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针对临床呼吸衰竭的特点及其诊治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收集患有呼吸衰竭的60例患者有关资料,对其诊治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全部患者都采取动脉气血分析,检查结果中血氧分压不超过60毫米汞柱,有24例患者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是Ⅰ型呼吸衰竭;36例患者动脉气血分析血氧分压不超过60毫米汞柱,且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大于50毫米汞柱,是Ⅱ型呼吸衰竭。呼吸衰竭发展迅速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有27例,对通气换气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是其致病因素;其余33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病情進展较为缓慢。结论: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是其重要诊断依据,还需要结合呼吸功能检查、动脉气血分析及胸部影像检查等进行诊断,临床中应根据呼吸衰竭类型与病因采取个性化治疗方式治疗呼吸衰竭。
关键词:呼吸衰竭;呼吸内科;临床诊治 <
作者简介:常海荣,克东县润津乡卫生院呼吸内科医生。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123-01
1 前言
呼吸衰竭是对肺部正常通换气影响的各种急慢性致病因素,机体不能得到正常氧供或代谢废物二氧化碳不能排出而引起的低氧或高碳酸血症。该疾病能引发酸碱平衡与代谢平衡紊乱,其病因是由于呼吸中枢、呼吸机麻痹,阻塞性肺疾病,胸廓胸膜疾病等肺通气或肺换气疾病的影响,使肺通气受到限制或阻碍,而二氧化碳具有相当于氧气20倍的弥散能力,因此通气功能产生障碍时具有明显降低的血氧分压,通常引起Ⅰ型呼吸衰竭;而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主要对换气功能产生影响,降低的血氧分压同时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导致发生Ⅱ型呼吸衰竭。现将收集的60例呼吸衰竭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后,制定有针对性地治疗方案,疗效比较明显,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的60例呼吸衰竭患者有关资料,其中有37例男患者,23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25-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7岁。根据呼吸衰竭病情进展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本研究中有26例患者为急性呼吸衰竭,其中由严重肺部感染引起有3例患者,呼吸肌或肺组织受胸部外伤严重累及的有5例患者,短期内大量增多尿毒症或肺癌胸膜腔积液的有8例患者,自发性气胸有2例患者,心源性肺水肿有1例患者,呼吸中枢受重度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累及的有2例患者,其它病因有5例患者。34例患者为慢性呼吸衰竭,其中有28例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患者为间质性肺疾病,1例患者为硅肺、石棉肺,3例患者为其它疾病。
2.2 方法:对60例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全部患者入院后都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呼吸功能障碍,但因呼吸衰竭缺少特异性临床表现,患者入院后都实施肺功能检查、动脉气血分析及影像检查。肺功能检测可反应患者通换气功能,胸部X线可对硅肺、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进行良好反应。
3 结果
全部患者都采取动脉气血分析,检查结果中血氧分压不超过60毫米汞柱,有24例患者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是Ⅰ型呼吸衰竭;36例患者动脉气血分析血氧分压不超过60毫米汞柱,且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大于50毫米汞柱,是Ⅱ型呼吸衰竭。呼吸衰竭发展迅速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有27例,对通气换气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是其致病因素;其余33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病情进展较为缓慢。
4 讨论
4.1 呼吸衰竭疾病的临床诊断:分析动脉气血有利于对呼吸衰竭类型及严重程度的诊断,对患者机体酸碱平衡情况深入了解,可提高合理治疗的重要依据,具有易于操作、安全高效等特点,对呼吸功能受损患者可将其作为一项常规检查。肺功能检测针对病情严重且难以配合的患者具有限制性,但判断呼吸功能,通换气能力具有较好效果。X线检查对于诊断呼吸衰竭病因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不断成熟的支气管镜、胸腔镜技术,对于诊断病因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4.2 呼吸衰竭疾病的临床治疗:该疾病治疗涉及呼吸支持、原发病治疗及监测其它器官监测等,Ⅰ、Ⅱ型呼吸衰竭治疗方法存在不完全相同。患者机械通气、氧疗或应用呼吸兴奋剂的基础就是使气道保持通畅,举颌抬颈法对于打开患者气道具有重要帮助,将患者气道分泌物清除,确有需要时实施切开气管进行插管以对患者重新建立呼吸道。Ⅰ型呼吸衰竭通气功能受限患者可采取较高的氧疗浓度,Ⅱ型呼吸衰竭可进行低流量持续吸氧,以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对呼吸进行抑制。
针对呼吸中枢受抑制的Ⅰ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兴奋剂具有良好疗效,但应对适应症严格把握后进行合理应用,但不适合呼吸肌疾患与Ⅱ型呼吸衰竭应用。确有需要时可采取机械通气,使患者通气改善的同时,充分休息疲劳的呼吸机,但要注意避免产生通气过度及不足等并发症,临床中应对通气指标进行严格把握,其中无创正压通气由于具有较少的并发症,疗效较好而适合于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叙.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1.13.
[2] 杨艳飞.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6.
[3] 刘石初.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0.10.
[4] 陈建建,张秋,吴吉锋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9
关键词:呼吸衰竭;呼吸内科;临床诊治 <
作者简介:常海荣,克东县润津乡卫生院呼吸内科医生。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123-01
1 前言
呼吸衰竭是对肺部正常通换气影响的各种急慢性致病因素,机体不能得到正常氧供或代谢废物二氧化碳不能排出而引起的低氧或高碳酸血症。该疾病能引发酸碱平衡与代谢平衡紊乱,其病因是由于呼吸中枢、呼吸机麻痹,阻塞性肺疾病,胸廓胸膜疾病等肺通气或肺换气疾病的影响,使肺通气受到限制或阻碍,而二氧化碳具有相当于氧气20倍的弥散能力,因此通气功能产生障碍时具有明显降低的血氧分压,通常引起Ⅰ型呼吸衰竭;而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主要对换气功能产生影响,降低的血氧分压同时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导致发生Ⅱ型呼吸衰竭。现将收集的60例呼吸衰竭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后,制定有针对性地治疗方案,疗效比较明显,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的60例呼吸衰竭患者有关资料,其中有37例男患者,23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25-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7岁。根据呼吸衰竭病情进展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本研究中有26例患者为急性呼吸衰竭,其中由严重肺部感染引起有3例患者,呼吸肌或肺组织受胸部外伤严重累及的有5例患者,短期内大量增多尿毒症或肺癌胸膜腔积液的有8例患者,自发性气胸有2例患者,心源性肺水肿有1例患者,呼吸中枢受重度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累及的有2例患者,其它病因有5例患者。34例患者为慢性呼吸衰竭,其中有28例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患者为间质性肺疾病,1例患者为硅肺、石棉肺,3例患者为其它疾病。
2.2 方法:对60例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全部患者入院后都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呼吸功能障碍,但因呼吸衰竭缺少特异性临床表现,患者入院后都实施肺功能检查、动脉气血分析及影像检查。肺功能检测可反应患者通换气功能,胸部X线可对硅肺、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进行良好反应。
3 结果
全部患者都采取动脉气血分析,检查结果中血氧分压不超过60毫米汞柱,有24例患者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是Ⅰ型呼吸衰竭;36例患者动脉气血分析血氧分压不超过60毫米汞柱,且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大于50毫米汞柱,是Ⅱ型呼吸衰竭。呼吸衰竭发展迅速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有27例,对通气换气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是其致病因素;其余33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病情进展较为缓慢。
4 讨论
4.1 呼吸衰竭疾病的临床诊断:分析动脉气血有利于对呼吸衰竭类型及严重程度的诊断,对患者机体酸碱平衡情况深入了解,可提高合理治疗的重要依据,具有易于操作、安全高效等特点,对呼吸功能受损患者可将其作为一项常规检查。肺功能检测针对病情严重且难以配合的患者具有限制性,但判断呼吸功能,通换气能力具有较好效果。X线检查对于诊断呼吸衰竭病因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不断成熟的支气管镜、胸腔镜技术,对于诊断病因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4.2 呼吸衰竭疾病的临床治疗:该疾病治疗涉及呼吸支持、原发病治疗及监测其它器官监测等,Ⅰ、Ⅱ型呼吸衰竭治疗方法存在不完全相同。患者机械通气、氧疗或应用呼吸兴奋剂的基础就是使气道保持通畅,举颌抬颈法对于打开患者气道具有重要帮助,将患者气道分泌物清除,确有需要时实施切开气管进行插管以对患者重新建立呼吸道。Ⅰ型呼吸衰竭通气功能受限患者可采取较高的氧疗浓度,Ⅱ型呼吸衰竭可进行低流量持续吸氧,以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对呼吸进行抑制。
针对呼吸中枢受抑制的Ⅰ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兴奋剂具有良好疗效,但应对适应症严格把握后进行合理应用,但不适合呼吸肌疾患与Ⅱ型呼吸衰竭应用。确有需要时可采取机械通气,使患者通气改善的同时,充分休息疲劳的呼吸机,但要注意避免产生通气过度及不足等并发症,临床中应对通气指标进行严格把握,其中无创正压通气由于具有较少的并发症,疗效较好而适合于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叙.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1.13.
[2] 杨艳飞.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6.
[3] 刘石初.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0.10.
[4] 陈建建,张秋,吴吉锋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