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教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课堂的教学结构趋向于立体化,学生合作学习与探究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笔者根据高考试题(浙江卷)的特点——试题综合性强,认为高三地理复习要善于归类、比较、整合,找出地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重视析图、读图、图式相互转化能力的培养,强调对地理事物或者现象发生过程的内在、细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发展地理思维。笔者以《锋面系统》高三复习课为例,提出几点思路:
一、夯实基础,强化主干知识的掌握与延伸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一定地理思维能力的运用都需相应的地理知识作为铺垫,高三地理课堂教学要善于归类、比较、整合,找出地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教师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学生运用地理原理与规律的方法与技巧,更是学生对复杂的地理知识掌握与创新的源泉。以《锋面系统》高三复习课为例:
笔者先展示两幅锋面结构图
得出 结论1:冷、暖气团相遇——锋面——温差大
结论2:两种锋面的区别与共性(锋面移动方向、雨区位置、天气变化状况等)
以上两个结论的得出是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的要求。笔者认为教师在组织高三地理复习时,应该结合高考试题的主干知识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强调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以达到学生利用知识分析地理问题、创新地理思维。
结合上图笔者向学生提问:
1.能否将上图中的锋面系统转化为水平等温线图?
2.按照锋面的移动方向,对A城市来说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等温线的水平分布特点将出现怎样的特征?
通过这样处理的课堂教学,既能体现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巩固、掌握地理主干知识,又能体现对地理知识的改造与创新,符合高考的要求,能极大程度的提高高三地理复习的有效性。
二、注重方法,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综合
笔者结合上述冷锋过境图,描述了A城市冷锋,过境前后垂直方向等温线的分布特征:
■
根据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同时结合冷锋的结构图,引导学生绘制出上面四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说明上述四图的先后发生过程,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地理想象能力,正确理解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生过程,能独立地进行逻辑推理与综合分析、判断,进一步理解地理图表所表示的地理含义,潜移默化中加强了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提升,达到知识的延伸、拓展。根据上述四图,学生还能得出在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的原因之一,教师还能继续引导学生对上述冷锋过境时就A城大气质量进行评价,并叙说理由。笔者认为这样处理的优点是,能体现高三复习课应强调的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综合性,这既是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更是新课程背景下高考试题的一大特色与永久的“热点”。如此不仅能形象的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凸现新课程三维目标中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三、创设情境,重视地理规律与原理的实践与应用
创设情境,诱发求知欲。在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充分利用外在的物质材料,展示内在的思维过程,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充分质疑、探究、讨论并自由表达,在这一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新问题,促进地理知识思维模式的形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笔者认为《锋面系统》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呈现不同空间的等温线分布状况、逆温的形成、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充分体现对地理原理与规律的教学要求;并且能对大气的环境质量影响作进一步分析,体现了对地理原理的实践应用;培养学生从同一材料来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批判性。高三地理复习时要重视对学生发散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创设诱发学生好奇求知、积极思考的情境,利于引导学生答疑解难,提高高三地理复习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 刘宇帆)
一、夯实基础,强化主干知识的掌握与延伸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一定地理思维能力的运用都需相应的地理知识作为铺垫,高三地理课堂教学要善于归类、比较、整合,找出地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教师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学生运用地理原理与规律的方法与技巧,更是学生对复杂的地理知识掌握与创新的源泉。以《锋面系统》高三复习课为例:
笔者先展示两幅锋面结构图
得出 结论1:冷、暖气团相遇——锋面——温差大
结论2:两种锋面的区别与共性(锋面移动方向、雨区位置、天气变化状况等)
以上两个结论的得出是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的要求。笔者认为教师在组织高三地理复习时,应该结合高考试题的主干知识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强调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以达到学生利用知识分析地理问题、创新地理思维。
结合上图笔者向学生提问:
1.能否将上图中的锋面系统转化为水平等温线图?
2.按照锋面的移动方向,对A城市来说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等温线的水平分布特点将出现怎样的特征?
通过这样处理的课堂教学,既能体现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巩固、掌握地理主干知识,又能体现对地理知识的改造与创新,符合高考的要求,能极大程度的提高高三地理复习的有效性。
二、注重方法,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综合
笔者结合上述冷锋过境图,描述了A城市冷锋,过境前后垂直方向等温线的分布特征:
■
根据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同时结合冷锋的结构图,引导学生绘制出上面四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说明上述四图的先后发生过程,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地理想象能力,正确理解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生过程,能独立地进行逻辑推理与综合分析、判断,进一步理解地理图表所表示的地理含义,潜移默化中加强了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提升,达到知识的延伸、拓展。根据上述四图,学生还能得出在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的原因之一,教师还能继续引导学生对上述冷锋过境时就A城大气质量进行评价,并叙说理由。笔者认为这样处理的优点是,能体现高三复习课应强调的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综合性,这既是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更是新课程背景下高考试题的一大特色与永久的“热点”。如此不仅能形象的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凸现新课程三维目标中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三、创设情境,重视地理规律与原理的实践与应用
创设情境,诱发求知欲。在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充分利用外在的物质材料,展示内在的思维过程,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充分质疑、探究、讨论并自由表达,在这一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新问题,促进地理知识思维模式的形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笔者认为《锋面系统》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呈现不同空间的等温线分布状况、逆温的形成、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充分体现对地理原理与规律的教学要求;并且能对大气的环境质量影响作进一步分析,体现了对地理原理的实践应用;培养学生从同一材料来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批判性。高三地理复习时要重视对学生发散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创设诱发学生好奇求知、积极思考的情境,利于引导学生答疑解难,提高高三地理复习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