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县白背飞虱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mldb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由于广德县大面积推广种植抗褐飞虱而不是抗白背飞虱的杂交水稻以及耕作制度的改变,导致白背飞虱的种群数量急剧上升和发生面积明显增加,大发生的频率大大增加,对水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该文介绍了2016年广德县白背飞虱的发生情况,提出了防治原则、防治目标以及综合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白背飞虱;预测预报;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8-0086-02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属同翅目、飞虱科,别名火蠓子、火旋,在我国南至海南岛,北至黑龙江各稻区,东南亚各国均有分布,主要危害水稻、麦类、玉米、高粱。以成、若虫群集于稻丛下部,刺吸茎叶组织汁液,使稻株衰弱,甚至成片瘫痪倒伏,发生严重的年份,如果防治不及时或忽略防治,会造成田块禾苗出现大片的枯死,形成“黄塘”、“落窝”、“冒穿”现象,对产量影响很大,有的田块甚至绝收,给粮食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
  广德县地处于皖苏浙三省八县交界处,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前沿,区位优势明显,农业气候条件适宜,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达3万hm2,总产约25万t。2016年由于广德受到强台风的影响,自6月中旬开始,广德县长时间大面积降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涝灾害,特别是水滞后,植株衰弱,抗逆性差,加上温湿交替更有利于的发生。强对流天气增多更加有利于稻飞虱的迁入,致使“两迁”害虫迁入次数多,白背飞虱较往年迁入期早、迁入量大,造成持续性为害严重。针对于7月份主要危害水稻的四(2)代白背飞虱,本文总结和分析了2016年白背飞虱的灯诱情况、大田普查和系统调查的情况,制定了防治四(2)代白背飞虱的综合防治技术,旨在控制虫情降低种植户的损失。
  1 2016年广德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
  1.1 观察区灯诱情况 5月31日始见,较2015年早5d,较2014年早9d,当日灯诱虫12头。5月31日、6月19日、6月30日灯下出现3个成虫迁入高峰,单灯诱虫分别12头、22头、12 352头(单日单灯诱虫量过万,近年未见),至7月7日单灯共诱虫20 778头(诱虫量为历年之最)。各基层测报点6月30日迁入高峰诱虫量:杨滩月湾2 580头、誓节花鼓450头、邱村山北840头,跟观察区灯诱虫量同步。
  1.2 观察区系统调查 6月28日虫量419头/100丛,其中长翅成虫47.5头/100丛;虫量较2015年同期的减少53.31%,以低龄若虫为主占88.54%。7月4日观察区系统调查,虫量1 424头/100丛,其中长翅成虫160头/100丛,虫量、长翅成虫量均较前期大幅上升,虫量较2015年同期略高、较大发生的2006年增加60.36%。观察区白背飞虱近期总体发生程度较大发生的2015年重。
  1.3 田间普查 7月2日普查:誓节花鼓、杨滩月湾虫量分别为975头/100丛(长翅成虫52.5头)、2 403头/100丛(长翅成虫42.5头),两地平均1 689头/100丛,较2015年同期增加9.32%。7月6日普查:邱村前路、誓节花鼓、誓节牌坊虫量分别为1 053头/100丛(长翅成虫53头/100丛)、970头/100丛(长翅成虫53头/100丛,短翅成虫7头/100丛)、4 330头/100丛(长翅成虫123头/100丛),三地平均2 118头/100丛,为2015年同期的2.36倍。
  1.4 查卵 观察区7月7日卵量调查卵量3 460粒/100丛,较2015年同期(7月4日)增加11.79%,卵量为近几年最高值。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16年广德县白背飞虱发生量较往年大,发生程度为大发生。各地,各个田块虫量差异较大(其中誓节牌坊最高虫量达7 240头/100丛),达到防治指标(稻飞虱分蘖期1 000头/100丛)的田块占90%以上。防治时要特别关注生育期较早、分蘖较多、长势嫩绿、田间郁闭度较大的田块。
  2 防治原则、防治指标及防治适期
  2.1 防治原则 以保护稻田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为出发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强化重大害虫监测和预警;大力推行现代农业植保方针,根据水稻四(2)代白背飞虱的发生危害规律,协调应用多种防治方法,提高病虫防治效果;切实增强重大害虫应急防控能力,大力推进害虫专业化防治工作,将害虫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之下,确保水稻提升行动目标实现,促进广德县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2.2 防治指标 分蘖期:低龄若虫1 000头/100丛;孕穗期至齐穗期:低龄若虫1 500头/100丛;齐穗期以后:低龄若虫2 000头/100丛。
  2.3 防治适期 卵盛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
  3 综合防治技术
  3.1 预测预报 通过系统地监测调查,虫害的发生消长都有它的规律性,人们有目的地针对某种病虫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然后结合掌握的历史资料、天气预报、害虫的发生、发展动态和从生存环境等资料,经过过科学的分析和处理,对该病虫的发生趋势加以估计得出结论并及时的发布预报。四(2)代白背飞虱的测报主要是根据灯下或者田間出现的成虫风用历期推算法做防治适期的近期预测;也可以结合多年积累的资料,分析迁入的虫量、当地的降雨量、当地的温湿度以及天敌的因素与四(2)代的线性相关性,建立回归方程,作为白背飞虱发生程度的中、短期的预测的依据。预测预报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虫防治的效果以及直接决定防治措施的选择,对保证农业丰收具有重大作用。
  3.2 生物防治 (1)释放常寄生于卵的稻虱缨小蜂、吸食卵液的黑肩绿盲蝽、寄生若虫和成虫的鳌峰、头蝇等以及具有捕食性的蜘蛛和隐翅虫。在一代产卵高峰释放一批,在二代若虫危害高峰释放一批,单次释放10万头。(2)稻田养鸭生态控虫。鸭子能捕食稻田里的稻飞虱、稻叶蝉以及蚊子等一般在水稻移栽15~18d的时候,水稻定根还清生长时开始放小鸭子,150头/hm2。时间到孕穗期结束抽穗期伊始,历时约45d。(3)益菌治虫。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多种菌类对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3.3 物理防治 每3~3.5hm2稻田安装一盏太阳能杀虫灯,连片安装,或者安装作为调查基数用的大型诱虫灯(河南“佳多”牌诱虫灯)对白背飞虱的成虫进行诱杀。此外,还可以利用防虫网覆盖秧苗阻止飞虱秧苗期传播病毒。
  3.4 农业防治 (1)选育抗性品种。推广抗性品种是降低白背飞虱种群增长速率,控制白背飞虱危害的最经济的措施。当前,我国大面积栽种的水稻抗白背飞虱的品种主要有折丽1号、南京14、丽湘早5号、春江06等,可因地制宜的加以推广应用。(2)科学的管理水肥。增施有机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做到促控结合,防止后期贪青,晚熟和倒伏。实行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恶化白背飞虱的食料和生存环境,在保证营养运输,确保有效穗数的基础上控制田间的湿度,减少无效的分蘖,增大田间的通风和透光性。(3)合理密植。合理密植,使田间的通风透光性良好,为稻株的健康茁壮生长提供良好的温湿条件和光照条件,避免因过密而导致水稻间的湿度增大有利于白背飞虱的危害。(4)保护利用天敌。一季稻7月份前不使用化学农药,营造稻田天敌繁衍的有利条件,促进其建立有效的控害种群。
  3.5 抓好化学防治 白背飞虱防治在前期和处于低龄若虫时期,主要选择使用高效、低毒、天敌安全的化学农药,如噻嗪酮、噻虫嗪、吡蚜酮等。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油罐是油库储油区的核心设备,是油库散装油品的主要储存地,是油库的重点保护区域.油罐发生腐蚀会对油品储存与发放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对国家能源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
介绍一种基于FX2芯片的生物数据采集系统,详细阐述了具有四个通道生物信号预处理模块和USB接口模块。介绍了系统软件的设计,包括固件和生物信号分析处理程序设计。最后利用实
摘 要:该文从品种与配方、拌料工序、装袋工序、灭菌工序、冷却与接种工序、培养管理以及出菇管理的催蕾阶段、抑制阶段、发育阶段等方面,详细介绍一种袋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以期为袋栽金针菇生产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针菇;袋栽;工厂化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6-0088-02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又名冬菇、金菇
研究一种利用流体能量驱动和发电的管道机器人,该机器人完全浸润在充满流动介质的管道内,利用流体压力以及流体速度能量获得驱动力。机器人随着管内流体的流动向前推进,需要克服
通过构建企业信息化系统的状态矩阵,综合考虑各应用系统的收益和实施周期、应用系统之间的协同特性、企业资金和时间等要素基础上,建立了应用系统实施顺序决策支持模型.从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