐学会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内外一致。
一、理论背景
中国作为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礼仪之帮”,讲文明、用礼仪,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尺;我们在否定传统弊端的同时,也丢掉了一些传统的美德。学前期的幼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亚里士多德说过“幼年时形成的习惯可以改变一生”,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乃至整个人生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纲要》中明确指出:向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培养他们团结友爱、诚实、勇敢、不怕困难、有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德、文明行为和可爱的性格。良好的礼仪教育,对幼儿塑造良好的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著名幼教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孩子礼仪,等于教孩子优雅地过一生。
二、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一)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每周星期一上午十点整,全体师生都会来到操场,举行庄严而隆重的升旗仪式。特请大班幼儿轮流当旗手,这项任务光荣又艰巨。在每次的升旗前,要反复练习,每次当音乐响起,国旗缓缓升旗,全园师生齐声唱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幼儿的荣誉感油然而生,从他们的表情中可以读出,他们心中的喜悦。通过这个活动来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幼儿从小懂得爱国家、爱自己、爱自己身边的人,从而萌发幼儿愿意帮助别人的欲望。
(二)将幼儿的礼貌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每天早上,都会有四名大班幼儿带着“礼仪小标兵”的绶带站在园门口,用最纯真的笑脸来迎接家长和小朋友,用最甜美的声音问候:“叔叔、阿姨早上好,小朋友早上好”。最开始,许多家长也没有问好的意识,小朋友就更加没有反应,据我们统计,开展活动三天中,全园300多名家长,只有几十位家长能主动与礼仪小标兵相互问好,可想而知,幼儿间的交流就更加微不足道了。于是,我们与孩子们商量,由孩子们向家长发出倡议书,希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样。没有几天,我们再看到的景象大不相同了,爸爸、妈妈主动与小标兵问好,同时还能提醒孩子与小标兵打招呼,不仅对大班幼儿的进行了礼仪教育,还增强了弟弟、妹妹的礼貌意识。
(三)利用教育活动来对大班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在每日的教育活动中,老师们通过社会活动《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情境表演,让幼儿从中体验友情、从中学会怎样去关爱别人;又通过学唱新歌《动物的家园》——让幼儿感受身边的动物、植物也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朋友,需要我们去保护它们、爱护它们;在语言活动《有礼貌的小朋友》学习中,通过两名幼儿的行为对比,幼儿从中懂得了有礼貌受人尊敬;老师们将每个教育活动中渗透“礼仪”小常识,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教育。
(四)通过多媒体教学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园内还定期组织幼儿观看解放时期的电影、礼仪教育的影片等,让幼儿从小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通过观看宣传片,让幼儿能分辨什么样的行为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什么样的行为会得到大家的赞扬,给幼儿一个分析问题的机会,让每名幼儿都能从自身做起,从我做起,争做“文明礼仪小标兵”。
三、注重家园合作,共同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一)利用“亲子活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园还利用双休日组织亲子活动,带领幼儿及家长走进大自然。活动前教师会与幼儿一起说一说活动中的注意事项。比如,上车谦让,途中不能踩座椅、不能大声喧哗;下车后,一个一个下,不能拥挤,保证安全等。带幼儿参加活动中,活动中需要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共同对幼儿进行合作与分享的教育,自己带来的好吃的,大家一起吃,学会分享,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家长鼓励幼儿去与小朋友共同解决,学会合作。
(二)通过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更好的调动家长共同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利用月末家长半日观摩的机会,老师组织幼儿开展《动手做一做》的活动,让孩子用自己的小手,为家长送上一份自己制作的小礼物,主动说:“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请父母来讲一讲孩子小时候的故事,以便让幼儿了解父母的不容易。同时,活动也让家长看到孩子们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来让幼儿从小懂得应该孝敬父母、如何孝敬父母。
(三)组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期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定期组织家长讲座及家长会,会上请家长明确幼儿园“礼仪”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及要达到的目的和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在明确教育方案的同时,各班教师听取家长的意见与建议,由班级教师分发《幼儿家庭情况调查问卷》,鼓励家长如实填写孩子在家的习惯,教师进行整理后并根据反馈表来制定本班幼儿 “礼仪”教育的活动目标及工作计划。以此来调动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性。
四、利用社区资源,让幼儿成为“礼仪”小主人
在班级开展活动的同时,教师将教育活动向社区延伸,使幼儿在改变自己处事行为的时候,能规范其他人的行为。教师开展主题活动“我做礼仪小卫士”调动大班幼儿绘画及制作的兴趣,来做些宣传小画册,并带领孩子们走进社区,将宣传小画册发给社区中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活动不仅使幼儿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同时还使幼儿有了接触社会的机会,得到了更多的体验。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礼仪教养、良好行为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需要教师及家长共同配合。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点滴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让幼儿逐渐学会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内外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