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东西对孩子而言比艺术更重要。什么叫生活?生下来,活下去!让孩子掌握这个本事,才是孩子的安身立命之本!
龚琳娜在《全能星战》上的惊艳表演,使得人们对这个神曲女王除了搞怪外有了更多的欣赏与认同。作为她音乐制作人的德国老公老锣,其别具特色的改编与编曲更是让人对这对音乐眷侣有了发自内心的喜爱。
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对事业上的好搭档,其实,他们还是一对在育儿上颇具心得的好父母,他们在慕尼黑乡间的教子故事非常精彩。
从单身文艺男青年到德国式老爹
10年前,龚琳娜与老锣在贵州老家举行婚礼后,便跟着老锣前往慕尼黑定居。德国人的刻板、严谨,龚琳娜早已耳闻,但她没有想到的是,德国男人变化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老锣是那种比较有个性的中产人士,不喜欢喧嚣与繁华,所以早几年就在慕尼黑乡下的一座山头上盖起了自己的林间别墅,取名为叶卡特琳娜宫。在龚琳娜正式入住前,叶卡特琳娜宫不像是个住人的地方,更像是个艺术馆。老锣的很多艺术家好友都把这里当民间艺术展馆使用:画家朋友在这里刚开完画展,雕塑家朋友来做石雕展,石雕展刚闭幕,音乐家朋友又穿着巴伐利亚传统服装来开演唱会……
因为往来的都是些艺术范儿的朋友,所以叶卡特琳娜宫就被弄得特别有艺术氛围,到处是各种看不懂的油画、雕塑、摆件,显得特别高深莫测,好像很有文化的样子。可等到龚琳娜一怀孕,老锣马上翻脸不认人了——他宣布叶卡特琳娜宫全面闭馆,再也不对外开放。他很认真地告诉所有人——他要当爸爸了,所以房子从现在开始要换一种风格,一切为了孩子,再也不能拿来玩了。
那些曲高和寡的艺术品,被他毫不可惜地扔进了储藏室;怪模怪样的后现代风格的三角形床被甩了出去,老老实实搬回了硬木的双人大床;五色斑斓的撞色抽象派地毯,换成了舒适温暖的羊绒地毯;就连椅背高高的宫廷式沙发也被淘汰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坐起来更舒服靠着更放松的布艺沙发……
短短一个月内,叶卡特琳娜宫旧貌换新颜,艺术范儿消弭无形,但生活调子却无处不在,就连楼梯的扶手上都被老锣用绒布包裹了起来,理由是龚琳娜上楼时不会冰着手。
几个月前还是个性至上的单身文艺男青年,转瞬之间就变成了一丝不苟的德国式老爹,这转变实在是太快了。但老锣说,这是每个德国男人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人生不同的阶段必须有不同的面貌,单身时自然可以随心所欲,无论是玩艺术玩刺激还是玩冒险,都可以,因为只需要为自己负责;一旦结婚,就必须为老婆孩子埋单——何谓男人,关键时候,能扛得起担子养得起老婆管得了孩子!
怀孕到中后期时,老锣开始陪着龚琳娜去产前培训班上课,学习做产前运动操,以及练习在分娩时如何做深呼吸……培训班的场景是非常可乐的。平日里看起来如花岗岩一般英朗冷漠的德国佬们个个儿都成了伪娘,他们似乎不知道丢丑为何物,陪太太穿着宽大的女士待产袍,用一个气球将肚子垫得高高的,一丝不苟地跟着老师的指导完成每个动作,并且人手一个笔记本,飞快地记笔记。
可笑的学生回家后,马上变成可敬的老师。老锣每天准时提醒龚琳娜该做产前运动操了,以身作则地充当陪练。遇到龚琳娜忘了动作或者动作与呼吸配合不够好,他马上指手划脚地过来纠正。龚琳娜觉得老锣有时候认真得近乎吹毛求疵,她说运动操的主要功能是让准妈妈放松,有一个轻松愉悦的心态,又不是去奥运会比赛,为什么非要一板一眼毫无偏差?
胡搅蛮缠的结果是,老锣悻悻地住嘴,但这种状态保持不了5分钟。当龚琳娜信马由缰地将运动操做得像跳民族舞一般时,老锣便又满脸严肃地再一次指手画脚。
提前享受儿子的供奉
等到海酷、雅酷两个儿子前后脚降生后,老锣这个德国式老爹的风采越来越展现无遗。老锣教育起孩子来一点也不刻板,很少有说教和批评,采用的方法很生活,使用的道具更是很美味。
两个孩子刚会走路,便被老锣带到午后的松树林里玩寻宝游戏。脱落的厚厚松针下边,隐藏着一味顶级美食——松茸。寻找松茸是很需要耐心的,必须用手轻轻剥开松针细细打量。虽然是游戏,但老锣给儿子是有规定任务的——必须找到3枚松茸才算完成任务。
运气好的时候,半个小时就能完成,但一个小时一无所获也是常态。完不成任务,就必须继续找,直到大功告成。小孩子起先不懂事,遇上松茸密集的时候,一挖十枚八枚前去邀功。等到松茸少了,方才后悔前日里上缴得太多了。慢慢的,他们便学会了控制产量,集齐3枚后,再有发现时也不挖掘,而是找个树枝插在边上做个记号,留着次日再去挖。
自打学会了变通后,俩孩子完成起任务来就轻松多了。龚琳娜问老锣这种预先打埋伏的投机方式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老锣的回答是,在小孩儿的思想里,没有好或不好的概念,只有好不好用的概念,是投机也好、预先做准备也罢,只要对于完成任务有利的,那就是最适合的。
挖回家的松茸,老锣用黄油一煎,夹面包吃。别人家的父母还在为孩子不吃饭而着急发愁的时候,龚琳娜和老锣已经开始坐享儿子挖回来的顶级美味了,这种提前享受孩子供奉的感觉非常不错。
松茸虽然美味,但产量太过稀少。倒是它的近亲们比较繁盛,每逢雨后初晴,便是这一家子迎接大丰收的时候。一家四口每人挎个篮子,分头在树林里寻摸星星一样比比皆是的蘑菇,不到半小时,能摘回来五六斤。
这些收获被老锣倒在地板上,然后他面前挂一幅蘑菇谱系图,将采来的蘑菇跟图样进行对比,确保可以安全食用的留下,拿不准的销毁。在被老锣清除了两次有微量毒素的石灰菌后,两个孩子就再也没把这种危险分子带回家。品尝了各种蘑菇后,他们明白了最可口的是牛肝菌,此后再去采摘时,便对此种美味格外留心和青睐。
龚琳娜把一首《采蘑菇的小姑娘》略作改编,教两个儿子唱会了《采蘑菇的小儿郎》,有时树林里这边唱罢那边接上,一林歌声一篮蘑菇,很有点儿采菊东篱下的悠然。
除了会采摘食材,俩孩子还学会了如何保存食材——蘑菇用一根绳子穿起来,挂在阴凉处晾干,要吃的时候拿温水略微泡发一下,无论是香煎还是做汤,口感都像刚摘下来的时候一样筋斗。切碎煎香的蘑菇丁,用橄榄油泡起来,就是现成的蘑菇酱,无论是抹面包还是拌面条,或者直接做盖饭的浇头,都很合用。 德国特产的咸猪蹄,成了小哥俩接触的首款荤菜。新鲜猪蹄被老锣买回来,然后一家人一起动手做咸猪蹄:先用手给猪蹄按摩,肉质变得疏松后再用粗盐细细涂抹,直到猪蹄被一层薄薄的盐层彻底包裹起来为止。穿上了盐盔甲的猪蹄们被小心翼翼地挂进熏房,地面上生一盆火,用的是捡回来的枯松枝,上面再厚厚盖一层松针。不能见明火,必须闷着烧,青烟缭绕为佳。在熏房里熏这么一天一夜,熄火后再闷上一个星期,才算功德圆满。
咸猪蹄可以马上吃,也可以长时间保存,时间越长品质越好。老锣曾经将一只猪蹄储存了一年后才食用。剥开盐壳后,猪蹄外皮金黄内里火红,有了雪花般漂亮的油星,用小刀薄薄片下来,可以直接夹在面包里生吃。用油略微煎一下,马上浓香扑鼻,令人食欲大开。
把孩子培养成吃货
老锣似乎没有教过孩子什么别的东西,只在吃这件事上格外有耐心。他的理由是:连吃都不会,那还活个什么劲儿?
他很有点把俩孩子当作野外求生者锻造的味道。别的孩子还停留在鱼是超市买回来的认知阶段时,海酷和雅酷已经跟着老锣拎着鱼竿去钓鱼了。小孩子比较缺乏耐心,但因为有了钓起大鱼的美好期待,俩人竟然都能戴着草帽规规矩矩地守在河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浮子,唯恐错过鱼儿咬钩。
钓鱼没什么诀窍,无外乎坐得住、眼疾、手快。坐了个把星期之后,小家伙们便开始有收获。当老大差点儿被一条5斤多重的罗泽鱼拖进水里、在老锣的帮助下将其拖到岸上后,他扎扎实实开心了好几天。老二的情绪则很低沉,直到自己拖起了一条更大的鳟鱼之后方才释然。
对于孩子间的这种竞争关系,老锣装作看不见。他说人活一世,本来就是在竞争中成长的,与其将来在陌生的对手面前吃亏,不如先在自家人面前失败几次,习惯失败的人,才能有成功的潜质。
两个孩子终于进化到了从寻觅食材到加工食材的阶段。老大6岁后,老锣允许他接触厨房用品,并为他买回了一套最高安全等级的炊具,包括自动断电功能的电磁炉、防干烧不溅油的安全煎锅、不烫手的安全锅铲……
老大第一次在煎锅里做出了香喷喷的煎鱼排,酱汁是自己调配的奶油蘑菇酱,老锣和龚琳娜坐享了儿子烹饪的晚餐。虽然鱼排有点老、酱汁有点咸,但是有几个父母能吃到6岁儿子做的晚餐?
老二的不服输,给了他们更多的享受。餐前工作由老大负责,餐后工作则交给了老二,他学会了用洗碗机和消毒柜,还懂得了先喷清洁剂再擦桌子。夫妻俩十指不沾阳春水,饭前饭后都不用操心,最多张张嘴指点一下,让家庭饭局变得轻松无比。
进步总是没有尽头的。当家里的葡萄丰收后,俩孩子又朝着酿酒师的方向发展了。将采下的葡萄放在橡木盆里,两个孩子洗干净脚后赤脚站进去踩出葡萄汁,葡萄原汁过滤筛选添加辅料后,封存进地窖里的恒温酒桶。几个月之后,龚琳娜和老锣就可以就着一盘煎小鳕鱼品尝儿子踩出来的葡萄酒了。老实说,自产的葡萄酒品质一般,但那种满足感却是市售货难及的。
老锣似乎认定了把孩子培养成吃货的这条路,并为此目标不懈奋斗。结果是,两个加起来还不到16岁的孩子,俨然成了君子远庖厨的反面教材。
自理能力极佳的结果是,有时龚琳娜与老锣在国内呆着,老锣让父母帮忙照顾小孩,二老带孙子的任务轻松无比,晒着太阳打着盹就把孙子给照顾了。比较让奶奶受伤的是,俩孩子养成了刁嘴,对于奶奶烹饪的东西尝一口就不吃了,然后自己下厨房做一份觉得更合胃口的。老太太被孙子弄得哭笑不得,夫妻俩知道后于是哈哈大笑——懂得挑嘴,这也许是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要求吧。
虽然夫妻俩都是玩艺术的,但他们从未在此方面对孩子有所培养。老锣的理由是,有些东西对孩子而言,比艺术更重要。什么叫生活?生下来,活下去!让孩子掌握这个本事,才是孩子的安身立命之本。至于有没有道理,见仁见智!
【经作者授权,本刊严正声明:本文严禁一切形式的转载网摘】
编辑 尼尼威
龚琳娜在《全能星战》上的惊艳表演,使得人们对这个神曲女王除了搞怪外有了更多的欣赏与认同。作为她音乐制作人的德国老公老锣,其别具特色的改编与编曲更是让人对这对音乐眷侣有了发自内心的喜爱。
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对事业上的好搭档,其实,他们还是一对在育儿上颇具心得的好父母,他们在慕尼黑乡间的教子故事非常精彩。
从单身文艺男青年到德国式老爹
10年前,龚琳娜与老锣在贵州老家举行婚礼后,便跟着老锣前往慕尼黑定居。德国人的刻板、严谨,龚琳娜早已耳闻,但她没有想到的是,德国男人变化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老锣是那种比较有个性的中产人士,不喜欢喧嚣与繁华,所以早几年就在慕尼黑乡下的一座山头上盖起了自己的林间别墅,取名为叶卡特琳娜宫。在龚琳娜正式入住前,叶卡特琳娜宫不像是个住人的地方,更像是个艺术馆。老锣的很多艺术家好友都把这里当民间艺术展馆使用:画家朋友在这里刚开完画展,雕塑家朋友来做石雕展,石雕展刚闭幕,音乐家朋友又穿着巴伐利亚传统服装来开演唱会……
因为往来的都是些艺术范儿的朋友,所以叶卡特琳娜宫就被弄得特别有艺术氛围,到处是各种看不懂的油画、雕塑、摆件,显得特别高深莫测,好像很有文化的样子。可等到龚琳娜一怀孕,老锣马上翻脸不认人了——他宣布叶卡特琳娜宫全面闭馆,再也不对外开放。他很认真地告诉所有人——他要当爸爸了,所以房子从现在开始要换一种风格,一切为了孩子,再也不能拿来玩了。
那些曲高和寡的艺术品,被他毫不可惜地扔进了储藏室;怪模怪样的后现代风格的三角形床被甩了出去,老老实实搬回了硬木的双人大床;五色斑斓的撞色抽象派地毯,换成了舒适温暖的羊绒地毯;就连椅背高高的宫廷式沙发也被淘汰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坐起来更舒服靠着更放松的布艺沙发……
短短一个月内,叶卡特琳娜宫旧貌换新颜,艺术范儿消弭无形,但生活调子却无处不在,就连楼梯的扶手上都被老锣用绒布包裹了起来,理由是龚琳娜上楼时不会冰着手。
几个月前还是个性至上的单身文艺男青年,转瞬之间就变成了一丝不苟的德国式老爹,这转变实在是太快了。但老锣说,这是每个德国男人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人生不同的阶段必须有不同的面貌,单身时自然可以随心所欲,无论是玩艺术玩刺激还是玩冒险,都可以,因为只需要为自己负责;一旦结婚,就必须为老婆孩子埋单——何谓男人,关键时候,能扛得起担子养得起老婆管得了孩子!
怀孕到中后期时,老锣开始陪着龚琳娜去产前培训班上课,学习做产前运动操,以及练习在分娩时如何做深呼吸……培训班的场景是非常可乐的。平日里看起来如花岗岩一般英朗冷漠的德国佬们个个儿都成了伪娘,他们似乎不知道丢丑为何物,陪太太穿着宽大的女士待产袍,用一个气球将肚子垫得高高的,一丝不苟地跟着老师的指导完成每个动作,并且人手一个笔记本,飞快地记笔记。
可笑的学生回家后,马上变成可敬的老师。老锣每天准时提醒龚琳娜该做产前运动操了,以身作则地充当陪练。遇到龚琳娜忘了动作或者动作与呼吸配合不够好,他马上指手划脚地过来纠正。龚琳娜觉得老锣有时候认真得近乎吹毛求疵,她说运动操的主要功能是让准妈妈放松,有一个轻松愉悦的心态,又不是去奥运会比赛,为什么非要一板一眼毫无偏差?
胡搅蛮缠的结果是,老锣悻悻地住嘴,但这种状态保持不了5分钟。当龚琳娜信马由缰地将运动操做得像跳民族舞一般时,老锣便又满脸严肃地再一次指手画脚。
提前享受儿子的供奉
等到海酷、雅酷两个儿子前后脚降生后,老锣这个德国式老爹的风采越来越展现无遗。老锣教育起孩子来一点也不刻板,很少有说教和批评,采用的方法很生活,使用的道具更是很美味。
两个孩子刚会走路,便被老锣带到午后的松树林里玩寻宝游戏。脱落的厚厚松针下边,隐藏着一味顶级美食——松茸。寻找松茸是很需要耐心的,必须用手轻轻剥开松针细细打量。虽然是游戏,但老锣给儿子是有规定任务的——必须找到3枚松茸才算完成任务。
运气好的时候,半个小时就能完成,但一个小时一无所获也是常态。完不成任务,就必须继续找,直到大功告成。小孩子起先不懂事,遇上松茸密集的时候,一挖十枚八枚前去邀功。等到松茸少了,方才后悔前日里上缴得太多了。慢慢的,他们便学会了控制产量,集齐3枚后,再有发现时也不挖掘,而是找个树枝插在边上做个记号,留着次日再去挖。
自打学会了变通后,俩孩子完成起任务来就轻松多了。龚琳娜问老锣这种预先打埋伏的投机方式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老锣的回答是,在小孩儿的思想里,没有好或不好的概念,只有好不好用的概念,是投机也好、预先做准备也罢,只要对于完成任务有利的,那就是最适合的。
挖回家的松茸,老锣用黄油一煎,夹面包吃。别人家的父母还在为孩子不吃饭而着急发愁的时候,龚琳娜和老锣已经开始坐享儿子挖回来的顶级美味了,这种提前享受孩子供奉的感觉非常不错。
松茸虽然美味,但产量太过稀少。倒是它的近亲们比较繁盛,每逢雨后初晴,便是这一家子迎接大丰收的时候。一家四口每人挎个篮子,分头在树林里寻摸星星一样比比皆是的蘑菇,不到半小时,能摘回来五六斤。
这些收获被老锣倒在地板上,然后他面前挂一幅蘑菇谱系图,将采来的蘑菇跟图样进行对比,确保可以安全食用的留下,拿不准的销毁。在被老锣清除了两次有微量毒素的石灰菌后,两个孩子就再也没把这种危险分子带回家。品尝了各种蘑菇后,他们明白了最可口的是牛肝菌,此后再去采摘时,便对此种美味格外留心和青睐。
龚琳娜把一首《采蘑菇的小姑娘》略作改编,教两个儿子唱会了《采蘑菇的小儿郎》,有时树林里这边唱罢那边接上,一林歌声一篮蘑菇,很有点儿采菊东篱下的悠然。
除了会采摘食材,俩孩子还学会了如何保存食材——蘑菇用一根绳子穿起来,挂在阴凉处晾干,要吃的时候拿温水略微泡发一下,无论是香煎还是做汤,口感都像刚摘下来的时候一样筋斗。切碎煎香的蘑菇丁,用橄榄油泡起来,就是现成的蘑菇酱,无论是抹面包还是拌面条,或者直接做盖饭的浇头,都很合用。 德国特产的咸猪蹄,成了小哥俩接触的首款荤菜。新鲜猪蹄被老锣买回来,然后一家人一起动手做咸猪蹄:先用手给猪蹄按摩,肉质变得疏松后再用粗盐细细涂抹,直到猪蹄被一层薄薄的盐层彻底包裹起来为止。穿上了盐盔甲的猪蹄们被小心翼翼地挂进熏房,地面上生一盆火,用的是捡回来的枯松枝,上面再厚厚盖一层松针。不能见明火,必须闷着烧,青烟缭绕为佳。在熏房里熏这么一天一夜,熄火后再闷上一个星期,才算功德圆满。
咸猪蹄可以马上吃,也可以长时间保存,时间越长品质越好。老锣曾经将一只猪蹄储存了一年后才食用。剥开盐壳后,猪蹄外皮金黄内里火红,有了雪花般漂亮的油星,用小刀薄薄片下来,可以直接夹在面包里生吃。用油略微煎一下,马上浓香扑鼻,令人食欲大开。
把孩子培养成吃货
老锣似乎没有教过孩子什么别的东西,只在吃这件事上格外有耐心。他的理由是:连吃都不会,那还活个什么劲儿?
他很有点把俩孩子当作野外求生者锻造的味道。别的孩子还停留在鱼是超市买回来的认知阶段时,海酷和雅酷已经跟着老锣拎着鱼竿去钓鱼了。小孩子比较缺乏耐心,但因为有了钓起大鱼的美好期待,俩人竟然都能戴着草帽规规矩矩地守在河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浮子,唯恐错过鱼儿咬钩。
钓鱼没什么诀窍,无外乎坐得住、眼疾、手快。坐了个把星期之后,小家伙们便开始有收获。当老大差点儿被一条5斤多重的罗泽鱼拖进水里、在老锣的帮助下将其拖到岸上后,他扎扎实实开心了好几天。老二的情绪则很低沉,直到自己拖起了一条更大的鳟鱼之后方才释然。
对于孩子间的这种竞争关系,老锣装作看不见。他说人活一世,本来就是在竞争中成长的,与其将来在陌生的对手面前吃亏,不如先在自家人面前失败几次,习惯失败的人,才能有成功的潜质。
两个孩子终于进化到了从寻觅食材到加工食材的阶段。老大6岁后,老锣允许他接触厨房用品,并为他买回了一套最高安全等级的炊具,包括自动断电功能的电磁炉、防干烧不溅油的安全煎锅、不烫手的安全锅铲……
老大第一次在煎锅里做出了香喷喷的煎鱼排,酱汁是自己调配的奶油蘑菇酱,老锣和龚琳娜坐享了儿子烹饪的晚餐。虽然鱼排有点老、酱汁有点咸,但是有几个父母能吃到6岁儿子做的晚餐?
老二的不服输,给了他们更多的享受。餐前工作由老大负责,餐后工作则交给了老二,他学会了用洗碗机和消毒柜,还懂得了先喷清洁剂再擦桌子。夫妻俩十指不沾阳春水,饭前饭后都不用操心,最多张张嘴指点一下,让家庭饭局变得轻松无比。
进步总是没有尽头的。当家里的葡萄丰收后,俩孩子又朝着酿酒师的方向发展了。将采下的葡萄放在橡木盆里,两个孩子洗干净脚后赤脚站进去踩出葡萄汁,葡萄原汁过滤筛选添加辅料后,封存进地窖里的恒温酒桶。几个月之后,龚琳娜和老锣就可以就着一盘煎小鳕鱼品尝儿子踩出来的葡萄酒了。老实说,自产的葡萄酒品质一般,但那种满足感却是市售货难及的。
老锣似乎认定了把孩子培养成吃货的这条路,并为此目标不懈奋斗。结果是,两个加起来还不到16岁的孩子,俨然成了君子远庖厨的反面教材。
自理能力极佳的结果是,有时龚琳娜与老锣在国内呆着,老锣让父母帮忙照顾小孩,二老带孙子的任务轻松无比,晒着太阳打着盹就把孙子给照顾了。比较让奶奶受伤的是,俩孩子养成了刁嘴,对于奶奶烹饪的东西尝一口就不吃了,然后自己下厨房做一份觉得更合胃口的。老太太被孙子弄得哭笑不得,夫妻俩知道后于是哈哈大笑——懂得挑嘴,这也许是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要求吧。
虽然夫妻俩都是玩艺术的,但他们从未在此方面对孩子有所培养。老锣的理由是,有些东西对孩子而言,比艺术更重要。什么叫生活?生下来,活下去!让孩子掌握这个本事,才是孩子的安身立命之本。至于有没有道理,见仁见智!
【经作者授权,本刊严正声明:本文严禁一切形式的转载网摘】
编辑 尼尼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