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论文摘要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所谓“体育后进生”是指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在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直是一个难点,在体育教学中也是如此。“体育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还具有一定的学科特点和专业特殊性。为了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做好这项工作,对它的原因和方法进行了研究。教学中怎样对“体育后进生”进行转化教育,是本文研究的课题。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是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形到定形的关键阶段。他们思想活跃,情绪偏激,要求进步,但组织纪律性差,自控能力也较差;有创新意识,接受新生事物快,善于交往,但不能持之以恒,缺少艰苦奋斗精神;他们希望学有所成,有所作为,但往往知难而退,缺乏实干精神。“体育后进生”除了具有同年龄青少年一般的心理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个性” 心理特点。
1、体育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清,对体育的兴趣仅停留在对结果的需求上。
2、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由于体型较胖、力量较差等原因,导致体育成绩较低,体验不到肌肉活动带来的积极感受。从而使这些学生主动进行锻炼的努力不够,体育成绩提高较慢。
3、意志品质薄弱:意志品质比较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对持续时间较长、单调的项目(如:长跑)难以坚持。缺乏勇气,担心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练习时束手束脚。
4、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体育后进生”大都有性格内向的特点。在集体活动中适应性较差,有时举足失措,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往往知难而退。
二、研究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整体抽样和分类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同类学校的30个教学班10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由各班体育任课教师直接收集反馈。在进行体育课或体育活动时:
A.在学习动作时你是否感到力不从心?
B.你的身体条件如何?(高大、弱小、偏胖、偏瘦)。
C.你喜欢哪种类型的项目?(对抗性强的项目、协调技巧类项目、耐久性项目)。
D.你对体育锻炼是否有“只要不生病,练不练都一样”的想法?
E.你在上课时能否集中精力听讲,并认真练习?
F.你对体育教师所讲的技术内容能理解吗?
G.你对体育活动中的器械安全问题是否放心?
H..当你看到别人在动作失败后,会害怕自己 也失败吗?
I.你喜欢你的体育老师的上课方法吗?
J.你的家长是否为了你的“学习”而让你放弃体育活动?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利用调查结果与“体育后进生”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联系比较分析。
1、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A\B\C)
内因是事物的决定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才能完成运动练习任务。经过调查,对A的感受:肯定回答占19.4%,否定回答占53.6%,无法回答的占27%。这表明:当学生自身条件不能满足或无法达到练习要求时,容易有“消极行为”的出现,从而造成一部分学生“变”为后进生。通过B\C两项调查结果分析表明:不喜欢进行协调技巧类项目的学生占了32.4%,其中身体笨重、高大的占了此类89.7%;不喜欢激烈对抗性项目的学生占了27.8%,其中身体弱小、体质较差的占了此类的78.1%;两项结果中“不喜欢”的学生中女生占了80%。这表明:一些学生的自我认识还不够全面,只凭借自身体型或性别特征,去错误地认为自己“天生”体质弱、素质差,不利于体育活动,形成了在主观意识上的“缺乏自信”。从而在学习技术动作时,有动作外形,但达不到应有的强度,导致自己的体育成绩不理想。
2、思想的误区。(D\E\F)
在调查的学生中,有83%的学生为独生子女,其中有40.8%的学生的生活习性为“小皇帝”式。一贯我行我素,唯我独尊。在对D的调查统计中:肯定回答占21.3%,否定回答占36.2%,而不知是否的占42.5%。在对E\F的调查中,有近43%的学生表现出“上课不认真听讲,练习精力不集中,懒散心理过重。这表明:有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辩析混乱,常常是非不明,对教师、家长的教育置若罔闻,以捣乱、顶牛为英雄,附和颓废为时髦,以违规超常为刺激,以“出风头”为自豪,从而导致课上练习强度达不到,考试时技术概念不清,不知从何下手,练习、考试成绩不尽理想。
3、家庭因素:(J)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减负”工作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压力渐渐减轻了,他们应该逐步地走出“应试教育”的禁锢。但是在对J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有76.2%的家长在学生“减负”方面存在着“担忧”,其中有28.7%的家长不同程度地“逼迫”孩子在无形中放弃了课余体育锻炼的机会。使他们无暇参与体育活动,使其身体素质逐步“变”差,思想意识逐步淡化,从而“变”为体育后进生。
四、结论与建议:
不同程度的原因造成了不同类别的体育后进生的出现。体育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抓住“差因”,正确运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进行转化工作。
1.树立正确的“爱生观”,公平、正确地对待后进生。
2、明确学习目的,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1)尊重信任、正面引导:充分考虑每个“体育后进生”特殊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成为“体育后进生”的知心朋友,以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应该时刻记住,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他们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我们要针对他们不同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扰,提高自觉练习的积极性。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表扬,从肯定成绩入手,引导其克服困难。
总之,我们应该积极培养“体育后进生”自信心,使他们在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协调发展;对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进行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多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越强,自信心、刻苦性愈大,学习效果也愈好。“善为者不如好为者”,如果我们的“后进生”都成了“好为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转化“体育后进生”,我们的教学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顾青堂。转化“差生”四步走,《中国学校体育》,(1999;5;19)。
[2]魏润俊。体育课中学生恐惧心理的成因及其克服方法,《中国学校体育》,(1999;3;18)。
[3]杨光,等。做好差生的转变工作,《班级管理概论》,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所谓“体育后进生”是指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在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直是一个难点,在体育教学中也是如此。“体育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还具有一定的学科特点和专业特殊性。为了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做好这项工作,对它的原因和方法进行了研究。教学中怎样对“体育后进生”进行转化教育,是本文研究的课题。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是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形到定形的关键阶段。他们思想活跃,情绪偏激,要求进步,但组织纪律性差,自控能力也较差;有创新意识,接受新生事物快,善于交往,但不能持之以恒,缺少艰苦奋斗精神;他们希望学有所成,有所作为,但往往知难而退,缺乏实干精神。“体育后进生”除了具有同年龄青少年一般的心理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个性” 心理特点。
1、体育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清,对体育的兴趣仅停留在对结果的需求上。
2、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由于体型较胖、力量较差等原因,导致体育成绩较低,体验不到肌肉活动带来的积极感受。从而使这些学生主动进行锻炼的努力不够,体育成绩提高较慢。
3、意志品质薄弱:意志品质比较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对持续时间较长、单调的项目(如:长跑)难以坚持。缺乏勇气,担心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练习时束手束脚。
4、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体育后进生”大都有性格内向的特点。在集体活动中适应性较差,有时举足失措,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往往知难而退。
二、研究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整体抽样和分类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同类学校的30个教学班10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由各班体育任课教师直接收集反馈。在进行体育课或体育活动时:
A.在学习动作时你是否感到力不从心?
B.你的身体条件如何?(高大、弱小、偏胖、偏瘦)。
C.你喜欢哪种类型的项目?(对抗性强的项目、协调技巧类项目、耐久性项目)。
D.你对体育锻炼是否有“只要不生病,练不练都一样”的想法?
E.你在上课时能否集中精力听讲,并认真练习?
F.你对体育教师所讲的技术内容能理解吗?
G.你对体育活动中的器械安全问题是否放心?
H..当你看到别人在动作失败后,会害怕自己 也失败吗?
I.你喜欢你的体育老师的上课方法吗?
J.你的家长是否为了你的“学习”而让你放弃体育活动?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利用调查结果与“体育后进生”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联系比较分析。
1、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A\B\C)
内因是事物的决定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才能完成运动练习任务。经过调查,对A的感受:肯定回答占19.4%,否定回答占53.6%,无法回答的占27%。这表明:当学生自身条件不能满足或无法达到练习要求时,容易有“消极行为”的出现,从而造成一部分学生“变”为后进生。通过B\C两项调查结果分析表明:不喜欢进行协调技巧类项目的学生占了32.4%,其中身体笨重、高大的占了此类89.7%;不喜欢激烈对抗性项目的学生占了27.8%,其中身体弱小、体质较差的占了此类的78.1%;两项结果中“不喜欢”的学生中女生占了80%。这表明:一些学生的自我认识还不够全面,只凭借自身体型或性别特征,去错误地认为自己“天生”体质弱、素质差,不利于体育活动,形成了在主观意识上的“缺乏自信”。从而在学习技术动作时,有动作外形,但达不到应有的强度,导致自己的体育成绩不理想。
2、思想的误区。(D\E\F)
在调查的学生中,有83%的学生为独生子女,其中有40.8%的学生的生活习性为“小皇帝”式。一贯我行我素,唯我独尊。在对D的调查统计中:肯定回答占21.3%,否定回答占36.2%,而不知是否的占42.5%。在对E\F的调查中,有近43%的学生表现出“上课不认真听讲,练习精力不集中,懒散心理过重。这表明:有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辩析混乱,常常是非不明,对教师、家长的教育置若罔闻,以捣乱、顶牛为英雄,附和颓废为时髦,以违规超常为刺激,以“出风头”为自豪,从而导致课上练习强度达不到,考试时技术概念不清,不知从何下手,练习、考试成绩不尽理想。
3、家庭因素:(J)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减负”工作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压力渐渐减轻了,他们应该逐步地走出“应试教育”的禁锢。但是在对J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有76.2%的家长在学生“减负”方面存在着“担忧”,其中有28.7%的家长不同程度地“逼迫”孩子在无形中放弃了课余体育锻炼的机会。使他们无暇参与体育活动,使其身体素质逐步“变”差,思想意识逐步淡化,从而“变”为体育后进生。
四、结论与建议:
不同程度的原因造成了不同类别的体育后进生的出现。体育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抓住“差因”,正确运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进行转化工作。
1.树立正确的“爱生观”,公平、正确地对待后进生。
2、明确学习目的,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1)尊重信任、正面引导:充分考虑每个“体育后进生”特殊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成为“体育后进生”的知心朋友,以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应该时刻记住,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他们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我们要针对他们不同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扰,提高自觉练习的积极性。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表扬,从肯定成绩入手,引导其克服困难。
总之,我们应该积极培养“体育后进生”自信心,使他们在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协调发展;对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进行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多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越强,自信心、刻苦性愈大,学习效果也愈好。“善为者不如好为者”,如果我们的“后进生”都成了“好为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转化“体育后进生”,我们的教学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顾青堂。转化“差生”四步走,《中国学校体育》,(1999;5;19)。
[2]魏润俊。体育课中学生恐惧心理的成因及其克服方法,《中国学校体育》,(1999;3;18)。
[3]杨光,等。做好差生的转变工作,《班级管理概论》,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