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西民间舞进课堂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在山西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的本科生教学中开设为期一年的山西民间舞教学,已经将体现山西本土民间特色的舞蹈进入课堂。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教学体系趋势已经深入到山西民间舞蹈课程。现在的山西民间舞课堂有晋北“踢鼓子秧歌”,晋中“小花戏”、晋南“花鼓”等舞种。将各地域特色鲜明的舞种列入到专业课题研究和专业课程建设中,进行本土民间舞的教学,这是顺应“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有效途径。同时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舞蹈文化也是高校舞蹈专业的责任和义务,通过高校教育体系的传播达到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向外界渗透和传承的目的。
  【关键词】山西民间舞;课堂;高校;发展
  【中图分类号】J722.21 【文献标识码】A
  一、山西民间舞在山西大学的推广
  在山西民间舞进课堂的实践中,首先由学科带头人赵林春教授带领研究生进行田野作业。其中2017年2月深入左权县参观社火。扎根基层,进行田野调查、采风,广泛筛选最具地域特色、文化价值的民间舞蹈元素。通过对当地老艺人访谈,群艺馆实地学习,参观街头社火等等,致使对小花戏有更深刻、甚至是更直观的视觉冲击认知。采风结束后对这些选取来的民间舞蹈元素以及田间地头的表演形式进行学术化的研究整理,集中开发其中的文化价值和表演价值,现在已形成一个独具地方特色的研究课题。
  在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将“教”与“学”紧密结合,在参加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能把讲解与示范紧密地结合,在教学组合的补充和整理中能做到在原有的元素上不断整合创新。我校每学年都能及时把教学研究成果转移到山西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来,近几年不断地更新组合,为充实山西民间舞蹈的课堂做了充分地准备。
  最后舞蹈系还能做到与山西民间舞的老艺人及山西省舞蹈家协会的同行们的交流、切磋。截至目前先后参加过两期山西省舞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以及第三次山西省舞协与山西大学舞蹈系共同举办的民族民间舞名家讲座培训。近些年一直在学习的道路上探索着。2017年12月6日至9日,由舞蹈系主任赵林春教授带领30多名学生全程参加了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承办的全“非遗舞蹈进校园——舞蹈教学课例展示暨论坛”活动。赵林春教授主讲的《山西民间舞女班教材课堂展示》以科学的体系、精准的提炼、独特的魅力受到了国内舞蹈家于平、欧建平、金秋、蒙小燕、田培培等专家的赞誉。这是舞蹈系在山西民间舞发掘传承和创新教学上取得的又一重大的教学成果。也是通过交流、切磋、学习不断取得的成果。
  二、山西大学山西民间舞进课堂的实际意义
  (一)弘扬本土文化,培养民族意识
  山西民族民间舞植根于文化底蕴深厚的三晋大地,无疑遗传和感染了这片土地的淳厚秉性。浓郁的汉民族风格、独特的表演特色、古老的文化形态、舞具的丰富运用,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神韵使山西民间舞蹈响彻三晋大地。而此刻的舞蹈绝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态的形式存在,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山西民间舞,通过对山西民间舞蹈的学习 一方面增强学生对山西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在养成学生文化修养的同时培养民族自信心。
  (二)提高高校教学创新力
  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研究、传承是高校民间舞蹈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在的山西民间舞蹈在全国舞蹈普及课程中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年长的艺术家们在不断的归纳总结,将前辈的艺术宝库贡献于当今社会。与此同时需要的也正是高校教师们的研究与探索,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创造符合时代需求的民族舞蹈元素,将山西民间舞蹈进一步推广。
  (三)提高学生自身素养和专业修养
  在山西民间舞蹈进课堂的实践中,只有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的山西民俗及各地域的风土人情才能精准的把握山西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只有在对历史文化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感悟之后,才能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新的认识和理解。
  三、结语
  在山西民间舞逐步成熟,并且已经进入山西大学的民间舞蹈课堂的情况下,今后仍需继续推广,这是山西民间舞走向更大舞蹈界市场的过程,也是进一步面向全国推广的第一步。希望政府有關部门对于山西高校舞蹈系普及山西民间舞进课堂越来越重视,在此情况下,各高校顺势依据各自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良好的学术氛围,互相交流沟通,共同承担继承和推动民间舞发展的社会责任,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为本民族民间舞的传承和推广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今后山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张博雯(1993—),女,山西古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山西民间舞。
其他文献
【摘要】李斯特曾说过:“音乐家就是利用音色来赋予音乐颜色的,它是音乐的调色板,在对音色的塑造过程中,演奏者除了要能完全掌控好作品所需要的基本音色外,更加需要拥有随意而起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握好情感音色,实现音色的完美表达 ”。作为音乐的表现手段之一,音色是联结音乐与情感的桥梁,人们对于音色的理解与表达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笔者认为,在视唱练耳课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与钢琴音色塑造力相关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
期刊
【摘要】精彩课堂是执教者在教学内容的艰难选择、课件的反复修改、资料的积累、一遍又一遍的试教,再一遍又一遍的反复修改后而形成的,倾注了他们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我们追求这样的精致课堂,但是现實中我们往往不可能每节课都花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准备。  【关键词】小学音乐;常态课;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我的发现——缘由之来  我在一个远程培训中聆听了许多名教师的课,其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加里·格拉夫曼对四位音乐演奏者的现场指导,分析伟大音乐教育家是如何理解和诠释作品,对其钢琴教学思想进行探究。  【关键词】加里·格拉夫曼;精神气质;真理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加里·格拉夫曼——具有“二十世纪美国音乐家代表人物”、“世界知名钢琴巨擘”“音乐教育家”,还有“中国艺术收藏专家”“旅游考古老手”等称谓,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音乐家于2016年5月3
期刊
【摘要】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陶冶人的情操、涵养人的品格。我们应当努力从每一节课做起,不断完善学生的有效倾听、有效提问以及老师的有效教学设计,从而落实课标要求达成的“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将音乐内涵播撒于学生的心田,让音乐素养落地生根。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有效教学;《杜鹃》;音乐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是
期刊
【摘要】百色学院作为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在百色起义红色歌曲的传承与应用上,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通过对其在理论研究与改编创作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两个方面的研究论述,为百色起义红色歌曲在广西高校中的传承与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百色起义红色歌曲;广西高校;传承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百色起义红色歌曲是指百色起义前后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传唱的革命歌
期刊
【摘要】中国“工尺谱”是世界上发明最早的乐谱之一。20世纪以前,工尺谱是中国戏曲主要记谱方式。西方乐谱大面积传播后,工尺谱地位逐渐衰微。现仅存于各地传统音乐表演团体或个人手中,且多为传抄本,工尺谱生存状态令人堪忧。2010年,为传承保护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艺术司、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开启《中国工尺谱集成》的编撰出版工作。在专家学者的辛勤努力下,目前《中国工尺谱集成》已完成10卷的编撰工作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新建本科院校钢琴教学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的钢琴基础越来越多层次化,为了改进原教学中的弊端,落实素质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新建本科院校钢琴教学体系,本文提出新建本科院校钢琴分层教学考核的策略研究。以学生进校的钢琴程度差异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对新建本科院校钢琴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考核方式等进行分层研究,加快基础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注重差
期刊
【摘要】音乐是我国小学阶段的重点课程门类之一,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传播音乐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责任。奥尔夫教学模式是一种具有高度结构性的教学方法,其在小学音乐教育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文章就以民族音乐作品为例,研究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小学教育;小学音乐;民族音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奥尔夫教学法
期刊
【摘要】本文从“彩虹舞蹈教室”和“沙板庄小学课后一小时”两个案例的分析入手,分别从多元消费群体分析、内容设计、呈现方式和绩效评估等方面试分析“适销对路”的教育产品的生产问题,运用艺术产品生产模式的思路,将“课后一小时”课程从供给方和渠道双重发力,搭建艺术课程“供”与“求”的对话平台。  【关键词】艺术教育;艺术产品;课程设计;舞蹈教育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一、“课后一小时”现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对“双重乐感”的概念进行解释;其次根据新师大音乐学院具有实施“双重乐感”的优势条件,对其实施的情况进行论述。  【关键词】新疆地区;双重乐感;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近年来,近年来我国在“双重乐感”领域教学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新疆是一个有着多元音乐文化的地方,在这片沃土上,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新疆各大高校恰是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