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初中学生化学学习效果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konglang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生化学学习困惑多,应通过展示学科特点、引进用语教法、采取分层教学、运用兴趣教学等办法,努力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效果;增强
  教化学的老师大都有这样的体验:中学化学并不难学,可总有一些学生在化学学习上产生困惑,学习效果很差。究其原因:一是他們没有真正认清化学学科的本质特点,而只知盲目识记;二是他们不善于运用化学思想解决问题;三是在学习中重学而不重思,重做而不善想。这些学生心理上因困难而产生畏惧,因畏惧而失去信心,从而使化学学习困难重重,直到放弃,进而严重降低了学习效果。那么,如何增强初中学生化学学习效果,我谈几点增强初中学生化学学习效果的方法、认识和体会。
  一、 展示学科特点
  学生在化学学科学习中困惑之一是他们没有真正明白化学学科的特点,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时,教师不仅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更要把教材中的隐蔽的线索展示给学生。如首先要向学生介绍教材内容安排情况,其次要让学生知道各部分教材的特点。在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时,要让学生明白多数单质及化合物的学习是沿着“物理性质一结构一化学性质一用途一制法”的线索进行。
  二、 引进用语教法
  化学用语是一种国际性的科技语言,也是研究化学的工具,化学用语贯穿整个初中化学教材的始终,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我们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技能。掌握好化学用语,才有可能学好化学。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看,出现的化学用语有:1. 元素符号(33种)与离子符号(5种);2. 原子结构示意图(22种)离子结构示意图(5种);3. 化学式(108种)4. 化学方程式(62个);5. 电离方程式(11个)。新编教材已经删去了电子式,减少了元素符号,降低了对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要求,对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变的反应规律的要求,而且对章节编排做了改进,分散了难点,选择了合理的知识梯度。我们要努力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接受能力进行化学用语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好化学用语化学概念,为增强学生的整个化学学习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概念学习中必须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外延不可随意扩大,要讲究概念理解的准确性。在定律、原理学习中,一定要认清定律原理适用的范围和运用条件,切不可张冠李戴,胡乱套用,化学用语学习一定要讲究规范。
  三、 采取分层教学
  教师应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每一个化学概念在全册书中的地位,按照教材编排的层次,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减少坡度,循序渐进。例如,教学化学概念或用语,就可将其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①从“绪言”到第二章第三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识记阶段。让学生提前分散识记元素符号。每节课3~5种,学生不感到负担,愿意学。到元素、元素符号这一节,学生已能熟练地读、写24种元素符号,为下一节化学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从“绪言”课接触物质开始,就可注明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经常见一见,不作其他要求。等到学习化学式时,实际上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上有了发展、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②从第二章第三节到第四章第二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阶段。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掌握用元素符号写化学式,用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的初步规律。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教学的重点,掌握好化学式与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可使学生形成化学方程式的雏形。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是难点,除了讲清最小公倍数法,可通过实例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
  四、 运用兴趣教学
  (一) 老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有计划地分散难点,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提高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
  例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都可以提前逐步渗透、避免大量集中学习使学生难以接受。要让学生在学懂学会中不断强化兴趣,在教学中重视牢固地掌握元素符号,进而熟练地写出化学式,就可顺利地写出化学方程式。为避免化学用语的学习枯燥无味,可将元素符号、化合价、金属活动顺序表编成顺口溜以提高兴趣,获得好的记忆效果。
  (二) 老师可根据课题内容,设计趣味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有一种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科学,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例如,在学习课题1时,教师可以设计几个趣味实验,如“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瓶生烟”等奇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实验进而学习化学的愉悦性。
  (三) 强化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做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例如,我在§14 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我请学生思考3个问题:1. 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 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 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记得牢,学习兴致很高。
  综上,如何增强初中学生化学学习效果,可以说也是我所在学校老师长期探索的一个老问题,我校实施高效课堂研究,也很重视化学教学的高效,尤其是学习效果的探索,这里我提到的增效措施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老师们坚持不懈地探索下去。
  参考文献:
  [1]于庆峰.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探讨[J].数理化学习,2012.
  作者简介:
  邓志铃,重庆市,重庆市渝北区石鞋初级中学校。
其他文献
当前多数国家电力工业正在进行打破垄断,积极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力求实现电力市场条件下的电力体制改革,以更好地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电力市场与国家社会、经济、环
波士顿矩阵模型(BCG)是一种用于分析企业产品投资组合的有效方法,对各行业均有指导意义.作者运用波士顿矩阵模型的基本原理于四川农产品"绿色通道",一方面判断目前四川农产品
摘要:大蒜在植物学分类上属百合科、葱属,为多年生宿根植物,在生产上作为一年或两年栽培。大蒜的茎退化成扁平的莖盘,通过生长发育,地下鳞茎生长成蒜头。大蒜通常以蒜瓣进行无性繁殖,在长期的无性繁殖过程中,因病毒逐年积累并代代相传,使种性逐渐退化,产量、品质大幅下降。大蒜采用气生鳞茎(蒜珠)繁殖时,蒜珠采自蒜苔(花苔)顶端的花苞(生长点),而大蒜生长点部位一般不带病毒,因而可自然脱毒。  关键词:红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