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明月”的人生,比《明朝那些事儿》还精彩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人公

   2021年7月2日,上海发布一批市管干部任职前公示,曾撰写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的石悦名列其中。
   2006年3月,广东佛山,一个来自湖北宜昌的年轻人,在电脑上敲下“明朝那些事儿”6个字。然后,一段属于当代文坛的传奇诞生了。
   全国十大畅销书之首,全国中小学生必读十本好书之一,5年销量突破1000万,各路名家纷纷点赞。
   人们开始寻觅那个叫“当年明月”的作者。可渐渐地,“当年明月”这个名字却消失在了大众视野。
   15年过去,再次看到“当年明月”这个名字,不是在文坛,而是一纸官方任命。如今,石悦已任中共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有人说这是石悦的逆袭,也有人惋惜“当年明月”的消失。在他看来,不遗憾不后悔,按照自己的方式过人生,那就是最好的。

1


   “所有的英雄,都是平凡的。千回百转,千锤百炼,矢志不改,如此而已。”
   人们喜欢在名人身上添加各种“奇幻”色彩。石悦也不能被免俗,于是便出现了对其“少年天才”的各种描述。
   但是,当他坐进央视《面对面》的演播厅时,石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辟谣”。
   在他的记忆中,那个出生在湖北普通干部家庭里的5岁顽童,并不知道历史为何物。
   父母上班,根本就没时间管他。大多数的童年时光,石悦是独自在屋子里度过的。直到有一天,父亲带回来一本厚厚的大部头——《上下五千年》。
   石悦并没有特别喜欢这么一件礼物,可待在家里又没什么事可干,这本《上下五千年》便成了他年幼时的玩伴。起初不过就是看看故事,等到他对历史产生兴趣,已经是上中学的事情。
   喜欢读书是一件潜移默化的事情,2009年接受采访的时候,石悦曾说过:有时候每天也只看两个小时,但是他却坚持了13年。
  1996年,石悦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那时候的自习室里,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男生:明明学的是法律专业,偏偏他的身边摆满了各种“闲书”——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最难啃的量子力学也被他抱着津津有味地读。
   除了学习专业知识,石悦在自习室常常坐到夜深人静。很多时候,就连室友都快忘了他的存在。
   你问他不会感到孤独吗,他的答案里却充满了一种喜悦和满足:“你到这个世界上来,你应该要有这样一个觉悟:一个人无论多厉害,他都有生命终结的那一天。那在这段时间里做什么呢?不断地看书,懂得这个世界的很多东西,知道这个世界的规律,那是一种无比的喜悦,狂喜!”
   对于读书这件事,石悦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执念。当同学们去聚餐、游戏的时候,他却坚持成为那个“不合群”的人。多年后,他坐在央视的演播厅,以一名“现象级”作家的身份说出那句:“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有很多种选择。但是在超越所有这些东西之上还有一样东西,叫智慧。”

2


   “隐忍和沉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终将爆发在最后那一刻。”
   大学毕业后,石悦当了公务员。因为性格一如既往的“孤僻”,所以在很多人眼中,他毫不起眼,甚至觉得他“能力一般”。可是没人知道,每天下班后,石悦躲进的那间小小的卧室里,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创作《明朝那些事儿》,在石悦看来是一种“自然流露”。书读百遍,不仅其义自见,也能笔下生花。
   很多人说,上班工作,哪有时间和精力搞副业?可石悦始终相信一件事:“人只要不干那些乌七八糟的事,他会有很多时间的。你下班之后吃完饭,洗把脸,开始写东西,很简单的,就看你愿不愿意过这样的日子。”
   从此,石悦过上了别人下班他加班,每天坚持三四个小时写作,没有周末的生活。
   从2006年到2009年,4年一千四百多天,2052000字的《明朝那些事兒》,惊艳了整个文坛。

   那一页页的历史,不再是一条条目录,而是真真实实发生的事情,是无数人酣畅淋漓的一生。而石悦的成功也恰恰印证了他笔下朱重八的一生:“长期的困难生活,最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难后,只能怨天尤人,得过且过;而另一些人虽然也不得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但他们的心从未屈服,他们不断努力,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人们再议论起他的名字,不再“不屑一顾”,而是换成了那句“没想到这般了不起”。
   当下社会,我们常常听到有人抱怨生不逢时,感慨向上的通道太难,又或者寻求捷径。但是,人生哪有容易走的那条路?
   石悦说:“那十几年,我一直没什么朋友,可是我觉得,我很强大。我经常扫视周围的人,我有一种优越感,觉得我懂得的东西,超越了很多同龄人。”
   向上的阶梯永远存在着,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两样东西:一曰勤,二曰忍。

3


   “给你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只为让你知晓世间百态;使你困窘潦倒,身处绝境,只为让你通明人生冷暖。”
   石悦凭借《明朝那些事儿》出名之后,到底有多牛,一起来看一组数据:连续7届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最近3年,磨铁集团对《明朝那些事儿》的图书版权及数字阅读累计采购金额为4284.29万元。更厉害的是,该书在豆瓣上的评分至今仍高达9.1分。
   照理说,这样的成绩放在一般人身上,就算清高一些不趁热打铁,写点《唐朝那些事儿》《宋朝那些事儿》赚个盆满钵满,也得把“职业作家”的身份定下。
   可面对一大批拥趸,以及呼吁他专职写作的读者,石悦却“两耳不闻窗外事”,踏踏实实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每天照样挤公交,坐地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因为和那些想成名的人不同,他写作的初衷只是因为兴趣。
   “现在所谓的‘当年明月’不是我。我感觉我经常看着他,看着这个所谓的畅销书作家。看着他我在想,这个人什么时候会消失?历史告诉我,无论脑袋多清醒,被人捧久了,人就会变傻,就会认为你所得到的那些东西是你应该得到的。我一步步看着他走上来,我也准备看着他一步步地走下去。”
   有人说“出名要趁早”,石悦却有着远超同龄人的少年老成。他拥有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他认为这个世界总是有规则的,物极必反,盛极则衰。所以无论富贵还是平凡,对他而言都是一种体验。
   他没有想过把爱好当成职业,而是沿着现实的生活轨道继续平常的日子。这份理性和通透,不仅让他走得更高,也能走得更远。

4


   “张牙舞爪的人,往往是很脆弱的。因为真正强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会温和,温和就会坚定。”
   和大家说两个发生在“当年明月”身上的插曲。
   第一件是《明朝那些事儿》最初在天涯论坛上开始连载的头几个月。因为点击率很快超过300万次,以黑马之姿傲视“煮酒论史”版块。这时,一个一个的“黑粉”冒出来质疑,“不可能这么火,点击率造假了吧?”“都是野史,作者居心不良。”有些资深的版主甚至阻止读者看帖。
   于是,天涯“煮酒论史”版块有史以来最激烈的论战开始了。
   面对那些无端指责,石悦也就是一开始郁闷了一下。但是没有声嘶力竭的辩解,有的只是默默地耕耘。
   离开天涯的是非之地,他开了博客,不仅依然吸引着大批读者,也让《明朝那些事儿》登上了网络文学的顶峰。
   第二件事,发生在2009年,《明朝那些事儿》结集出版。不过为了回馈一直以来支持自己的读者,他依旧免费在网上连载。这时候,有人就好心提醒他,这样会让你“损失惨重”。因为有人在网上看了,就不会在线下买了。
   但是石悦的回答是:“我相信这个时代是个自由的时代,每个人都有看与不看的自由,也有买和不买的自由,任何人都不应该去强迫。”
   结果我们都知道,石悦的做法收获了所有读者的拥护,线下的销售也打破了无数个纪录。
   后来,石悦的行事作风一直沿用到他的工作当中,在下属的眼中:“他年龄不大,很阳光,没有领导的架子。”下乡调研,在村民那里他“没有官架子,接地气”,挂在嘴边的永远都是“多多指教、多多学习”。
   只有内心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

5


   “成功只有一個,那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在《明朝那些事儿》里,石悦对徐霞客有这样一段评价:“从俗世的角度,徐弘祖是个怪人,这人不考功名,不求做官,不成家立业,按很多人的说法,是毁了。
   我知道,很多人还会说,这种生活荒谬,是不符合常规的,是不正常的,是缺根弦的,是精神有问题的。
   我认为,说这些话的人,是吃饱了,撑的,人只活一辈子,如何生活,都是自己的事。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是石悦的笔名出处,也是他最喜欢的一句诗。曾经有无数读者不理解石悦的选择,可生活最后都告诉了我们:人活得千姿百态,有喜欢冒险的,就有随遇而安的……只要不遗憾不后悔,那就是最好的。
   也许此间再无当年明月,但是石悦已乘彩云归。
其他文献
本文主人公      熟悉电视节目《非你莫属》和《爱情保卫战》的人都知道,舞台上的主持人涂磊经常表情严肃,任凭嘉宾的情绪多么激动,他也能面不改色,理智面对。而比他的表情更酷的,是他的点评,就像是根根利箭,无比精准地直戳人心。   有人说,涂磊是一个犀利的媒体人,但谁也不能否认,涂磊的话虽然刺耳,却总似良药,能给人诚恳的情感建议和理性的婚姻解读,一语点醒梦中人。而涂磊在给别人婚姻忠告的同时,也有着自
期刊
本文主人公   一对夫妻、两匹马、一架车、400天,从新疆伊犁到湖北襄阳行走3000公里,他们依旧在路上。一袭红衣飘飘,两挂銮铃叮当,并肩信马由缰,看最美夕阳,望无际雪山,观浩瀚星空。   他们一路上捡拾收获,也学着不断放下。这场纵马旅行,让郑景泰张雯晴夫妻的人生更加丰盈。为圆梦,暂离尘世喧嚣   立夏后,郑景泰和张雯晴经过短时间的休整,再次骑马上路,从湖北襄阳往福建方向奔去。   “起舞,你
期刊
本文主人公   “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这是很多人熟悉的一首歌,每当激昂的旋律响起,总能让人热泪盈眶。这也是“航天员女教头”黄伟芬最喜欢的一首歌。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她创建了我国航天员选拔与训练技术体系,建立和发展了相关技术。30多年来,她已7次送自己选拔培训的航天员飞上太空,为实现载人航天历史性的突破做出重要贡献,载人航天工程3
期刊
本文主人公      黄雅莉结婚了。对方是恋爱长跑16年的初恋,消息一出,很多人深感诧异。   如果不是结婚的消息冲上热搜,很多人都记不起来她曾是2005年超级女声的一员。因为现在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黄雅莉,早已不是歌手黄雅莉,而是“生活家”黄雅莉。   或许你和我一样,很久都没听黄雅莉唱歌,其实她一直在坚持唱歌。不仅如此,她还绘画,旅行,搞装修,把生活过成了诗。   如今,这个“宝藏女孩”
期刊
本文主人公      2021年8月5日下午,东京奥运会跳水项目女子单人10米台决赛,中国14岁小将全红婵发挥完美,强势夺冠,为中国代表团摘得第33枚金牌。   全红婵7岁学跳水,11岁进广东队,13岁进国家队,14岁成为中国队最年轻的选手,像一匹蒙着眼罩的千里马,不知周遭地出现在世界顶级跳水赛事上。   成名如此之早,又如此之快,跳水界的老前辈們对全红婵给出一致好评。中国第一位奥运跳板跳水冠军、
期刊
本文主人公      2021年6月的一天,河南洛阳的一间教室里,孩子们的朗读声轻快悦耳,黑板前的汤松手拿着粉笔,正在“吱吱嘎嘎”地写着什么。虽然背对着孩子,但从他偶尔的轻轻点头,和随之掠过的丝丝笑容反复交织,能看得出来,这一片美妙无比的诵读声,让汤松完全愉悦地沉浸其中。   多年之前,一场罕见疾病让汤松陷入无边的脆弱,是妈妈的日夜倾情守护,让他披上了坚不可摧的“铠甲”。从此之后,人生的霜剑风
期刊
离婚协议约定的抚养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降低?   碰到一方称收入水平下降和再婚再育的影响,要求降低抚养费,法院会怎么判?   近日,在一起抚养费纠纷案件中,二审最终驳回男方要求降低抚养费的诉请,依法改判男方应按照离婚协议约定足额支付抚养费。【基本案情】7000元的抚养费我付不起了   2020年6月初,离婚后独自带儿子的方晴收到了前夫袁亮发来的一条微信:“我看了一下,最近资金很紧张。我想用房屋相应价
期刊
本文主人公本文主人公  2021年8月19日是第四個“中国医师节”,中宣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2021年“最美医生”先进事迹。邢锦辉、吴安华、邱玲、汪四花、张颖、张忠德、赵扬玉、顾玉东、童朝晖、路生梅10名个人和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团队光荣入选。  这其中,有一位被称为追捕病毒的“福尔摩斯”的女性,她就是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颖。  2020年,面对“新冠病毒”这个陌生的敌人,众多医护人员和
期刊
你听说过捐血、捐器官,可你听过捐母乳吗?徐靓作为一名主持人,曾获得“金话筒主持人”、中国新闻奖,但她最喜欢的称呼却是“母乳爱志愿者”。   徐靓和团队用8年时间,为急需母乳救治的患儿奔走,号召妈妈们捐献母乳,免费救治2000多名早产及重症患儿,并让母乳喂养公益在全国推广开来。001号爱心母乳捐献者   2012年,徐靓39岁高龄生下儿子牛牛,亲友好心提点:“喂母乳,身材易走形,伤元气。”但徐靓充分
期刊
丈夫盗用妻子的名字和照片进行网络诈骗。丈夫被判刑后,妻子提出离婚,并以名誉受到损害为由,向丈夫索要离婚损害赔偿……被家暴后提出离婚,丈夫求她给半年考验期   2020年春节前的一天晚上,一辆警车和一辆救护车相继停在济南一个小区的居民楼前。随后,一个女人被抬上救护车,一个男人被带上警车。被抬上救护车的女人叫陈婷,被带上警车的男人是她的丈夫王永平。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原来,2020年元旦刚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