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革,过度劳动正在成为新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劳资矛盾、个人生活受影响等现象爆发出来后,过度劳动问题引起全社会关注。本文试图通过调查南京市企业员工加班数据,探讨影响企业员工过度劳动供给的因素以及过度劳动对个人、企业、社会的影响,再对政府在未来的劳资关系政策方面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过度劳动供给 ;劳资关系 ;社会影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发挥重要作用,对农民工的研究使过度劳动问题研究开始进入人们视野;最近几年,由于中国企业员工压力过大,“过劳死”案例频频出现,引起了学界对过度加班问题的关注;2013年7月起,最新修訂的《劳动法》颁布实施,对加班问题做出详细规定,《劳动法》的实施标志着企业员工加班问题成为了热点问题。本文试图通过调查南京市企业员工加班数据,试图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过于严重的加班问题,调查发出问卷30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97份。
1 过度加班成因
在企业员工加班的成因方面,王艾青(2006)主要分析了“过度劳动”形成的原因,认为“人力资源不能自由地合理流动及城乡二元结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及不健全”、“所有制结构与不同所有制所带来的人力资源运行机制的不同”、“劳动保护制度执行不规范”等原因造成就业市场的失灵,引起过度劳动的产生。李小好(2007)同样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过度劳动”产生的原因,指出“劳动者作为经济人在同企业签约时双方地位上的不平等性”、“劳动者缺乏强有力的代表组织”、经济压力下放弃加班的机会成本等因素导致了劳动者的过度劳动行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认为为企业更长时间工作就是给企业做贡献,并以此作为员工提职升薪的必备条件,造成员工长时间工作等等。本文在调查中发现,总结下来有如下几个原因。
1.1就业环境
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员工认为就业环境严峻,于是对于企业要求加班也无可奈何。统计资料表明,2006年16岁以上的人口到达顶峰,可以预计劳动力资源的增长将会达到1700万人;而且目前国际经济形势恶劣,新的经济刺激计划也迟迟不见效,城镇人口失业率居高不下。劳动力市场仍然保持着供大于求的态势,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随着经济转型于产业结构调整被不断放大,这些宏观的经济要素无疑增大了就业的难度。
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企业员工的危机意识被放大了,所以在遇到加班的要求的时候,他们的反抗心理被削弱了许多。通过在前程无忧网站的调查显示,企业员工最担心的是失去目前的工作,其次是目前的工作的前途问题。这样的微观心理无疑推高了企业员工加班时间。
1.2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中国正处于新常态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生存环境转变剧烈,在这个时候,旧的规范约束力减弱,新的社会规范还没有建立完备,社会上企业的竞争陷入混乱乃至白热化。当前企业面临的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这样的压力无疑将会传导到企业员工的头上。在本文的调查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有加班行为,即使是一些看起来很体面的企业。这样的白热化竞争使得整个行业的工作环境都全面恶化,员工的付出被迫提高。
1.3企业文化
目前的企业管理文化都推崇愿意为企业奉献的员工,这样的宣传导向无疑让许多本不必要加班的员工为了取得先进而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参与加班。这样的企业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喝宣传,导致大众对加班的意义认知出现错误,让不加班就等于对企业热爱不足这种错误的认识大行其道。调查显示,所有的先进员工都有参与加班的行为,这样的社会潜规则无疑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加班。
1.4法律现状
我国《宪法》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 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2013年7月起,最新修订的《劳动法》颁布实施,对加班问题做出详细规定,包括职工加班需要得到工会的同意, 且不能成为经常的事情。这样的法律规定的很详细了,但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被调查企业都会或多或少的违反各种规定。比起员工的健康,他们更加关心自身的效益。对于这些缺乏强力约束的条条框框,他们自然不会严格遵守的。即使被问责,企业也会推脱说是员工自愿。
2 过度加班后果
从企业员工加班的后果来看,我国劳动者普遍存在过度劳动问题,加班现象严重,并推测这也许是“中国奇迹”的密码之一。但其他学者多有不同意见。王艾青(2007)认为加班带来的社会总产出增加带来的就业增长均被过度劳动抵消,甚至在某些个别加班较多的行业或领域还出现就业负增长的情况。对社会而言,劳动者的过度劳动一方面会产生就业挤出,另一方面社会成员较低的闲暇时间也会抑制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从以上学者观点来看,过度劳动供给总体来说是弊大于利。
2.1对个人影响
企业要求员工加班,无疑会缩短其休息时间,这样超负荷的劳动或许会给自身带来一些收入,但是这样的高负荷的劳动对身体的损耗是十分严重的,甚至导致过劳死。调查显示,收入尚可的员工大多数会有健身卡,各种健身器械等,表明他们还是重视个人健康的,然而调查中他们绝大多数都表示没有时间去健身;其次,由于休息时间的减少,企业员工与家人相伴的时间也减少许多,子女的成绩和幸福常常使他们发愁,这对他们生活质量的降低是巨大的。
2.2对企业影响
调查显示,经常加班的企业内部,企业员工彼此时间竞争十分激烈,各种矛盾摩擦层出不穷;由于不断的加班导致员工劳动强度不断加大,大部分员工都对企业心生不满,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矛盾增大;由于经常加班,企业员工对企业没有真正的热爱,在亲友面前拒绝对企业形象进行维护,这些都对企业长期发展有不利影响。
2.3对社会影响
由于大部分的企业加班的直接原因是提高工作量,那么原先需要更多人的工作量需要更少的人就可以完成,那么企业就倾向于提高现有员工的工作强度,这对劳动力市场的失业者十分不利,这对社会就业产生了挤出效应;其次,高强度的加班工作占用了企业员工大部分的时间,就如同他们没时间健身一样,他们也缺少进行娱乐和消费的时间,这对社会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最后,企业高强度的加班给员工的身体心理的负担是无法准确计算的,这样的间接损失很难估计。
3 政策建议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过度劳动问题起步晚,关注度还不高,重视程度也不够,参与的研究者和研究成果均很少,缺少对“过劳”问题成因的系统剖解,在目前遇到的社会问题前,仅仅侧重于应用法律工具维护劳动者权益,忽视了通过经济方法解决手段。
3.1完善法律保障
如前文提到,我国劳动保障的法律的执行不到位,给了企业侵害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机会,那么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劳动保障部门对《劳动法》各项的规定定期检查,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在企业员工中宣传国家各项规定,全面落实各项法律法规。
3.2提倡树立新的适度劳动观
目前我国的社会宣传劳动光荣,这是积极的。然而凡事总要适度,我们在全社会树立适度劳动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形成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的意识环境,促进政府、企业以及劳动者自身对职业健康的关心,能够从根本上杜绝过度劳动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艾青.过度劳动及其就业挤出效应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8-42.
[2]李小好.过度劳动的经济学思考[J].市场论坛,2007(8):93-94.
[3]王艾青.过度劳动及其就业挤出效应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 2007(1):45-48.
作者简介:
杨义(1993-),男,汉族,江苏宿迁人,南京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
[关键词]过度劳动供给 ;劳资关系 ;社会影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发挥重要作用,对农民工的研究使过度劳动问题研究开始进入人们视野;最近几年,由于中国企业员工压力过大,“过劳死”案例频频出现,引起了学界对过度加班问题的关注;2013年7月起,最新修訂的《劳动法》颁布实施,对加班问题做出详细规定,《劳动法》的实施标志着企业员工加班问题成为了热点问题。本文试图通过调查南京市企业员工加班数据,试图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过于严重的加班问题,调查发出问卷30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97份。
1 过度加班成因
在企业员工加班的成因方面,王艾青(2006)主要分析了“过度劳动”形成的原因,认为“人力资源不能自由地合理流动及城乡二元结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及不健全”、“所有制结构与不同所有制所带来的人力资源运行机制的不同”、“劳动保护制度执行不规范”等原因造成就业市场的失灵,引起过度劳动的产生。李小好(2007)同样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过度劳动”产生的原因,指出“劳动者作为经济人在同企业签约时双方地位上的不平等性”、“劳动者缺乏强有力的代表组织”、经济压力下放弃加班的机会成本等因素导致了劳动者的过度劳动行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认为为企业更长时间工作就是给企业做贡献,并以此作为员工提职升薪的必备条件,造成员工长时间工作等等。本文在调查中发现,总结下来有如下几个原因。
1.1就业环境
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员工认为就业环境严峻,于是对于企业要求加班也无可奈何。统计资料表明,2006年16岁以上的人口到达顶峰,可以预计劳动力资源的增长将会达到1700万人;而且目前国际经济形势恶劣,新的经济刺激计划也迟迟不见效,城镇人口失业率居高不下。劳动力市场仍然保持着供大于求的态势,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随着经济转型于产业结构调整被不断放大,这些宏观的经济要素无疑增大了就业的难度。
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企业员工的危机意识被放大了,所以在遇到加班的要求的时候,他们的反抗心理被削弱了许多。通过在前程无忧网站的调查显示,企业员工最担心的是失去目前的工作,其次是目前的工作的前途问题。这样的微观心理无疑推高了企业员工加班时间。
1.2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中国正处于新常态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生存环境转变剧烈,在这个时候,旧的规范约束力减弱,新的社会规范还没有建立完备,社会上企业的竞争陷入混乱乃至白热化。当前企业面临的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这样的压力无疑将会传导到企业员工的头上。在本文的调查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有加班行为,即使是一些看起来很体面的企业。这样的白热化竞争使得整个行业的工作环境都全面恶化,员工的付出被迫提高。
1.3企业文化
目前的企业管理文化都推崇愿意为企业奉献的员工,这样的宣传导向无疑让许多本不必要加班的员工为了取得先进而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参与加班。这样的企业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喝宣传,导致大众对加班的意义认知出现错误,让不加班就等于对企业热爱不足这种错误的认识大行其道。调查显示,所有的先进员工都有参与加班的行为,这样的社会潜规则无疑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加班。
1.4法律现状
我国《宪法》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 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2013年7月起,最新修订的《劳动法》颁布实施,对加班问题做出详细规定,包括职工加班需要得到工会的同意, 且不能成为经常的事情。这样的法律规定的很详细了,但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被调查企业都会或多或少的违反各种规定。比起员工的健康,他们更加关心自身的效益。对于这些缺乏强力约束的条条框框,他们自然不会严格遵守的。即使被问责,企业也会推脱说是员工自愿。
2 过度加班后果
从企业员工加班的后果来看,我国劳动者普遍存在过度劳动问题,加班现象严重,并推测这也许是“中国奇迹”的密码之一。但其他学者多有不同意见。王艾青(2007)认为加班带来的社会总产出增加带来的就业增长均被过度劳动抵消,甚至在某些个别加班较多的行业或领域还出现就业负增长的情况。对社会而言,劳动者的过度劳动一方面会产生就业挤出,另一方面社会成员较低的闲暇时间也会抑制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从以上学者观点来看,过度劳动供给总体来说是弊大于利。
2.1对个人影响
企业要求员工加班,无疑会缩短其休息时间,这样超负荷的劳动或许会给自身带来一些收入,但是这样的高负荷的劳动对身体的损耗是十分严重的,甚至导致过劳死。调查显示,收入尚可的员工大多数会有健身卡,各种健身器械等,表明他们还是重视个人健康的,然而调查中他们绝大多数都表示没有时间去健身;其次,由于休息时间的减少,企业员工与家人相伴的时间也减少许多,子女的成绩和幸福常常使他们发愁,这对他们生活质量的降低是巨大的。
2.2对企业影响
调查显示,经常加班的企业内部,企业员工彼此时间竞争十分激烈,各种矛盾摩擦层出不穷;由于不断的加班导致员工劳动强度不断加大,大部分员工都对企业心生不满,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矛盾增大;由于经常加班,企业员工对企业没有真正的热爱,在亲友面前拒绝对企业形象进行维护,这些都对企业长期发展有不利影响。
2.3对社会影响
由于大部分的企业加班的直接原因是提高工作量,那么原先需要更多人的工作量需要更少的人就可以完成,那么企业就倾向于提高现有员工的工作强度,这对劳动力市场的失业者十分不利,这对社会就业产生了挤出效应;其次,高强度的加班工作占用了企业员工大部分的时间,就如同他们没时间健身一样,他们也缺少进行娱乐和消费的时间,这对社会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最后,企业高强度的加班给员工的身体心理的负担是无法准确计算的,这样的间接损失很难估计。
3 政策建议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过度劳动问题起步晚,关注度还不高,重视程度也不够,参与的研究者和研究成果均很少,缺少对“过劳”问题成因的系统剖解,在目前遇到的社会问题前,仅仅侧重于应用法律工具维护劳动者权益,忽视了通过经济方法解决手段。
3.1完善法律保障
如前文提到,我国劳动保障的法律的执行不到位,给了企业侵害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机会,那么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劳动保障部门对《劳动法》各项的规定定期检查,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在企业员工中宣传国家各项规定,全面落实各项法律法规。
3.2提倡树立新的适度劳动观
目前我国的社会宣传劳动光荣,这是积极的。然而凡事总要适度,我们在全社会树立适度劳动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形成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的意识环境,促进政府、企业以及劳动者自身对职业健康的关心,能够从根本上杜绝过度劳动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艾青.过度劳动及其就业挤出效应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8-42.
[2]李小好.过度劳动的经济学思考[J].市场论坛,2007(8):93-94.
[3]王艾青.过度劳动及其就业挤出效应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 2007(1):45-48.
作者简介:
杨义(1993-),男,汉族,江苏宿迁人,南京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