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镇痛法治疗肝胆结石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8月份到2009年8月份来我院就诊的肝胆结石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使用静脉镇痛法治疗和护理,观察患者1天后的镇痛效果及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镇痛效果明显,患者出现剧痛、甚痛的情况,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为7.5%和12.5%,对照组分别为16.7%和26.7%,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控静脉镇痛法应用于肝胆结石患者是一种使用方便,安全,副作用小的镇痛方法,有利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静脉镇痛法;肝胆结石;护理体会;疼痛
肝胆结石是指发生于肝胆系统内任何部位的结石,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总管结石、肝内结石、肝内胆总管结石、复合部位结石等,按手术结石的化学成分,肝胆结石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性结石。本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进行性上升。
疼痛是胆道结石患者的常见的一个问题,它既严重干预患者术后机体的生理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还可以影响患者的恢复[1]。
静脉镇痛可以有效地减少病人的痛苦,对病人的术后恢复起到积极地帮助作用。现将患者应用静脉镇痛的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8月份到2009年8月份来我院就诊的肝胆结石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4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33例,其中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0例,体外碎石的25例。
1.2方法应用一次性静脉镇痛泵接外周周围血管。泵内药物成分:芬太尼0.5-1.0mg、持续给药量(0.5-1ml/h);锁定时间(10-30min);PCA追加给药1次,追加给药后在锁定的时间内再次按压无效;最大剂量,即单位时间内能给予的最大用药量(设定为8-10ml/h)。
1.3护理方法
1.3.1患者手术结束回病房时,认真交代患者家属搬运过程中避免管道扭曲,打折,保持管道通畅,并妥善固定,嘱患者翻身時勿挤压,拉扯管道,防止脱出,并告知患者和家属,术后疼痛在所难免,不能过分依赖镇痛泵,更不能为了害怕疼痛擅自加大使用剂量,以免带来不良后果[2]。
1.3.2生命体征的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有无嗜睡,表情淡漠等,尤其是全麻患者要正确评估患者麻醉是否清醒,呼之是否能应答等。在麻醉清醒之前,禁开镇痛泵,以免干扰观察病情。注意检测体温,如体温降低,应及时添加被褥,注意保暖,禁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1.3.3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如有,应及时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呕吐频繁者,暂时禁食水,停用镇痛泵,并向患者和家属解释。
1.3.4皮肤的观察使用硬膜外镇痛泵的患者,骶尾部以下感觉明显减退,加之伤口疼痛,患者不愿意翻身,因此极易发生褥疮,护士要认真巡视病房,严格交接班,督促和协助患者翻身,每次翻身时间小于2h,保持床单整洁,干躁无皱褶,从而预防褥疮的发生。
2结果(见表1)
3讨论
疼痛是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手术后经常要面临的一个尖锐问题,疼痛治疗不理想的现状在于急性疼痛,而术后疼痛病人的表现尤为明显,长期以来,人们包括临床医师,认为术后疼痛是自然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对手术后的疼痛只能默默忍受,常忽视术后疼痛,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这不仅影响外科病人的康复,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如今麻醉科及外科医师都越来越重视术后镇痛在临床中的应用[3]。
疼痛本身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如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使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精神方面的改变导致烦躁不安、忧郁,继之影响到消化系统功能,体力的恢复;内分泌、激素的影响,直接和间接使各种受体功能发生改变。
本组资料研究,观察组患者镇痛效果明显,患者出现剧痛、甚痛的情况,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为7.5%和12.5%,对照组分别为16.7%和26.7%,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控静脉镇痛法应用于肝胆结石患者是一种使用方便,安全,副作用小的镇痛方法,有利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卓大宏.患者术后疼痛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0,3(5):4-6.
[2]候红,王丹,王红星,等.术后疼痛护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1):63.
[3]李建生.外科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
【关键词】静脉镇痛法;肝胆结石;护理体会;疼痛
肝胆结石是指发生于肝胆系统内任何部位的结石,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总管结石、肝内结石、肝内胆总管结石、复合部位结石等,按手术结石的化学成分,肝胆结石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性结石。本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进行性上升。
疼痛是胆道结石患者的常见的一个问题,它既严重干预患者术后机体的生理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还可以影响患者的恢复[1]。
静脉镇痛可以有效地减少病人的痛苦,对病人的术后恢复起到积极地帮助作用。现将患者应用静脉镇痛的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8月份到2009年8月份来我院就诊的肝胆结石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4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33例,其中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0例,体外碎石的25例。
1.2方法应用一次性静脉镇痛泵接外周周围血管。泵内药物成分:芬太尼0.5-1.0mg、持续给药量(0.5-1ml/h);锁定时间(10-30min);PCA追加给药1次,追加给药后在锁定的时间内再次按压无效;最大剂量,即单位时间内能给予的最大用药量(设定为8-10ml/h)。
1.3护理方法
1.3.1患者手术结束回病房时,认真交代患者家属搬运过程中避免管道扭曲,打折,保持管道通畅,并妥善固定,嘱患者翻身時勿挤压,拉扯管道,防止脱出,并告知患者和家属,术后疼痛在所难免,不能过分依赖镇痛泵,更不能为了害怕疼痛擅自加大使用剂量,以免带来不良后果[2]。
1.3.2生命体征的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有无嗜睡,表情淡漠等,尤其是全麻患者要正确评估患者麻醉是否清醒,呼之是否能应答等。在麻醉清醒之前,禁开镇痛泵,以免干扰观察病情。注意检测体温,如体温降低,应及时添加被褥,注意保暖,禁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1.3.3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如有,应及时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呕吐频繁者,暂时禁食水,停用镇痛泵,并向患者和家属解释。
1.3.4皮肤的观察使用硬膜外镇痛泵的患者,骶尾部以下感觉明显减退,加之伤口疼痛,患者不愿意翻身,因此极易发生褥疮,护士要认真巡视病房,严格交接班,督促和协助患者翻身,每次翻身时间小于2h,保持床单整洁,干躁无皱褶,从而预防褥疮的发生。
2结果(见表1)
3讨论
疼痛是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手术后经常要面临的一个尖锐问题,疼痛治疗不理想的现状在于急性疼痛,而术后疼痛病人的表现尤为明显,长期以来,人们包括临床医师,认为术后疼痛是自然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对手术后的疼痛只能默默忍受,常忽视术后疼痛,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这不仅影响外科病人的康复,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如今麻醉科及外科医师都越来越重视术后镇痛在临床中的应用[3]。
疼痛本身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如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使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精神方面的改变导致烦躁不安、忧郁,继之影响到消化系统功能,体力的恢复;内分泌、激素的影响,直接和间接使各种受体功能发生改变。
本组资料研究,观察组患者镇痛效果明显,患者出现剧痛、甚痛的情况,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为7.5%和12.5%,对照组分别为16.7%和26.7%,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控静脉镇痛法应用于肝胆结石患者是一种使用方便,安全,副作用小的镇痛方法,有利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卓大宏.患者术后疼痛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0,3(5):4-6.
[2]候红,王丹,王红星,等.术后疼痛护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1):63.
[3]李建生.外科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