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里花开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9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地的秋,与夏天是不太分明,有时候七八月酷暑天,暴雨过后,也凉意沁脾,秋意浓浓。立秋后的藏地,秋的味道就更足了,秋风瑟瑟,寒意凌人。
  帕里,平均海拔4300米左右,常年均温0.2℃,是后藏亚东县中部的小镇,亚东县南北地形的分界线,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距离日喀则市区250公里,东与不丹接壤,与不丹仅一山之隔,到不丹边界线最近仅5公里有余。从帕里往南走,一路全是下坡路,山环路旋,河谷深切,水流湍急。越往南走,海拔越低,迎面扑来的是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植被也从高山草甸逐渐变成灌木丛,再渐渐变成郁郁葱葱的森林。然而,帕里周边景色迥然不同,四围高山环绕,远处万顷草甸,蔚然成茵。
  白露鸣蝉,寒生霜凝。此时的帕里,白露已过,冬意隆隆。因工作原因,我前来帕里驻点,在4800米的草原上度过了18天,也过了一个三十而立特别而独特的生日,这里没网络没电没信号。驻点期间,每天要到边境线巡边、驱赶牦牛,与当地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驻点位于分界线山脊下,受不丹河谷暖湿气流抬升影响,每天浓雾弥漫,时常阴雨绵绵,因高山低温,降雨也自然变冻雨了。
  一天午饭后,远处山坡上来了一群牦牛,我们一群人按惯例上山驱赶牦牛,不一会儿就把牦牛驱赶进入不丹境内。在巡边的山脊上,乱石杂叠,寒风呼啸,随处可见盛开的野花,次第绽放,寒香凝露,开得安静祥和。眼下已是九月,山顶的海拔5000多米,气温接近0℃,这些花儿在百花凋零后,不急不忙,不争不赶,静悄悄地盛开,独自绽放在雪域山顶,我内心肃然起敬,深深地为这些山顶的花儿折服与动容。
  下山的路上,那些山顶盛开的野花在我脑海萦绕,不禁让我想起了希阿荣博堪布写的《次第花开》,书中讲到放下执著而后安乐,发愿菩提心,修炼六波罗蜜等,最能给我感悟和启迪。寂天菩萨曾经说过:“问题如果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问题如果没有办法解决,担心也没有用。”这当然并非宿命论,更多是一种坦然与从容。当然,类似这样的话,严耕望先生在也说过类似的话“工作随时努力,生活随遇而安”。我想,山顶的野花应该是安乐坦然的,才会有这静谧安详绝嚣世外的美。
  由于平日没电,晚上天黑尽了,便卧床休息了。一天夜里,帐篷外下起了绵绵秋雨,淅淅沥沥,滴滴嗒嗒,雨点打在帐篷上,噼里啪啦,嘣嘣作响,自然也就是难眠之夜。辗转反侧,久难入睡。也不知过了多久,随着雨声渐渐入睡了。那夜的雨,不知道下了多久,只记得深夜的时候冻醒了好几次。早晨睁眼一看,帐篷外白茫茫一片。走出帐篷,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看了看日历,今天才9月9日呀,昨天草原还是绿草如茵,今天已是万顷雪原了。突然的暴雪,我们都猝不及防,真是应了古人那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兮旦福”。天气尚且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虽妄自读书很多,却少能心有会意,感同身受。迟至今日,我才深深感受到古人常说的事非经过不知难自然是圭臬真理。然而,当读书的真理被实践检验的时候,那得来的开悟既是珍贵的更是痛苦的。当读书人的情怀与理想超越出天地间某种特定的冥冥力量时,那更多的是无奈与落寞。我记起了读书时刘复生老师讲吴天墀先生的往事,吴先生早年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一生才情,滿腹经纶。民国二十九年,西康省主席刘文辉在《史学季刊》看到吴先生大作后,立即聘请吴先生担任他的秘书,之后刘文辉爱惜人才,委任吴先生为芦山县县长。然而,随着国民政府的败退,江山变革,之后“文革”兴起,吴先生的人生际遇自然也是跌宕起伏。吴先生在登记成“管制分子”后,日常“学习改造”之余,只能以拉架架车为生,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从佛学大师王恩洋致吴先生诗中“能死非勇能生勇”一句,便可领会这中间的味道。人生不顺,若到了生不如死的程度,便无所谓什么“求生的本能”,那时的存活,是名副其实的苟活。所谓忍辱负重,有些人靠修养,有些人靠使命与责任,这的确需要勇气。我想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然也是这种写照。儒家穷迫时,自然是蜷缩着独善其身,这也许是读书人的通病与共性。
  离下山的日子也近了,内心却凝重而不舍。下山那天,平日里相处的老百姓都来送别,纷纷献上洁白的哈达,这些嬷拉大多已五十多岁了,言笑中流露着不舍,也许是我驻点期间做过可口的饭菜才会短时间这么亲密,也许是临别的礼仪,我想更多的是这里的老百姓天然本能的淳朴与热情好客,他们就像帕里这里的花一样,安详的生活,世世代代守护着这片神奇的土地。他们不与外界相争,不急不忙,坦然从容的与这片土地融为了一体。
  车子渐渐的远去了,远处的山渐渐模糊了,可那山顶的野花在我心中却愈发清晰,永久开在了我心田。
  帕里山上,次第花开。
其他文献
從杨柳河到天府广场  要骑行二十五公里,一百三十四分钟  汽车,公交车,摩托车……  先我一步抵达  辟如海棠,玉兰,郁金香也抢先梨落  它们早已抬头争鸣,就在我来时的路  喉结四十五度向上,包裹着  整个夏天的核  每次我辜负身体出走,那些盐分  它们都有恃无恐。没有哪只蜜蜂  信仰浮屠,在晚风里反复逼问自我——  难逃苍老的劫。  这一生只管灿烂飞行  用时间作注:晨饮露水,酿蜜,喝酒。
期刊
1  在阿拉善,在大漠,在腾格里,在四月的风景里,我的梦被惊醒。  种在心底的种子,沿着远离五彩缤纷的城市向浩瀚无垠渺的大漠延伸……  我只是一位迟来的看客,繁华或朴素,我都能接受。  一片粉红色,就仿佛看见春天的绯红。  2  我和你,距大漠桃花仅举步之遥。  曾几何时,聆听你的足音,踩碎一地落红,泥泞我的视觉。  四月的时空,潮湿开始蔓延,從胸口到眼睑。  无尽的想念与等候,像桃花一样将日子漂
期刊
我曾亲见那种呼吸方式  落霞不晚  草籽跌进泥土,等待暮年  至少是在冬天或是早春以前  没有容器可以掌控它们  是谁,山风和飞鸟一样宠溺  蝴蝶与蜜蜂向来敬仰的神  被锄禾老农分离  有人在草野信仰唐尧  听见下坠的姿势,反正都是归于  母親怀中  天官成全另一半被爱,会让  一些人更好地活  今天老头不来:镰刀  睡在背篓里,渴饮稗草血  倒伏的样子要乖巧许多了
期刊
石子路,雨花臺  五月,一些香气尚被猎取  在等,让磐石褪去故我  等它挺立呼吸,如何?  风来手短  还好,不过是露了点毛色  按压下去,不然一只落脚的蝴蝶会难过  没有关系,就这样  纵使我忘记它光而滑,孤直无发  一些线条就足够,教会我  躺平思想  不安什么,不要怪它太小  踩住就好,听落樱用胸膛将我装满  二块八的夏天谁也不见——  要学会爱它:  你舌尖汹涌潮水,在夜里辨认天马
期刊
一  水的涟漪荡开  一阵阵蛙声在荷田融化  绿叶与荷花,由相拥到分离  也许只在蜻蜓点水的瞬间  说不清荷叶上的水珠  是冷还是热  它们坐立或悬挂,都像  在守护,遵循什么  难道它们与荷叶荷花之间  也有公理与契约  也许是两张叶片挨的太近  只见刚探头的一个花苞  似要歪倒在荷叶上,假寐  又像是,正悄悄地张开嘴巴  想含住另一枚叶片  光很亮,蜻蜓来了又走  它也许在等  荷花在自己身体
期刊
角 度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与角度有关的东西,往往都因角度决定了其最后的成形。由小到大,高到低,宽到窄,长到短,里到外,方到圆,浅到深,阴到晴,东到西,有到無,到喜——怒——哀——乐……有些变化是细微的,像理想正在此刻划过。  因此我端起这冰一样的机器。端起地一刻,我感受到热的传感,我用它来对着麋鹿,暮色,还有情人;我用它来期待美的释放,美的发声。滚烫的身影展开在我一只眼里,那一刻,我的欲望强大
期刊
锈 锁  时间加重了它的厚度,已没有人  来过,房门紧闭  被封存的故事也随之安静  却仍挡不住,一丝风  从锈迹的锁孔里掏出它隐藏多年的心事  聆听着,它的回音  主人离去多年,透过门的缝隙  能看到灰尘,依附在几本  没有合拢的书上  书里鱼虫花鸟和断章,还保持那年的姿势  ——多像那把锈锁的姿势  挂在门扉,也挂在一个人的心上  玛尼堆  把石头刻上梵文,再把梵文  献给神灵,献给众生  苦
期刊
有些日子  像午夜湖面一样安静  它们平滑,用绝对理式要求自己  即使这样,也不像装满水的玻璃杯  溢出,也恰到好处  那些轮廓饱满  足够我从桌子这头赏到窗外银杏  够我用整个下午  看远处落地窗前的女人  低头挽起发髻  她坐的地方,哪里是高楼?  就在岸边的石凳  隨便什么天气都好  对于即将到来的雨水,我无法阻止  让它们如此奏唱一曲  滴落在湖,或者在清瘦颊骨  便不知,深陷的眼眶和皱纹
期刊
六月的雨,说来就来,说停  就停。这是冗长的夏日里最轻盈的一部分  我的快乐变得很简单,会因没有失眠  而感到满足  与黑夜抗衡的时候,想起眼泪,失语  带刺的人和柔軟的一角  夏日的倦意在体内肆意生长  出门遇上风,是再好不过的事  它们穿过我的身体,绕开丛林与荒山  像一只猫儿轻轻走过花坛
期刊
黄 昏  在黄昏时  回想这一天光线的流转  天空灰暗  巨大的羽翼震动  这座山中,不管多少枚叶片旋落  在佛的法眼中  天下皆是可笑的事情——  有时候,我沉迷于短暂的回忆  小狗在草地上  看見远去的父亲,就奔跑  而那些树,踯躅在原地  一方面,往天空延伸  一方面,往地下扎下深深的根  榆 树  村北通往县城的路边靠右  一棵榆树任命运安排,甚至在臭水沟里  伸出了鲜绿的枝桠  孤零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