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珊卓:我拒绝按你们的意愿去整容

来源 :女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unicoml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版林永健”


  当吴珊卓第一次读到《杀死伊芙》的剧本时,她压根没意识到自己会是制片方考虑中的主角人选。“她以为我们要她演某个配角,但肯定不是伊芙。”《杀死伊芙》的编剧菲比·沃勒·布里奇后来说。
  原因两个:第一,她是亚裔;第二,她不漂亮。
吴珊卓在金球奖颁奖礼上

  眾所周知,好莱坞素有心照不宣的传统,第一女主角的人选,亚裔极少,不漂亮的也极少。而吴珊卓,这个韩裔女演员,不仅不够传统意义上“漂亮”的标准,甚至有很多人摇头说她“实在是太丑了”。
  你可能没看过《杀死伊芙》,也可能不知道吴珊卓是谁,但你有可能看过《实习医生格蕾》,对剧中的女医生克里斯蒂娜·杨有印象;你也有可能看过《托斯卡纳艳阳下》,女主角的好友挺着孕肚千里迢迢从美国去到意大利探望女主,最后在托斯卡纳的村庄里生下孩子,那个好友的扮演者,就是吴珊卓。
  恍然大悟了没?
  没错,她就是那个人称“女版林永健”的好莱坞女演员。2019年1月8日,吴珊卓因为在《杀死伊芙》中的出色表演,夺得第76届美国电视电影金球奖剧情类剧集的最佳女主角,林永健还在微博转发了消息,给这位“失散多年的妹妹”热情点赞。
  所以,尽管有不少观众觉得吴珊卓自有她的独特之美,但主流审美毕竟掌握了更多话事权。所以,你可以想象,顶着这样一张面孔的吴珊卓,得有多么高超的演技,才能让《杀死伊芙》这部重量级剧集的制片方心甘情愿地起用她——原本女主的人选,是因为《伦敦生活》而爆红的演员兼编剧菲比·沃勒·布里奇。
  你还可以想象,在那个连国际影星章子怡都控诉“亚洲演员被欺负,薪酬减半”的势利好莱坞,一个40多岁的亚裔女演员要吃过多少苦,才能熬出来一个演女主的机会。难怪吴珊卓得知自己要担任主演时喜极而泣,“原来,我是可以演主角的!”
  更重要的是,第一次演女主,她就让金球奖的评委们心服口服地奉上了他们的膝盖。

“走上邪路的女儿”


  吴珊卓1971年出生于加拿大渥太华,4岁时,父母为她报了一个芭蕾舞学习班,希望能借跳舞来纠正她的内八字脚。没想到,芭蕾舞激发了她一生对表演的热爱,在姐姐格蕾丝的鼓励下,吴珊卓10时参演了班上的音乐剧《加拿大鹅》,扮演一名巫师。15岁时,她已经开始登台进行商业表演。
  中学时代的吴珊卓是一名学霸,成绩全优,是学校排球队和跨国速滑队的成员,还担任了学生会主席。毕业前,她得到了卡尔顿大学的新闻专业奖学金,但令父母恼火的是,她谢绝了奖学金,一意孤行地去了加拿大国家戏剧学院学戏剧。那时候,她的梦想是扮演“契诃夫戏剧中的任何一个角色”。
  但父母不支持她的演员梦。吴珊卓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亚裔移民家庭,父亲是成功商人,母亲是生物化学家,姐姐是律师,弟弟是医学遗传学博士,吴珊卓是全家唯一没有拿到硕士学位的人,而父母也并没有“看到做一名演员对社会有什么贡献”。他们觉得,这个女儿一意孤行要去做演员,她肯定是走上了邪路。
  父母始终不同意她去学戏剧,吴珊卓只好发誓说,如果演艺道路走得不顺,她立马回学校去读书。
  结果是,她捱了很多苦,但一去不回头。

“去做个整容手术吧”


  没有硕士学位,不等于吴珊卓的履历就乏善可陈。19岁时,姐姐在一本周刊上看到一则广告,寻找一名年轻的亚洲女演员,在讲述美国华裔女作家生平事迹的传记片《刘绮芬日记》里,扮演青少年时期的刘绮芬。
  吴珊卓从蒙特利尔坐7小时巴士到了多伦多,坐夜车,睡车站,穿着衣不称身的大外套就去了试镜现场。导演斯图拉·冈纳松后来回忆说:“她请求给她一点点时间集中注意力,然后就在地板上躺了五分钟。大多数剧组都会把她直接赶出去了吧,但我觉得这个19岁的女孩有信心、有胆量,了不起。我给了她机会。”
  她击败了1000名竞争者,得到了角色,又凭借这一角色赢得了号称“加拿大艾美奖”的双子座奖。接下来,她出演了《双喜》和《昨夜》,两次获吉尼奖最佳女主角,这个奖相当于加拿大的奥斯卡奖。
  在加拿大发展顺利,她决定去好莱坞闯荡。
  虽然去之前就有心理准备,知道“好莱坞居大不易”,但在1995年与一位经纪人的会面还是让她异常恼火,至今提起仍耿耿于怀。
《实习医生格蕾》
《杀死伊芙》

  当时,那位经纪人看她第一眼,就宣布她不是能演女主角的材料,还残忍地建议她“考虑一下去做个整容手术吧”。经纪人说:“很多人会对你撒谎,但我不想骗你,你在我这里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她还说,她这里的另一位亚洲女演员,已经三个月没得到任何试镜机会了。她建议吴珊卓,“你最好回家去,回加拿大,等成名了再来洛杉矶。”
《杯酒人生》

  可是,在加拿大,自己明明已经是一个有名的演员了啊!吴珊卓突然意识到,之前的光荣履历,在好莱坞等于零,连一个试镜的机会也换不来。恐惧像无数暗针扎向她的后脑,她绝望地对自己说:“她没有骗你,她说的是实话,回去吧。”
  在这个关键时刻,进退两难的吴珊卓得到了另一个忠告,它来自制片人和导演迈克·托林。他对她说:“这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冲刺。”
  她要跑马拉松。1996年春天,吴珊卓正式成为一名“洛(洛杉矶)漂族”,开始了在好莱坞的打拼。接下来,她用二十多年的好莱坞岁月证明了自己是一名杰出的马拉松选手。

“杰出的马拉松选手”


  做一名马拉松选手,意味着韧性和吃苦。
  吴珊卓说:“我后来得到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因为导演们看到了我自从1996年搬来美国后所做的工作——独立电影、舞臺剧、学生短片、电视剧,我什么都做。他们对我在加拿大的整个职业生涯一无所知,我只能一步步从头做起,让他们看到我的能力。”
  慢慢的,她在好莱坞能拿到角色了,虽然都不是女主角。
  在2003年上映的电影《托斯卡纳艳阳下》中,吴珊卓扮演女主最好的朋友帕蒂,为失婚痛苦的作家女主报了一个旅游团,由此引出女主在意大利的奇妙际遇。
  在2004年上映的电影《杯酒人生》中,吴珊卓扮演女主最好的朋友斯蒂芬妮,二人与两名男子围绕葡萄酒发生了一些有趣的故事。
  在2005年开播的电视剧《实习医生格蕾》中,吴珊卓扮演格蕾最好的朋友克里斯蒂娜·杨,她相貌普通,但有才华,有智慧,野心勃勃,对事业全力以赴。这个角色陪伴了观众整整十季,吴珊卓也在全世界收割了无数粉丝。
  但是,哪怕是再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都不是主角。吴珊卓仿佛是一名扮演“好朋友”的专业户,“最好的朋友”造就了她,也成了她的玻璃天花板。
  于是,在又一次试镜之后,她落选了。那个角色也是一个“最好的朋友”,制片方告诉她:“我们没有选你,因为你演过太多‘最好的朋友’了。”
  她决心甩掉这顶叫做“最好的朋友”的帽子。
  2014年,吴珊卓做出了离开《实习医生格蕾》的决定。尽管克里斯蒂娜·杨是她最不可磨灭的角色之一,尽管这部剧集为她赢来了空前的声誉,但她为此殚精竭虑,已然疲惫不堪。她说:“我把一切贡献给了这部剧,现在我已经准备好离开,估计克里斯蒂娜·杨也想离开了。”
  当激情不再,懂得适时退出,是一个演员成熟的标志。而一个成熟、有实力的演员,绝不会受缚于“老女演员不值钱”这类陈词滥调。于是,在离开《实习医生格蕾》几年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地,《杀死伊芙》找到了吴珊卓,伊芙·波拉斯特里这个角色帮助她攀上了事业生涯的又一座巅峰。
  时至今日,“马拉松好手”吴珊卓也有资格给后辈演员一些人生忠告了。她的话很简洁,只有两点:“专心致志,坚持不懈。”

“老去是最伟大的事”


  虽然吴珊卓在感情生活方面一直低调,但众所周知,她有一位著名的前夫。
  她的前夫亚历山大·佩恩,是好莱坞颇有成就的优秀导演,也是著名的电影剧作家,他执导过的电影《杯酒人生》和《后人》曾先后获得第77届和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佩恩和吴珊卓于2000年相识,2003年结婚。其间吴珊卓参演了佩恩执导的《杯酒人生》,演技大获好评。可惜这段婚姻十分短暂,2005年二人宣布分居,2006年正式离婚。
  他们没有子女。
  离婚后的吴珊卓继续大胆地在银幕上扮演着充满挑战性的角色,但银幕外的生活她始终保持低调隐秘。不过,媒体还是发现了她新恋情的蛛丝马迹:2018年12月,《杀死伊芙》第二季在罗马拍摄期间,《每日邮报》的记者拍到了她和传说中的男朋友列夫·鲁金在街头携手漫步的照片。
  其实,在那之前,他们就一起参加过白宫欢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夫妇的晚宴。鲁金是一位出生于俄罗斯的艺术家,以“驾车摄影”闻名,他把汽车改造成一个移动的摄影棚,开着车到处拍摄街头的普罗大众。
《托斯卡纳艳阳下》

  现在的吴珊卓,对年岁渐长这件事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在《杀死伊芙》中,女杀手薇拉内拉购买昂贵服饰向伊芙表达爱意,伊芙在家中独自一人时,穿上那件名牌小礼服和高跟鞋对镜自照,发现样貌普通且素来不修边幅的自己,在镜中彻底变成了另一个人:优雅、美丽、妩媚、自信,一个光彩照人的伊芙·波拉斯特里。
  “老去是最伟大的事,”吴珊卓说,“它给你时间,让你慢慢变成一个像镜子里的伊芙那样的女人。”她说,她衷心感激自己没在年轻时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人物,而是在2019年才被《杀死伊芙》推动着走向世界,因为,现在的她,已经演过足够多的角色,拥有了足够丰富的人生,有足够的底气来承受这份巨大的成功。
  出名之后,她一直在努力地把她的工作和生活分开。她不热衷名利游戏,更不想把自己的私生活传播给全世界。她说:“想要做出一番事情,你需要花时间把自己从社交媒体和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中解放出来,潜心前行,踏实耕耘。惟其如此,你才能开辟出自己的新天地。”
  她说:“我48岁了,我觉得自己比以前更聪明,更智慧,更酷。”

关于吴珊卓,还有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她自称是个“非常凌乱的人”,这是她与《实习医生格蕾》中她扮演的克里斯蒂娜的一大共同点。
  她从片场得来的最佳道具是《实习医生格蕾》欧文和克里斯蒂娜分手前所住公寓的地毯,它现在就铺在她的客厅里。
  她的更衣间里总有三样东西:牙刷、耳塞和维生素。
  她会讲英语、韩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她不仅会演戏,还会配音。她为很多动画片和儿童节目配过音,包括《花木兰2》。
  虽然她极力避免玩物丧志,但她也承认自己沉迷于“护肤、食物、后院和侄子侄女们”。
  她去过的最尴尬的地方是洛杉矶一家韩式水疗中心,在那里客人得脱光衣服,可她还是被影迷认出来了。
  最后,好消息是:《杀死伊芙》还有第三季。
其他文献
冷风肆虐。我把大衣领子竖起、跺着脚在村口的站点等车。  迎面不远处走过一个帅气的小伙子,西装革履,英气风发。我的心里无端得高兴起来。他站起来了!听说应聘了一家单位,干得还不错。  想起大前年,那是我记忆以来最寒冷的冬季。一场铺底盖地的白毛雪把村子压得了无生机。树上不见了叽喳的鸟雀;路上没有了奔驰的车辆;各家各户的妇女们也不串门了,都待在自己家的热炕上看着电视,不时看着外面阴暗的天空,想着大雪什么时
期刊
我家那貓,我妈说是二货,喊它“二五零”只为解气。  我家鼠患严重,我妈动了养猫的心思。一日,朱大妈邀我妈去她家看猫,我妈一眼便相中了,小猫黑白色相间,漂亮。最关键前男主人是中学校长,女主人是小学教导主任,因家中有八十老母需要照顾,无暇顾及猫,便托朱大妈送人。  老师家的猫肯定有规矩,当即答应接手。  小猫抱回家,我妈甚喜,香煎小鱼和牛奶伺候,猫粮辅之,还用小绳拴猫脖上,怕它跑出去误食了药死的老鼠。
期刊
“不够时尚”  跟北京人上海人比,她们反感街拍,也抗拒街拍。作为中国的女装之都、毗邻香港接轨国际的“窗口城市”,深圳怎么一不小心就被贴上了不时尚的标签呢?她们来自五湖四海,心理上的强烈不安定感让很多人抱有“赚一票就回老家安定过日子”的心态,以致于对这个城市缺乏足够的认同。在这座快节奏的一线城市,她们崇尚简单、方便、实用,加上气候使穿着方式单一等等。这就不难理解,深圳时尚街拍之“土”。“文艺感不强”
期刊
“全世界最好的师姐”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夏季,最热剧集当属《陈情令》。这部剧在视频网站的评分人数高达60万,分数也高达8.1分。很多人说今年夏天只看了一部电视剧,就是《陈情令》。  这部剧中,女演员宣璐饰演角江澄和魏无羡的师姐江厌离。“师姐”善良又明事理,温柔却不懦弱,一身白衣斗笠仙气缭绕,更难得有一手好厨艺,最拿手的是莲藕汤。在一众热血男性角色中,这样一个女性形象显得尤为珍贵,无数网友为她
期刊
梅丽在群里吆喝,明天周末,到我家来打牌。为了方便联系,我、梅丽、姚雯、刘红从同学群里划出来,单独建了一个小群,取名“四人帮”。我们四个高中的时候就比较要好,毕业后各奔前程,接着工作成家,后来转着转着,又都转到同一个城市,所以走动得更加频繁。  每次我们都逢邀必到,梅丽三年前患乳腺癌,幸好是早期,化疗后没什么大碍,这种身体状况只适合在家静养,闲着无聊,就约我们去她家打牌。我们也乐意去,好吃好喝好招待
期刊
?你愿意选谁做丈夫  百忙中熬夜追完了《小欢喜》。  一方面是剧集拍得好看。有人说这部剧要是拍糊了就发配黄磊去《中餐厅》当大厨被黄晓明折磨,还好,观众都长出了一口气:黄老师你不用万里迢迢去意大利了。  一方面是想看到剧中人最后的状况。高三家长该怎么做、孩子们高考战绩如何、方一凡艺考有没有成功,都是关心的,但私心里更想看看方圆,这个失业的中年男,到剧终时,他有没有找到新工作,是重新找了个单位上班,还
期刊
看你还能混几年  在喧哗的CBD中,霓虹色摩天大楼是黑夜的眼睛。身处在一座有20个这样街区的城市,我却常常觉得,它们的沸腾与繁华,只是用另一种方式提醒我,静也是在城市中生存的另一种可能。  我身边的朋友们周末爱聚餐、唱K、蹦迪,我却只喜欢宅在家里看书看剧。就连我妈都说我过于懒惰,不爱动,不阳光不活泼。可是奈何我一进KTV就头疼,吃饭超过三四个人就没兴趣。  研究生第二学期的暑假,学校要求我们自己找
期刊
1.像男人一样拼  大城市更多的机遇带来了相对平等的机会。在这里,没有人会因为女性的身份而被轻视,相反,快速发展的环境督促她们进步。更好的城市建设、教育医疗,让她们时刻状态在线,而不再用示弱来解决问题。更浓的艺术人文气息,更新的潮流资讯,为她们的斗志加分,心向光明未来。不得不说,深圳女性,有时就像男人一样拼。 2.无需依靠和从属  深圳女性很早就明白了一个人生道理:一个人要想被他人接受,并且被他人
期刊
罗依出生于广西柳州,一座充满民族风情的历史新城。彼时,二十一世纪的钟声敲响,中华大地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产业改革,生机勃勃,充满机遇。  在父辈的庇护下,罗依度过了童年时光,直在17岁之前,一直过的都是“二世祖”的生活,没心没肺,无忧无虑。困苦、饥饿对她来说,只是影视情节,她的人生,像设置好了路线的列车,有条不紊地向前行进着,在一个个轻松如意的站点上孜孜不倦地感受幸福。  然而,2017 年的夏天,
期刊
艾青凭一首《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自己现代诗坛的祭酒地位,也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民国保姆形象。许多年过去,保姆似乎不怎么淳朴了,雇主似乎也不怎么宽厚了,雇佣关系日益紧张。2017年6月22日,杭州保姆纵火烧死雇主一家四口,更使艾青树起来的保姆形象遭遇毁灭性打击。近几年,家政服务开始向高端发展,大学也有了家政服务专业,但尊严和风度永远不可能明码实价地买卖,专业化和规范化已不能成为保证雇佣关系和谐的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