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符合读者需要并小范围运做
每一位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畅销,但很多作者缺乏市场意识,不清楚市场需要什么,大众在关心什么。“卖得好”是畅销书的标准,但这个“卖得好”本身却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字作为衡量畅销与否的标准。很多作者在决定畅销书选题的时候,都贪大贪多,似乎觉得自己定位的读者范围越大,那么市场就越好,恨不得下至4~5岁上至80岁的读者都可以买自己的书。但是综观图书市场,凡是列入畅销书行列的书籍,都有自己精准的读者定位,而且大都范围很小。
举例来说,青少年读物在确定范围时要严格区分不同年龄段的读者,1~3岁的孩子即使认识很多字,也对文字的反应不如色彩和图形样式的感知来得快和感兴趣的程度高,4~6岁的孩子就开始对故事的情节开始注重,以此类推。很多做青少年读物的出版商在做此类读物的时候,会考虑虽然是以孩子的眼光在选书,但是最后掏腰包的是他们的父母,所以书中往往要夹杂一些大道理来显示书的可读性和很好的教育性。但相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从阅读中所获得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要适应他们的需求来提供相应的内容,做给1~3岁孩子看的书就要色彩鲜艳,形式引人,更多地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通过图形的把握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训练,现在的父母在科学理论的引导下也更多地关注这一点了。
再例如,市场上的青春文学类图书,读者定位就在16~18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读者比较理想化,他们害怕说教,害怕老生常谈,喜欢新的事物,喜欢看别人的故事,喜欢在阅读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但同样的书,估计除了书评家外,年龄大些的读者只有极少数会去阅读,大多数都忽略这些市场。那么这一类书的读者定位就是在特定年龄的读者群上,用他们的话来说是他们感兴趣的故事,研究透了他们的心理,书自然好卖。
酒香也怕巷子深
一本图书如果决定要进入市场,有了好的内容的同时不能忽略有个漂亮的包装,图书市场已经过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这两年,畅销书几乎都是靠宣传畅销的。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某本不被宣传的新书静悄悄地就畅销了,而这样的宣传有个基础,让读者在第一眼看到听到书名的时候就有想要翻看一下或阅读的欲望。
例如,我们工作室曾经策划过的少年作家刘童的一本书《50米深蓝》,这本书在图书市场纷乱杂陈的今天已经出售了4万多册,是相当不错的业绩了。作为青春文学的新人,这本书的作者在给书取名的时候,音像市场上正好有首同名的歌曲《50米深蓝》非常出名,而刘童的这本书最后就转换了其中的含义,定位为:“……青春是50米深蓝……”,这样概念的转换,同时结合那首歌曲的名字,使很多读者在听到书名的时候就充满了好奇:这本书写的是什么?和那首歌有关系吗?……所以很多读者会去翻看,然后再根据自己喜欢的风格来决定是否购买。一本书的名字吸引人未必会让其达到使读者购买的效果,但是如果书名不吸引人就必然不会有更好的效果。
同类的例子,如果是宣传著名人物的书,比如《卡耐基口才学》,“卡耐基”本身就是一个品牌,直接使用他的名字,大师的名号本身就对市场具有影响力。而许多小说,比如著名作家池莉的小说《有了快感你就喊》,这本书的名字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换言之,有争议就有市场,此书自然销量很好。
获取分量足够的书评
为了使一部有潜力的作品一炮走红,就必须让作品的简介、书评频繁地在全国的重要新闻媒介上出现 。寻找一些重量级的书评家,无疑会给读者带来心理上的一种安慰。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使阅读在很多时候成为一种“快餐”。很多读者在购书的时候没有太多的时间来仔细分辨,而读者喜欢的书评家或作家推荐的图书可能会成为他们的首选。
这样的做法,美国同行的一个例子可能会更值得我们借鉴:在美国,推出一部畅销书是一项综合工程,缺了哪一个环节都会影响这一工程的如期完工。拉里·布朗从一位默默无闻的消防队员到闻名全国的畅销书作家,其成名的历程就说明了这一点。拉里·布朗是被一家小出版社A·L·鲁滨出版社“包装”成名的。该社编辑读到了一篇名为《临危不惧》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和不向命运屈服的勇气深深地吸引着他。在和该书的作者拉里·布朗签下合同后,出版社开始了运做,他们在美国30多家报刊登载了对《临危不惧》一书的书评,其中包括美国最著名的书评杂志《克卡斯书评》。配合着其他宣传,《临危不惧》上市之后很快销售一空,并列入《纽约时报》和《出版商周刊》的畅销书排行榜。拉里·布朗也稳稳坐上了畅销书作家的金交椅。
网络上的宣传是现在图书销售的一个途径,在众多的图书中,读者漫无目的查看比较少,而选择有著名书评家或自己喜欢的读者推荐的图书几率会比较高。
适度的宣传而不是炒作
适度的宣传是为了让书进入更多人的眼帘,供读者选择。有接触才会有选择的可能性。
在美国,一本书从出版社到读者手中一般要被“卖”过三次,畅销书更是如此。在图书出版之前将这部书的主要故事章节在重要杂志上发表。这么做是为了让读者先“睹”为快,另一方面也吸引了读者的兴趣,从而刺激读者产生购书欲望。第一次是在社内年度销售会议上向分散于全国各地的销售代表推销;第二次是这些销售代表向全国的批发商和书商推销;第三次是书店向读者推销。除了以上工作之外,很多公司都有一整套全面的宣传计划,比如为了配合销售代表的推销工作,开设热线电话,书商可打电话咨询,并开办电话电传订单业务。同时还向大型书店寄送图书样本和作者的照片供书店陈列之用,并寄送大批宣传品,包括印制精美的书签等供书商免费向读者赠送。再者安排作者出席阅读会与读者见面,并安排电台电视台进行采访和追踪报道。还要向全国主要报刊寄送样书供书评之用,让全国的多家报刊刊登有关作者和作品的专题文章,并在全国主要报刊上开展强劲的广告攻势。在这么多的宣传攻势下,读者想要不知道有这么一本书也很难。
笔者为何强调是宣传而不是炒作,毫无疑问,畅销书的制作本身就是一个市场化运做的过程,但是运做的本身要规范。在很多“畅销书”的背后,有所谓“正炒”也有“反炒”。比如有的作家以骂别人也骂自己的手段来吸引读者的眼球,或者故意制造负面新闻甚至“假”新闻来推销自己的书, 这样的做法必然导致让众多读者上当,买了很多并无实际内容或并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长此以往就破坏了图书市场正常的秩序。现在,每有新书上市,很多读者都不肯再马上掏钱购书,而是一等再等,要先仔细看看是不是那么回事,惟恐再花冤枉钱。还有的书在炒作的时候,动辄在封面上打着“国外某某大师”、“在国外畅销几百万册”等等的名号,很多读者会多方面查询,一旦发现没有这样所谓的大师,那么这些书在打着洋名号,虚拟了作者的同时,也失去了日益警觉的读者,他们以后再看到同类的书多半采取的是避而远之的态度,而真正大师的书也消失在这样的不规范的运做中。
有人说,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畅销书时代”,图书不仅仅是起到了教育民众、记录史实等方面的作用,更多的是满足了人们展示并寻找自我、放松、娱乐的目的,所以图书市场的百花齐放,各种形式的畅销书的到来是必然也是必须的过程。
作者单位:七七工作室
网站:htpp://77studio.nease.net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七七工作室简介
七七工作室由一群有着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年轻人倾力打造,他们对写作有着狂热的喜爱并拥有娴熟的文字处理能力,他们对畅销书的策划及市场走向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并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工作室主要运做项目:畅销书的专业策划、市场分析,全方位打造新人新作品,组织承办、协办业内相关论坛,进行相关内容培训。
每一位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畅销,但很多作者缺乏市场意识,不清楚市场需要什么,大众在关心什么。“卖得好”是畅销书的标准,但这个“卖得好”本身却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字作为衡量畅销与否的标准。很多作者在决定畅销书选题的时候,都贪大贪多,似乎觉得自己定位的读者范围越大,那么市场就越好,恨不得下至4~5岁上至80岁的读者都可以买自己的书。但是综观图书市场,凡是列入畅销书行列的书籍,都有自己精准的读者定位,而且大都范围很小。
举例来说,青少年读物在确定范围时要严格区分不同年龄段的读者,1~3岁的孩子即使认识很多字,也对文字的反应不如色彩和图形样式的感知来得快和感兴趣的程度高,4~6岁的孩子就开始对故事的情节开始注重,以此类推。很多做青少年读物的出版商在做此类读物的时候,会考虑虽然是以孩子的眼光在选书,但是最后掏腰包的是他们的父母,所以书中往往要夹杂一些大道理来显示书的可读性和很好的教育性。但相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从阅读中所获得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要适应他们的需求来提供相应的内容,做给1~3岁孩子看的书就要色彩鲜艳,形式引人,更多地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通过图形的把握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训练,现在的父母在科学理论的引导下也更多地关注这一点了。
再例如,市场上的青春文学类图书,读者定位就在16~18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读者比较理想化,他们害怕说教,害怕老生常谈,喜欢新的事物,喜欢看别人的故事,喜欢在阅读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但同样的书,估计除了书评家外,年龄大些的读者只有极少数会去阅读,大多数都忽略这些市场。那么这一类书的读者定位就是在特定年龄的读者群上,用他们的话来说是他们感兴趣的故事,研究透了他们的心理,书自然好卖。
酒香也怕巷子深
一本图书如果决定要进入市场,有了好的内容的同时不能忽略有个漂亮的包装,图书市场已经过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这两年,畅销书几乎都是靠宣传畅销的。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某本不被宣传的新书静悄悄地就畅销了,而这样的宣传有个基础,让读者在第一眼看到听到书名的时候就有想要翻看一下或阅读的欲望。
例如,我们工作室曾经策划过的少年作家刘童的一本书《50米深蓝》,这本书在图书市场纷乱杂陈的今天已经出售了4万多册,是相当不错的业绩了。作为青春文学的新人,这本书的作者在给书取名的时候,音像市场上正好有首同名的歌曲《50米深蓝》非常出名,而刘童的这本书最后就转换了其中的含义,定位为:“……青春是50米深蓝……”,这样概念的转换,同时结合那首歌曲的名字,使很多读者在听到书名的时候就充满了好奇:这本书写的是什么?和那首歌有关系吗?……所以很多读者会去翻看,然后再根据自己喜欢的风格来决定是否购买。一本书的名字吸引人未必会让其达到使读者购买的效果,但是如果书名不吸引人就必然不会有更好的效果。
同类的例子,如果是宣传著名人物的书,比如《卡耐基口才学》,“卡耐基”本身就是一个品牌,直接使用他的名字,大师的名号本身就对市场具有影响力。而许多小说,比如著名作家池莉的小说《有了快感你就喊》,这本书的名字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换言之,有争议就有市场,此书自然销量很好。
获取分量足够的书评
为了使一部有潜力的作品一炮走红,就必须让作品的简介、书评频繁地在全国的重要新闻媒介上出现 。寻找一些重量级的书评家,无疑会给读者带来心理上的一种安慰。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使阅读在很多时候成为一种“快餐”。很多读者在购书的时候没有太多的时间来仔细分辨,而读者喜欢的书评家或作家推荐的图书可能会成为他们的首选。
这样的做法,美国同行的一个例子可能会更值得我们借鉴:在美国,推出一部畅销书是一项综合工程,缺了哪一个环节都会影响这一工程的如期完工。拉里·布朗从一位默默无闻的消防队员到闻名全国的畅销书作家,其成名的历程就说明了这一点。拉里·布朗是被一家小出版社A·L·鲁滨出版社“包装”成名的。该社编辑读到了一篇名为《临危不惧》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和不向命运屈服的勇气深深地吸引着他。在和该书的作者拉里·布朗签下合同后,出版社开始了运做,他们在美国30多家报刊登载了对《临危不惧》一书的书评,其中包括美国最著名的书评杂志《克卡斯书评》。配合着其他宣传,《临危不惧》上市之后很快销售一空,并列入《纽约时报》和《出版商周刊》的畅销书排行榜。拉里·布朗也稳稳坐上了畅销书作家的金交椅。
网络上的宣传是现在图书销售的一个途径,在众多的图书中,读者漫无目的查看比较少,而选择有著名书评家或自己喜欢的读者推荐的图书几率会比较高。
适度的宣传而不是炒作
适度的宣传是为了让书进入更多人的眼帘,供读者选择。有接触才会有选择的可能性。
在美国,一本书从出版社到读者手中一般要被“卖”过三次,畅销书更是如此。在图书出版之前将这部书的主要故事章节在重要杂志上发表。这么做是为了让读者先“睹”为快,另一方面也吸引了读者的兴趣,从而刺激读者产生购书欲望。第一次是在社内年度销售会议上向分散于全国各地的销售代表推销;第二次是这些销售代表向全国的批发商和书商推销;第三次是书店向读者推销。除了以上工作之外,很多公司都有一整套全面的宣传计划,比如为了配合销售代表的推销工作,开设热线电话,书商可打电话咨询,并开办电话电传订单业务。同时还向大型书店寄送图书样本和作者的照片供书店陈列之用,并寄送大批宣传品,包括印制精美的书签等供书商免费向读者赠送。再者安排作者出席阅读会与读者见面,并安排电台电视台进行采访和追踪报道。还要向全国主要报刊寄送样书供书评之用,让全国的多家报刊刊登有关作者和作品的专题文章,并在全国主要报刊上开展强劲的广告攻势。在这么多的宣传攻势下,读者想要不知道有这么一本书也很难。
笔者为何强调是宣传而不是炒作,毫无疑问,畅销书的制作本身就是一个市场化运做的过程,但是运做的本身要规范。在很多“畅销书”的背后,有所谓“正炒”也有“反炒”。比如有的作家以骂别人也骂自己的手段来吸引读者的眼球,或者故意制造负面新闻甚至“假”新闻来推销自己的书, 这样的做法必然导致让众多读者上当,买了很多并无实际内容或并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长此以往就破坏了图书市场正常的秩序。现在,每有新书上市,很多读者都不肯再马上掏钱购书,而是一等再等,要先仔细看看是不是那么回事,惟恐再花冤枉钱。还有的书在炒作的时候,动辄在封面上打着“国外某某大师”、“在国外畅销几百万册”等等的名号,很多读者会多方面查询,一旦发现没有这样所谓的大师,那么这些书在打着洋名号,虚拟了作者的同时,也失去了日益警觉的读者,他们以后再看到同类的书多半采取的是避而远之的态度,而真正大师的书也消失在这样的不规范的运做中。
有人说,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畅销书时代”,图书不仅仅是起到了教育民众、记录史实等方面的作用,更多的是满足了人们展示并寻找自我、放松、娱乐的目的,所以图书市场的百花齐放,各种形式的畅销书的到来是必然也是必须的过程。
作者单位:七七工作室
网站:htpp://77studio.nease.net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七七工作室简介
七七工作室由一群有着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年轻人倾力打造,他们对写作有着狂热的喜爱并拥有娴熟的文字处理能力,他们对畅销书的策划及市场走向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并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工作室主要运做项目:畅销书的专业策划、市场分析,全方位打造新人新作品,组织承办、协办业内相关论坛,进行相关内容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