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 创业无处不在

来源 :创富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2岁的陈将是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理工学院通信专业大二的学生,出生在重庆万州一个偏僻的村庄,排行老二。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从土里刨出来的,当赤脚医生的父亲凭借精湛的医术偶尔帮人看看病,挣些吃肉的钱。为了送陈将的哥哥去警校念书,家里几乎是倾其所有,陈将几乎都差点因此而辍学。陈将从小就感受到了家里的窘迫,体会到了生活的艰难,他变得很独立,很坚强,很能吃苦。
  陈将高中毕业的时候,家里为了供养他们两兄弟,几乎是一贫如洗了。在那个暑假,看到陈将又窝在家里,父亲便说了一句激将他的话:你活了19年了,干了哪件让我满意的事情?陈将说,父亲的这句话好似晴空霹雳,让他有了当头棒喝的感觉,他一辈子都忘不了。正是这句话激起了陈将的梦想,能吃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陈将的奋斗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有了父亲这句话,陈将便跟随舅舅去梁平打工,在建筑工地上干小工(给大工调灰,挑灰)。一般情况下,一名大工都需要配一名小工,但是陈将去的时候,小工不够用,他就同时给三个大工当小工,每天累死累活,片刻不得休息。干活的头天晚上,加班到10点,陈将被工地上的一颗钉子刺破了脚,血流了一地。但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咬牙拔出了钉子还坚持把当天所有的活都干完。那天水泥灰里和的不光是自来水,还有陈将的汗水、眼泪和鲜血。第二天陈将又拖着红肿的脚继续干活,因为他舍不得那25块/天的工钱。陈将在工地上干了近两个月,挣了1000多块钱。这是他所经历的最艰苦的日子,他说,后来遇到困难,只要想想这段日子就足以支撑自己挺过去……
  2003年,陈将进了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这是他人生的转折,他第一次来到了重庆这座大城市,他希望自己能在这里立足。进校以后,班主任直接任命他为班长,这让他很诧异,因为他从来没有当过班长,顶多做过体育委员。但班主任告诉他,因为他身上有一股子冲劲。
  陈将就读的是电视广播大学的新校区,这里刚建成不久,各项设施设备都还没有完善,生活还不怎么方便,许多东西学校里买不到。陈将打电话向父亲发了不少牢骚,父亲告诉他,为什么不想想这些问题后面隐藏了些什么呢。陈将的思路一下子豁然开朗了,他将自己暑假挣的钱拿出来,去食品批发市场进了好多方便面、火腿肠等东西,在寝室开起了小卖部,也是学校首家小卖部。陈将说,其实机会无处不在,别人的抱怨可能是机会,牢骚也可能是机会,我们只需要细心的去发现并抓住。
  小卖部开起来以后,陈将每天都要利用课余时间去市场批发小食品,然后搬到寝室卖。每包方便面可以赚3-4毛钱,每天的销量也有七、八箱。陈将经常凌晨2点才休息,因为很多学生都爱在那个时间吃夜宵,陈将不想丢失一个顾客。那段时间他的睡眠时间短,压力特别大,学习、班委工作、小卖部,压得他都喘不气过来。小卖部开了22天以后,陈将见好就收,因为见他生意红火,跟风者哗啦啦上了十几家,弄得整个学生宿舍都快成闹哄哄的市场了。陈将知道这样的局面学校肯定会干涉,所以他选择退出,但手里面已经有了1800元的纯利润。
  小卖部不做了,陈将想开家茶馆。因为他发现学校附近仅有的两家茶馆都是露天的,他想租间门面来做。在茶馆的筹划过程中,陈将无意中接触到了另一样东西自行车。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国,从南到北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但在山城重庆,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这里几乎没有它的立锥之地。只在南滨路、北滨路等一些运动娱乐场所才能见到,而且自行车的功能也从代步变成了健身。陈将在南滨路见到了众多骑自行车的年轻人,一打听才知道都是在一家自行车租赁店租的,5元钱/小时。他粗略算了一下,觉得做这个行业更加有利可图。在考察完那家自行车租赁店以后,陈将已经将开茶馆的计划全面否决了。
  回到学校,陈将立刻着手准备。由于当时对自行车市场不了解,他花了近1000元买了4辆新车,与学校仓库管理员协商好后,就把车往里面一放,再把广告一贴,就算开业了。那时候正是2004年年底。
  陈将开的是当地第一家自行车租赁店,所以生意特别好。价格在2-3元/小时,视车型而定。他针对的顾客几乎都是学生(学校有近4000人),所以他也不收取押金,熟悉的同学甚至连学生证也不用押,全凭信誉,只需要在规定时间骑回来就行。因为大学生的课余时间特别多,所以从周一到周末,都有同学来租车,但周末会特别多,想要租车需要提前预约。每到周末,陈将的电话就响个不停,预约时间都排到了晚上。
  生意火爆让陈将喜笑颜开,但自行车过高的使用率,问题紧接着就出现了。由于很多同学都不怎么会骑,所以车经常被损坏,有时候是爆胎,有时候断链条。每次陈将都需要把坏了的车拉到石桥铺去修,那里离学校有半小时的路程,既费时间又费精力。俗话说: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每次修车的时候,陈将都在旁边仔细观看,修了几次后,陈将就琢磨会了。他买了些简单的工具,只要不是大的毛病,他一般都能自己收拾了。这样一来不但免去了不少麻烦,还省了不少钱。陈将笑称自己又掌握了一项技术,将来又多了一条创业路。2004年的最后一个月,陈将挣了近800块钱,前景非常看好!2005年新学期,陈将的自行车店生意基本上理顺了,他请了一个同学帮他看着,自己又跑出去找事情做。谈到找工作的动机,陈将坦言,还是为了扩大自行车店的规模,从目前的情况看,4辆车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他想去找份兼职,挣些钱好添些车。他在放寒假的时候,遇到了探亲的成都表哥。表哥告诉他,成都的二手自行车特别多,而且价格便宜,如果陈将需要,他可以帮他发过来。陈将觉得这是个好门路,他心里盘算,等有了钱先买些车放到自己的店里,一来增加生意,二来还可以直接转手卖二手车,赚差价。真是一举两得!
  因为陈将学的是通信专业,所以他很轻松地在网通公司找到了业务员的兼职工作。每签下一个客户就有10元的提成,陈将曾经创下了一天签下29个客户的记录,至今无人打破。这样一来,他每天的平均收入不少于70元,远远超过了开自行车店的收入。在常人看来,有这样的收入,陈将应该安心于网通的工作。但陈将不那样看,他说,自己有一个梦,做自己的老板。自行车租赁店是自己圆梦的第一步,说什么也要把她做大。
  在陈将兼职期间,为他看车的同学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几辆旧车,使得出租自行车的数量达到了10辆。之后的第一个周末,他们就挣了250元。同学眼红了,他向陈将提出要自己做。陈将没有丝毫的犹豫就同意了,因为他知道同学做不长。果然没几周,由于不会修车,同学出租的车就所剩无几,濒临“破产”。
  如今在陈将周围又开了4家自行车租赁店,有三家都是学生开在校内的。陈将说,自己并不担心与他们竞争,因为自己店的知名度已经摆在那儿了,这是后来的跟风者无法撼动的;没多久陈将就要从网通领到这个月的工资了,他已经和成都的表哥联系妥当,随时准备通过火车发些旧自行车过来。陈将预计数量在20辆左右,基本上都是九成新的,这样更能增加竞争力。
  由于在网通公司表现不错,对方已经表态希望陈将毕业后留下来工作。但陈将说,未来不是由别人来决定的,就算是真的进了网通公司,他也照样会继续创业,创业真的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没有止境……从他单薄的身体上,记者感到了一股咄咄逼人的气势,也许就是陈将班主任所看到那股冲劲,直冲霄汉,正是这股劲支撑着他心中的那个梦!
  
  编后语:
  这是一个现实的年代,证明你能力惟有你的实际行动。
  大学生,天之骄子的年代早已过去!
  作为一名在校的大学生,陈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诠释了大学生创业的内涵:勿以事小而不为。就创业而言,大学生与所有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除了理论知识几乎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或许在某些方面大学生还要逊色很多。既然如此,大学生就要调整心态,放低架子,甩掉大学生这顶并不值钱的光环给自己带来的包袱,轻装上阵。我们很欣慰的看到像陈将这样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做些小事情、小生意,通过实践来为自己将来的大事情、大生意积累经验。
  也许很多人看来这样的小打小闹简直不值得一提,但是许多成功人士的创业史告诉我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资金需要积累,经验需要积累,失败需要积累,成功更需要积累……
  只有集腋才能成裘,创业就是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点滴积累的过程。
其他文献
策划人语:  据某报载,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明显,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11%,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将达到2.43亿,占总人口的17%。人口的老龄化是目前世界各国所共同面对的一项挑战,然而对企业来说,却意味着一个商机无限的市场。根据中国国家老龄委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老年人用品市场的需求量为4000亿元,而现阶段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  随着经济的发
期刊
见到李毅博士是一个午后,这位三十出头的年轻人给我的感觉是这样温文而雅,淡定自若,如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个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的博士会是一个在医疗器械行业叱咤风云的人物,从96年就开始研究臭氧新技术,成功将该技术运用于妇科生殖道疾病并经过了3000多例临床验证。谈起企业从当初的艰难起步到今天的辉煌,成功背后更多的是一份沉重的责任和理性的思考。  缘起:2003年,海拉尔邂逅我国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 
期刊
牛奶毛巾,顾名思义就是用牛奶做成的,它是由北京联华嘉美公司最新研制成功并推广的,它的诞生可谓是改写了整个毛巾行业,它更将引领一场家纺市场的财富风暴。    亮相展会 实力尽显    在北京举行的一个新产品交易会上,其中一个人流量最多的展厅吸引了笔者,这里各式各样的毛巾陈列在清新舒适的展架上,展厅的一边全是各类毛巾,有木纤维的、竹纤维的、超细纤维的,还有造型各异的魔术毛巾;另一边是竹纤维浴衣浴袍、内
期刊
人生得意须尽“懒”    2004年,我在《光明日报》上看到过这樣一则有趣的新闻,说意大利举行了该国首届“懒人大会”。为反映懒散宗旨和适应懒汉生活特点,原定的会议推迟一天才举行,开会时间则定为将近11点,整个过程仅用了半个小时。大会提出了一种“极大的平静和绝对的放松”的减压方式——“什么都不做,闲呆!”大会还举办了一个小型展览,展示了不同时代“懒汉”们的奇思妙想。其中有:防冻手的堆雪人的模子;不会
期刊
面条卖出个大价钱   一品鲜烩面年利10万  2004年,河南荥阳一品鲜特色面食项目在国内投资界刚一露面,就引起轩然大波,人们都将焦点集中在了它“年利10万元以上”的广告语上。一个卖面条的,年利高达10万元以上,怎么可能?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面对质疑,一品鲜创始人王威总是镇定自若:“怎么不可能?有市场,又有充分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赚钱当然很容易!首先,面条是中国人的主食,天天吃,月月吃,其市场潜
期刊
2005年11月7日,到联合国总部参加国际小额信贷年峰会的唯一一名中国代表是河南南阳的徐晓恩。因为做的馄饨好吃,一个下岗女工竟然引起了联合国发展项目管理人Kerral Dervi先生的注意,特寄来邀请函请她参加。这也难怪,2个多月前,徐晓思被评选为全国利用小额贷款扶持先进典型第一名!此次她是代表中国下岗再就业职工去联合国讲述自己的成功创业故事。    选择卖馄饨一技之长定出路    徐晓恩原是南阳
期刊
小产品带来亿万商机    人类沿袭了数千年的古老磨刀方式,今天被富民公司研发的家用快速磨刀器彻底改变。该产品的问世,不仅解决了中国亿万家庭磨刀的难题,也为众多创富者带来了亿万商机。    瞄准生活需求 家用快速磨刀器问世    一年过春节时,兴隆县富民新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福民去看望一位朋友,当他来到那位朋友家时,正巧碰上朋友在和妻子吵架,大吵大闹要离婚。原来,朋友喜欢打麻将,对家务事很少过问
期刊
中华一绝能在一粒普通大米上刻出10个字,如姓名、祝福语等,将其装入精美水晶工艺瓶中使之成为永久性的纪念品,是年轻人传情达意的最佳选择。本产品可现场做,两分钟即可制成,市场售价10~25元一个。适合在超市门口、旅游景区、步行街、时尚店等客流量大的地方推销。    寻寻觅觅 生日礼物遇商机    由于对现实的不满,杨柳青放弃了原本比较稳定的工作,决定外出到东莞赚些钱,改善家里的生活。  2004年过完
期刊
做生意开始一般都是单枪皮马闯江湖,一定的基础之后,可能一个人就忙不过来了,还得请两个伙计,生意再大一点之后,请两伙计恐怕也招呼不了,于是大张旗鼓地招聘,一个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民营企业就这么诞生了。  俗话说,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摊子铺开了,怎么坚持和开拓,那就得看小老板的个人魅力了:诸如领导艺术,人格魅力之类的等等。  那什么样的领导艺术,人格魅力才是领头老板应具备的呢?请细看下文:    授权
期刊
人物:李兰江  背景: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  故事:放弃安逸的都市白领生活,做一个职业农民  人生格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不断的开拓和创造,小产业也能做出大文章  李兰江,一身考究的西装,在笔者面前从容自若、侃侃而谈,实在很难和传统观念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形象结合起来。  一个怎样的农民?有着怎样的创业经历?又为何将“农民”说成是一种职业?  他的故事耐人追寻。    第一次择业 他选择了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