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立项项目“产教融合视域下基于OBE的跨境电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课题编号:KT2020400)、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第七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精准对接的跨境电商‘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QJJGY0704)和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OBE理念的跨境电商专业群课程地图构建”(课题编号:QJ2019065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针对当前众多高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和企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的现状,本文在分析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跨境电商“微专业”人才培养为实践案例,论述钱江学院通过校企精准对接培养跨境电商“微专业”的培养模式,最后对于优化基于精准对接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提出一些思考,旨在为其他高校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与企业进行全方位精准对接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跨境电商;微专业;校企合作;精准对接
引言: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各地政府大力建设跨境产业园的相关背景下,跨境电商迎来了诸多机遇。2019年7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强调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它是适应产业革命新趋势、促进进出口稳中提质的重要举措。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遭受打击,但跨境电商逆势增长。一方面,在当前国际形势越发复杂严峻的形势下,跨境电商的快速發展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优质品牌出海和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提供了良好契机。另一方面,高校大学每年都在源源不断地向市场输送“人才”,但企业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跨境电商专业也没有毕业生,基于校企精准对接的跨境电商“微专业”是一种值得探索的培养模式。
一、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状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应用型高校也逐渐重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刚开始很多高校在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和电子商务等专业中开设了跨境电商相关课程,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铺垫。2019年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分别列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后,2020年3月在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跨境电子商务成为新设的51个专业之一,全国7所高校获批开设该专业,其中浙江占3所,杭州就有2所,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就是其中一所,预计到2021年会有更多的高校申请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
虽然每年有大量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流入,但目前大学培养的跨境电商人才与企业需求还存在差距,跨境电商人才紧缺的现状并没有得到缓解,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难和跨境企业招人难的“两难”状况继续存在。根据eBay官方在2020年年底的调研显示,受访eBay卖家企业有近万的空缺岗位,高达80%的企业表示人才缺口源于企业发展和快速扩张,其中运营、品类开发和销售营销等岗位的跨境电商人才最为紧缺。为缓解人才紧缺问题,近年来几个主流跨境电商平台都陆续推出了阿里巴巴“百校千城-百万英才”、Wish“星青年”、亚马逊全球开店“101·时代青年计划”和eBay“E青春”等高校人才培养项目。这些计划都离不开政府、高校、企业和培训机构的参与,尤其是高校的积极参与大大缩短了企业和高校的距离,但高校和企业精准对接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实施的效果。
二、钱江学院跨境电商“微专业”培养模式
“微专业”是近几年兴起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就业岗位和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通常采用快速、集中培养的方式,使学习者能够快速达到某一领域的工作技能要求,使学习者快速就业,弥补大学专业设置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匹配问题。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但需要三年到四年的培养周期,而且前期开设该专业的高校较少,所以通过跨境电商“微专业”快速培养跨境电商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仍然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途径。
1.钱江学院跨境电商“微专业”概况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立足杭州,针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困境,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先行先试,是国内第一家以跨境电商“微专业”形式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高校,从2017年开始面向全院不同专业大三的学生进行招募,截止到2020年年底,已经招募了四期学员,学员来自经管类、理工类和外语类等专业,报名人数从最初的30多人到现在的100多人,每年报名人数都在逐年攀升,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可以获得由钱江学院颁发的微专业证书。
2.钱江学院跨境电商“微专业”课程体系
基于跨境电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钱江学院跨境电商“微专业”构建了“2321”课程体系(如下表所示),该课程体系以2门基础课、3门核心课、2门选修课和1门综合实训课程为主要框架。“微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仅结合了跨境电商企业的岗位需求,为学生的就业或者自主创业奠定基础,同时也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意愿,允许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发展方向在课程菜单上根据大框架进行选课,实现与学生原有专业进行充分的融合,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钱江学院跨境电商“微专业”的培养模式不仅打破了人才培养必须依托传统专业或专业方向的限制,而且弥补了专业设置和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衔接问题,该模式也得到了众多高校的认可和关注。
三、钱江学院基于校企精准对接培养跨境“微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和举措
针对跨境电商人才“一将难求”现象,如何更好地解决行业人才紧缺问题,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合作是解决行业人才的长久之计,钱江学院依托跨境电商“微专业”这个载体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近几年,学院不断与跨境电商平台方、跨境电商服务商以及跨境电商相关企业开展深入合作,为跨境电商人才的校企精准对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校企共同建设优质“微专业”课程
通过与跨境电商平台和企业的合作,以跨境电商行业企业需求为标准,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将跨境电商“微专业”课程内容与企业项目有机结合,采取校企联合开发课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培养岗位能力的创新课程体系,积极探索翻转式、实战化、项目制的课堂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以《跨境电商B2C平台运营》这门课程为例,由于跨境电商B2C的平台众多,如果只是将每个平台都只是做个简单介绍,意义不大,效果也不好。为此,该课程的课程组老师采用“多条腿走路”的方式,通过与跨境企业的多方沟通和协商,针对不同的主流跨境电商B2C平台的差异,与跨境电商平台方和跨境电商相关企业联合开发了基于不同平台的跨境运营实验班。开课前通过宣讲和面试的方式筛选学生进入不同的班级,开课后由跨境电商企业提供账号资源,大部分课时由企业讲师进行授课,期末学生考核合格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对于有潜质并且今后有意愿从事跨境电商事业的学生,跨境企业还愿意加大投入培养力度,通过“加餐”的形式继续为这些学生进行相关平台运营的高阶培训,这样如果学生进入跨境企业从事该平台运营岗位的话,基本可以做到无缝对接。
一门课的课时总是比较有限的,为了提升学生的跨境电商技能,钱江学院已经连续三年联合某平台方和跨境电商服务商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校企联合制定为期10周超过250学时的《跨境电商综合实训》的课程大纲,该实训由平台方提供账号资源,由跨境电商服务商提供培训师资和分销资源,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模式,通过真实账号和企业项目进课堂等多样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实战掌握技能。今后,钱江学院还将不断引入相关的跨境电商课程资源,课程大纲都是学校和企业讨论后联合开发,课程内容实战性更强,同时允许学生以微专业的相近课程进行学分互换和“加餐”的方式学习更多的跨境电商技能,学生通过考核可以获得证书和优先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
2.建立“校企师资共享”的多元化师資团队
跨境电商是个新兴行业,为了解决师资力量不完善的问题,师资共享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解决途径。目前跨境电商“微专业”教研室初步建立了一支跨专业、跨学科的跨境电商师资团队,也聘请了一些企业讲师和行业专家,一部分课程由自有教师完成授课,同时也鼓励企业讲师和行业专家以“企业精英进课堂”的形式为学生带来专题讲座和专题培训。截至2020年年底,钱江学院已经聘请了将近二十位来自政府、行业和企业的跨境电商专家为特聘教授或是特聘讲师,不间断来学校为学生授课,同时也给跨境电商教研室的老师进行专业指导。
3.跨境电商双选会精准对接就业
如果说校内培养还只是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第一步,那么实习和就业才是检验跨境人才培养是否有效的标准,除了钱江学院每年10月份都会组织面向在杭高校大学生的大型跨境电商专场招聘会,跨境电商“微专业”教研室也会组织“微专业”学员在每年5、6月份参加小规模的跨境电商企业实习就业双选会,有些跨境企业每年都会来招聘人才,也有一些企业是前期就有参与“微专业”课程的教学,他们在课程培训过程中就已经开始物色有潜质的苗子,一部分学生通过双选会后,大三暑期就进入跨境企业见习,与企业建立了信任和情感,他们愿意大四阶段继续在企业实习。为了做好精准对接,学校允许这类学生提出申请,通过不少于2个月的跨境电商企业实训抵扣《跨境电商综合实训》学分,再加上后续的企业实习环节,从前一年的暑假开始到毕业前,学生至少在跨境企业工作半年以上,毕业正式签约的时候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
四、钱江学院探索校企精准对接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进一步思考
经过将近四年钱江学院跨境电商“微专业”的实践和探索,钱江学院跨境电商人才模式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但仍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优化。
1.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
现有的跨境电商“微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涵盖了跨境电商的核心课程,但还不够完善,比如还没有涉及海外营销推广和跨境直播方面的课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到网络和资金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受到经验和能力的制约。以海外营销推广为例,高效的海外营销推广需要实践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根据某企业提供的数据,要想培养一个精通某个社交平台营销推广的人才,至少要花费5万美金甚至是更高的费用。今后学院会考虑采购海外营销推广的模拟软件,通过软件让学生掌握一些海外营销推广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同时也希望通过和企业开展更精准的对接,借助企业的需求和资源开展相关人才的培养。
2.进一步增强校企精准对接的力度
跨境电商师资队伍是决定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现有师资能力有待提升,企业讲师和校内师资的整合有待加强。今后跨境电商“微专业”在培养现有师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基础上,将重点打造相对稳定的企业师资团队,今后力求每门跨境电商“微专业”的课程都要有跨境电商企业方的参与,通过校企合作,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讲师和行业专家参与课程教学和实训环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进一步加强校企精准对接的广度和深度,通过英才班或者是实验班的形式,与有实力的平台方和跨境电商企业开展更多平台的合作,企业方提供企业导师,从行业辅导、教材支撑体系到行业实践和职场对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度合作,高校通过“微专业”这个载体为有志于从事跨境电商的学生搭建好平台,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做好跨境电商人才的储备。
3.重视与企业和学生的多向沟通
钱江学院跨境电商“微专业”对学生有一定学业管理机制,修满规定学分可以获得“微专业”证书,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很多学生刚开始满腔热情来报名,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中途退出了。通过对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有一些学生最开始报名跨境电商“微专业”还是有一定的盲目性,虽然报名初期会对报名学生进行宣讲和引导,不建议学生盲目跟风报名,但有些学生冲着可以免费修读“微专业”尝试着报名参加,后来又由于预估不可能修满规定学分就中途退出了,前两期获得微专业证书的学员比例在50%左右。今后如果要进一步提升精准对接的效果,就要增强和“微专业”学员的沟通,深入分析学生对跨境电商“微专业”的态度和影响学生“微专业”学习的因素,帮助学生做好学习规划以及与跨境相关的职业规划,同时完善跨境电商“微专业”的选拔和管理机制,让更多的学生既能兼顾原专业的学习,又能从跨境电商“微专业”的学习中受益。最后也要做好对已经毕业的跨境电商“微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已经毕业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积极听取学生和跨境企业对后续“微专业”建设的优化建议。
五、结束语
在短期内还没有跨境电商专业毕业生的大背景下,跨境电商“微专业”通过一年半左右的系统培训使学生快速掌握跨境电商相关领域的专业技能,对快速提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通过校企精准对接的模式,大大缩短了高校与企业的差距,是高校快速培养高质量跨境电商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金贵朝,温怀德,黄玉峰.跨境电商“微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为例[J].电子商务,2018(08):91-92.
[2]刘晓,亓春霞,高腾飞.产教深度融合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对外经贸,2019(7):135-137.
作者简介:林洁(1978.11- ),女,浙江永康人,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胡雷芳(1978.09- ),女,浙江慈溪人,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摘 要:针对当前众多高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和企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的现状,本文在分析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跨境电商“微专业”人才培养为实践案例,论述钱江学院通过校企精准对接培养跨境电商“微专业”的培养模式,最后对于优化基于精准对接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提出一些思考,旨在为其他高校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与企业进行全方位精准对接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跨境电商;微专业;校企合作;精准对接
引言: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各地政府大力建设跨境产业园的相关背景下,跨境电商迎来了诸多机遇。2019年7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强调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它是适应产业革命新趋势、促进进出口稳中提质的重要举措。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遭受打击,但跨境电商逆势增长。一方面,在当前国际形势越发复杂严峻的形势下,跨境电商的快速發展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优质品牌出海和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提供了良好契机。另一方面,高校大学每年都在源源不断地向市场输送“人才”,但企业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跨境电商专业也没有毕业生,基于校企精准对接的跨境电商“微专业”是一种值得探索的培养模式。
一、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状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应用型高校也逐渐重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刚开始很多高校在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和电子商务等专业中开设了跨境电商相关课程,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铺垫。2019年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分别列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后,2020年3月在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跨境电子商务成为新设的51个专业之一,全国7所高校获批开设该专业,其中浙江占3所,杭州就有2所,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就是其中一所,预计到2021年会有更多的高校申请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
虽然每年有大量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流入,但目前大学培养的跨境电商人才与企业需求还存在差距,跨境电商人才紧缺的现状并没有得到缓解,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难和跨境企业招人难的“两难”状况继续存在。根据eBay官方在2020年年底的调研显示,受访eBay卖家企业有近万的空缺岗位,高达80%的企业表示人才缺口源于企业发展和快速扩张,其中运营、品类开发和销售营销等岗位的跨境电商人才最为紧缺。为缓解人才紧缺问题,近年来几个主流跨境电商平台都陆续推出了阿里巴巴“百校千城-百万英才”、Wish“星青年”、亚马逊全球开店“101·时代青年计划”和eBay“E青春”等高校人才培养项目。这些计划都离不开政府、高校、企业和培训机构的参与,尤其是高校的积极参与大大缩短了企业和高校的距离,但高校和企业精准对接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实施的效果。
二、钱江学院跨境电商“微专业”培养模式
“微专业”是近几年兴起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就业岗位和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通常采用快速、集中培养的方式,使学习者能够快速达到某一领域的工作技能要求,使学习者快速就业,弥补大学专业设置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匹配问题。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但需要三年到四年的培养周期,而且前期开设该专业的高校较少,所以通过跨境电商“微专业”快速培养跨境电商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仍然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途径。
1.钱江学院跨境电商“微专业”概况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立足杭州,针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困境,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先行先试,是国内第一家以跨境电商“微专业”形式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高校,从2017年开始面向全院不同专业大三的学生进行招募,截止到2020年年底,已经招募了四期学员,学员来自经管类、理工类和外语类等专业,报名人数从最初的30多人到现在的100多人,每年报名人数都在逐年攀升,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可以获得由钱江学院颁发的微专业证书。
2.钱江学院跨境电商“微专业”课程体系
基于跨境电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钱江学院跨境电商“微专业”构建了“2321”课程体系(如下表所示),该课程体系以2门基础课、3门核心课、2门选修课和1门综合实训课程为主要框架。“微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仅结合了跨境电商企业的岗位需求,为学生的就业或者自主创业奠定基础,同时也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意愿,允许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发展方向在课程菜单上根据大框架进行选课,实现与学生原有专业进行充分的融合,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钱江学院跨境电商“微专业”的培养模式不仅打破了人才培养必须依托传统专业或专业方向的限制,而且弥补了专业设置和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衔接问题,该模式也得到了众多高校的认可和关注。
三、钱江学院基于校企精准对接培养跨境“微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和举措
针对跨境电商人才“一将难求”现象,如何更好地解决行业人才紧缺问题,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合作是解决行业人才的长久之计,钱江学院依托跨境电商“微专业”这个载体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近几年,学院不断与跨境电商平台方、跨境电商服务商以及跨境电商相关企业开展深入合作,为跨境电商人才的校企精准对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校企共同建设优质“微专业”课程
通过与跨境电商平台和企业的合作,以跨境电商行业企业需求为标准,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将跨境电商“微专业”课程内容与企业项目有机结合,采取校企联合开发课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培养岗位能力的创新课程体系,积极探索翻转式、实战化、项目制的课堂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以《跨境电商B2C平台运营》这门课程为例,由于跨境电商B2C的平台众多,如果只是将每个平台都只是做个简单介绍,意义不大,效果也不好。为此,该课程的课程组老师采用“多条腿走路”的方式,通过与跨境企业的多方沟通和协商,针对不同的主流跨境电商B2C平台的差异,与跨境电商平台方和跨境电商相关企业联合开发了基于不同平台的跨境运营实验班。开课前通过宣讲和面试的方式筛选学生进入不同的班级,开课后由跨境电商企业提供账号资源,大部分课时由企业讲师进行授课,期末学生考核合格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对于有潜质并且今后有意愿从事跨境电商事业的学生,跨境企业还愿意加大投入培养力度,通过“加餐”的形式继续为这些学生进行相关平台运营的高阶培训,这样如果学生进入跨境企业从事该平台运营岗位的话,基本可以做到无缝对接。
一门课的课时总是比较有限的,为了提升学生的跨境电商技能,钱江学院已经连续三年联合某平台方和跨境电商服务商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校企联合制定为期10周超过250学时的《跨境电商综合实训》的课程大纲,该实训由平台方提供账号资源,由跨境电商服务商提供培训师资和分销资源,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模式,通过真实账号和企业项目进课堂等多样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实战掌握技能。今后,钱江学院还将不断引入相关的跨境电商课程资源,课程大纲都是学校和企业讨论后联合开发,课程内容实战性更强,同时允许学生以微专业的相近课程进行学分互换和“加餐”的方式学习更多的跨境电商技能,学生通过考核可以获得证书和优先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
2.建立“校企师资共享”的多元化师資团队
跨境电商是个新兴行业,为了解决师资力量不完善的问题,师资共享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解决途径。目前跨境电商“微专业”教研室初步建立了一支跨专业、跨学科的跨境电商师资团队,也聘请了一些企业讲师和行业专家,一部分课程由自有教师完成授课,同时也鼓励企业讲师和行业专家以“企业精英进课堂”的形式为学生带来专题讲座和专题培训。截至2020年年底,钱江学院已经聘请了将近二十位来自政府、行业和企业的跨境电商专家为特聘教授或是特聘讲师,不间断来学校为学生授课,同时也给跨境电商教研室的老师进行专业指导。
3.跨境电商双选会精准对接就业
如果说校内培养还只是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第一步,那么实习和就业才是检验跨境人才培养是否有效的标准,除了钱江学院每年10月份都会组织面向在杭高校大学生的大型跨境电商专场招聘会,跨境电商“微专业”教研室也会组织“微专业”学员在每年5、6月份参加小规模的跨境电商企业实习就业双选会,有些跨境企业每年都会来招聘人才,也有一些企业是前期就有参与“微专业”课程的教学,他们在课程培训过程中就已经开始物色有潜质的苗子,一部分学生通过双选会后,大三暑期就进入跨境企业见习,与企业建立了信任和情感,他们愿意大四阶段继续在企业实习。为了做好精准对接,学校允许这类学生提出申请,通过不少于2个月的跨境电商企业实训抵扣《跨境电商综合实训》学分,再加上后续的企业实习环节,从前一年的暑假开始到毕业前,学生至少在跨境企业工作半年以上,毕业正式签约的时候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
四、钱江学院探索校企精准对接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进一步思考
经过将近四年钱江学院跨境电商“微专业”的实践和探索,钱江学院跨境电商人才模式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但仍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优化。
1.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
现有的跨境电商“微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涵盖了跨境电商的核心课程,但还不够完善,比如还没有涉及海外营销推广和跨境直播方面的课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到网络和资金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受到经验和能力的制约。以海外营销推广为例,高效的海外营销推广需要实践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根据某企业提供的数据,要想培养一个精通某个社交平台营销推广的人才,至少要花费5万美金甚至是更高的费用。今后学院会考虑采购海外营销推广的模拟软件,通过软件让学生掌握一些海外营销推广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同时也希望通过和企业开展更精准的对接,借助企业的需求和资源开展相关人才的培养。
2.进一步增强校企精准对接的力度
跨境电商师资队伍是决定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现有师资能力有待提升,企业讲师和校内师资的整合有待加强。今后跨境电商“微专业”在培养现有师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基础上,将重点打造相对稳定的企业师资团队,今后力求每门跨境电商“微专业”的课程都要有跨境电商企业方的参与,通过校企合作,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讲师和行业专家参与课程教学和实训环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进一步加强校企精准对接的广度和深度,通过英才班或者是实验班的形式,与有实力的平台方和跨境电商企业开展更多平台的合作,企业方提供企业导师,从行业辅导、教材支撑体系到行业实践和职场对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度合作,高校通过“微专业”这个载体为有志于从事跨境电商的学生搭建好平台,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做好跨境电商人才的储备。
3.重视与企业和学生的多向沟通
钱江学院跨境电商“微专业”对学生有一定学业管理机制,修满规定学分可以获得“微专业”证书,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很多学生刚开始满腔热情来报名,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中途退出了。通过对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有一些学生最开始报名跨境电商“微专业”还是有一定的盲目性,虽然报名初期会对报名学生进行宣讲和引导,不建议学生盲目跟风报名,但有些学生冲着可以免费修读“微专业”尝试着报名参加,后来又由于预估不可能修满规定学分就中途退出了,前两期获得微专业证书的学员比例在50%左右。今后如果要进一步提升精准对接的效果,就要增强和“微专业”学员的沟通,深入分析学生对跨境电商“微专业”的态度和影响学生“微专业”学习的因素,帮助学生做好学习规划以及与跨境相关的职业规划,同时完善跨境电商“微专业”的选拔和管理机制,让更多的学生既能兼顾原专业的学习,又能从跨境电商“微专业”的学习中受益。最后也要做好对已经毕业的跨境电商“微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已经毕业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积极听取学生和跨境企业对后续“微专业”建设的优化建议。
五、结束语
在短期内还没有跨境电商专业毕业生的大背景下,跨境电商“微专业”通过一年半左右的系统培训使学生快速掌握跨境电商相关领域的专业技能,对快速提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通过校企精准对接的模式,大大缩短了高校与企业的差距,是高校快速培养高质量跨境电商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金贵朝,温怀德,黄玉峰.跨境电商“微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为例[J].电子商务,2018(08):91-92.
[2]刘晓,亓春霞,高腾飞.产教深度融合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对外经贸,2019(7):135-137.
作者简介:林洁(1978.11- ),女,浙江永康人,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胡雷芳(1978.09- ),女,浙江慈溪人,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