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编舟记

来源 :散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8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浩瀚的词语海洋里,编纂词典,就是用漫长的时间编制一艘驶向彼岸的小船。这是来自电影《编舟记》的形容。
  在相声领域,也有这样一些人,编写了一部《相声大词典》。这是一个艰苦的、默默无闻的工作,但是为了他们热爱的相声,大家一起把它“捧下来”了。
  《相声大词典》之后,副主编高玉琮明确了他的标准:留世。“以史为镜,将来查相声就是这个东西,这就是镜子,你还找别的吗?”
  一
  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刘勇随时都能来一段《报菜名》,从“蒸羊羔蒸熊掌”到“卤什锦卤仔鹅”不换气儿,他还喜欢高英培那段《钓鱼》:“二他妈妈,快拿大木盆来!”顺着这股只有天津人才能深切领会的哏劲儿,他直背到段子尾,自己笑起来。
  刘勇1978年出生,从小就在傍晚换着电台听相声,那会儿电台播相声不拘年代,往前到幸有录音留存的张寿臣,往后到当时的马季、姜昆。2000年,刘勇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回到天津进入百花文艺出版社,常和同事用相声里的词儿聊天。相声可能塑造了他一部分性格,他不太谈论自己,面容圆润,常笑。
  百花文艺出版社在1958年创建后,出版了许多曲艺相关书籍,如《马三立相声选》《中国的相声》《评书聊斋志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后,相声日益消沉,2009年,出版社一位领导提议编一本相声词典。时任编辑室主任的魏志强先生有了兴趣,带着年轻的编辑刘勇,拜访了薛宝琨先生。
  薛宝琨是天津人,1935年出生,1961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进中央广播说唱团担任创作员,和侯宝林、刘宝瑞等老先生建立了长久的友谊。借着在北大形成的理论素养,薛宝琨开始把相声当作中国俗文化的一部分去研究。1972年,他进入南开大学任教,并成为中国相声理论最早的开拓者之一。
  得知魏志强和刘勇要做一本相声词典,薛宝琨非常高兴。他们三位都是北大中文系毕业,先叙了三代情谊。薛宝琨说,他做了一辈子曲艺,对相声用力最多,很愿意应下这件事。
  薛宝琨找了一些人,先在他家里,又在百花文艺出版社办公室开了两次会。薛宝琨说,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肯定有很多遗漏、错误,但没关系,我们“树个靶子”,后人可以接着编、接着修订。他先写了一篇例文,讲述相声发展的源流。
  拿到例文,魏志强和刘勇觉得不妥,它更像一篇论文,而不是词典词条。
  那词典该怎么写?他们也没有经验。尤其是相声词典,没有先例可以参考。理想中,它既能检索词条,也能使读者尽量全面地了解相声。几经讨论,魏志强和刘勇提出了大致体例:先写源流历史,再谈创作表演,接下来是代表性的人物和作品,最后补充团体组织和文献资料,形成一种认识相声的递进关系。在词条层级上,只设两级词条,方便检索。
  刘勇事后总结,《相声大词典》在技术上给他的最大收获,就是编辑一定要在前期介入,总体上控制结构。
  二
  时间往前推八年,在2001年,已经有人开始做相声词典了。
  提议者是刘梓钰,著名曲艺理论家,当时的天津艺术研究所所长,他找到了在研究所工作的高玉琮。高玉琮也是天津人,从小喜欢曲艺,当过兵,教过中学物理,最后研究相声,也写过很多相声。对于刘梓钰的提议,高玉琮不愿意,他觉得相声要完了。
  改革开放之后的十几年,相声界非常活跃,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高玉琮写道:“祸害相声的第一祸首是电视台。”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媒体有其特定要求,面对单个节目时非常强势。1987年,高玉琮创作的相声《卖鱼》登上央视春晚,这也是天津演员第一次上春晚。原本的演員是刘亚津和王宏,节目组撤掉王宏,换上当时知名的女演员王馥荔。高玉琮不同意,“效果完全不是了”,但他无法左右这个结局。之后两年的春晚都邀请高玉琮进组创作,他不去。
  传统相声讲究“铺平垫稳”“三番四抖”,但电视需要精准地卡时间,需要密集的包袱,大场地拉远了相声演员和观众的距离,让演员扯起嗓子,这也失去了传统相声台上台下仿佛拉家常的自如氛围。高玉琮觉得,相声本质的东西被破坏了。
  刘梓钰坚持要做相声词典,他说,留下来点资料,有历史价值,重点在“历史”。高玉琮还是同意了。工作大半年,他们收集了一千多个词条。2002年,五十五岁的刘梓钰因肺癌去世。词典就此搁置。直到2009年,高玉琮接到薛宝琨的电话。
  那时,高玉琮感到相声又有了起色,听相声的茶馆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大专院校有了相声专业,很多年轻人投入到这个行业。当薛宝琨邀请他加入这一本《相声大词典》时,他接受了。其中也有部分原因是为了完成刘梓钰的遗愿,为历史留下点什么。
  他记得1986年,他和薛宝琨、侯宝林一起到重庆讲课,住在一栋苏联专家楼里,侯宝林为他们表演“白沙撒字”。这是相声最初撂地演出时招徕观众的一种办法,艺人蹲在地上,右手用白沙子撒出字样,左手打玉子板唱太平歌词。侯宝林撒了高玉琮的名字,笔锋都是有力的,可是当时没有相机,什么也没留下来。如今,白沙撒字的技艺已经罕见了。
  高玉琮作为撰稿人,参加了在百花文艺出版社举办的第二次会议。当时参会的有三十多人,许多人后来退出。高玉琮的重要性逐渐显露出来,他当过编辑,有经验,能改稿,更重要的是,跟全国各地的曲协负责人和相声演员都有联系,并能凭借自己的行业地位发动他们。一个月后,魏志强找高玉琮谈话,你当副主编吧。
  高玉琮提出了后来成为《相声大词典》准则的许多建议,譬如不写人物“反面的东西”,原因是“人家还有后人呢”。1949年前,相声艺人多数有赌博、抽大烟的习惯,或者在抗战期间为日本人演出,这些全部没有出现在释文中;还有收录人物尽量收全,目前在说的,要收;以前说过现在改行了,也收;活跃的业余演员,还收。“别给说过相声的人留遗憾,将来也许人家成腕儿了,是吧?”
  厘清准则、写出例文后,高玉琮开始约稿。艺谚艺诀、行规艺俗、拜师学艺等部分由他自己撰写,在和相声艺人的交往中他搜集了许多信息。活动奖项部分由当时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办公室主任的张小枫撰写,她掌握着原始资料;作品部分由刘国器和张铁山撰写,后者是张寿臣的孙子。至于占整本词典最大分量的人物部分,高玉琮在每个省份找一位主要撰稿人,有的是当地曲协负责人,也有当地相声演员。马来西亚和美国的资料他也请当地人提供了。他还利用工作便利,把他所在的天津艺术研究所的同事都拉进作者队伍中来。他发给他们例文,告诉他们人物单个词条释文控制在千字以内,一般人一两百字足够,最后又加上一句:   “写得不好的不用。”
  三
  专业演员不一定适合当作者,许多专业演员光会说,不会写。会创作相声段子、也懂点理论的业余爱好者,反而成了撰写辞典更合适的人选。赵鹏就是其中之一。
  赵鹏是天津人,1978年出生。他有公职,工作之外想着发展点业余爱好,想到了从小喜欢的相声。他写过相声《参观防暴队》,上《鱼龙百戏》栏目演出过,还写过相声评论。他说那时候的东西算不上评论,也就是点“听后感”。2001年,他把几篇“听后感”寄给曲艺团转相声演员马志明收,马志明收到了,还给他回了信。一来二去熟悉了,赵鹏就常去拜访马志明。
  赵鹏性子直,脾气急,身上有种大大咧咧又嫉恶如仇的劲儿,他看不起没才华光钻营的人,对有才华的前辈则毕恭毕敬。因为投缘,马志明给赵鹏讲了许多活,赵鹏也有心,问得细。
  2004年,马志明把赵鹏引荐给薛宝琨。仍是“有缘”,非亲非故的,薛宝琨不遗余力地提携他,教他听相声不光要分析技法,还要“从时代、人文角度观照相声”,又让他写《马志明评传》,早上六点起床开电脑收邮件给他改稿,六点半回给他。要是他一阵儿没写新稿,薛宝琨就申斥他懒。到《相声大词典》这事,薛宝琨又把赵鹏想起来。2009年底的一天,他给赵鹏打电话,让他写创作表演部分。
  赵鹏应了这活儿。此前,他已经收集了一些常见的和相声创作有关的词条,用他熟悉的马氏相声为例加以分析解释,整理后给薛宝琨看过。薛宝琨又给了他一些指示,譬如词条涵盖面得广,像曾经热闹一时的“吉他相声”,虽然现在少见了,也得写明白;对于传统的方法要说清渊源,譬如写“说学逗唱”,不能光写四个字分别说的是什么,还得把这四个字的关系、发展脉络都给写清楚。
  这是赵鹏此前没有想到的要求,他去采访他的师父王佩元先生。老先生给他细解释一番:“说”是相声的根,“逗”是魂,“学”和“唱”是调剂,最终还是为“说”和“逗”服务。
  在相声行当里,这种“说活”,未必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待遇:“老先生也分人,觉得我实诚,都说。”讲过“说学逗唱”的关系,王佩元又给赵鹏谈了很多创作经验,譬如“两家间儿”“跳出跳进”,还解释了一些经常笼统使用的词儿的细微差别,像“尺寸”“火候”和“筋劲儿”,这些都被赵鹏记录下来,整理成词条。
  他们又谈到“泥了”,相声行当里用这个词儿表示包袱没响,演出效果差。许多老先生说它来自天津话“崴泥”,王佩元说不是,是启明茶社时期,每次演出有俩尼姑去听,去了之后观众都跟看西洋景似的看尼姑,台上说什么观众都不乐,后台说“尼了”,是“尼姑来了”。启明茶社的创建者常连安是王佩元的师爷,赵鹏觉得这个说法有可信度,也写到“泥了”的词条里。不过,“尼姑来了”的释义,在《相声大词典》成书中没有保留。
  田立禾先生是赵鹏的另一个采访对象。赵鹏说,田是张寿臣最小的徒弟,张寿臣作为一代宗师,在晚年收这个徒弟,有把自己的真东西传下去的意愿。他从自己创作和表演相声的感受里、也从平日老先生们的言谈里寻找词条,带着词条再去请教田立禾与王佩元,把他们的回答整理成文,又送给老先生确认,来回好几遍。
  赵鹏此前就有感觉:相声是理论界轻视表演界,认为演员没文化;表演界也看不上理论界,认为他们光说不练。赵鹏倾向表演界,撰写词条的时候,有时候也跟代表理论界的薛宝琨闹矛盾。赵鹏说,表演界不承认有“文哏”,这是相声理论家王决先生发明出来的说法。薛宝琨说,不对!我亲耳听见刘宝瑞跟我说的有“文哏”。赵鹏说,那咱们收这个词,但是写清楚之前没有这个说法,后来作为一个称谓,表示文化性比较强的段子。薛宝琨不同意。他们俩在早晨六点的邮件里争了半天,后来,《相声大词典》采用了赵鹏的说法。薛宝琨给这件事作结:“不管怎么样,你还是我徒弟。”
  刘勇说,这是薛宝琨的真正作用,当时他年近八十,健康状况不允许他做更多的具体工作,但“他是主心骨,德高望重,压得住所有人”。
  晚年,薛宝琨把自己曲艺相关的书整理了几箱子,都给了赵鹏,对他说,我就盼望你能成气候。
  2016年2月,薛宝琨去世。第二年,赵鹏编写的《历代笑话与相声》,在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仍由刘勇作为编辑。时值薛宝琨去世一周年,赵鹏与刘勇一同去扫墓,把书留在了碑前。
  四
  今年六十九岁的刘国器先生看起来像五十多岁,行动平缓,说话却中气十足。他随身带着个旧电脑包,包里装着他边角都磨卷了、摸黑了的蓝色硬皮本。家里他还有四十多个这样的本子,是他最宝贵的东西。
  刘国器生在天津,住在河东地道外,附近十几个书场,小时候没钱买票,他站在墙外听相声。再往后,他在学校活动上见高英培、刘文亨,在初中图书馆里看《曲艺》。1965年底,他进化工厂当工人,从十七塊工资里省下一部分,打算收集些相关书籍。但是,1966年6月之后,“一切都没有了”。
  直到1972年的某天,工人刘国器从电台听到常宝霆、王佩元说的《挖宝》。很快,马季的《友谊颂》风行。相声,这时候还仅限于解放后创编的新相声,回来了。
  也是从那一年,刘国器开始每天凌晨听半导体。四点到六点,他转动旋钮,寻找一个个外地电台,根据节目预告记录下每个电台在当天什么时间、什么栏目播出了哪段相声。六点过后,距离远的外地电台就收不到了。1978年,传统相声也回来了;这之后的十余年是相声最辉煌的一段时间。到二十一世纪初,相声衰落,外地电台越来越少播相声,刘国器开始只听天津的电台。
  工作不忙,白班夜班倒三天再休一天,他有许多时间投入到相声里去。1994年1月,刘国器协助天津电视台编导王国强创立天津电视台曲艺节目《鱼龙百戏》;几年后,他又到天津文艺广播《每日相声》栏目当编导、写串词,还在北方曲校和少儿曲校讲课,到老城小梨园茶馆演出。新世纪初,刘国器买断工龄,生活被相声填满。
  如今,每个周三,他凌晨一点醒来,打开收音机听天津相声台的《欢乐夜行记》;其他日子,他凌晨两点醒来,听天津交通台的《1068夜航班》。绝大部分相声他都听过,他把时间、曲目记在一只不能打电话的老手机短信里,估摸着这段子会持续二十分钟,他就眯十来分钟,再记录下一段相声的时间和名字。这势必会影响他的休息,于是,每天下午两点到四点他要睡一场,之所以不在中午,因为十二点半到下午两点,他还要记录天津相声台那档《老活听不腻》。   所有这些记录,都会被转移到那个蓝色硬皮本子上。他有自己的编码:“天交”,交字外画个圈,表示天津交通台,节目名称“欢笑在路上”,他用每个字的声母代替;演员只记姓氏,反正常见的搭档光看姓氏也都知道是谁。遇到首播的相声就在记录下画一条红线。
  1976年《天津演唱》创立,1979年《曲艺》杂志复刊,刘国器订阅了这两本杂志,还有《中国电视报》《中国广播报》《天津广播电视报》三份报纸,有关相声的信息,他都会收集、整理起来。
  1985年左右,刘国器动念,根据自己的记录加上历年报刊信息,编一本“相声曲目词典”,他用八开大纸列成表格,一个相声曲目名称后,写明作者、于何年何月何日首发于哪本报刊、字数多少、于何年何月何日首播于哪家电视台或电台、首播演员是谁、时长多少、重播于何时、持续播出多久、是否有别的版本。这一整理持续几十年,表格做到了2003年,他给薛宝琨看过。
  2009年,薛宝琨找到刘国器,问他愿不愿意把自己的资料拿出来,充实进相声大词典里的“作品”部分。刘国器同意了。
  越到后来,他几十年的搜集越显示出重要性。“那么多段(相声),你凭空想怎么也想不全”,《相声大词典》作品部分收录一千多个词条,因有的相声内容属同一段,相当于六百多个段子。很多曲目都是刘国器回家翻本子找到的。
  刘国器写了“作品”的大部分释文。一般的作品写明类型,再写出处,一句话就够。比如,“插门闩:对口相声。荤相声。出自高玉琮辑存曲目”。名家名段就得写仔细了,像《扒马褂》,刘国器有几个印象:第一,电影评论家钟惦棐认为郭荣启、马三立、赵佩茹的那一版《扒马褂》“无与伦比”;第二,曲艺家耿瑛考证过,里头“大风把一口井刮到墙外去了”出自清代《新镌笑林广记》,“煮熟的鸭子飞到窗外去了”出于一部元杂剧,“骡子掉茶碗里淹死了”则源于明代《续金陵琐事》中的《鸡食黑驴》。循着这些印象,刘国器再去翻资料,确认信息,写在词条里。这条大约写了五百字。
  刘国器还写了一些在天津生活的相声人物。他只写自己知道的,心里有个底了再去采访。还活着的问本人,故去的问后人,把出生年月、艺术特点问仔细再来写。他写“小蘑菇”常宝堃,小蘑菇五岁学相声,十三岁就红遍天津,1951年他赴朝鲜慰问时牺牲,才二十九岁。刘国器说,小蘑菇红了太久,戏报写名字,他都是“躺着的”,连他师父张寿臣都是“坐着的”,当时的马三立还是“站着的”(“躺着”指头版头条,名字横排;“坐着”指名字呈品字排列;“站着”,是名字竖排)。对这种人物,他“得怀着崇敬的心情,定位定得高一点”。
  写人物,难免牵涉到评价。相声圈子恩怨多,刘国器觉得有的人物就掺杂了撰稿人的个人情愫。然而恩怨外人又怎能说得清呢?他不肯往下说了。
  五
  高玉琮七十多岁了,极瘦,健谈,上下都只剩一两颗牙,他小心地嗑着白瓜子吃,时不常地跟苏文茂先生打打麻将。从中年开始,他每天晚上七点半睡觉,凌晨两点起床,一根接一根地抽烟,每天能抽五包。退休后他依然写评论,给天津的报纸写专栏,编辑《相声大词典》那一年多,他更忙了。
  他要找人。由于连年战争与动乱,一些在相声历史上留下名姓的人物从北京、天津流散各地,很多人失去音讯。要写这些人的词条,就需要找到后人,问明信息。他找1938年在重庆陪都时期就已经红了的相声艺人欧少久,找刘宝瑞的徒弟周铁猴,都是先打电话给当地的曲协主席,梳一遍省里的相声艺人,再找自己熟悉的打过去,询问是不是知道下落。
  他要写稿。整本词典他写了六十万字,包括此前稀见的“春典”。春典,是江湖中人彼此联络的特殊语言,在过去不为外行人所知。传说是清代学者毕沅搜集整理成书,但未见刊行。实际应该是江湖中人集体创作,至少在乾隆年间就已广泛流传。春典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编委们讨论了几次春典应不应该收录,高玉琮认为应该写:“你不说,观众有听不懂的时候。”他在释文中列举了一些常用的词儿,笑是“咧瓢儿”,哭是“刨苏儿”,收钱的方法叫“杵门子”。他把着分寸,有些“容易被弄乱七八糟”的,譬如夸赞姑娘漂亮,他没写。
  他要改稿。约稿过去大半年后,高玉琮陆续收到稿子。汇总到他手里的稿子有上百万字。他修改后,传给作者,询问对方是不是同意。个别实在不同意的,听他的。
  2011年底,所有的稿子经过高玉琮的审阅,到了魏志强和刘勇手上。接下来的大半年,他们开始没日没夜地工作。每个作者的文字风格不一,有的在语言、格式上并不符合词典的要求,需要重新润色,尽量让全部释文风格一致。
  他还需要将词条排序。人物部分收录了近两千个人,如果按师承排,一個辈分有很多人,谁前谁后很敏感。最后,刘勇决定按姓名笔画数排序,避免争议,而且他觉得,看这本词典的人应该年纪都偏大,更习惯用笔画而不是拼音。因为人太多,姓名第一个字笔画数相同的,按第二个字笔画数排,第二个字笔画数也相同的,按“横竖撇捺折”的次序排。软件可以计算笔画数,却无法识别横竖撇捺折,全靠刘勇手动,起码一星期,他都在干这事。排好之后,还有人物被增补或者删改,这会改变排序,也会改变页码,刘勇又要将变动后的页码填在词典最后用拼音排序的索引上。
  审稿时,刘勇也会发现前后不一致的地方,前文出现的人物后文没有了,或者年头对不上,他再给高玉琮打电话,请他找作者帮忙核实。释文中所有的古籍引文,他全部重查了一遍。
  他还为这本辞典申请了国家出版基金,前后大概写了几万字的报告。《相声大词典》进入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从这本词典开始,百花文艺出版社开始打造一整套“中国曲艺文库”。
  2012年11月12日,刘勇拿到样书。
  六
  “捧下来”,是天津话里的词儿,意为大家都伸一把手,把一件事完成,暂时忽略彼此的矛盾。《相声大词典》背后有很多矛盾,每一位受访者都说,他们有不同意见。稿费也少,一位作者大概也就几千块。刘国器平时在老城小梨园演出,为了这本词典耽误了好几个月,老伴埋怨他“总招惹这不挣钱的事儿”。高玉琮因为联络各方打电话太多,加上需要请人吃饭,百花文艺出版社给他报销了八千块,他提了好几次,挺高兴。   刘勇说,到现在,这本词典还是有些矛盾没说清,但是,终归是把它“捧下来”了。编完这本书,他和薛宝琨、高玉琮、刘国器、赵鹏等作者成了惺惺相惜的师友。刘勇去外地开会,遇到一位老编辑,老编辑说,一辈子,谁能碰到一本词典呢?
  《相声大词典》收录词条近五千五百個,共一百三十万字。
  接下词典的工作时,刘勇觉得,相声发展到这个时候,再不整理,好多老艺人就要离去了。接下来的两年多,他记不清自己给多少生卒年括号里原本空白的短杠后面添上了年份。其中也包括薛宝琨先生。
  2012年12月23日,《相声大词典》在天津谦祥益茶馆举办发布会,一早,刘勇和同事把三百五十本词典从单位拉到茶馆去,办公室楼下,保安斜着眼睛看他们忙碌:“这书卖给谁去啊?”
  在茶馆,领导还没开始讲话,半小时,三百五十本卖光了。刘勇开始后悔没有带更多的书来。姜昆、高晓攀、田立禾等十几位名家都来了,现场签售。几百个人排着队,有人专程从北京、青岛赶来。还有人二百六十块买了书签了名,出门就四百块卖掉。
  首印两千本,姜昆要了二百本,经高玉琮手买的有两三百本,经刘勇手购买的有五六百本。
  过了五年,刘勇忘了编纂这本词典时的很多事,却仍然为那场发布会感到激动。其实那场发布会挺乱,他和同事都没有经验,连桌椅都是现摆的。人来得远比想象的要多得多,他只好让茶馆把门关上。他听见外面有人骂街:大老远来了你们就弄这么点书!
  他描述那种感觉:“震动,还有这么多人喜欢相声。”不枉这些人把这本词典“捧出来”,一个人应该为自己所爱的做点事。
  “编一本词典,锻炼了一个编辑系统处理问题的能力,你能驾驭一本词典,就没有什么书是你驾驭不了的了。”刘勇说。他说话大多平实,不过一谈到这本词典,就豪气起来:“以后谁编相声词典都绕不开这一本,就算骂,也绕不开,永远绕不开。”
  《相声大词典》让刘勇职称从中级变成了副高,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他找到了方向。如侯宝林先生曾说的,曲艺是一座金山,刘勇从中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以前,他编辑的书很杂,今后,他打算以曲艺为主线。循着大词典结识的相声界人士,他编辑出版了赵鹏的《历代笑话与相声》,刘国器的《笑料中的修辞学》,姜昆的《虎口遐想三十年》,再版了王决的《中国相声史》,手上还有一本姜昆牵头、高玉琮和刘国器执行的“相声家谱”。
  高玉琮说,他的徒弟想给他出六本作品集,他不出:“没吗用,谁看啊?没人看。过去天津卖果仁的,一毛钱一包,都撕了书包果仁,书有吗用?没用,留不了世。”《相声大词典》之后,高玉琮明确了他的标准:留世。“以史为镜,将来查相声就是这个东西,这就是镜子,你还找别的吗?”他又编出了五百万字的《曲艺大词典》,已经完成,仍打算交由刘勇出版。
  责任编辑:张森 沙爽 田静
  特邀编辑:鲍伯霞 实习编辑:李可欣
其他文献
人有心事,动植物也有。  苹果被皮紧紧包裹,里面是果肉,核心部分才是“籽”。  橘子的皮色金黄,在美丽的外表下,有着多瓣心事,它们如花一样开放,还有金丝般的心绪。  石榴多籽,心事往往最重,从熟透的石榴裂口处可见一斑。  花生的皮壳较硬,剥开后,内有一层薄薄的褐色红衣,穿在两瓣白花生身上。其中隐藏着花蕊似的小芽,心事藏得小心谨慎。  至于核桃,可能是心事藏得最深也最隐秘的果物。它皮壳坚硬,很难用手
期刊
一  起先,我姐在一条快要拆迁的街尽头的四果汤摊位前,租下一个三角形的店面。  来自中国银饰之乡莆田上塘的银项链、银手镯、银长命锁,一一在柜中摆开。我姐将店铺命名为“一生一饰”。店里时不时做些诸如“欢度国庆,全场六八折起”的活动。然而,朝阳街人民对金银饰品的需求并不热烈,倒是百来块钱的国际名牌手表隔三岔五地卖出一两个。生意惨淡,但我姐再无别处可去。  她在还未发育好、有着一头又柔又细黄头发的年纪就
期刊
一  老家的房子坐落山坳之上,从村口抵达需攀爬一段陡峭的山路。路,常年没有人行走就变得荒凉,荆棘丛生,杂草繁茂,满目萧条。  我们与这棵柚子树相遇是在一个晦暗的黄昏。当我们发现这棵树苗时,它已经长成三五岁小孩个头样高了。  那是二十年前,我的父母亲常年外出务工,舞勺之年的我和弟弟寄住在外公外婆家。我们一家四口只有每年春节才能短暂团聚。  老屋内地面和家具处处布满灰尘,推开房门迎来一股刺鼻的霉味,室
期刊
2021年3月15日,罗马所处的拉齐奥大区再次被划分为红区。我和教授达贝尔的会面又一次延迟。  软封锁持续了三四个月,其间连国立图书馆也关闭了。一整年里每个人都像是一个新骑手,在学习如何与生活和谐。一切在于侧倾的方式:如果一个靠轮子运动的物体想要转弯或者改变方向,就会产生一股离心力,根据永远要节省能量的惯性定律,正是这股力量试图把我们从拐弯拉回直线。在运动时,直线运行是耗能最少的,所以骑摩托的人会
期刊
平原上的日头,有点耍赖,它就躲在那株老槐树下,一动也不动。时间好像静止了下来,鸡看着日头不落,犯了难,不知道自己是该上树栖息,还是在鸡窝里蹲会儿,等待着日头下来。  日头越来越薄,薄成了一张饼。就挂在村头的树梢上。我多想爬上那棵树,一口把它吞了。  日头有些苍凉,似乎这样的组合常在诗歌里出现:黄昏、落日、狗吠。它们在平原的夜幕里,按照自然的秩序,依次出场。光,暗下来。日,矮下来。狗吠呢?  平原西
期刊
烏宿在酉水的下游,河水在这里丢下最后一个滩头,便汇入了沅江。我扛着简单的行李,坐在一辆装木材的卡车上,顶着一脑袋黄土灰,来到一个叫堂门前的地方。卡车司机扔下我,指着河对岸码头旁一片错落的黑瓦屋说,过了河就是乌宿了。  等了很久,渡船才从对岸开来。那是一条带着乌篷顶的机船,船尾冒着黑色的浓烟,柴油机咚咚咚的,震耳欲聋。上岸的时候我顺便问了问同船过渡的人,为什么这个地方叫乌宿,问了好几个人,都说不知道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一名在中小学教育一线27年的老教师,跟千千万万各类孩子相处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一个孩子都是既优秀又有特长的,就看你有没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敞开你宽阔的胸怀,以发展的观点看待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他们,把你的阳光雨露洒向每一个角落,让每一棵禾苗茁壮成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长期受歧视,遭冷遇,意志
期刊
十几年前采访余秋雨时,他的“漂亮女人”马兰不在场。事后,我按余秋雨给的电话号码打到合肥,线那头马兰说:“自从认识了他,我脸上的线条都是朝上的。”朝上的线条,不用看,想想那脸也是有光泽的,即使没了青春的光泽,一旦“线条”朝了上,也就有了喜悦的光泽。马兰说那话的时候,爱与被爱的幸福感,隔着电话都从听筒里冒出来。不过,就在她说这话的前一天,余秋雨在上海的家里,放下电话对作为采访记者的我苦笑道:“又是来求
期刊
一  我现在就要和你谈起夜空。我对夜空的最早想象来自仲夏,来自人们认为的那种适合做梦的夜里。可是我的美好思绪不是在梦里,而是在那繁星遍布的空中,来自星星和月亮,来自这时间的忠实信使。当我回想过去,我甚至感到自己对永恒的理解也早就坐实了,就在那仲夏的夜里,在那夜里的空中。  你可能会以为我的心思已经过早地衰老了,是的,确实是这样的。我实在不免想起往事,带着回忆惯有的怅惘,在被修饰和篡改过的回忆中感到
期刊
摘要:作业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晴雨表”,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努力创造充满趣味性、灵活性、层次性、实践性的作业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发挥学生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主要以核心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闽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下教材为例,优化相关作业设计。  关键词:核心素养:作业设计:小学英语  一、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