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完善和深化化院系两级管理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现实需要,高职院校应深刻认识此问题的重要性,结合目标管理,建设灵活有效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并加强作风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为深化院系两级管理提供环境保障。
【关键词】高职院校长;两级管理体制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已经逐渐由原有的集中式管理模式过渡为以院系两级管理为核心的多种管理模式,实现了管理职能的转变和管理重心的下移。实践证明,院系两级管理有利于收缩管理跨度,减少管理环节,解决高度集权模式下各项具体事务管不细、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使领导层能集中精力谋发展、定政策、办大事;同时,将人、财、物的支配权适当下放到系部处室,在专业建设、人员使用管理、办学资源分配使用、内部核算等方面优化资源配置,使系部成为责、权、利统一的管理实体,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然而,深化院系两级管理,是触及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深层次问题的改革措施,涉及诸多方面,随着管理工作的深化,各个管理项目都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如个别部门领导组织协调不到位、信息不畅、激励措施不当、控制不严、效率低下等,系部处室承担的责任也难以真正落实到位。如何完善院系两级管理,把管理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仍是高职院校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顺应教育及市场发展规律,认识完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我国高职院校的自主权正在日益增强,大学已逐渐成为一个办学经营的实体。“大学需要经营”已成为大学管理的一个核心理念。因此,高职院校办学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必须考虑经济效益,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也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也就是说,在坚持教育公益性、事业性的同时,必须引入教育的产业运作机制。
从办学资源角度出发,高职院校管理的功能在于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办学资源。我院由高职院校集中统一管理转变为院系两级管理后,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在于引入市场机制,对各系部的资源配置起导向作用,扶持优势和特色板块,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宏观调控和平衡协调,保证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效益;微观管理上则重心适度下移,以市场导向决定资源配置方式,使资源配置与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充分调动系部处室一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解决办学资源配置不当、决策失误、浪费严重和“贫富”不均等实际问题。
从管理效率来看,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可以适当调整管理幅度和层次,让每一管理层面都能管得到位,管得有效。层次过多容易导致效率低下,幅度过大也可能造成管理失效;如果院一级权力过于集中,可能导致基层缺少活力,如果高职院校全面放权,又可能出现调控力削弱。我院实施院系两级管理以来,明确了高职院校作为院级主办者对全院性事务的宏观管理权和系部一级作为具体承办者的微观管理权力。高职院校负责全院大政方针、事业规划、宏观管理、检查监督等,有关处室系部则可在其内部组织教学、科研教改、人事安排、学生管理、财务预决算、修缮工作等方面享有自主决策、自主管理的权力,从而建立起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办学机制。
二、结合目标管理,建设灵活有效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
管理的核心是决策,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效率,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高效运行,需与完善周密的目标管理体系相结合,用目标来激励人,用制度来约束人,用效益来评价人,用成果来使用人,使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目标管理便于权力下放,有利于解决组织的集权和分权的矛盾,有助于在保持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使组织更有活力;同时,目标管理注重成果,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目标考核体系,可实现按贡献大小来评价各层级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绩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要根据发展规划和办学特色制定发展战略,将战略目标分解成阶级性目标和局部目标群,并建立目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监督机制,确保系级目标与院级目标的一致性,保证整体目标如期实现。系部的基本目标是确保本系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和完成,高职院校领导和其他职能部门要为系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指导、保证和服务。系部承担了高职院校的教学、学生、师资、科研和社会服务等管理工作,这些管理工作目标组成了系部运行的目标体系。由于系部比院一级更为了解教师情况、学生动态、工作学习、教学科研,更为贴近一线的工作与服务,而且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主要是分专业同社会的有关行业发生联系,因此要将系一级组织作为目标管理的基础,把管理的重心放在系级部门,适当下放权力,把系部作为日常管理的实体,注重调动系部的主动性,使之建立起自我调控、信息灵敏的管理主体。
三、加强作风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为深化院系两级管理提供环境保障
院系两级管理能否真正落到实处,需优良的工作作风予以保障,系部一级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影响也不可低估。系部一级管理者如素质和水平不够,容易给管理工作带来混乱和失效。必然导致院级层面不敢放手、放权。因此,欲完善和深化两级管理加强,必须加强作风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要认真分析现状,切实提升素质。应该肯定,大部分管理者能够坚持以人为本,为教学、科研,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服务。然而也应该看到,管理者中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现象,尽管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危害严重,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和建设,影响着良好院风、学风、政风的形成。高职学院必须要促使管理者认清自身责任,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二是要更新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高职院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管理者要切实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树立管理即是服务的意识,工作上主动热情,管理上以人为本,服务上尽心尽力,始终把服务放在首位,自觉把工作精力集中到办好事、办实事、解决群众困难、提供优质服务上来。要坚持“师生利益无小事”思想,主动为师生排忧解难;要时刻关注广大师生员工的要求,从最不满意的地方做起,从广大师生员工的身边小事抓起,尽心尽力解决他们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困难;要深入到学校师生的生活中,变上访为下访,变要我解决为我要解决,与广大师生交真朋友、说真心话、办实在事,真正体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宗旨。
三是要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倡导立说立行、雷厉风行、令行禁止,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办出速度,办出成效;要增强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规范办事程序,畅通工作渠道,提高工作效率;要认真对待每一件工作,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部门间要互相配合,同事间通力协作,努力形成人人求实、奉献,能办大事、会办难事、敢办新事的工作作风。
四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要健全规章制度,把言行置于制度的规范之中,实现行有制度,办有规则,把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在健全制度的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工作机制。首先是要建立管理者的自律机制,使管理人员经常“三省吾身”,对照岗位标准检查自己的行为;其次是沟通机制,及时听取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尽快解决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难事;三是下访机制,“位置下移”勤下基层,“工作前移”争取主动;四是监督机制,把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师生监督、社会监督等很好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及时發现和纠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院校长;两级管理体制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已经逐渐由原有的集中式管理模式过渡为以院系两级管理为核心的多种管理模式,实现了管理职能的转变和管理重心的下移。实践证明,院系两级管理有利于收缩管理跨度,减少管理环节,解决高度集权模式下各项具体事务管不细、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使领导层能集中精力谋发展、定政策、办大事;同时,将人、财、物的支配权适当下放到系部处室,在专业建设、人员使用管理、办学资源分配使用、内部核算等方面优化资源配置,使系部成为责、权、利统一的管理实体,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然而,深化院系两级管理,是触及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深层次问题的改革措施,涉及诸多方面,随着管理工作的深化,各个管理项目都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如个别部门领导组织协调不到位、信息不畅、激励措施不当、控制不严、效率低下等,系部处室承担的责任也难以真正落实到位。如何完善院系两级管理,把管理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仍是高职院校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顺应教育及市场发展规律,认识完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我国高职院校的自主权正在日益增强,大学已逐渐成为一个办学经营的实体。“大学需要经营”已成为大学管理的一个核心理念。因此,高职院校办学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必须考虑经济效益,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也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也就是说,在坚持教育公益性、事业性的同时,必须引入教育的产业运作机制。
从办学资源角度出发,高职院校管理的功能在于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办学资源。我院由高职院校集中统一管理转变为院系两级管理后,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在于引入市场机制,对各系部的资源配置起导向作用,扶持优势和特色板块,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宏观调控和平衡协调,保证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效益;微观管理上则重心适度下移,以市场导向决定资源配置方式,使资源配置与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充分调动系部处室一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解决办学资源配置不当、决策失误、浪费严重和“贫富”不均等实际问题。
从管理效率来看,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可以适当调整管理幅度和层次,让每一管理层面都能管得到位,管得有效。层次过多容易导致效率低下,幅度过大也可能造成管理失效;如果院一级权力过于集中,可能导致基层缺少活力,如果高职院校全面放权,又可能出现调控力削弱。我院实施院系两级管理以来,明确了高职院校作为院级主办者对全院性事务的宏观管理权和系部一级作为具体承办者的微观管理权力。高职院校负责全院大政方针、事业规划、宏观管理、检查监督等,有关处室系部则可在其内部组织教学、科研教改、人事安排、学生管理、财务预决算、修缮工作等方面享有自主决策、自主管理的权力,从而建立起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办学机制。
二、结合目标管理,建设灵活有效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
管理的核心是决策,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效率,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高效运行,需与完善周密的目标管理体系相结合,用目标来激励人,用制度来约束人,用效益来评价人,用成果来使用人,使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目标管理便于权力下放,有利于解决组织的集权和分权的矛盾,有助于在保持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使组织更有活力;同时,目标管理注重成果,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目标考核体系,可实现按贡献大小来评价各层级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绩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要根据发展规划和办学特色制定发展战略,将战略目标分解成阶级性目标和局部目标群,并建立目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监督机制,确保系级目标与院级目标的一致性,保证整体目标如期实现。系部的基本目标是确保本系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和完成,高职院校领导和其他职能部门要为系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指导、保证和服务。系部承担了高职院校的教学、学生、师资、科研和社会服务等管理工作,这些管理工作目标组成了系部运行的目标体系。由于系部比院一级更为了解教师情况、学生动态、工作学习、教学科研,更为贴近一线的工作与服务,而且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主要是分专业同社会的有关行业发生联系,因此要将系一级组织作为目标管理的基础,把管理的重心放在系级部门,适当下放权力,把系部作为日常管理的实体,注重调动系部的主动性,使之建立起自我调控、信息灵敏的管理主体。
三、加强作风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为深化院系两级管理提供环境保障
院系两级管理能否真正落到实处,需优良的工作作风予以保障,系部一级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影响也不可低估。系部一级管理者如素质和水平不够,容易给管理工作带来混乱和失效。必然导致院级层面不敢放手、放权。因此,欲完善和深化两级管理加强,必须加强作风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要认真分析现状,切实提升素质。应该肯定,大部分管理者能够坚持以人为本,为教学、科研,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服务。然而也应该看到,管理者中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现象,尽管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危害严重,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和建设,影响着良好院风、学风、政风的形成。高职学院必须要促使管理者认清自身责任,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二是要更新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高职院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管理者要切实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树立管理即是服务的意识,工作上主动热情,管理上以人为本,服务上尽心尽力,始终把服务放在首位,自觉把工作精力集中到办好事、办实事、解决群众困难、提供优质服务上来。要坚持“师生利益无小事”思想,主动为师生排忧解难;要时刻关注广大师生员工的要求,从最不满意的地方做起,从广大师生员工的身边小事抓起,尽心尽力解决他们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困难;要深入到学校师生的生活中,变上访为下访,变要我解决为我要解决,与广大师生交真朋友、说真心话、办实在事,真正体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宗旨。
三是要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倡导立说立行、雷厉风行、令行禁止,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办出速度,办出成效;要增强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规范办事程序,畅通工作渠道,提高工作效率;要认真对待每一件工作,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部门间要互相配合,同事间通力协作,努力形成人人求实、奉献,能办大事、会办难事、敢办新事的工作作风。
四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要健全规章制度,把言行置于制度的规范之中,实现行有制度,办有规则,把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在健全制度的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工作机制。首先是要建立管理者的自律机制,使管理人员经常“三省吾身”,对照岗位标准检查自己的行为;其次是沟通机制,及时听取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尽快解决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难事;三是下访机制,“位置下移”勤下基层,“工作前移”争取主动;四是监督机制,把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师生监督、社会监督等很好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及时發现和纠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