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污水处理厂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工序和环节多,建设周期长,难免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影响其功能的发挥和效益的提高。本文就污水处理厂工程中常见的几种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sewage treatment plant project, processes and links related to the multiple, long construction period,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are some quality problems, affect its function and efficiency. This thesis analyzes and studies several engineering common sewage treatment plant project quality problem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Key words: sewage treatment plant; quality problem;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R1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污水处理厂工程,场区内构筑物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池体,建筑物均为地上一层框架结构。钢混凝土池体混凝土标号均为C30,S6,F150。建筑物主体结构混凝土标号为C30,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外墙装修以灰色面砖为主,局部为铝塑板安装;内墙面以涂料墙面为主,部分设有面砖墙裙;卫生间墙面为面砖墙面;除休息室、控制室吊顶为矿棉装饰板吊顶,其余房间顶棚为涂料顶棚。
二、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一)缝隙、夹渣
⒈现象: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
⒉原因分析:
⑴施工缝处,未将混凝土表面水泥砂浆和松动石子清除掉,或未将软弱混凝土层及杂物清除,并未充分湿润,就继续浇注混凝土。
⑵混凝土浇注高度过大,造成底层混凝土离析。
⑶底层混凝土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振捣密实。
⑷池壁浇注混凝土时,掉进杂物,未认真进行清理就浇注上层混凝土,造成施工缝处形成夹层。
⒊防治措施:
⑴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表面;接缝处的锯屑、木块、泥土、砖块等杂物必须彻底清除干净,并將接缝表面洗净。
⑵泵送混凝土浇筑高度大于2米应采取措施。
⑶施工缝的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在继续浇注混凝土前,应用水冲洗干净,接缝处混凝土浇筑前应先铺一层50~100㎜厚与原配合比相同的无石子水泥砂浆或100~150㎜厚减半石子混凝土,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
(二)砼麻面
⒈现象: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与麻点,形成粗糙面,影响外表美观,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⒉原因分析:
⑴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有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或清理不彻底,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隔离剂变质失效,拆模时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⑵木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⑶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使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⑷混凝土未振密实,气泡未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面。
⒊防治措施
⑴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注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并清扫干净;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要均匀,并防止漏刷。
⑵模板拼缝应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纸、海面条、纤维板或腻子堵严。
⑶混凝土应分层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排除气泡为止。
拆模不应过早。
(三)混凝土蜂窝
⒈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空隙、窟隆,使结构受力截面受到削弱,强度和耐久性降低。
⒉原因分析:
⑴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计量错误,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⑵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未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⑶混凝土下料不当,一次下料过多或过高,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与砂浆离析;
混凝土未分段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靠近模板处漏振;或下料与振捣未很好配合,因漏振而造成蜂窝。
⑷模板缝隙未堵严,振捣时水泥浆大量流失;振捣混凝土时模板位移,或振捣过度造成严重漏浆。
⑸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混凝土被卡住,造成振捣不实。
⒊防治措施:
⑴泵送混凝土浇筑高度大于2米应采取防止混凝土离析的技术措施。
⑵混凝土浇筑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浇筑层的厚度不得超过规范规定的数值,并防止漏振。
⑶混凝土浇筑宜采用带浆下料法或赶浆捣固法。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良好结合,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平板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搭接振捣3~5cm。
⑷混凝土每点的振捣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振捣棒的有效作用半径。合适的振捣时间一般是:当振捣到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且出现气泡和混凝土表面出浆呈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密实即可。
(四)混凝土干燥收缩裂缝防治措施
⒈现象:现浇结构混凝土表面出现各种形状、宽度不一的裂缝,宽度较细(多在0.05~0.2mm之间),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裂缝分布不均,多沿短向分布,整体性变截面结构多发生在结构变截面处。裂缝一般在混凝土露天养护完毕经一段时间后,在上表面或侧面出现,并随湿度的变化而变化,表面强烈收缩可使裂缝由表及里、由小到大逐步向深部发展。
⒉原因分析:
⑴混凝土结构成型后,没有覆盖养护,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过快,体积收缩大,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小,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
⑵混凝土结构长期裸露在露天,未及时回填或封闭,处于时干时湿状态,使表面湿度经常发生剧烈变化。
⑶混凝土经过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泥量较多的砂浆层,使收缩量增大。
⒊预防措施:
⑴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提高粗骨料含量,以降低干缩量。
⑵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但避免过度振捣;在底板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
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抗渗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d。暴露在露天的混凝土应及早回填土或封闭,避免发生过大的湿度变化。
⑷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先用振捣棒均匀振捣密实,再用平板振动器振捣一遍并及时抹平。混凝土终凝前再用木抹子抹压一遍,待收水后,立即覆盖薄膜保水,防止混凝土失水干裂。
(五)防止圍护墙裂缝的措施
⒈现象:墙体沿灰缝产生裂缝或在外力作用下造成墙片损坏。
⒉原因分析:
⑴混凝土墙,梁未按规定预埋拉接筋。砌填充墙时未将拉接筋调直或未放在灰缝中,影响钢筋的拉接能力。
⑵钢筋混凝土梁、板与填充墙之间未楔紧,或没有用砂浆嵌填密实。
⑶砌块含水率过大,砌块逐渐干燥而收缩,在灰缝中产生裂缝
⑷砌块施工时,砌块排列混乱,造成砌块搭接长度不符合要求、灰缝过厚。
⒊预防措施:
⑴填充墙与框架柱、梁和围护结构每500mm高设一道2φ6拉结筋,填充墙砌至拉接筋部位时,将拉接筋调直,平铺在墙身灰缝内,并严格按规定设置。
⑵砌体砌筑时按图纸设计要求设置混凝土加强带。控制砌块质量和砌筑砂浆配合比强度。
⑶砌体梁、板底最后一皮砖暂不砌,在抹灰前,待砌体砂浆压缩沉降已基本完成,至少沉降7d以后,再按规范要求砌斜砖顶紧,其斜度为60°左右,砌筑砂浆要饱满。另外,在填充墙与混凝土墙、梁、板结合处须用砂浆嵌缝,抹灰前在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钉钢丝网。
(六)卫生间楼地面防渗漏
⒈现象:卫生间顺管根、地漏漏水
⒉原因分析:
⑴下水管件穿过楼板预留孔堵抹不当或堵抹不精心,当地面有积水时,就会出现渗漏。
⑵穿过楼板的预留孔位置留置不准确,安装管道时扩孔剔凿,导致管孔壁松裂,扩空范围内已渗漏。
⑶墙面防水层上泛高度不够,造成墙面洇水。流水坡向单一,坡高不足、甚至出现倒坡,造成楼面积水。
⒊预防措施:
⑴要控制好地面坡度,即以地漏下水口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冲筋,并按设计要求找坡,坡向要指向地漏,防止倒坡;面层要压实抹平,不得有坑洼现象,以免局部积水。找坡完成后做一次流水试验。
⑵防水层与墙、地漏、管道和其他设施结合处,防水涂膜必须结合牢固。套(立)管的泛水高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套管高出地面40~50mm,其环口处应采用密封材料填塞。防水层完成后做24小时闭水试验。
⑶埋地漏时,先将承口杯牢固地固定在承重结构上,再将防水涂膜刷涂在承口内,然后涂刷胶结材料,用插口压紧,周围满刷胶结材料,最后把漏勺放入承口内。
(七)外墙面砖空鼓、脱落
⒈现象:面砖空鼓、脱落
⒉原因分析:
⑴因冬季气温低,砂浆受冻,到来年春天化冻后容易发生脱落。
⑵基层表面偏差较大,基层处理或施工不当,如每层抹灰跟的太紧,面砖勾缝不严,又没有洒水养护,各层之间的粘结强度很差,面层就容易产生空鼓、脱落。
⑶砂浆配合比不准,稠度控制不好,砂子含泥量过大;在同一施工面上采用几种不同的配合比砂浆,因而产生不同的干缩,亦会空鼓。
⒊预防措施:
⑴进行室外贴面砖操作时应保持正温,尽量不在冬期施工。
⑵室外面砖粘贴时在贴面砖砂浆中加适量TG胶,增强粘结,严格按工艺操作,重视基层处理和自检工作,要逐块检查,发现空鼓的应随即返工重贴。
三、结束语
污水处理厂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对潜在的不符合因素、质量通病等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消除各种不合格的发生,减少质量通病的影响范围,保证污水处理厂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sewage treatment plant project, processes and links related to the multiple, long construction period,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are some quality problems, affect its function and efficiency. This thesis analyzes and studies several engineering common sewage treatment plant project quality problem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Key words: sewage treatment plant; quality problem;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R1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污水处理厂工程,场区内构筑物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池体,建筑物均为地上一层框架结构。钢混凝土池体混凝土标号均为C30,S6,F150。建筑物主体结构混凝土标号为C30,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外墙装修以灰色面砖为主,局部为铝塑板安装;内墙面以涂料墙面为主,部分设有面砖墙裙;卫生间墙面为面砖墙面;除休息室、控制室吊顶为矿棉装饰板吊顶,其余房间顶棚为涂料顶棚。
二、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一)缝隙、夹渣
⒈现象: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
⒉原因分析:
⑴施工缝处,未将混凝土表面水泥砂浆和松动石子清除掉,或未将软弱混凝土层及杂物清除,并未充分湿润,就继续浇注混凝土。
⑵混凝土浇注高度过大,造成底层混凝土离析。
⑶底层混凝土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振捣密实。
⑷池壁浇注混凝土时,掉进杂物,未认真进行清理就浇注上层混凝土,造成施工缝处形成夹层。
⒊防治措施:
⑴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表面;接缝处的锯屑、木块、泥土、砖块等杂物必须彻底清除干净,并將接缝表面洗净。
⑵泵送混凝土浇筑高度大于2米应采取措施。
⑶施工缝的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在继续浇注混凝土前,应用水冲洗干净,接缝处混凝土浇筑前应先铺一层50~100㎜厚与原配合比相同的无石子水泥砂浆或100~150㎜厚减半石子混凝土,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
(二)砼麻面
⒈现象: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与麻点,形成粗糙面,影响外表美观,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⒉原因分析:
⑴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有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或清理不彻底,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隔离剂变质失效,拆模时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⑵木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⑶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使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⑷混凝土未振密实,气泡未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面。
⒊防治措施
⑴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注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并清扫干净;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要均匀,并防止漏刷。
⑵模板拼缝应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纸、海面条、纤维板或腻子堵严。
⑶混凝土应分层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排除气泡为止。
拆模不应过早。
(三)混凝土蜂窝
⒈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空隙、窟隆,使结构受力截面受到削弱,强度和耐久性降低。
⒉原因分析:
⑴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计量错误,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⑵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未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⑶混凝土下料不当,一次下料过多或过高,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与砂浆离析;
混凝土未分段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靠近模板处漏振;或下料与振捣未很好配合,因漏振而造成蜂窝。
⑷模板缝隙未堵严,振捣时水泥浆大量流失;振捣混凝土时模板位移,或振捣过度造成严重漏浆。
⑸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混凝土被卡住,造成振捣不实。
⒊防治措施:
⑴泵送混凝土浇筑高度大于2米应采取防止混凝土离析的技术措施。
⑵混凝土浇筑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浇筑层的厚度不得超过规范规定的数值,并防止漏振。
⑶混凝土浇筑宜采用带浆下料法或赶浆捣固法。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良好结合,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平板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搭接振捣3~5cm。
⑷混凝土每点的振捣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振捣棒的有效作用半径。合适的振捣时间一般是:当振捣到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且出现气泡和混凝土表面出浆呈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密实即可。
(四)混凝土干燥收缩裂缝防治措施
⒈现象:现浇结构混凝土表面出现各种形状、宽度不一的裂缝,宽度较细(多在0.05~0.2mm之间),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裂缝分布不均,多沿短向分布,整体性变截面结构多发生在结构变截面处。裂缝一般在混凝土露天养护完毕经一段时间后,在上表面或侧面出现,并随湿度的变化而变化,表面强烈收缩可使裂缝由表及里、由小到大逐步向深部发展。
⒉原因分析:
⑴混凝土结构成型后,没有覆盖养护,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过快,体积收缩大,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小,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
⑵混凝土结构长期裸露在露天,未及时回填或封闭,处于时干时湿状态,使表面湿度经常发生剧烈变化。
⑶混凝土经过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泥量较多的砂浆层,使收缩量增大。
⒊预防措施:
⑴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提高粗骨料含量,以降低干缩量。
⑵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但避免过度振捣;在底板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
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抗渗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d。暴露在露天的混凝土应及早回填土或封闭,避免发生过大的湿度变化。
⑷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先用振捣棒均匀振捣密实,再用平板振动器振捣一遍并及时抹平。混凝土终凝前再用木抹子抹压一遍,待收水后,立即覆盖薄膜保水,防止混凝土失水干裂。
(五)防止圍护墙裂缝的措施
⒈现象:墙体沿灰缝产生裂缝或在外力作用下造成墙片损坏。
⒉原因分析:
⑴混凝土墙,梁未按规定预埋拉接筋。砌填充墙时未将拉接筋调直或未放在灰缝中,影响钢筋的拉接能力。
⑵钢筋混凝土梁、板与填充墙之间未楔紧,或没有用砂浆嵌填密实。
⑶砌块含水率过大,砌块逐渐干燥而收缩,在灰缝中产生裂缝
⑷砌块施工时,砌块排列混乱,造成砌块搭接长度不符合要求、灰缝过厚。
⒊预防措施:
⑴填充墙与框架柱、梁和围护结构每500mm高设一道2φ6拉结筋,填充墙砌至拉接筋部位时,将拉接筋调直,平铺在墙身灰缝内,并严格按规定设置。
⑵砌体砌筑时按图纸设计要求设置混凝土加强带。控制砌块质量和砌筑砂浆配合比强度。
⑶砌体梁、板底最后一皮砖暂不砌,在抹灰前,待砌体砂浆压缩沉降已基本完成,至少沉降7d以后,再按规范要求砌斜砖顶紧,其斜度为60°左右,砌筑砂浆要饱满。另外,在填充墙与混凝土墙、梁、板结合处须用砂浆嵌缝,抹灰前在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钉钢丝网。
(六)卫生间楼地面防渗漏
⒈现象:卫生间顺管根、地漏漏水
⒉原因分析:
⑴下水管件穿过楼板预留孔堵抹不当或堵抹不精心,当地面有积水时,就会出现渗漏。
⑵穿过楼板的预留孔位置留置不准确,安装管道时扩孔剔凿,导致管孔壁松裂,扩空范围内已渗漏。
⑶墙面防水层上泛高度不够,造成墙面洇水。流水坡向单一,坡高不足、甚至出现倒坡,造成楼面积水。
⒊预防措施:
⑴要控制好地面坡度,即以地漏下水口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冲筋,并按设计要求找坡,坡向要指向地漏,防止倒坡;面层要压实抹平,不得有坑洼现象,以免局部积水。找坡完成后做一次流水试验。
⑵防水层与墙、地漏、管道和其他设施结合处,防水涂膜必须结合牢固。套(立)管的泛水高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套管高出地面40~50mm,其环口处应采用密封材料填塞。防水层完成后做24小时闭水试验。
⑶埋地漏时,先将承口杯牢固地固定在承重结构上,再将防水涂膜刷涂在承口内,然后涂刷胶结材料,用插口压紧,周围满刷胶结材料,最后把漏勺放入承口内。
(七)外墙面砖空鼓、脱落
⒈现象:面砖空鼓、脱落
⒉原因分析:
⑴因冬季气温低,砂浆受冻,到来年春天化冻后容易发生脱落。
⑵基层表面偏差较大,基层处理或施工不当,如每层抹灰跟的太紧,面砖勾缝不严,又没有洒水养护,各层之间的粘结强度很差,面层就容易产生空鼓、脱落。
⑶砂浆配合比不准,稠度控制不好,砂子含泥量过大;在同一施工面上采用几种不同的配合比砂浆,因而产生不同的干缩,亦会空鼓。
⒊预防措施:
⑴进行室外贴面砖操作时应保持正温,尽量不在冬期施工。
⑵室外面砖粘贴时在贴面砖砂浆中加适量TG胶,增强粘结,严格按工艺操作,重视基层处理和自检工作,要逐块检查,发现空鼓的应随即返工重贴。
三、结束语
污水处理厂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对潜在的不符合因素、质量通病等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消除各种不合格的发生,减少质量通病的影响范围,保证污水处理厂工程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