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cl-2、bax蛋白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机 构】
:
430022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430022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430022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430022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430022 武
【出 处】
:
中华血液学杂志
【发表日期】
:
1997年18期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bcl-2/JH重排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DNA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23例B-NHL患者新鲜肿瘤组织、骨髓和外周血标本中bcl-2重排的主要和次要断裂点(MBR、mcr)。结果:易位断裂点分别在10例新鲜肿瘤组织(其中7例滤泡型中有5例,占71.4%;16例弥漫型中有5例,占31.3%)、8例骨髓和7例外周血标本中被测到,绝大部分断裂点发
目的:调查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红细胞酶和同工酶谱改变的患病率,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CSH介绍的方法及PAGE电泳测定红细胞酶活性及PK和ADA同工酶,采用FPLC系统纯化ADA同工酶,分析酶蛋白的生化性质。结果:患病率:在229例白血病和MDS患者中,G6PD缺乏为43.1%,PK缺乏为27.8%。MDS患者中的酶缺乏患病率:PK缺乏为50.0%,G6PD缺乏为4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疗法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将脂质体包裹的IL-2基因和IL-6基因直接注射至EL-4淋巴瘤小鼠腹腔后,研究淋巴瘤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Mφ)在基因治疗后的功能变化。结果:腹腔内单独注射脂质体包裹的IL-2基因后,可明显提高Mφ的MHC Ia的表达,增强Mφ的杀伤活性,并促进Mφ诱导白细胞介素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