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2岁的陈将是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理工学院通信专业大二的学生,出生在重庆万州一个偏僻的村庄,排行老二。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从土里刨出来的,当赤脚医生的父亲凭借精湛的医术偶尔帮人看看病,挣些吃肉的钱。为了送陈将的哥哥去警校念书,家里几乎是倾其所有,陈将几乎都差点因此而辍学。陈将从小就感受到了家里的窘迫,体会到了生活的艰难,他变得很独立,很坚强,很能吃苦。
陈将高中毕业的时候,家里为了供养他们两兄弟,几乎是一贫如洗了。在那个暑假,看到陈将又窝在家里,父亲便说了一句激将他的话:你活了19年了,干了哪件让我满意的事情?陈将说,父亲的这句话好似晴空霹雳,让他有了当头棒喝的感觉,他一辈子都忘不了。正是这句话激起了陈将的梦想,能吃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陈将的奋斗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有了父亲这句话,陈将便跟随舅舅去梁平打工,在建筑工地上干小工(给大工调灰,挑灰)。一般情况下,一名大工都需要配一名小工,但是陈将去的时候,小工不够用,他就同时给三个大工当小工,每天累死累活,片刻不得休息。干活的头天晚上,加班到10点,陈将被工地上的一颗钉子刺破了脚,血流了一地。但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咬牙拔出了钉子还坚持把当天所有的活都干完。那天水泥灰里和的不光是自来水,还有陈将的汗水、眼泪和鲜血。第二天陈将又拖着红肿的脚继续干活,因为他舍不得那25块/天的工钱。陈将在工地上干了近两个月,挣了1000多块钱。这是他所经历的最艰苦的日子,他说,后来遇到困难,只要想想这段日子就足以支撑自己挺过去……
2003年,陈将进了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这是他人生的转折,他第一次来到了重庆这座大城市,他希望自己能在这里立足。进校以后,班主任直接任命他为班长,这让他很诧异,因为他从来没有当过班长,顶多做过体育委员。但班主任告诉他,因为他身上有一股子冲劲。
陈将就读的是电视广播大学的新校区,这里刚建成不久,各项设施设备都还没有完善,生活还不怎么方便,许多东西学校里买不到。陈将打电话向父亲发了不少牢骚,父亲告诉他,为什么不想想这些问题后面隐藏了些什么呢。陈将的思路一下子豁然开朗了,他将自己暑假挣的钱拿出来,去食品批发市场进了好多方便面、火腿肠等东西,在寝室开起了小卖部,也是学校首家小卖部。陈将说,其实机会无处不在,别人的抱怨可能是机会,牢骚也可能是机会,我们只需要细心的去发现并抓住。
小卖部开起来以后,陈将每天都要利用课余时间去市场批发小食品,然后搬到寝室卖。每包方便面可以赚3-4毛钱,每天的销量也有七、八箱。陈将经常凌晨2点才休息,因为很多学生都爱在那个时间吃夜宵,陈将不想丢失一个顾客。那段时间他的睡眠时间短,压力特别大,学习、班委工作、小卖部,压得他都喘不气过来。小卖部开了22天以后,陈将见好就收,因为见他生意红火,跟风者哗啦啦上了十几家,弄得整个学生宿舍都快成闹哄哄的市场了。陈将知道这样的局面学校肯定会干涉,所以他选择退出,但手里面已经有了1800元的纯利润。
小卖部不做了,陈将想开家茶馆。因为他发现学校附近仅有的两家茶馆都是露天的,他想租间门面来做。在茶馆的筹划过程中,陈将无意中接触到了另一样东西自行车。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国,从南到北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但在山城重庆,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这里几乎没有它的立锥之地。只在南滨路、北滨路等一些运动娱乐场所才能见到,而且自行车的功能也从代步变成了健身。陈将在南滨路见到了众多骑自行车的年轻人,一打听才知道都是在一家自行车租赁店租的,5元钱/小时。他粗略算了一下,觉得做这个行业更加有利可图。在考察完那家自行车租赁店以后,陈将已经将开茶馆的计划全面否决了。
回到学校,陈将立刻着手准备。由于当时对自行车市场不了解,他花了近1000元买了4辆新车,与学校仓库管理员协商好后,就把车往里面一放,再把广告一贴,就算开业了。那时候正是2004年年底。
陈将开的是当地第一家自行车租赁店,所以生意特别好。价格在2-3元/小时,视车型而定。他针对的顾客几乎都是学生(学校有近4000人),所以他也不收取押金,熟悉的同学甚至连学生证也不用押,全凭信誉,只需要在规定时间骑回来就行。因为大学生的课余时间特别多,所以从周一到周末,都有同学来租车,但周末会特别多,想要租车需要提前预约。每到周末,陈将的电话就响个不停,预约时间都排到了晚上。
生意火爆让陈将喜笑颜开,但自行车过高的使用率,问题紧接着就出现了。由于很多同学都不怎么会骑,所以车经常被损坏,有时候是爆胎,有时候断链条。每次陈将都需要把坏了的车拉到石桥铺去修,那里离学校有半小时的路程,既费时间又费精力。俗话说: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每次修车的时候,陈将都在旁边仔细观看,修了几次后,陈将就琢磨会了。他买了些简单的工具,只要不是大的毛病,他一般都能自己收拾了。这样一来不但免去了不少麻烦,还省了不少钱。陈将笑称自己又掌握了一项技术,将来又多了一条创业路。2004年的最后一个月,陈将挣了近800块钱,前景非常看好!2005年新学期,陈将的自行车店生意基本上理顺了,他请了一个同学帮他看着,自己又跑出去找事情做。谈到找工作的动机,陈将坦言,还是为了扩大自行车店的规模,从目前的情况看,4辆车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他想去找份兼职,挣些钱好添些车。他在放寒假的时候,遇到了探亲的成都表哥。表哥告诉他,成都的二手自行车特别多,而且价格便宜,如果陈将需要,他可以帮他发过来。陈将觉得这是个好门路,他心里盘算,等有了钱先买些车放到自己的店里,一来增加生意,二来还可以直接转手卖二手车,赚差价。真是一举两得!
因为陈将学的是通信专业,所以他很轻松地在网通公司找到了业务员的兼职工作。每签下一个客户就有10元的提成,陈将曾经创下了一天签下29个客户的记录,至今无人打破。这样一来,他每天的平均收入不少于70元,远远超过了开自行车店的收入。在常人看来,有这样的收入,陈将应该安心于网通的工作。但陈将不那样看,他说,自己有一个梦,做自己的老板。自行车租赁店是自己圆梦的第一步,说什么也要把她做大。
在陈将兼职期间,为他看车的同学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几辆旧车,使得出租自行车的数量达到了10辆。之后的第一个周末,他们就挣了250元。同学眼红了,他向陈将提出要自己做。陈将没有丝毫的犹豫就同意了,因为他知道同学做不长。果然没几周,由于不会修车,同学出租的车就所剩无几,濒临“破产”。
如今在陈将周围又开了4家自行车租赁店,有三家都是学生开在校内的。陈将说,自己并不担心与他们竞争,因为自己店的知名度已经摆在那儿了,这是后来的跟风者无法撼动的;没多久陈将就要从网通领到这个月的工资了,他已经和成都的表哥联系妥当,随时准备通过火车发些旧自行车过来。陈将预计数量在20辆左右,基本上都是九成新的,这样更能增加竞争力。
由于在网通公司表现不错,对方已经表态希望陈将毕业后留下来工作。但陈将说,未来不是由别人来决定的,就算是真的进了网通公司,他也照样会继续创业,创业真的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没有止境……从他单薄的身体上,记者感到了一股咄咄逼人的气势,也许就是陈将班主任所看到那股冲劲,直冲霄汉,正是这股劲支撑着他心中的那个梦!
编后语:
这是一个现实的年代,证明你能力惟有你的实际行动。
大学生,天之骄子的年代早已过去!
作为一名在校的大学生,陈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诠释了大学生创业的内涵:勿以事小而不为。就创业而言,大学生与所有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除了理论知识几乎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或许在某些方面大学生还要逊色很多。既然如此,大学生就要调整心态,放低架子,甩掉大学生这顶并不值钱的光环给自己带来的包袱,轻装上阵。我们很欣慰的看到像陈将这样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做些小事情、小生意,通过实践来为自己将来的大事情、大生意积累经验。
也许很多人看来这样的小打小闹简直不值得一提,但是许多成功人士的创业史告诉我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资金需要积累,经验需要积累,失败需要积累,成功更需要积累……
只有集腋才能成裘,创业就是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点滴积累的过程。
陈将高中毕业的时候,家里为了供养他们两兄弟,几乎是一贫如洗了。在那个暑假,看到陈将又窝在家里,父亲便说了一句激将他的话:你活了19年了,干了哪件让我满意的事情?陈将说,父亲的这句话好似晴空霹雳,让他有了当头棒喝的感觉,他一辈子都忘不了。正是这句话激起了陈将的梦想,能吃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陈将的奋斗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有了父亲这句话,陈将便跟随舅舅去梁平打工,在建筑工地上干小工(给大工调灰,挑灰)。一般情况下,一名大工都需要配一名小工,但是陈将去的时候,小工不够用,他就同时给三个大工当小工,每天累死累活,片刻不得休息。干活的头天晚上,加班到10点,陈将被工地上的一颗钉子刺破了脚,血流了一地。但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咬牙拔出了钉子还坚持把当天所有的活都干完。那天水泥灰里和的不光是自来水,还有陈将的汗水、眼泪和鲜血。第二天陈将又拖着红肿的脚继续干活,因为他舍不得那25块/天的工钱。陈将在工地上干了近两个月,挣了1000多块钱。这是他所经历的最艰苦的日子,他说,后来遇到困难,只要想想这段日子就足以支撑自己挺过去……
2003年,陈将进了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这是他人生的转折,他第一次来到了重庆这座大城市,他希望自己能在这里立足。进校以后,班主任直接任命他为班长,这让他很诧异,因为他从来没有当过班长,顶多做过体育委员。但班主任告诉他,因为他身上有一股子冲劲。
陈将就读的是电视广播大学的新校区,这里刚建成不久,各项设施设备都还没有完善,生活还不怎么方便,许多东西学校里买不到。陈将打电话向父亲发了不少牢骚,父亲告诉他,为什么不想想这些问题后面隐藏了些什么呢。陈将的思路一下子豁然开朗了,他将自己暑假挣的钱拿出来,去食品批发市场进了好多方便面、火腿肠等东西,在寝室开起了小卖部,也是学校首家小卖部。陈将说,其实机会无处不在,别人的抱怨可能是机会,牢骚也可能是机会,我们只需要细心的去发现并抓住。
小卖部开起来以后,陈将每天都要利用课余时间去市场批发小食品,然后搬到寝室卖。每包方便面可以赚3-4毛钱,每天的销量也有七、八箱。陈将经常凌晨2点才休息,因为很多学生都爱在那个时间吃夜宵,陈将不想丢失一个顾客。那段时间他的睡眠时间短,压力特别大,学习、班委工作、小卖部,压得他都喘不气过来。小卖部开了22天以后,陈将见好就收,因为见他生意红火,跟风者哗啦啦上了十几家,弄得整个学生宿舍都快成闹哄哄的市场了。陈将知道这样的局面学校肯定会干涉,所以他选择退出,但手里面已经有了1800元的纯利润。
小卖部不做了,陈将想开家茶馆。因为他发现学校附近仅有的两家茶馆都是露天的,他想租间门面来做。在茶馆的筹划过程中,陈将无意中接触到了另一样东西自行车。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国,从南到北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但在山城重庆,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这里几乎没有它的立锥之地。只在南滨路、北滨路等一些运动娱乐场所才能见到,而且自行车的功能也从代步变成了健身。陈将在南滨路见到了众多骑自行车的年轻人,一打听才知道都是在一家自行车租赁店租的,5元钱/小时。他粗略算了一下,觉得做这个行业更加有利可图。在考察完那家自行车租赁店以后,陈将已经将开茶馆的计划全面否决了。
回到学校,陈将立刻着手准备。由于当时对自行车市场不了解,他花了近1000元买了4辆新车,与学校仓库管理员协商好后,就把车往里面一放,再把广告一贴,就算开业了。那时候正是2004年年底。
陈将开的是当地第一家自行车租赁店,所以生意特别好。价格在2-3元/小时,视车型而定。他针对的顾客几乎都是学生(学校有近4000人),所以他也不收取押金,熟悉的同学甚至连学生证也不用押,全凭信誉,只需要在规定时间骑回来就行。因为大学生的课余时间特别多,所以从周一到周末,都有同学来租车,但周末会特别多,想要租车需要提前预约。每到周末,陈将的电话就响个不停,预约时间都排到了晚上。
生意火爆让陈将喜笑颜开,但自行车过高的使用率,问题紧接着就出现了。由于很多同学都不怎么会骑,所以车经常被损坏,有时候是爆胎,有时候断链条。每次陈将都需要把坏了的车拉到石桥铺去修,那里离学校有半小时的路程,既费时间又费精力。俗话说: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每次修车的时候,陈将都在旁边仔细观看,修了几次后,陈将就琢磨会了。他买了些简单的工具,只要不是大的毛病,他一般都能自己收拾了。这样一来不但免去了不少麻烦,还省了不少钱。陈将笑称自己又掌握了一项技术,将来又多了一条创业路。2004年的最后一个月,陈将挣了近800块钱,前景非常看好!2005年新学期,陈将的自行车店生意基本上理顺了,他请了一个同学帮他看着,自己又跑出去找事情做。谈到找工作的动机,陈将坦言,还是为了扩大自行车店的规模,从目前的情况看,4辆车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他想去找份兼职,挣些钱好添些车。他在放寒假的时候,遇到了探亲的成都表哥。表哥告诉他,成都的二手自行车特别多,而且价格便宜,如果陈将需要,他可以帮他发过来。陈将觉得这是个好门路,他心里盘算,等有了钱先买些车放到自己的店里,一来增加生意,二来还可以直接转手卖二手车,赚差价。真是一举两得!
因为陈将学的是通信专业,所以他很轻松地在网通公司找到了业务员的兼职工作。每签下一个客户就有10元的提成,陈将曾经创下了一天签下29个客户的记录,至今无人打破。这样一来,他每天的平均收入不少于70元,远远超过了开自行车店的收入。在常人看来,有这样的收入,陈将应该安心于网通的工作。但陈将不那样看,他说,自己有一个梦,做自己的老板。自行车租赁店是自己圆梦的第一步,说什么也要把她做大。
在陈将兼职期间,为他看车的同学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几辆旧车,使得出租自行车的数量达到了10辆。之后的第一个周末,他们就挣了250元。同学眼红了,他向陈将提出要自己做。陈将没有丝毫的犹豫就同意了,因为他知道同学做不长。果然没几周,由于不会修车,同学出租的车就所剩无几,濒临“破产”。
如今在陈将周围又开了4家自行车租赁店,有三家都是学生开在校内的。陈将说,自己并不担心与他们竞争,因为自己店的知名度已经摆在那儿了,这是后来的跟风者无法撼动的;没多久陈将就要从网通领到这个月的工资了,他已经和成都的表哥联系妥当,随时准备通过火车发些旧自行车过来。陈将预计数量在20辆左右,基本上都是九成新的,这样更能增加竞争力。
由于在网通公司表现不错,对方已经表态希望陈将毕业后留下来工作。但陈将说,未来不是由别人来决定的,就算是真的进了网通公司,他也照样会继续创业,创业真的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没有止境……从他单薄的身体上,记者感到了一股咄咄逼人的气势,也许就是陈将班主任所看到那股冲劲,直冲霄汉,正是这股劲支撑着他心中的那个梦!
编后语:
这是一个现实的年代,证明你能力惟有你的实际行动。
大学生,天之骄子的年代早已过去!
作为一名在校的大学生,陈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诠释了大学生创业的内涵:勿以事小而不为。就创业而言,大学生与所有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除了理论知识几乎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或许在某些方面大学生还要逊色很多。既然如此,大学生就要调整心态,放低架子,甩掉大学生这顶并不值钱的光环给自己带来的包袱,轻装上阵。我们很欣慰的看到像陈将这样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做些小事情、小生意,通过实践来为自己将来的大事情、大生意积累经验。
也许很多人看来这样的小打小闹简直不值得一提,但是许多成功人士的创业史告诉我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资金需要积累,经验需要积累,失败需要积累,成功更需要积累……
只有集腋才能成裘,创业就是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点滴积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