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其能力,是我们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新课题。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普遍重视教学的结果而忽视教学的过程,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主动地去学,重视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养成了不爱思维、不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常常可以见到这种现象:有些学生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总是重复同样的错误动作,而学生在对这些错误的改正过程中,主要依靠老师或其他同学的帮助才能改正,很少能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这种体育学习中表现出的思维惰性及其习惯,是长期依靠教师和他人的结果。还有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爱提问题,很少有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提出质疑。
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困难,只有善于思考的学生才能不断提出许多新的问题。因此,学生不善于提问和质疑也说明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方面确实存在着问题。如果不注意改进,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成为身体练习机器,丧失许多自学的能力,“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就会变成一句空话,而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其能力应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入手,只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思维并渐渐养成善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才可能提高创新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发现法
发现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学习过程自己去发现学习的规律、动作的要点及相应原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营造适宜学习思维的环境,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开阔思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东西,它还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发现和解决一切自己未发现和解决的问题,都是一种新的创造,都应加以鼓励和提倡。比如在篮球教学中,在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时,教师可以简单明了地做示范讲解,然后让学生分组自己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投篮动作的要点,如持球动作用力顺序、出手角度、出手和手指的方向等。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答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也可以讨论,组织大家分析思路的优缺点。在学生思考后教师要及时加以鼓励,特别是在有的学生思路不正确或思路不积极时,要照顾他们的情绪,给予他们适当的提示,使他们慢慢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使用发现法时可以采用下列步骤进行:选题(如投篮动作的要点)→提问(提问过程中引导或鼓励)→对比多种因素→引导学生做出结论或总结学生的发现。
问题法
问题法是师生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以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法由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受到了教育界广泛的重视,并又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运用问题法一般采用四个步骤:选择问题→明确问题→寻找线索→解决问题。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这一方法时,教师首先要理解教材内容,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教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时,有些学生在距篮圈3.5—4m的距离跳起投篮时,动作很吃力,总投不到位。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造成投篮不到位的原因。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原因,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实践的验证后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与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起动脑筋,主动研究分析,不能包办代替,否则会失去意义。
提问法
提问法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体育教学中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对启发学生的思维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复习课时给大家3-5分钟时间,两人一组,每人向对方提一个问题,回答对方一个问题(在授课内容范围内或限定某一个范围),然后抽出几组问题和答案向大家宣布,让大家评判问题和答案的水平。
这种方法可以打破过去教学中只有教师提问的被动学习局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相关学习交流的机会,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和迅速应答问题。教师如能在教学中使用得当,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有法,法无定式,贵在得法。因此,运用上述方法时,要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不同,其适用方法也多异。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转变学生观念,要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肯定要走一些弯路,出现一些错误动作,有时甚至还会延误教学进程,耽误一些教学时间。但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尝试错误、走弯路本身所蕴涵的教学价值,那种教师说,学生练,表面上一帆风顺的被动学习过程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很多提高能力的宝贵机会;应努力形成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和思考的新型教学过程,为学生将来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南通高等师范学校
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困难,只有善于思考的学生才能不断提出许多新的问题。因此,学生不善于提问和质疑也说明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方面确实存在着问题。如果不注意改进,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成为身体练习机器,丧失许多自学的能力,“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就会变成一句空话,而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其能力应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入手,只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思维并渐渐养成善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才可能提高创新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发现法
发现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学习过程自己去发现学习的规律、动作的要点及相应原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营造适宜学习思维的环境,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开阔思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东西,它还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发现和解决一切自己未发现和解决的问题,都是一种新的创造,都应加以鼓励和提倡。比如在篮球教学中,在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时,教师可以简单明了地做示范讲解,然后让学生分组自己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投篮动作的要点,如持球动作用力顺序、出手角度、出手和手指的方向等。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答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也可以讨论,组织大家分析思路的优缺点。在学生思考后教师要及时加以鼓励,特别是在有的学生思路不正确或思路不积极时,要照顾他们的情绪,给予他们适当的提示,使他们慢慢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使用发现法时可以采用下列步骤进行:选题(如投篮动作的要点)→提问(提问过程中引导或鼓励)→对比多种因素→引导学生做出结论或总结学生的发现。
问题法
问题法是师生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以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法由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受到了教育界广泛的重视,并又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运用问题法一般采用四个步骤:选择问题→明确问题→寻找线索→解决问题。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这一方法时,教师首先要理解教材内容,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教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时,有些学生在距篮圈3.5—4m的距离跳起投篮时,动作很吃力,总投不到位。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造成投篮不到位的原因。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原因,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实践的验证后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与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起动脑筋,主动研究分析,不能包办代替,否则会失去意义。
提问法
提问法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体育教学中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对启发学生的思维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复习课时给大家3-5分钟时间,两人一组,每人向对方提一个问题,回答对方一个问题(在授课内容范围内或限定某一个范围),然后抽出几组问题和答案向大家宣布,让大家评判问题和答案的水平。
这种方法可以打破过去教学中只有教师提问的被动学习局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相关学习交流的机会,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和迅速应答问题。教师如能在教学中使用得当,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有法,法无定式,贵在得法。因此,运用上述方法时,要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不同,其适用方法也多异。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转变学生观念,要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肯定要走一些弯路,出现一些错误动作,有时甚至还会延误教学进程,耽误一些教学时间。但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尝试错误、走弯路本身所蕴涵的教学价值,那种教师说,学生练,表面上一帆风顺的被动学习过程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很多提高能力的宝贵机会;应努力形成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和思考的新型教学过程,为学生将来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南通高等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