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科普的难点与建议

来源 :科普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m_yu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碳”目标提出后,越来越多关于“双碳”的声音由新闻媒体、学界以及业界传播给公众,增进了公众对这一国家重大战略的了解.“双碳”事关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与每一个个体息息相关.如何做好“双碳”科普,让公众理解、接受并参与,从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值得深思.
其他文献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学生由在校生到准员工再到合格员工转变的关键教学环节,现阶段校企合作工作站管理模式依旧显示出了较强的生命力.但伴随着新形势、新要求的不断冲击,单纯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经暴露出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急需完善的环节.本文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基于苏锡常校企合作工作站的调研数据分析,深入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深层次问题和困境,探讨针对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和安全管理两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详细阐述通过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工作站的战斗堡垒作用,外拓校企合作资源、内强精细化管理机制,构建学校、二级学院、工作站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突破,“互联网+”思维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本文以“互联网+”思维下维权方式为主线,以研究大学生群体的就业维权意识与机制建设为对象,以研究提高大学生就业维权意识和大学生就业维权途径为主要目标,通过实践调研、查阅资料、访谈记录等方式,了解总结关于大学生就业维权的一系列问题,并予以对策.以“互联网+”思维特征以及模式为出发点,研究构建一个事前防范、事中帮助、事后追踪的大学生就业维权机制.如此,既能减少大学生就业维权意识低的现象,进一步增强大学生自我维权意识,又能够帮助大学生勇敢
青年教师群体的整体素养对学校教育和科研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从事物发展皆由内外因共同驱动的认识出发,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科研现状相关文献分析为基础,以青年教师群体和科研管理部门为主要调研对象,结合S学院作为特例的分析,得出影响青年教师科研素养的因素是主观和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对青年教师科研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作用发挥比较大的包括科研主体的科研能力现状、科研意识、科研信心、科研动机等主观因素,以及教学任务繁重、科研资源匮乏、科研管理机制不完善、科研评价方法单一等客观因素.
建立了带气膜阻尼结构的平板模型,采用非接触式激光测振系统研究了带气膜阻尼平板的抑振特性及其阻尼比,通过试验数据分析获得了气膜阻尼参数对其抑振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膜阻尼对平板的各阶振动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同时气膜阻尼表现出半主动抑振特性;气膜阻尼安装位置靠近平板自由端时,抑振效果最好;气膜厚度与阻尼比符合负指数函数关系.
《科学素质纲要(2021—2035年)》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对科普和科学素质工作做出整体部署,科学普及建设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新时代科学普及建设的战略语境出发,厘清“两翼理论”指导下科学普及在个体发展与国家治理、人才培养与国家建设、成果转化与国家创新生态体系中的发展定位,分析国家科普事业发展的突出短板,提出要超越科普工作、科普资源、科普产业等方面的局部问题视角,找准新时代科普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转向从科普工作、组织、管理等体系层面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为推动国家
“双碳”战略目标提出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相继发布,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正式面世.但在实践中,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公民,对“双碳”的理解还是见仁见智,甚至相去甚远.因此,实现“双碳”目标,不仅需要技术的创新和政策的制定,还需要科学的普及.随着2021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 年)》 [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2021—2035年)》]颁布,提出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社会
期刊
通过实地调研、口述访谈、数据统计、案例研究等方法,从经费筹措机制、资源共享机制、人才管理机制、评估监督机制等方面对不同管理模式下的中国科技类博物馆运行机制进行考察,分析中国科技类博物馆运行机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国内外特色科技类博物馆运行模式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中国科技类博物馆运行机制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目的: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借助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提出“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模式,优化养老模式的质量.方法:通过线上资料查询以及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走访,对当前传统的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模式进行调研和有效分析,在此基础上,联合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建立新型智慧养老模式.结论:通过数字化实现医养结合的智慧养老模式.
“双碳”目标的实现,不仅要依靠国家战略的制定、地方政策的落实、行业的低碳转型,也要依赖全社会“双碳”科普意识的提高.为此,科普工作者要与公众相向而行,在新发展阶段,更要设法适应新型传播技术、形式;要研究科普的新策略、新方法、新途径;要培养学者型、记者型、融合型的科普工作者.同时,要牢记科普的政治意义,拓展科普的社会意义.要有责任心,要热心,还要关心“流言”动态.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科普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期刊
1“双碳”科普的意义rn“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全社会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开展行动.杜祥琬院士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参与全球的大考,中国不能落后,中国要考出好成绩.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与愿景,需要通过科普凝聚行动共识,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