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季度GDP增速达11.9%,在证券市场上反映出的恰是对经济过热、对刺激政策的退出以及加息和回收流动性的预期。
18世纪中叶,法国昂热市一座102米长的大桥上有一队士兵经过。当他们在指挥官口令下迈着整齐的步伐过桥时,桥梁突然断裂,造成226名官兵和行人丧生。原来是“共振”造的孽。
没想到,今年以来,中国股市上也发生了这种物理现象。基本面上,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新国十条下的房产新政、股指期货的推出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几乎在一个時点上踏出了相同的频率,结果市场大跌600点!
谈今年股市的复杂性,得从“08大股灾”说起。
2008年,中国股市迎来沽值平滑下移的全流通元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又偏偏雪上加霜:当年上证指数报收于1820.81 点,与2007年底的5261.56点相比下跌65.39%。如果以当年最低点1664点计,则上证指数跌幅接近70%。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外需“泄气”,国内投资与消费开始强力“充气”。投资靠政策拉动,消费也要靠政策撬动。两害相权取其轻。为避免中国经济的大落,“投资”大旗被重新祭起,过去的老路不得不被重复。或许正因为此,2009年,保八任务完成了,经济总体回升得以实现,经济向好的信心得以确立。
与之相适应,证券市场也迅速击掌(涨)欢呼,2009年,中国股市走出了一波政策引导型的制度性溢价行情。得益于此,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重要一极创业板市场,在去年四季度顺利推出。
那么,短短5个月之内,中国股市为什么由2009年的“牛羊满圈”发展成了2010年前5个月的“熊相显露”?中国股市为什么戴上了今年亚洲表现最差、全球倒数第五的帽子?目前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二次探底的W型走势,而且今年一季度GDP增速高达11.9%。
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应该改变的是过去辉煌背面显示的短板内容。后金融危机时代,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核心是调整产业结构,而要使产业结构升级改造,要中国制造变中国创造,就必须将传统产业的过剩产能降下来,高碳变低碳,GDP必须姓“绿”。
既然是调结构,投资拉动和扩大出口就得变得正常,而消费则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当下的中国经济来说,去年四万亿投资加上近十万亿信贷的超常规投放,直接导致流动性过大和通货膨胀预期的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必须要求对楼市等资产价格的强力遏制。
今年以来,特别是四五月份以来,挤房产泡沫的房地产新政,正是这种现实的反映。一季度GDP增速达11.9%,在证券市场上反映出的恰是对经济过热、对刺激政策的退出以及加息和回收流动性的预期。
在此预期下,中国股市进行结构性、制度性的变革,适应的正是中国新经济增长方式改变这个新情况。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的推出以及房地产的调控,只不过碰巧踩在同一个时点上了。而地产股及其关系十分密切的银行股,在股市的权重极大。两方面的共震结果,直接导致了本轮A股接近20%的巨大波幅。以散户精英组成的股指期货主力队,顺势做空也放大了现货市场上的利空效应。
就外因看,希腊主权债务危机、高盛欺诈事件等进一步压低了国内银行股的估值,更何况银行类A股还面临巨大的再融资需求以及地方金融平台解包所释放的风险影响。同时,由此引起的欧洲经济危机直接打击了欧元,人民币相对升值,对中国出口明显有“抽气”作用。
投资趋于正常,出口又受到新的威胁,消费增长也不可能迅速填充经济增长缺口,于是,“中国经济崩溃论”再成华尔街和西方资本做空中国的一个借口。股市不跌,也难!
不过,随着中国经济一时的亢奋暂时被调控下去以及国际经济形势进一步的复杂化,中央决策层又重新开始慢慢松开了货币的缰绳。同样,随着非公经济新36条的公布,民营资本开始接捧政府投资。另外,被称之为“下一个4万亿”的战略新兴产业的即将启动,在为证券市场提供主题投资的同时,也在加长着中国经济的短板。
因此,有理由相信,下半年中国经济平稳增长仍然可期,中国股市向好仍然可待!
18世纪中叶,法国昂热市一座102米长的大桥上有一队士兵经过。当他们在指挥官口令下迈着整齐的步伐过桥时,桥梁突然断裂,造成226名官兵和行人丧生。原来是“共振”造的孽。
没想到,今年以来,中国股市上也发生了这种物理现象。基本面上,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新国十条下的房产新政、股指期货的推出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几乎在一个時点上踏出了相同的频率,结果市场大跌600点!
谈今年股市的复杂性,得从“08大股灾”说起。
2008年,中国股市迎来沽值平滑下移的全流通元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又偏偏雪上加霜:当年上证指数报收于1820.81 点,与2007年底的5261.56点相比下跌65.39%。如果以当年最低点1664点计,则上证指数跌幅接近70%。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外需“泄气”,国内投资与消费开始强力“充气”。投资靠政策拉动,消费也要靠政策撬动。两害相权取其轻。为避免中国经济的大落,“投资”大旗被重新祭起,过去的老路不得不被重复。或许正因为此,2009年,保八任务完成了,经济总体回升得以实现,经济向好的信心得以确立。
与之相适应,证券市场也迅速击掌(涨)欢呼,2009年,中国股市走出了一波政策引导型的制度性溢价行情。得益于此,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重要一极创业板市场,在去年四季度顺利推出。
那么,短短5个月之内,中国股市为什么由2009年的“牛羊满圈”发展成了2010年前5个月的“熊相显露”?中国股市为什么戴上了今年亚洲表现最差、全球倒数第五的帽子?目前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二次探底的W型走势,而且今年一季度GDP增速高达11.9%。
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应该改变的是过去辉煌背面显示的短板内容。后金融危机时代,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核心是调整产业结构,而要使产业结构升级改造,要中国制造变中国创造,就必须将传统产业的过剩产能降下来,高碳变低碳,GDP必须姓“绿”。
既然是调结构,投资拉动和扩大出口就得变得正常,而消费则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当下的中国经济来说,去年四万亿投资加上近十万亿信贷的超常规投放,直接导致流动性过大和通货膨胀预期的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必须要求对楼市等资产价格的强力遏制。
今年以来,特别是四五月份以来,挤房产泡沫的房地产新政,正是这种现实的反映。一季度GDP增速达11.9%,在证券市场上反映出的恰是对经济过热、对刺激政策的退出以及加息和回收流动性的预期。
在此预期下,中国股市进行结构性、制度性的变革,适应的正是中国新经济增长方式改变这个新情况。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的推出以及房地产的调控,只不过碰巧踩在同一个时点上了。而地产股及其关系十分密切的银行股,在股市的权重极大。两方面的共震结果,直接导致了本轮A股接近20%的巨大波幅。以散户精英组成的股指期货主力队,顺势做空也放大了现货市场上的利空效应。
就外因看,希腊主权债务危机、高盛欺诈事件等进一步压低了国内银行股的估值,更何况银行类A股还面临巨大的再融资需求以及地方金融平台解包所释放的风险影响。同时,由此引起的欧洲经济危机直接打击了欧元,人民币相对升值,对中国出口明显有“抽气”作用。
投资趋于正常,出口又受到新的威胁,消费增长也不可能迅速填充经济增长缺口,于是,“中国经济崩溃论”再成华尔街和西方资本做空中国的一个借口。股市不跌,也难!
不过,随着中国经济一时的亢奋暂时被调控下去以及国际经济形势进一步的复杂化,中央决策层又重新开始慢慢松开了货币的缰绳。同样,随着非公经济新36条的公布,民营资本开始接捧政府投资。另外,被称之为“下一个4万亿”的战略新兴产业的即将启动,在为证券市场提供主题投资的同时,也在加长着中国经济的短板。
因此,有理由相信,下半年中国经济平稳增长仍然可期,中国股市向好仍然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