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宗“文革”刑案的开审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lthbo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18日,浙江瑞安法院开庭审理被指在“文革”期间故意杀人的邱某。尽管媒体披露的案子信息有限─邱某现已年逾八十,他于1967年受当地“群众武装组织”指派杀害了被疑为探子的医生洪某,为方便掩埋,用锄捣断尸体下肢后埋入坑中─但消息还是引起人们格外关注。
  在我看来,至少两个原因促使人们关注此案,一是这个杀人案不仅发生在“文革”时期,而且犯案者并非什么个人原因杀人,而是受“群众武装组织”指派杀人,如果说此案子是“文革”的直接产物,绝不为过。第二,此案距今已经45年,即使按法定刑死刑,也早已过了诉讼时效。
  正是这两点引起联想。很多人相信追诉此案应该是得到最高检核准,因而认为此案将成为清算“文革”罪案的一个信号。可根据现有信息,我更倾向于认为,该案的审理谈不上有什么信号、标志的意义。没错,中国死刑案的诉讼时效是20年,追诉要经最高检核准,但刑法又规定了不受时效限制的两种情况:检察院、公安机关已经立案或法院已经受理案件而嫌疑人逃避的;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据媒体对邱某“文革”杀人案语焉不详的报道,法院说早已立案,只是嫌疑人在逃。因此,我有理由推测此案只是一个普通刑事案。
  不过,纵然此案很难具有人们赋予的指标性意义,但这种解读所折射的愿望却极其合理。“文革”给中国造成了经济、法律、政治、道德、文化的全面灾难,最惨烈的是人和人性的灾难。无论如何,“文革”都是一段撇不开、迈不过、回避不了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初期曾经在揭露“文革”的过程中开始了对“文革”的反思,“文革”何以发生、如何避免的问题已经摆在了全社会面前。那是一个通过反思凝聚社会共识的良好时机。可惜,这种反思后来戛然而止。近一二十年,近在咫尺的这段历史已经变得模糊不清,而一部分有特殊话语权的人又给“文革”抹上“人民的狂歡”、“平民对官员的惩罚”的油彩,这种篡改和弯曲投合了社会不公现状下部分民众的怀旧心理、选择性记忆……种种合力之下,整个国家的一段惨痛历史被塑造成了“阳光灿烂的日子”。
  眼下的瑞安邱某案,不管法院怎样界定其性质,这个案子都无法跟“文革”切割。这不是普通刑案,如媒体所披露,邱某是受“群众武装组织”指派杀人。换句话,洪某是死于“文革”盛行的私刑。“群众武装组织”兴起并盛极一时、这些组织掌握对人生杀予夺大权,都是典型的“文革”现象。全国“大串联”、接见红卫兵、发出“要武”最高指示,当武斗已经导致很多人死于非命,各界深感不安之时,来自顶层轻飘飘一句“坏人打坏人活该、好人打好人误会”,把武斗之火煽得更烈……挑动起来的集体癫狂和同类相残的快感弥漫整个社会,而最极端地表现和释放了集体癫狂和残忍的,也正是被利用一段时间之后很快又成为打击对象的“群众武装组织”。
  从这个角度看,瑞安案虽然很难承载清理“文革”罪案的标志性意义,却使“文革”的平民受害者进入了人们视野。这是有意义的,可以促使人们透过此案去追问背后的深层问题,去揭开“文革”真相,清算“文革”思维和行为方式。
  “文革”,只有正视,才不致成为一个死结;只有通过反思、彻底清理,人们才会警惕和阻止任何重蹈覆辙的做法。否则,当反思被阻断、真相被遮蔽、一段历史被歪曲得面目全非,也就给了某些人利用“文革”手法施展拳脚、戕害社会的空间。去年某学者当众扇老人耳光的事件及舆情,便是“文革”思维和行为方式在延续并很有市场的证明。这种思维和行为方式,喜欢把某派某人作为尺度,以对某派某人的态度定性人的言论和行为,并根据自己的定性施行私刑。由此观之,去年打老者耳光的跟“文革”中罗织罪名杀人,有着同样的逻辑。这种逻辑还很盛行,不能不警惕。
其他文献
释义:“坏人变老”与“老人变坏”都指当前社会频频发生的“为老不尊”现象,包括一些老人在公共汽车上强行要姑娘让座,不让座就一屁股坐在姑娘大腿上;一些老人自己跌倒了,却将扶她起来的热心人诬为肇事者,索取赔偿;一群老太太开着大音响跳广场舞,影响周边人家休息还振振有词。  出处:凤凰网近日制作了一个专题《中国老人,为老不尊?》,提要说“成长的烙印使很多人无法摆脱局限,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这一
如果把注重功能性、实用性作为家用电器的Design 1.0时代,经过兼顾使用便捷和外形美观的2.0时代后,如今家电产品可算是争先恐后地亮出“环保、智能网络化”的主题,落实到用户体验上则是带来颠覆性的感受:  你可以坐在沙发上轻触遥控器,便实现电视画面与网页之间的互相转换。而不是捧着笔记本或iPhone跟电视连上专属线还要遭遇经常性接触不良;全直流变频无氟空调,不仅让你的居室拥有更适宜的温度,还完全
话剧《低音大提琴》剧照。  整宿失眠的男主角那身疲沓的条纹睡衣,在舞台灯光渐亮时,看起来越发像精神病院的号服。他一个人在三面环坐的观众席包围中,痴念、泄愤、独醒,一刻也没消停,在舞台的浅景深里(从前景抵着正面观众的灶台,到远景的淋浴房),从吃喝拉撒到灵魂作怪,尽收眼底。  被幽闭在单身公寓里的男主角兴致一高,就开始擦皮鞋,好像一迈出这道门槛,就能与暗恋的情人(乐团的女高音)相会,在乐团出人头地。回
对柳传志,或者说对中国的企业家,普罗大众的误解可谓由来已久。一种误解,是把企业家当成了单纯的富人,人们的情绪因此朝着古老而又坚定的仇富思维方式而去,本来属于企业家的命题,很快变成这个社会简单粗糙的公平问题。另外一种误解,则是把企业家当成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将这个时代所有的社会命题强行加在企业家的身上,本来属于企业家市场交换与创新的问题,如今变成了一个宽泛的社会责任问题。  在最近关于柳传志所谓“在
一条42米的铁壳渔船蹊跷被扣,将中朝两个曾经的“同志和兄弟”间暗流涌动的渔权困境,以一种戏剧化的方式暴露在世界面前。媒体忙着讲述中国渔民在朝鲜遭受的噩梦,其实这起冲突里,遭朝方扣押的角色同样大有玄机——那就是被朝方“强拆”的中国渔船的导航定位装置。  被扣渔船的船东对媒体说,在被朝方军人强扣之后,“辽普渔25222”的卫星定位和导航设备就立刻被拆走,这些正是判断渔船在海上位置的铁证。在一年前另一起
工作时听音乐到底会提升效率还是影响注意力?正反两方面例证都存在。在一项研究中,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不区分音乐类型的前提下,边工作边听音乐能够增加6.3%的工作产出。而在另一项调查中,56名员工被安排进行一些简单的电脑操作,在同一时间段,安静工作的对照组比收听音乐的测试组效率更高。  到这儿,开头那个问题的答案呼之欲出——工作时听音乐能不能提升效率?很遗憾,那得看情况。答案取决于你
走进赵广超在香港荔枝角道的“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先是看到一只猫咪瓷偶。这是一只在《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丛书里面出没的猫,被赵广超称为如今紫禁城真正的主人:不再有人住在宫里,游客和工作人员都只能在限定的地方活动,反而是小猫来去自如。  赵广超早年在法国修读造型艺术,上世纪80年代回香港教书,近年开办工作室,带着一帮年轻人潜心研究中国文化。他曾经对媒体说,自己也很难回答“你是做什么的?”“谈不上建
期待已久的第四届广州艺术三年展终于在一片闹哄哄的声音中开场了。开场第一天就出新闻,艺术家冯峰的作品《金狗屎》因为“羞辱”了据说是赞助商的品牌“爱马仕”,受到某种方式的“警告”。冯峰顿时占据道德高地,在微博上宣称,应该坚持用“艺术自由”的方式来抵制资本的蛮横权力。当然,因为主办方的干预,冯峰还是有所妥协,比如把作品中的“爱马仕”商标抹去,以求“通过”。不过,作品中的拼音“AIMASHISHIGOUS
3月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科研开放分享平台“研究之门“(ResearchGate)公司,左一为公司创始人伊贾德·马迪士。  研究之门(ResearchGate)已经在国内各大院校的小圈子里火了好久了,早在去年初各大外媒就都报道过一轮。简言之,这是个《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那类人爱混的网站,用道·琼斯的评价来说,就是“科学家的Facebook”。  现在它又一次成为话题中心,是因为《华尔街日报》
无德无信美国人:制造一个稻草人  从构词的角度来说,“无徳无信美国人”是一个偏正结构短语,以“无德无信”限定“美国人”,“美国人”为全称判断,传递出来的意思很明显:美国人是不讲道德与诚信的。虽然人民网的编辑用心良苦地解释说:“无德无信美国人”的意思,“并不是说所有的美国人都缺乏诚信、道德低下,而是将大家在美国遇到的美国人与事的另一面呈现给大家,帮助大家全面认识美国和美国人。”但这样一个很不得体、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