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53119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立德树人”是现阶段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而要“树人”就要先“立德”,“立德”是树人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德育教育实施的最佳阶段,在小学阶段接受的思想道德教育将会影响孩子的终身。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留守儿童占农村学龄儿童的比重越来越大,留守儿童德育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阻碍农村小学德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问题。故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积极性,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寻找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有效办法,以正确的方式打开留守儿童德育之门,提升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问题;解决措施
  家庭是生命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启蒙之师,但是随着城乡经济差距的加大,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孩童被迫离开父母成为留守儿童。由于缺少亲情的关怀和有效的监督,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现状不佳,问题多发,如不及时解决将会直接影响祖国未来的社会建设。故在接下来的文本写作过程中,我将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及其成因,提出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办法,期望对今后各位同仁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有所帮助。
  一、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及其成因
  1、农村留守儿童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民的务农收入已经无法满足基本的家庭需求,为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大量的农民选择的外出打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工潮”。但是有于农民工生活在城市的底层,经济收入有限和城乡二元政策等相关问题影响,大部分的农民工无法将孩子带在自己身边,这些孩大都被托付给祖父母、外祖父母或相关亲戚代为照顾,成为了留守儿童。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农村地区、父母单方或双方因为外出打工等原因而搁置在户籍原地的、交由父母单方或其他相关监护人抚养的学龄或学前儿童。
  2、德育问题
  儿童时期是孩子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父母作为启蒙老师的言传身教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在留守儿童的个人成长过程中,父母却是缺位的,他们无法获得来自父母的正确行为指导,而也正是由于在成长过程中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监管,留守儿童身上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德育问题。其主要表现大致如下:
  (1)贪图享乐,花钱无节制
  家長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外出打工,忽视了孩子的生活起居,因此在经济条件改善后,一些家长选择用多给零花钱的方式来补偿不在孩子身边的时间。而据调查,大部分留守儿童将零花钱用在吃喝玩乐上,只有少部分孩子会选择用零花钱买学习用品。而父母对孩子零用钱监管力度的下降,也使得孩子在物质的诱惑之下变得大手大脚、贪图享乐,滋生了享乐价值观。
  (2)理想模糊,精神生活缺乏
  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亲子教育缺失,少了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指导,使得留守儿童在性格养成、价值观人生观雏形形成期出现了扭曲现象。虽然留守儿童在经济生活上得到改善,但是精神生活方面依然匮乏。当被问及长大后要做什么时,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而其近乎二分之一的孩子认为理想就是打工或者当明星。可见,留守儿童对未来的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来自父母或网络的不良影响,并没有形成清晰、科学的未来规划。
  (3)过度冷漠,道德素质低
  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意识的一部分,也是依照道德原则对于客观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产生的心理活动,它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的道德行为。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聚少离多,难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内心对父母的依赖感匮乏,加之代理监护人的冷漠、放纵,农村留守儿童的内心情感需求更加无法填满,在正常的德育方面势必会表现出许多的偏差。如,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他们大都会选择沉默面对,感情冷漠、不愿与人交往,性格孤僻、内向,不愿意表达或倾诉自身情感;在社会生活中,不拘小节、随地吐痰、爱说脏话等等。
  (4)厌学、打架,是非辨别能力差
  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文化程度较低的祖辈一起生活,在精神道德上的约束较少,故其大都道德认识模糊不清,道德情感失衡,辨别是非能力差,进而出现道德行为失范等问题。部分留守儿童受到媒体或者别人影响,更倾向于使用暴力解决问题,经常和其他孩子打架,欺凌、勒索同龄或低龄人有的甚至和社会上的小混混称兄道弟,受其不良影响的荼毒。
  这些问题的存在足以让我们深深反思,留守儿童问题已经由家庭教育问题演变成了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成长需要学校、政府、社会、家庭共同的关心。
  二、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做才能解决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呢?下面我将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四个角度进行论述。
  1、发挥政府力量,落实关爱工作
  在留守儿童德育建设过程中,政府应引导全局并推动全局发展,故要想关爱留守儿童,解决留守儿童德育问题,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消除城乡壁垒,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为其创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近年来,虽然我国连续出台了多份关于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文件,但从总体上来看,这些政策较为笼统,只停留在了意见指导方面,实用性、操作型差。故要想继续推进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就必须细化留守儿童关爱制度,改变零散随意的工作方式,规范留守儿童关爱行为。如: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礼法,切实维护儿童的利益;强化对留守儿童的家庭监护监督,提高监护人的责任感;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消除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歧视等等。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收入,改善农村经济问题,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如:通过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依托农村特色形成农村经济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让农民可以在家里挣钱,解决“三农问题”,防止留守儿童的产生。   2、强化学校教育,促成教育合力
  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其在留守儿童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要想解決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问题我们就不能忽视对学校德育教育方法的丰富,以人文化、人性化的道德关怀,温暖留守儿童心灵。
  例如: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实施过程中,我校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整理汇总了留守儿童的数量,了解了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并以“编写留守儿童档案”的方式对留守儿童行为进行追踪记录,以“面对面”谈话的方式,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世界、心理变化和情绪变化,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对留守儿童进行宽慰和指导,有针对性的去沟通,解决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呵护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同时,我校还利用网络优势组建“网上家长课堂”组织有经验的留守儿童问题管理老师,录制有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和教育方法的网络课程,改变了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理念,提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有效性;组织“两地书,亲子情”主题活动,鼓励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以书信的形式搭建起了留守儿童与家长之间的情感沟通桥梁,帮助留守儿童找回了缺失的爱,缓和了亲子关系,减少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孤独感与自卑感。
  3、注重情感引导,转变教养方式
  家庭是温暖之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血脉联系是无可替代的,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作用也是独一无二的。故要想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就必须转变留守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优化留守儿童家庭的家庭教养方式,注重情感引导,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较好的家庭氛围。
  例如:父母可以通过多方面了解和关注孩子的心理活动和学习状况,鼓励孩子积极面对事物和事态变化,提高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通过悉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孩子解开心结;通过多向孩子描绘自身的所见所闻,增添孩子的乐趣,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通过让孩子了解外出打工的艰辛,体会生活的不容易,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4、加强文化建设,优化成长环境
  人是社会中的人,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部分,社会环境对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故要想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我们就不能忽视对良好农村德育环境的构建。
  例如:加强农村社区德育建设,帮扶农村建设农民精神文化的阵地,通过在农村社区建立村级活动中心、组织农村文娱团体,农村的整体社会风气,让农民多了解外面的世界,远离不良场所;积极发挥主流媒体的教育职能,培养和增强农村留守儿童对通过各种媒体接触到的不良信息的鉴别能力;利用传媒覆盖面广、层次丰富的特点,发挥各种媒体的宣传报道功能,唤起更多的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意识,鼓励城市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通过媒体牵线和交流平台自由结对,互帮互学,共同成长等等。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是家庭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要想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素质仅靠家庭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有在整个社会的共同关心呵护下才能顺利地成长为社会的一员,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故要想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问题,我们就要充分协调各方力量,发挥学校、家庭、国家、社会在留守儿童关爱方面的作用,促成教育合力,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和谐、温暖、友爱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  黄伟.农村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21):169.
  [2]  尚慧霞,刘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变迁及启示——以亳州市谯城区为例[J].南方农机,2019,50(11):73-74.
  [3]  多措并举关爱保护留守困境儿童[J].中国民政,2019(11):12.
  [4]  全面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J].中国民政,2019(11):2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课外阅读课已经纳入了小学语文的学习环节中,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升级,课外阅读课程的开展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倡导文化自信是当前社会所倡导的主流文化,要想实现文化自信就必须要充分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从小学就让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本文主要从课文阅读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出发,并从三个方面阐释课外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以期为其他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2019年全国卷Ⅲ数学(理科)高考试题,试卷中重点考察的就是中学的数学课本里面的内容,把考察学生最基本的数学素养作为目标,比较重视考察数学课本中的应用知识、思想方法和解题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高考;数学;能力;核心素养  下面笔者将从试题结构、难度分析、几道题的做法浅析2019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卷Ⅲ)试题,希望得到广大同仁的指导与指正。  一、对试题结构的整体分析  二、对试题难
期刊
摘 要:语文学科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也是长期积累和培养语文素养的过程。语文学习从字词义基础学习,到阅读理解和写作,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中语文学习中,会把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表达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所以本文互动教学在高中写作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互动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高中语文教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课堂形式变得更加
期刊
“學习活动”是指有目的的、精心设计的、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活动系统。学习者通过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形式,在活动中体验、思考、建构知识,达成学习目标,是学习者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主要任务是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进而达到课程目标。“培养创新能力活动设计”则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学习活动,而这个主要目标中还具有德育的功能。我们科学课和其他课的德育工作一样是具
期刊
摘 要: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在课堂中注意力维持的时间比较短。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科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教师要使小学生多多参与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多多思考,从而减少小学生的课堂游离行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下面,我从“一、小学科学学生课堂游离行为的原因”“二、小学科学课堂学生游离行为的应对策略”两个方面入手,就小学科学课堂中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定义在不断更新。时至今日,仅通过“成绩”来判断人才的观念已经逐渐被抛弃,而思维方式、思维能力、道德修养甚至兴趣爱好等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因应这种变化,教育领域也出现了很多新的理念。比如生本教育,致力于引导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对世界、社会、自身甚至学科知识产生自己的感悟,以达到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为切入点,浅谈生本教育的应用策略。
期刊
一、课标、教材简析与教学立意  1.教学目标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课标明确指出,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因此本课以“现代化史观”这一史学理论作为核心理念,采用感受、认知、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达到“以史为鉴,史为今用”的教学目标。本课将教学目标细化为三个方面:  大致知道:经济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探索性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课本的知识,同时还要将教材的内容进行延伸,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中面临的巨大的挑战。为了适应语文教材的课程要求,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在语文课堂上都是采用趣味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本文主要从趣味教学的意义出发,并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运用趣味教学法,以期为其他学者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小学语文;运用
期刊
摘 要:图画书阅读教学是幼儿教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与其他文字图书不同,图画书更加侧重于强调文字与图画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主张通过图画来进行故事情节的叙述。图画书具有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画面丰富等优势,十分适合用于幼儿阅读教学。本文从幼儿图画书的特征出发,针对幼儿阅读教学提出几点建设性指导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学;图画书阅读;指导策略  一.引言  阅读是帮助幼儿接收新鲜事物、学习新知识新能
期刊
摘 要:口语交际课程是目前小学语文课程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口语交际教学契机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营造合理的口语交际情景旨在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积极性。但是当前小学语文口语课程开设过程中,部分教师在口语交际情景设计上水平还有不足,因此我们需要立足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实际需求,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情景教学;设计  提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