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在山西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的本科生教学中开设为期一年的山西民间舞教学,已经将体现山西本土民间特色的舞蹈进入课堂。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教学体系趋势已经深入到山西民间舞蹈课程。现在的山西民间舞课堂有晋北“踢鼓子秧歌”,晋中“小花戏”、晋南“花鼓”等舞种。将各地域特色鲜明的舞种列入到专业课题研究和专业课程建设中,进行本土民间舞的教学,这是顺应“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有效途径。同时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舞蹈文化也是高校舞蹈专业的责任和义务,通过高校教育体系的传播达到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向外界渗透和传承的目的。
【关键词】山西民间舞;课堂;高校;发展
【中图分类号】J722.21 【文献标识码】A
一、山西民间舞在山西大学的推广
在山西民间舞进课堂的实践中,首先由学科带头人赵林春教授带领研究生进行田野作业。其中2017年2月深入左权县参观社火。扎根基层,进行田野调查、采风,广泛筛选最具地域特色、文化价值的民间舞蹈元素。通过对当地老艺人访谈,群艺馆实地学习,参观街头社火等等,致使对小花戏有更深刻、甚至是更直观的视觉冲击认知。采风结束后对这些选取来的民间舞蹈元素以及田间地头的表演形式进行学术化的研究整理,集中开发其中的文化价值和表演价值,现在已形成一个独具地方特色的研究课题。
在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将“教”与“学”紧密结合,在参加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能把讲解与示范紧密地结合,在教学组合的补充和整理中能做到在原有的元素上不断整合创新。我校每学年都能及时把教学研究成果转移到山西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来,近几年不断地更新组合,为充实山西民间舞蹈的课堂做了充分地准备。
最后舞蹈系还能做到与山西民间舞的老艺人及山西省舞蹈家协会的同行们的交流、切磋。截至目前先后参加过两期山西省舞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以及第三次山西省舞协与山西大学舞蹈系共同举办的民族民间舞名家讲座培训。近些年一直在学习的道路上探索着。2017年12月6日至9日,由舞蹈系主任赵林春教授带领30多名学生全程参加了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承办的全“非遗舞蹈进校园——舞蹈教学课例展示暨论坛”活动。赵林春教授主讲的《山西民间舞女班教材课堂展示》以科学的体系、精准的提炼、独特的魅力受到了国内舞蹈家于平、欧建平、金秋、蒙小燕、田培培等专家的赞誉。这是舞蹈系在山西民间舞发掘传承和创新教学上取得的又一重大的教学成果。也是通过交流、切磋、学习不断取得的成果。
二、山西大学山西民间舞进课堂的实际意义
(一)弘扬本土文化,培养民族意识
山西民族民间舞植根于文化底蕴深厚的三晋大地,无疑遗传和感染了这片土地的淳厚秉性。浓郁的汉民族风格、独特的表演特色、古老的文化形态、舞具的丰富运用,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神韵使山西民间舞蹈响彻三晋大地。而此刻的舞蹈绝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态的形式存在,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山西民间舞,通过对山西民间舞蹈的学习 一方面增强学生对山西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在养成学生文化修养的同时培养民族自信心。
(二)提高高校教学创新力
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研究、传承是高校民间舞蹈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在的山西民间舞蹈在全国舞蹈普及课程中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年长的艺术家们在不断的归纳总结,将前辈的艺术宝库贡献于当今社会。与此同时需要的也正是高校教师们的研究与探索,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创造符合时代需求的民族舞蹈元素,将山西民间舞蹈进一步推广。
(三)提高学生自身素养和专业修养
在山西民间舞蹈进课堂的实践中,只有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的山西民俗及各地域的风土人情才能精准的把握山西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只有在对历史文化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感悟之后,才能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新的认识和理解。
三、结语
在山西民间舞逐步成熟,并且已经进入山西大学的民间舞蹈课堂的情况下,今后仍需继续推广,这是山西民间舞走向更大舞蹈界市场的过程,也是进一步面向全国推广的第一步。希望政府有關部门对于山西高校舞蹈系普及山西民间舞进课堂越来越重视,在此情况下,各高校顺势依据各自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良好的学术氛围,互相交流沟通,共同承担继承和推动民间舞发展的社会责任,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为本民族民间舞的传承和推广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今后山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张博雯(1993—),女,山西古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山西民间舞。
【关键词】山西民间舞;课堂;高校;发展
【中图分类号】J722.21 【文献标识码】A
一、山西民间舞在山西大学的推广
在山西民间舞进课堂的实践中,首先由学科带头人赵林春教授带领研究生进行田野作业。其中2017年2月深入左权县参观社火。扎根基层,进行田野调查、采风,广泛筛选最具地域特色、文化价值的民间舞蹈元素。通过对当地老艺人访谈,群艺馆实地学习,参观街头社火等等,致使对小花戏有更深刻、甚至是更直观的视觉冲击认知。采风结束后对这些选取来的民间舞蹈元素以及田间地头的表演形式进行学术化的研究整理,集中开发其中的文化价值和表演价值,现在已形成一个独具地方特色的研究课题。
在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将“教”与“学”紧密结合,在参加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能把讲解与示范紧密地结合,在教学组合的补充和整理中能做到在原有的元素上不断整合创新。我校每学年都能及时把教学研究成果转移到山西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来,近几年不断地更新组合,为充实山西民间舞蹈的课堂做了充分地准备。
最后舞蹈系还能做到与山西民间舞的老艺人及山西省舞蹈家协会的同行们的交流、切磋。截至目前先后参加过两期山西省舞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以及第三次山西省舞协与山西大学舞蹈系共同举办的民族民间舞名家讲座培训。近些年一直在学习的道路上探索着。2017年12月6日至9日,由舞蹈系主任赵林春教授带领30多名学生全程参加了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承办的全“非遗舞蹈进校园——舞蹈教学课例展示暨论坛”活动。赵林春教授主讲的《山西民间舞女班教材课堂展示》以科学的体系、精准的提炼、独特的魅力受到了国内舞蹈家于平、欧建平、金秋、蒙小燕、田培培等专家的赞誉。这是舞蹈系在山西民间舞发掘传承和创新教学上取得的又一重大的教学成果。也是通过交流、切磋、学习不断取得的成果。
二、山西大学山西民间舞进课堂的实际意义
(一)弘扬本土文化,培养民族意识
山西民族民间舞植根于文化底蕴深厚的三晋大地,无疑遗传和感染了这片土地的淳厚秉性。浓郁的汉民族风格、独特的表演特色、古老的文化形态、舞具的丰富运用,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神韵使山西民间舞蹈响彻三晋大地。而此刻的舞蹈绝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态的形式存在,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山西民间舞,通过对山西民间舞蹈的学习 一方面增强学生对山西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在养成学生文化修养的同时培养民族自信心。
(二)提高高校教学创新力
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研究、传承是高校民间舞蹈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在的山西民间舞蹈在全国舞蹈普及课程中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年长的艺术家们在不断的归纳总结,将前辈的艺术宝库贡献于当今社会。与此同时需要的也正是高校教师们的研究与探索,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创造符合时代需求的民族舞蹈元素,将山西民间舞蹈进一步推广。
(三)提高学生自身素养和专业修养
在山西民间舞蹈进课堂的实践中,只有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的山西民俗及各地域的风土人情才能精准的把握山西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只有在对历史文化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感悟之后,才能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新的认识和理解。
三、结语
在山西民间舞逐步成熟,并且已经进入山西大学的民间舞蹈课堂的情况下,今后仍需继续推广,这是山西民间舞走向更大舞蹈界市场的过程,也是进一步面向全国推广的第一步。希望政府有關部门对于山西高校舞蹈系普及山西民间舞进课堂越来越重视,在此情况下,各高校顺势依据各自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良好的学术氛围,互相交流沟通,共同承担继承和推动民间舞发展的社会责任,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为本民族民间舞的传承和推广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今后山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张博雯(1993—),女,山西古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山西民间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