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快速阅读能力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angji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速阅读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的高低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如背景知识的多少、语言水平的高低、阅读时视幅的大小、阅读习惯、阅读环境、阅读材料的难易、阅读时精神集中的程度以及读者身体状况等等。要在阅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这种技能,必须根据阅读的特征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主观因素
  
  学生在快速阅读中表现出的不良主观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对快速阅读影响较大的有下列几种。
  1 有些学生对快速阅读缺乏自信心,他们基本上不懂得快速阅读的技巧,所以,在快速阅读过程中,不能按照快速阅读的要求进行阅读。他们总是怀疑自己对文章理解的准确程度,因此,不自觉地进行过多的回视,企图弄懂每一个单词、词组、句子的意思,反复分析某些句子的语法结构,其结果是既降低了读速,也影响了对文章的正确理解,造成只读了单词、句子,而没有真正读懂文章,即“只见树不见林”的阅读效果。
  2 有些学生对快速阅读训练的目的认识不明确,把速读的目的建立在扩大词汇量的立足点上,一遇到生词就查词典。他们担心快速阅读训练虽然能提高读速,但是扩大不了词汇量和其他语言知识。由于持有这种不正确的认识,影响了他们积极参与快速阅读训练的信心,同时也影响了他们的读速和理解准确度的提高。
  3 还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处理读速与理解的关系。这些学生认为读快了会影响理解的准确程度,只有通过慢读、精读才能达到准确理解。所以,他们把快速阅读变成了精读,对文章进行逐词逐句的读,并对有些句子进行详细的语法分析,其结果是读到文章的后面就忘记了前面读过的内容,既影响了读速,也影响了对文章全面、系统、准确的理解。
  不良的主观因素还很多,都会影响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经常分析学生的情况,及时帮助他们排除各种不良主观因素的干扰。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快速阅读的各种技巧,通过大量的速读练习,使学生逐步克服过多的回视或复读,克服只注意单词、句子层次上的理解,不重视对文章语篇层次的理解的弱点。通过大量的训练,使学生熟悉速读技巧,看到自己的进步,建立掌握速读技能的信心。
  另外,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快速阅读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快速阅读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技能,也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训练和实践要使学生懂得,人们的许多知识并非来自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或有目的、有意识的学习,而是来自无意识的接触。因此,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内外快速阅读练习,能反复接触到一些生词、语法现象及文章的各种结构等。
  
  二、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
  
  李远芳在《国外阅读理论与我国阅读课教学》一文中引用了Holmes等人提出的“多层次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阅读过程包括一系列不同层次的能力,如对词语关系的领悟能力,如对词语在上下文中含义的掌握,每次目光移动的间隔时间,以及求知欲持续能力、阅读环境、推理判断、归纳能力等等。根据上述理论,在快速阅读课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下列几方面的能力。
  1 培养学生成功的视读能力,扩大学生的视幅。如前所述,有些学生养成了“一目一词”的不良阅读习惯。这样的习惯既影响读速,也影响记忆、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和快速获取文章中的信息等。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指导学生以短语、意群或句子成分,或以整个句子为单位进行视读。这样的读法定能提高读速,并能快速获取短文的大意,提高理解水平。
  每节课上,教师应抽出一定的时间,用于扩大学生视幅的训练。可以先让学生把一段文章分成若干意群,再按意群视读,开始时,把意群分短一些,随着学生视读能力的提高,意群逐渐加长。除了课堂上训练视读之外,还应鼓励学生课后经常做这样的练习,培养一种良好的视读习惯。
  2 培养学生的默读习惯。在传统的精读课或现行的综合英语课教学中,为了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或其他方面的能力,教师要求学生朗读或背诵课文。因此,有的学生养成了朗读的习惯,并不自觉地把这种习惯带到了快速阅读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随时提醒那些出声朗读、低声读或用手指和笔指着单词朗读的同学:快速阅读要求的是视读、默读。默读是不出声的视读,其读速快,不需要口腔或舌的运动,直接通过视觉把文字传人大脑转换成信息。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把全部精力放在默读上,克服出声或不出声朗读。在开始训练时,要求学生努力抑制发音器官的动作,同时要消除在大脑里出现的潜在的语音形象,使学生逐渐做到通过视觉器官直接快速感知文字所代表的信息,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
  3 培养学生减少回视或复读次数的能力。过多的回视或复读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视读过的东西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因为对自己的快速阅读能力缺乏应有的信心,总认为自己对读过的内容理解得不够准确。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必须经常要求学生克制自己,集中注意力,努力做到一遍读懂、过目不忘。还可以采取辅助措施改掉回视过多的毛病,例如,让学生用书纸压住已读过的文字,使回视或复读不能发生。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就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视读习惯。
  4 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准确猜测词义的能力。在快速阅读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生词。有的学生不懂得如何处理生词,一遇到生词就停下来查词典,养成了在阅读中词典不离手的坏习惯,结果影响了读速。所以,在快速阅读训练中,要求学生要通过上下文关系或通过构词法、语法关系等来推测、确定生词的意思。经过这样的一段时间的训练,就能使学生养成不靠词典,而是靠自己的推测猜意能力解决生词困难的习惯。
  5 培养学生查读(scanning)和掠读(skimming)的能力。快速阅读,特别是实用性快速阅读,都是有目的地阅读,而不是毫无目的地视读文章中的所有单词和句子。快速阅读往往是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或只求了解文章的大意。查读是陕速浏览文章、为了寻找某项或某几项特定信息进行的阅读。掠读是跳跃式的阅读,是为了抓住文章的要点,对文章的题目、各部分的小标题、文章的介绍部分和结论部分等进行的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提出问题,为学生确定阅读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以此来培养学生查读和掠读的能力。
  6 培养学生的语篇结构分析能力。语篇结构是指作者写作时的思维模式以及言语表达形式,即文章的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层次关系,以及段落与段落之间在思维逻辑方面与语言形式方面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语篇结构分析能力,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要培养学生识别主题句的能力。英语文章的一个特点是,文章(特别是议论文)有自己的主题句。一般情况下,主题句在介绍部分中,通常在第一段。每一段文章的段落主题句,大多数情况下在该段的开头部分,随后的句子则是从各个方面论证这一中心思想的辅助句。通过对典型文章和段落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并且能找出全文的主题句和每一段的段落主题句。
  (2)培养学生辨认文章连接手段的能力。通过对某些段落进行必要的语法、词汇连接手段和逻辑上的联系的分析,达到深刻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在分析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抓住表达上下文衔接手段的过渡性词语,如first,second,therefore等;表示语篇中旬与句之间关系的词,如when,after,because等。同时,弄清楚它们所连接的关系,是并列、转折、重复还是因果;是通过词汇连接还是通过语法连接等,从而掌握句子、段落和篇章在不同语境中表达的意义和它们相互连接的各种意思。
  (3)培养学生概括全文中心思想的能力。如上所述,英文的每一段文章都有主题句。在快速阅读的训练中,引导学生把全文中各段的主题句综合在一起,概括全文的中心思想。
  (4)培养学生识别不同文体文章特点的能力。英文文章的文体不同,构成文章的要素也不同,文章的层次结构也不同。例如,阅读记叙文时要抓住三个要素:人物、背景(时间和地点)和事件的发生、进程以及结果。抓住这三个要素,就可以掌握记叙文通过时间的先后和地点、空间的转移来描写事件发展过程的写作特点。阅读议论文则要抓住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些要素。议论文的写作特点是,先提出论点,再用论据来论证论点。阅读说明文则要注意主题句和辅助句。说明文是介绍或说明某一产品或事件的性质或特点的,阐述主题句的辅助句部分常用举例的形式。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介绍和分析上述各种文体的结构和特点,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语篇特点,进而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
  在快速阅读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向导、促进者。教师的任务是提供符合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介绍快速阅读技巧,组织学生实践这些技巧,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评,纠正学生在阅读中的不良习惯。另外,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来培训学生的快速阅读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在快速阅读时如何应用各种技巧,训练学生运用推测、联想、类推和语言规则、篇章结构等推断出文章的意思。
  
  (责任编辑 白文军)
其他文献
学校内的公用计算机机房,既要承担学生课内教学任务,也要接待学生自由上机,对机房的管理涉及面广,任务繁重。不仅要管理每个机房里的众多设备,安排学生的上机,还要安排机房管理员的值班及其工作量计算。因此有必要开发一套计算机机房管理系统软件,利用计算机来完成上述工作,提高机房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同一学校内往往有分属于学校不同部门的机房,维护、管理和使用往往由各部门自行安排,在设计机房管理系
一、身正为范,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人们经常说:"教师为人师表."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效仿的表率.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被后世誉为"万世之师"的他最早倡导以身作
英语是我国学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科目。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它的用途越来越重要。英语不单纯是一门语言,它是将来走向社会必须掌握的一门工具。然而,目前学校英语教学状况令人担忧,学生入学成绩偏低,且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差。有13的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放弃了英语的学习。基于这种现状,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找出造成学习英语有困难学生的根本原因,然后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
在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如何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等教学原则,一直是广大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努力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拟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探讨语文教学的一种新模式,探讨体态语言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体态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体态语言是通过表情、手势
成本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成本会计的中心内容为成本核算。我国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对成本会计实务提出了一
研究者们估计一位教师在其一生的职业生涯中向学生提问问题要多达一百五十多万个,认为在语言教学课堂中教师提问问题的现象极为普遍,并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Walsh(2002)的研究也发现语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提问问题(教师已知道其答案)。研究者们还发现,作为课堂上教师讲话(teacher talk)方式之一,教师提问的问题会对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产生影响。这是因为有些问题能够促进学习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