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笙演奏中 呼吸的教学重点及实践

来源 :乐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笙,作为我国传统乐器中非常具特色的吹管乐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追捧,学习者众多。如何规范笙的教学,帮助学生和教师正确掌握呼吸技巧对笙乐器的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作品的不断问世,对于笙乐器的艺术表达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呼吸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浅析笙演奏中呼吸的教学重点及实践为主题,分别阐述了有关呼吸技术的教学重点,不同的呼吸方法,控制呼吸的几个因素等不同层面分析。
  由此本文总结:其一,笙乐器的呼吸并非独立技术,而是体现在口内呼吸方式和各种颤音技巧中的演奏经验,直到演奏者最后形成了气、指、唇、舌、喉、腹、心、脑协同进行的呼吸技巧;其二,在教学中,呼吸技术要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具体分析,从音乐和艺术情感出发,培养自主思维能力,从而将呼吸技术游刃有余地运用在演奏中。
  关键词:阮演奏  视奏  识谱能力  进阶训练
  简单说来,笙的发音过程是:气从笙嘴而入,通过气使簧片产生共振,振动的声波形成气柱,这股带声波的气柱通过非常规范的笙苗响眼与竹管产生共鸣,便会发出明亮而纯正的声音。所以,在实际的训练中,要对呼吸加以训练,而且要贯穿教学始终,规范且系统。
  首先,与所有气鸣簧管类乐器一样,气息的运用是吹管乐器的核心技术,是掌握其他技术的基础。
  其二,正确的呼吸决定着音乐艺术的质量,同时具有协调演奏肢体语言的功能。呼吸的自然转换关系到音乐和艺术性的表达。
  一、呼吸的方法
  笙的呼吸方法与其他管乐基本相同,要依靠演奏者的气息进行支撑,其主要的呼吸方式有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以及胸腹呼吸法三种。
  (一)胸式呼吸法
  具体方式:主要靠胸腔控制气息,呼吸时主要用到胸部呼吸肌肉群。吸气时,保持横膈膜稳定不动,收紧腹部,利用挺胸使胸腔扩张达到吸气的目的;而在呼气时,气息自胸腔吹出。
  教学提示:因横膈膜不动甚至可能向上收缩的缘故,使得胸腔容积的扩张受到了阻碍,吸入空气的量无法达到最大。常常出现抬肩、耸肩、胸部挺起的现象,会导致呼吸困难,造成舌部紧张,导致音色僵硬、呆滞。
  (二)腹式呼吸法
  具体方式:与胸式呼吸横膈膜固定不动相反,在吸气时通过腹肌肌肉群的扩张达到腹腔容量变大的目的,促使横膈膜下降;呼气时则反之。腹式呼吸在呼吸过程中比较轻松,不容易感到疲惫、紧张,吸气时气息位置较深,使气息强而有力、富于弹性。
  教学提示:方式掌握不灵巧,会出现气息不饱满、不足等情况。
  (三)胸腹式呼吸法
  具体方式:胸腹式呼吸法又称为全面控制性呼吸法,是目前最受推崇的一种科学演奏呼吸方式。它是一种将胸和腹结合起来的呼吸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以腹部为主。胸腹式呼吸可以保证肺部的扩张以获得更大的呼吸量,同时调动多个肌群都积极参与呼吸活动,所以不容易感觉到紧张疲惫,也就使得呼吸可以变得更加持久轻松。
  教学提示:目前国内专业院校教学中普遍运用的呼吸方法,能胜任气息饱满、场面宏大、技术要求较高的当代作品的演奏要求。但对演奏者的换气、呼吸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二、控制呼吸的几个因素
  具体来说,笙演奏中的呼吸控制要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气息流量流速的关系、口形的关系、舌喉运动的关系以及“气口”的选择等四个方面。
  (一)呼吸的控制与气息流量流速的关系
  呼吸的控制与运用过程,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气息流量与流速的变化过程。演奏时,强音与弱音,单音与和音所需的气息流量、流速都是不同的,因此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呼吸的控制,在演奏强音与和音时,需要流速快、流量大的气息,反之在演奏弱音与单音时,则需要降低气息的流速与流量。此外,气息流量和流速的变化同呼吸幅度与速度的变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呼吸的控制与口形的关系
  在通常情况下,以采用小口形为主,吹气时要避免鼓腮,吸气时要防止两腮曲陷,嘴角不能漏气,而应让气流像一条线似的进出,这样可使气流平稳、集中,而且有助于节省气息。通过变化口形控制气流,很自然地对音乐强弱的控制亦能起到辅助作用,从而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
  (三)呼吸的控制与舌喉运动的关系
  舌喉运动位置的变化对呼吸气流的控制与调整产生直接影响。优秀的笙演奏家可以灵活运用舌喉与口腔的不同部位,形成不同运动方式的气流,使笙的音色更加多变,从而形成极其丰富的口内技巧。
  (四)“气口”的选择
  所谓“气口”的选择指的是笙演奏时呼与吸的转换,它是笙独有的呼吸方式,是笙演奏呼吸的主要手段,对音符之间的衔接是否连贯、旋律起伏的处理是否自然、乐句的划分是否合理等一系列的音乐表现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呼吸转换时“气口”的选择和应用得当,能使乐句分明、节奏清晰、旋律流畅,从而增强旋律的艺术感染力。
  三、笙演奏中的幾种气颤音的呼吸技巧
  有关笙演奏的呼吸技术,不得不提到核心技术——“气颤音”。有关颤音的技术理论和教学经验推广数量庞大,本文在这里不加以展开。
  “气颤音”是笙演奏中最具特色的呼吸技巧。此技术可以分为口内技巧和手部技巧两种类型,在实际的演奏中呼吸和手指的运用是协同进行的。较为重要的是口内技巧的运用。通过不同方式对呼吸进行控制以及运用,气颤音通过利用口内的不同肌群进行颤动形成颤音,主要为唇颤音、腹颤音、舌颤音以及喉颤音四种。
  (一)唇颤音
  唇颤音是气颤音的一种,在乐曲中不常常出现,其运用方法是演奏者腹部在缓慢运气的同时与唇部连续做出咀嚼食物的动作,发出“呜哇、呜哇”的声音,通过气流的交替变化从而使旋律的强弱进行有效的控制,这种气流循环能有效地震动簧片从而发出颤音。   教学提示:此技巧常用于旋律中较长时值的音符上,以增强乐曲的歌唱性。练习唇颤音时应注意笙嘴对唇不要过紧,也不要过于放松,保持适中平衡的状态,避免出现牙齿与乐器间的碰撞,嘴唇过于紧张也容易出现乱用力的现象,导致声音气息不平稳,从而使颤音不均匀。当腹部找到正确合理的气息位置与唇部形成紧密配合,做到恰到好处才能发出最自然的唇颤音。
  (二)腹颤音
  通过小腹肌肉的收缩与扩张进行连续均匀的运动,在呼吸过程中使气流有规律的进行强弱变化,从而振动簧片发出波浪音。
  教学提示:笙演奏的呼吸技巧中最难控制的便是腹颤音,演奏者在练习腹颤音时,要先注意呼吸的正确运用——“气沉丹田”,使用“胸腹式呼吸法”,运用小腹部的丹田之气流在呼吸间加以平稳规律的控制,使波浪音形成统一性。吹气时腹部随着节奏有序均匀收缩弹动,同理吸气时腹部会均匀扩张,腹部肌肉进行节律性弹性收缩,在腹部颤动的影响下横隔膜相应地进行缓缓的上下律动将气流输出。演奏时应慢速练习,注意气流的速度分配,先保证腹部在呼吸时能稳定控制下,发出有节奏的呈波浪式声音,逐渐律动加快,演奏中根据音乐情绪进行变化,可以分“弹簧式颤音”“快颤”“慢颤”“直接颤音”等,多用于慢速或中速的旋律段落,常用于表现优美抒情或奔放热情的音乐情绪。
  例如《太行乡情》中引子、慢板和广板都运用了腹颤音技巧,引子自由散板旋律部分多用于“弹簧式颤音”最适宜,让人浮想翩翩,腹颤音在演奏优美如歌或热烈激情的旋律时是最为适宜的。
  (三)舌颤音
  大部分舌颤音是依靠舌的连续吐音进行发音的,因此严格来说舌颤音应该属于舌吐音的范畴。但是由于舌颤音的音响效果与颤音相似,因此称为舌颤音。但表达的声音效果也不一样,其中“花舌”也属于舌颤音的一种,其中花舌颤音主要依靠舌尖放松,贴近上颚,吹气时通过气流从舌尖和上颚缝隙中引起舌尖颤动,发出“得儿、得儿”的声音。
  教学提示:舌颤音的方法有两种:其中一种是在呼出或吸入气息的同时,将舌尖微微上翻,并用舌尖稍后的部位对硬腭进行撞击,口中默念“扔、扔”,依靠快速的气流从而鼓动簧舌。在练习吸花舌技术时在吸气时同样位置,发出“库鲁、库鲁”的声音,像吸面条一样,练习吹吸花舌时刚开始舌的颤动会很短,慢慢练习,舌尖逐渐放松、气息拉长,这个花舌就慢慢练会了。另一种方法是舌尖自然的后缩,使其呈扁平状,再用舌面的边缘部位碰触嘴角两侧进行左右快速波动,也叫“波舌”。
  一般來说,舌颤音多用于旋律速度较慢时以及时值较长的音符,用于抒发激动或表现宁静、淡雅的情绪,其表现出来的音乐段落情感细腻、如诗似画。在《天鹅畅想曲》中通过波舌技巧形成一种自如曼妙的波动感,使强弱交替的呼吸气流冲击舌尖得到震动而发出颤音。如《微山湖船歌》引子中舌颤音的出现,形象描绘出湖水波光粼粼的画面。
  (四)喉颤音
  喉颤音相对于其他气颤音来说,在笙曲中运用较少,其主要方法是演奏者进行运气时,喉腔进行一张一缩,均匀而迅速地进行起伏颤动,从而造成气流节奏性的波动,依靠鼓动簧舌而产生的颤音。喉颤音的技巧是在乐器发声的同时,演奏者的喉部连续地发出与咳嗽时类似的轻微的“咳、咳”或“阿、阿”声。演奏者根据乐曲的情绪控制喉部颤动的快慢、大小。
  教学提示:演奏者在进行练习时要做到喉部的颤动均匀、平稳,同时保持气流不断,尽量维持气流在一个稳定的强度,切不可以忽强忽弱。喉颤音适用于带有忧郁、哀怨情绪的旋律以及表现激情的慢板。
  结语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笙演奏发展稳步前进,一代代笙艺术家潜心钻研,勇于创新,使得笙演奏的技巧丰富多彩,大量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作品应运而生。在教学和演奏领域,不能脱离艺术谈技术,而技术是艺术的保障。对呼吸基本技术的掌握始终是每一个笙演奏者必须高度重视并不断磨练的基本功。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呼吸方式,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呼吸方式才可以在演奏中取得更长久的进步。
  要求在教学和演奏过程中注重以下几点:一是深入分析乐曲创作背景、说明文字及作曲家创作手记,充分读懂乐谱个各种标记,风格,对作品进行全面的解读;二是在音乐表现上采用各种技术手法,生动刻画音乐形象;三是加强舞台实践,提升演奏者文化素养,上升到文化层次理解作品和笙演奏艺术。
  参考文献:
  [1]吴伟涛.笙演奏中呼吸的研究及教学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14,{4}(12):82+84.
  [2]崔宇佳.单簧管演奏中的呼吸技巧运用探析[J].中国文艺家,2021,{4}(04):20-21.
  [3]吴婕妤.探讨管乐演奏中呼吸与口形的作用[J].北方音乐,2020,{4}(06):56-57.
  [4]罗乐.笙演奏中的呼吸及演奏技巧研究[J].文化月刊,2019,{4}(08):158-159.
  [5]甘俊.管乐器演奏中的腹式呼吸问题新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2,{4}(04):107-110.
其他文献
佛教自公元前1世纪传入西域的于阗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到东汉时期,佛教在西域得到了普遍传播和信仰。目前所知西域最早的伎乐供养人图像见于新疆米兰佛寺壁画。其中有一位怀抱四弦琵琶的女性伎乐供养形象,与阿富汗查克里巩迪佛塔阶梯上的最右侧的弦乐演奏者形象如出一辙。尼雅遗址曾出土一把琵琶只有三个轴子,非常珍贵。此外,我们还看见于阗拉斯奎遗址出土的一个演奏五弦琵琶的陶片,五弦直项很明显。非常有趣的是,琵琶上
期刊
有人问及,新制一支E调洞箫,所转几个调的调高是哪几个。我虽然做了回答,但考虑箫笛需要转调,各种调子的箫和笛,不仅基本音高不一,而且音孔数目也不等,要准确回答颇费周折。为此,设计此“箫笛转调调高查询转盘”,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可以查询与转调有关的众多问题。现将此转盘的制作和使用方法简述于下。  转盘的制作如右图:  转盘由三个十二等分(30°夹角)的同心圆组成:外盘标有C—B的十二过音名,并作为十二调
期刊
摘要:轮擦提琴是欧洲传统的擦弦乐器,亦是中世纪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今时代,传统乐器复兴是构建发展本民族文化创新价值的具体体现,亦是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背景下各国音乐文化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近年来,轮擦提琴因其在舞台上独特的魅力与风情引起了愈加广泛的探讨与关注,并为欧洲传统乐器的复兴提供了更多机遇。本文基于传统乐器复兴视角,对轮擦提琴的历史沿革与复兴应用进行探究,并对其复兴的音乐文化价值提出见解,
期刊
2021年4月中旬,记者去河南开封采访一位乐器制作人,先后听到大相国寺的几位演奏乐器的僧人和开封几位音乐爱好者提起开封大学有一位乐器专家叫杨成安,于是便产生了拜访这位专家的想法。在几位热心人的带领下,我在开封大学教授楼里见到了杨成安先生。杨先生看上去身体欠佳,走路有些蹒跚,原来他患有严重的糖尿病。他称,从小生活在北京,祖上在北京曾是开钱庄的。跟我说话时他用纯熟的北京话,透着亲切。至于他何时来到开封
期刊
摘要:在历史流变中,部分琴歌的乐谱遗失,使得琴歌濒临失传。为琴歌艺术的传承,文章从琴歌的定义和特点出发,研究了《阳关三叠》一曲在历史中的发展历程,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其音乐结构,并针对其三叠的具体结构解释了适用于这一琴歌的几种唱法技巧,以期为传统乐曲的发扬和传承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乐谱流失 琴歌唱法 阳关三叠  一、琴歌的定义及演唱特点  琴歌,也称“弦歌”,是用古琴伴奏的一种艺术歌曲。在
期刊
摘要:中国民族室内乐源远流长,汉代的“相和歌”,隋唐的“清商乐”,宋元历史文献中的“细乐”,再到之后的“丝竹乐”……都是早期的雏形。随着中西方音乐的融合与发展,民族室内乐也逐步走向多元,到21世纪,民族室内乐开始逐步走向专业院系教育,成立了许多优秀的、组合形式多样的民族室内乐团。笔者根据自己十几年室内乐排练的经验与实践积累,试分析总结民族室内乐排练中应注意的问题,围绕音乐中的“和”,对民族室内乐的
期刊
摘要:二胡演奏“声腔化”的概念是闵惠芬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重要课题,对近现代二胡艺术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从闵惠芬“声腔化”演奏美学出发,并阐述“声腔化”演奏在现代作品中的民族精神和当代价值,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声腔化”演奏在传统二胡作品中的应用及意义;现代二胡曲目的“声腔化”演奏及二度创作;二胡“声腔化”演奏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闵惠芬 “声腔化”演奏 二度创作  闵惠芬先生是中国
期刊
钢琴伴奏和舞蹈是两种不同的表演艺术,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展示视觉美的享受。目前很多艺术院校舞蹈专业把钢琴伴奏作为了一门专业学科来参与到舞蹈课堂教学中,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钢琴伴奏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要和舞蹈者的共同配合来展示出音乐的独特魅力,可见钢琴伴奏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经过千年流传、后期加工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通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音乐历史及其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科是一门不可替代的独立学科。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科是一门包括音乐艺术和音乐文化同时又涉及音乐历史方面的学术研究,它是一门人文科学性质很强的音乐史学学科。通过对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科发展的深入研究,总结与思考,更有利于了解中外音乐交流史,“一带一路”文化纽带上,绵延了数千年的中外音乐交流历史,中国音乐早已在千年前影响过丝绸之路上的民族与国家的音乐文
期刊
摘要:阮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从起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作为一名阮专业的青年教师,本人结合自身多年的演奏与教学实践,对阮演奏中视奏能力薄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视奏的训练方法,總结出视奏能力在阮演奏中的重要性。希望每一位阮演奏者都能增强视奏训练的意识,在日常练习中注重视奏能力的培养,通过坚持练习,都能在视奏时拥有从容、自信、出色的表现。  关键词:阮演奏 视奏 识谱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