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生命安全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尊重和珍爱生命及培养学生自护自救能力的必要环节与重要举措。文章重点分析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价值内涵与发展困境,并提出应对策略,研究显示:倡导尊重与珍爱生命的价值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并强化其安全意识、教授学生必要的救护技巧与知识是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价值内涵;当前,高校生命安全与体育教育简单结合、教学的深度不足、教学的保障乏力是面临的主要困境;鉴于此,我国高校应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教学考核、提升教师素质,真正提升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与时效性。
众所周知,高校生命安全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与培训内容,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成型的年龄,也是其独立自主生活的开始,在学习上、生活上都要自己独当一面,由此他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安全问题与安全隐患,故而高校对于大学生必须进行必要的生命安全教育。目前,由于我国高校教育处于一个重视专业课程而忽略综合教学内容的时期,故而高校生命安安全教育并未受到高校管理者、高校教师、高校学生及学生家长的重视,由此引发了许多安全问题与隐患。特别要提出来的是,随着我国高校不断扩招、经济进入新常态、就业市场日趋激烈,高校学生面临着极为激烈的就业竞争,这进一步增加了其心理负担与学业压力,故而会衍生出许多生命安全问题,既包括内部心理压力太大而产生的自杀自残问题,也包含了受到社会不法分子欺骗欺诈的风险。鉴于此,本文对我国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价值内涵与发展困境进行重点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较强的实践意义。
一、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价值内涵与发展困境
(一)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价值内涵
高校生命安全教育有着丰富的价值内涵,是现代化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与组成部分,其价值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倡导尊重与珍爱生命的价值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并强化其安全意识、教授学生必要的救护技巧与知识,最终使得学生树立自尊、自爱、自强的人格品质,形成科学、适度、可行的保护意识,培养自保、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
1.倡导尊重与珍爱生命的价值理念,树立自尊、自爱、自强的人格品质。广义的生命安全教育并非单指生理上的安全,而且还包括心理上的安全,故而高校生命安全教育也承担了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责任与义务,通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从而使其树立自尊、自爱、自强的人格品质,最终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是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价值之所在。当前高校学生面临许多外部的诱惑,会经常遇到学业的挫折、恋爱的烦恼、生活的苦闷、就业的迷茫等问题,因而在生活态度方面需要加以引导,生命安全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乐观面对生活。
2.帮助学生树立并强化其安全意识,形成科学、适度、可行的保护意识。如前所述,高校学生经常面临一些安全威胁,既包括身体上的不适,如溺水、突发心梗、运动造成的跌打损伤、食物中毒等,也包括其他行为带来的安全风险,如面临火灾、陷入传销、诈骗、校园贷、非法使用实习生等问题,高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并强化其安全意识,形成科学、适度、可行的保护意识,从而对各种安全隐患进行合理规避,这是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教授学生必要的救护技巧与知识,培养自保、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从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来说,生命安全教育教师教授学生必要的救护技巧与知识,培养自保、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是狭义生命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使得学生在日常突发的疾病与意外面前能从容面对,降低自身受到伤害的风险,确保自我安全并辅助控制事态发展,发挥大学生对自我及社会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如发生火灾如何逃生、发生地震如何躲避等,通过生命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应急与应变能力。
二、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发展困境
目前,高校的生命安全与体育教育课程简单结合、生命安全教育教学的深度不足、生命安全教育教學的保障乏力,造成了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视度不足、生命安全教育内容浮于表面、生命安全教育实效普遍偏低。
1.高校生命安全与体育教育简单结合,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视度不足。目前,高校普遍将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简单结合,使生命安全教育成为体育教育的附属课程,而体育课程本身都不受到学校管理层、教师及学生的重视,因此作为体育课程附属内容的生命安全教育更加不被重视,从而抑制了生命安全教育效果的体现。
2.高校生命安全教育教学的深度不足,生命安全教育内容浮于表面。不可否认,当前高校普遍设置了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高校生命安全教育普遍流于形式,生命安全教育教学的深度不足,如对于自救的技巧与知识只是口头传授或者对书本的理论进行简要介绍,缺乏实际的演练与操作,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浮于表面。
3.高校生命安全教育教学的保障乏力,生命安全教育实效普遍偏低。由于高校生命安全教育不受到管理层的重视,故而高校生命安全教育资源的匹配不足,生命安全教学的保障乏力,这进一步抑制了高校生命安全的实效性与时效性,譬如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器材缺乏,造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缺乏演练的机会,最终只能纸上谈兵,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极其容易降低学生的积极性。
三、强化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命安全教育的保障性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命安全教育的保障性是强化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础与前提。第一,要分配更多的课时给予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并且规定理论课程与实操课程的相对比例,提高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执行力;第二,要加大对生命安全教学课程的经费投入,如实践器材、实验试剂、安全防具等,改善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条件;第三,要联合政府、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机构来进行生命安全教育联合培训,提高生命安全教育课堂的活力。
(二)强化教学考核,提振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视度
强化教学考核,提振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视度是强化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关键与重点。第一,对于体育教师与辅导员,要加强对其生命安全教育效果的考核,提高他们对于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第二,要设置对高校学生生命安全教育课程考试,并纳入必修学分体系,使其真正重视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第三,高校要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讲评,组织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课堂评价打分,提振各个主体对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
(三)提升教师素质,提高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提升教师素质,提高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效性是强化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保障。师资力量是高校各学科课程教育的核心竞争力,生命安全教育也不例外,故而要加强高校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师资力量,提高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具体包括:一方面,提高生命安全教育师资的准入门槛,如提高体育老师或辅导员的学历要求,真正使得授课老师知晓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与关键知识节点;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体育老师或辅导员的生命安全教学培训,提升其教学水准。
四、研究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生命安全教育是现代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生命安全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尊重和珍爱生命及培养学生自护自救能力的必要环节与重要举措,尤其是在当前高校生命安全事件频频出现的大背景下,提高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课堂地位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高校生命安全教育主要面临着各主体重视程度不高、教学质量偏低、教学模式与内容浮于表面等问题,因此我国高校应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教学考核、提升教师素质,真正提升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与时效性,真正帮助高校学生避免生命安全事件的发生,最终实现平安校园的建设目标。(作者单位为郑州财经学院)
作者简介:张亚威(1990—9—25),男,汉族,河南原阳人,单位:郑州财经学院,研究方向:生命安全教育。
众所周知,高校生命安全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与培训内容,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成型的年龄,也是其独立自主生活的开始,在学习上、生活上都要自己独当一面,由此他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安全问题与安全隐患,故而高校对于大学生必须进行必要的生命安全教育。目前,由于我国高校教育处于一个重视专业课程而忽略综合教学内容的时期,故而高校生命安安全教育并未受到高校管理者、高校教师、高校学生及学生家长的重视,由此引发了许多安全问题与隐患。特别要提出来的是,随着我国高校不断扩招、经济进入新常态、就业市场日趋激烈,高校学生面临着极为激烈的就业竞争,这进一步增加了其心理负担与学业压力,故而会衍生出许多生命安全问题,既包括内部心理压力太大而产生的自杀自残问题,也包含了受到社会不法分子欺骗欺诈的风险。鉴于此,本文对我国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价值内涵与发展困境进行重点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较强的实践意义。
一、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价值内涵与发展困境
(一)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价值内涵
高校生命安全教育有着丰富的价值内涵,是现代化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与组成部分,其价值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倡导尊重与珍爱生命的价值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并强化其安全意识、教授学生必要的救护技巧与知识,最终使得学生树立自尊、自爱、自强的人格品质,形成科学、适度、可行的保护意识,培养自保、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
1.倡导尊重与珍爱生命的价值理念,树立自尊、自爱、自强的人格品质。广义的生命安全教育并非单指生理上的安全,而且还包括心理上的安全,故而高校生命安全教育也承担了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责任与义务,通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从而使其树立自尊、自爱、自强的人格品质,最终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是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价值之所在。当前高校学生面临许多外部的诱惑,会经常遇到学业的挫折、恋爱的烦恼、生活的苦闷、就业的迷茫等问题,因而在生活态度方面需要加以引导,生命安全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乐观面对生活。
2.帮助学生树立并强化其安全意识,形成科学、适度、可行的保护意识。如前所述,高校学生经常面临一些安全威胁,既包括身体上的不适,如溺水、突发心梗、运动造成的跌打损伤、食物中毒等,也包括其他行为带来的安全风险,如面临火灾、陷入传销、诈骗、校园贷、非法使用实习生等问题,高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并强化其安全意识,形成科学、适度、可行的保护意识,从而对各种安全隐患进行合理规避,这是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教授学生必要的救护技巧与知识,培养自保、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从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来说,生命安全教育教师教授学生必要的救护技巧与知识,培养自保、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是狭义生命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使得学生在日常突发的疾病与意外面前能从容面对,降低自身受到伤害的风险,确保自我安全并辅助控制事态发展,发挥大学生对自我及社会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如发生火灾如何逃生、发生地震如何躲避等,通过生命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应急与应变能力。
二、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发展困境
目前,高校的生命安全与体育教育课程简单结合、生命安全教育教学的深度不足、生命安全教育教學的保障乏力,造成了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视度不足、生命安全教育内容浮于表面、生命安全教育实效普遍偏低。
1.高校生命安全与体育教育简单结合,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视度不足。目前,高校普遍将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简单结合,使生命安全教育成为体育教育的附属课程,而体育课程本身都不受到学校管理层、教师及学生的重视,因此作为体育课程附属内容的生命安全教育更加不被重视,从而抑制了生命安全教育效果的体现。
2.高校生命安全教育教学的深度不足,生命安全教育内容浮于表面。不可否认,当前高校普遍设置了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高校生命安全教育普遍流于形式,生命安全教育教学的深度不足,如对于自救的技巧与知识只是口头传授或者对书本的理论进行简要介绍,缺乏实际的演练与操作,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浮于表面。
3.高校生命安全教育教学的保障乏力,生命安全教育实效普遍偏低。由于高校生命安全教育不受到管理层的重视,故而高校生命安全教育资源的匹配不足,生命安全教学的保障乏力,这进一步抑制了高校生命安全的实效性与时效性,譬如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器材缺乏,造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缺乏演练的机会,最终只能纸上谈兵,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极其容易降低学生的积极性。
三、强化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命安全教育的保障性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命安全教育的保障性是强化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础与前提。第一,要分配更多的课时给予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并且规定理论课程与实操课程的相对比例,提高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执行力;第二,要加大对生命安全教学课程的经费投入,如实践器材、实验试剂、安全防具等,改善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条件;第三,要联合政府、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机构来进行生命安全教育联合培训,提高生命安全教育课堂的活力。
(二)强化教学考核,提振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视度
强化教学考核,提振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视度是强化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关键与重点。第一,对于体育教师与辅导员,要加强对其生命安全教育效果的考核,提高他们对于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第二,要设置对高校学生生命安全教育课程考试,并纳入必修学分体系,使其真正重视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第三,高校要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讲评,组织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课堂评价打分,提振各个主体对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
(三)提升教师素质,提高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提升教师素质,提高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效性是强化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保障。师资力量是高校各学科课程教育的核心竞争力,生命安全教育也不例外,故而要加强高校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师资力量,提高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具体包括:一方面,提高生命安全教育师资的准入门槛,如提高体育老师或辅导员的学历要求,真正使得授课老师知晓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与关键知识节点;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体育老师或辅导员的生命安全教学培训,提升其教学水准。
四、研究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生命安全教育是现代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生命安全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尊重和珍爱生命及培养学生自护自救能力的必要环节与重要举措,尤其是在当前高校生命安全事件频频出现的大背景下,提高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课堂地位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高校生命安全教育主要面临着各主体重视程度不高、教学质量偏低、教学模式与内容浮于表面等问题,因此我国高校应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教学考核、提升教师素质,真正提升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与时效性,真正帮助高校学生避免生命安全事件的发生,最终实现平安校园的建设目标。(作者单位为郑州财经学院)
作者简介:张亚威(1990—9—25),男,汉族,河南原阳人,单位:郑州财经学院,研究方向:生命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