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在农历的天空下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国几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我校以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开发实施《栖息在农历的天空下》校本课程,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教育有效结合,引领学生走进传统、亲近经典,帮助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实现文化自信的终极目标。
  立春草木知——课程开发循序渐进
  文化选择是教育所承担的一项重要文化功能,而课程是学校教育进行文化传承的主要媒介。我校立足地域文化特色,紧紧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凝练并发展清泉文化,精心构建富有自身特色的清泉学校文化体系。作为培育清泉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立足学校实际,突出实践特色,大胆改革创新,逐步构建和完善清雅课程体系。为此,我们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并把《栖息在农历的天空下》相关研究作为重要抓手,将教育培植于文化的土壤之中,纳入到清雅课程体系,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中。
  我校的校本课程研究历经春生、夏长、秋收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春生——社团启活动,活动显问题。校本课程研发之初,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依托“汉语言文化”校本社团,“妄图”将所有与文化有关的东西拿来即用,导致内容泛滥,形式单一,思维零散,讲解也是泛泛而谈,没有集中的一个点,完全没有体系。
  第二阶段:夏长——问题变课题,课题生课程。问题的出现直接让我们萌发要通过研究来解决问题的想法,因此申报了省级课题研究项目,紧扣“经典”二字激发学生的研究正式确定。结合学生阅读兴趣,打印经典诗词让学生诵背,学生自制经典诗词课件共享,内容主要聚焦于课内外古诗词,时间主要集中于课间诵读,形式主要体现为齐诵。实践之后又出现新的问题:学生所读诗词比较零散,没有串成线,不成体系。因此,构建课程的想法由此而来。我们的课程目标为:基于清泉文化,培养具有清雅气质的学生,全面构建学生的阅读体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第三阶段,秋收——教师编教材,教材成体系。为了让校本课程向纵深发展,我们决定编写具有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栖息在农历的天空下》应运而生。结合这个选点,最初我们汇集整理相关资料,发现二十四节气涵盖庞大的知识体系,相关内容十分丰富,但并不都能契合目标、为生所用,于是我们化繁求简,从“由来、三候、字源、诗词、对联、农谚民谣、农事歌、文化风俗、趣闻轶事、推荐阅读”十个方面入手搭建二十四节气的知识体系,做到厚积薄发,校本教材《栖息在农历的天空下》初具雏形。
  小满动三候——课程内容丰富多彩
  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阅读活动,《栖息在农历的天空下》处处为学生搭建品味经典、沉淀思考、审视自我的平台,力图让学生时时与经典同行,让阅读为生命奠基。
  学时精细化。早上诵读农谚、民谣、农事歌;大课间诵读对联、古诗词;中午校园广播讲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三候、趣闻轶事;每周专设阅读课,组织学生观看《二十四节气的秘密》《舌尖上的二十四节气》等节目,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文化风俗等内容。成立有“汉语言文化”和“朗诵社团”,追溯二十四节气的字源,推荐阅读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文章。
  内容系列化。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将《栖息在农历的天空下》细化为四大系列:节气专题、节日专题、季节专题、人物专题。
  活动常态化。我们围绕“栖息在农历的天空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①读书活动常态化。经典诵读天天进行,“朗读者”周周推送,读书交流月月开展,“你诵我唱”年年举办。这些活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更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②研学活动常态化。在研学火热的当下,定期组织文化研学活动。结合清明踏青祭祖、重阳登高望远等传统习俗,带学生走进九凤谷、步入三峡人家,引领学生走向自然,感受傳统文化,体会节日魅力。③农事活动常态化。我们开发了校内农事生态基地,每到相应节气,学生根据节气“农事歌”播种、浇水、锄草、采摘。让一花一草替二十四节气说话,让一砖一瓦为校本课程代言。④节日活动常态化。端午时节包粽子、中秋时节尝月饼、元宵佳节品汤圆、正月十五猜灯谜……浓浓的节日氛围中包裹着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⑤成果展示常态化。阅读报告会,朗读者推送,千人诵读经典,传统节日献礼,汉语言文化大赛等成果展示形式多样,有趣的课程孕育多元的成果。
  秋分桂子香——校本课程硕果累累
  阅读滋养生命,文化丰盈内心,正如课程目标所言,经典诗词的学习积淀了学生的文化涵养,学生的清雅气质处处显露,清泉文化深入人心。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汉语言文化大赛夺第一,朗诵比赛获金奖,“你诵我唱”展风采,万人吟诗显风姿,这一切都是校本课程这片土壤上滋养的丰硕成果。经典诵读,延伸课堂,传承文化。学生开展了“栖息在农历的天空下”朗读者活动,朗诵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作品,在家长群里推送;很多学生用微视频介绍宜昌本土的春节习俗、节气活动,并在学校微信群用英语进行全程解说,对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推广作用。
  配合校本课程的学习,学校还开展了系列化的扩展阅读和常态化的文化活动,给学生营造了全面立体的学习空间,浸润在传统文化浓郁的氛围中,滋养了学生的“清雅”气质,提升了他们体察自然的能力,让紧张繁忙的生命诗意地栖居在农历的天空下。
  (作者单位:宜昌市第二十五中学)
其他文献
从国际国内教育发展趋势看,学科教学正在从单学科的封闭发展走向多学科的全面融合。在不同的学科之间进行联动,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全面、更丰富的知识,并以此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基于以上思路,我们创建了主题学习网站。  大的主题学习网站按照学科,一般分为“语文与海”“数学与海”“英语与海”“音乐与海”“美术与海”“品生与海”“科技与海”等。现以“语文与海”为例,以“跟着小黑鱼游大
几年前,我新接手一个班级,班上有十几个调皮蛋。我经常一边收拾着烂摊子,一边不分场合地怒斥着这些“闹塘鱼”,并对他们三令五申,“不准”这个,“不能”那个,可是结果呢?班上还是那么乱,这可怎么办?没想到,一节语文课让我对班上的学生有了新的看法。  五年级上学期,我教孩子们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它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
人一生要做很多事情。喜欢的,感兴趣的事要做;不喜欢,甚至令自己厌烦,但对我们成长有利的事也要做。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文《一个接一个》这一课,正好用来让孩子们明白这个理。  整体把握,初学概括,做快乐的“压缩饼干”。  检查预习,查读课文后,我抛出了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  师:这一课写了哪几件令“我”扫兴的事呢?  生:三件,三件!  师:第一件是?  生:我在玩踩影子的时候,被大人叫回
《比热容》一课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在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本节课以一阵“海陆风”启迪学生的思考、一个“暖手宝液之谜”引发学生的实验探究,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片断1  开课,教师播放海陆风现象视频:夏日的海边,白天海风阵阵、夜晚陆风习习,好舒服好惬意!咦!这样有规律吹向陆地和海洋的风是如何形成的?学生沉默思考,小声议论片刻。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是什么原
“学记语文”是在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和21世纪新课程改革思想的指导、启发下进行的一项语文教学研究。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从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特别是教学实效性不强,效率不高)出发,探索语文教学的“突围之路”。  我们从哪里“突围”?在大家(包括决策者和实施者)把寻觅改革良方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国外的时候,湖北仙桃有一群人在向爱平老师的带领下,把目光投向本土,投向我国古代的教育论著,从中寻找
试若循琅琅书声,登岭拾阶,徽派的青灰砖瓦墙与红漆点金大门显得古朴,砖柱楹联“桃岭育新苗披一岭诗意,杏园读经典沁满园墨香”。桃花岭小学便是这宜昌市西陵区繁华闹市中的一方育人净土。  五年前,贺金莲校长在此播撒了“阅读生根计划”的种子,读名著、诵诗词、背经典……学校行成读书尚文之风,学生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成长。桃小探索“整本书阅读”,随着课程的发展,构建了一个被学生热爱的大阅读课程体系。  传承与发扬
一、开门放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为了解决学生生活范围窄以及观察不细、积累不够导致的作文内容空泛等问题,实验学校和教师克服困难,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刘隔中学、里潭中学除了平时布置“上学路上”“秋收一景”“趣事”“丰收时节”“鱼市”等命题观察日记外,还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到田野、乡村、社区开展活动,观察生活。韩集中学七年级学完《春》《济南的冬天》等课文后,组织学生观察家乡风貌,进
《认识图形》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与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关系,体会“面在体上”,培养空间观念,给予孩子充分的体验感知时空。  直观渗透 承上启下  师:老师带来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你们能说出它们是什么图形吗?(展示药盒、魔方和水杯,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中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师:你们知道在这些图形中还藏着哪些图形吗?(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找出
预习设计是生态课堂的必要环节。设计中,可以渗透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关注学习重点,帮助教师客观地掌握学情,成为“顺学而导,突破难点”的依据。  我们可以从“读、思、问、找”四个方面考虑预习内容的设计。  读。作为语文学科的预习,读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在读的预习设计中应该包括:1.字词预习,扫清学生读的障碍;2.读的预习,帮助学生提高语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关于字词预习。生字预习,可以练习题的形式检
从2014年开始,宜昌市作为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其主要任务之一是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框架、评价标准,研制开发评价工具,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此,我们宜昌市初中生物学业评价课题组的教师展开了基于课标的初中生物学业评价标准构建的相关研究。  所谓标准,是指衡量事物的准则,是对事物进行评判的尺度,是按要求完成的程度或水平。美国学者林恩·克拉克认为,标准分为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