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晚清历史上,曾国藩是举世皆知的名臣良将,他集各种优良传统文化于一身,在个人修养、政治、军事、艺术以及家庭教育方面,均有突出的成就和杰出的贡献,他一生立功、立德、立言,为我们现代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思想与文化财富。不过任何人都有两面,在谈及曾国藩的大多数时候,他都以正面光辉的形象示人,而透过历史这一块放大镜,以更加细致和学术的眼光研究曾国藩,就会发现他也有反面,即也有失败和不尽如人意的一面,综合曾国藩的正面与反面,才能对他形成更加深入和客观的认识。本文首先对曾国藩的正面与反面进行了介绍,然后就曾国藩立功、立德、立言对我们现代人带来的启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曾国藩;正面;正面;三不朽;启示
《左氏春秋》将立功、立德、立言视作“三不朽”,其代表着一种对永恒的价值追求。古往今来,有意或无意达到“三不朽”标准的人并不多,而曾国藩绝对当属其中一人。晚清时期,我国整个社会都亟待变革、日益动荡,在这样的基本时代背景之下,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组建湘军、平定内乱、主办洋务、训教子弟,取得了不菲的功绩,帮助暂时稳定了晚清局势。经过了时代的淘沙,曾国藩一生的所学、所言、所为不断为人所熟知,与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甚至有“中兴第一名臣”的誉称。曾国藩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思想与文化财富,值得我们进行研究、挖掘与学习。
一、曾国藩的正面与反面
曾国藩,汉族人,字伯涵,谥号文正。生于清朝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1872年3月12日)去世。他是晚清名臣,也是政治家、戰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曾组建湘军,为清政府平定太平天国,发起洋务运动,留有《曾国藩家书》(书信集)、《治学论道之经》等,在个人修养、政治、军事、艺术以及家庭教育方面,均有突出的成就和杰出的贡献。但世人皆有两面,曾国藩亦是如此。
(一)曾国藩的正面
从正面来认识曾国藩的话,如上所述其成就涵盖个人修养、政治、军事、艺术以及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这也是为什么至今为止,依然有诸多的人专门研究曾国藩。
1、政治方面
康乾盛世之后,清朝政府就开始逐渐的衰败,尤其是到了晚清,皇家政府的统治,更是岌岌可危[1]。曾国藩凭借其自身敏锐的政治眼光,客观的认识到了这样的局势,他认为当时晚清社会贫穷还不足以为患,还有回旋的余地,但是民心涣散,则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是很大的隐患。为此,曾国藩在个人的政治前途规划上,坚持以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等为基本原则,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重聚民心。他不论是对自身,还是对手下的官员,都严格的要求“廉正”,主张礼治、仁政,关注、尊重百姓的民生生活,反对扰民和暴政,严惩鱼肉百姓、贪赃枉法之徒。经济,是国家、政治和民生的命脉,对此曾国藩自然有所认识,他首先从最现实、最实际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农业在当时国家经济建设当中的重要地位(至今农业依然是我国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提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 [2]。并明确要求,当时的所有州县以重视和加强农业生产为第一要务,缓解民生困境,足以可见其政治眼光的博大与实际。对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政治看法,曾国藩更有远见,他客观的承认失败,并分析原因,认为要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技术,训练新的士兵,于是其主办洋务,积极支持洋务运动,率先在我国引入了全新的技术和经济模式。
2、军事方面
在军事上曾国藩也有着诸多的过人之处,如他提出了兵贵精不贵多的理论,认为军队的战斗力并不一定体现在数量上,他还指出军队数量越多,国家的负担也就越重,这只会使得国家更加的贫穷。为了提高军队的质量,在没有能力生产武器的情况下,曾国藩只能向外买进洋船、洋炮、洋枪,这对推进我国武器近代化发展来说,影响是相当深远的。他组建了湘军,并对选将的标准尤为严格,对于他来说,一名好的将领固然要智勇双全,但却要将“德”放在首位,即要有“忠义血性”。曾国藩在建立湘军的同时,也改革了清朝的世兵制,采取募兵制,主张在乡农当中选取、招募士兵,因为乡农比市民,更能够吃苦、更能够适应艰苦的战争环境。在治军方面,曾国藩煞费苦心,他将儒家学说引入到了军事治理中来,对官兵进行伦理纲常教育,而并不是以为的操练身体和作战技巧,“仁、礼、忠、信”是曾国藩对麾下士兵的基本准则要求[3]。凭借治军之才,曾国藩为清政府镇压了太平天国、重挫捻军,这些成就已经为人耳熟能详。但实际上,曾国藩在军事方面的成就,还影响了后来的好几代人,如黄兴、蔡锷、张之洞、袁世凯等人,都或多或少的采取了曾国藩在治军方面的办法。民国蒋方震在其著作《国防论》,直接将曾国藩尊为“军事天才家”,向所有的领军者,推崇曾国藩,号召向曾国藩效法。蒋介石、毛泽东在后来,同样重视曾国藩在治军方面的思想和方法,如“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这一点就非常受毛泽东的重视。
3、个人修养及家庭教育等方面
曾国藩在个人修养、学术、艺术以及家庭教育方面,也具有诸多正面的成就。如曾国藩学习、钻研程朱理学,不过他并不盲目的崇拜,而是择优而取。在文学上,他创立了“湘乡派”,倡导古文的写作,应当深宏骏迈,具有汉赋气象。他主持选编了《经史百家杂钞》,这在当时成为了文人学习作文的典范。后世之人,如梁启超、谭嗣同、林纾和严复等,都深受其文风的影响。在书法上,曾国藩的成就依然卓越,只是被其在军事和政治方面的成就所掩盖。他对于书法艺术,一方面是具有深厚、独到的理论认识,提出了关于书法的乾坤大源之说,相关学说散见于其个人日记、家书和其他的一些文章当中。在实践创作上,他的个人日记以130万字毛笔书法写成,绝对可以作为传世书法作品一观。至于在家庭教育方面,曾国藩则留有《曾国藩家书》,由近1500封书信集成,可以说是人尽皆知,至今依然被用于指导家庭教育。
(二)曾国藩的反面
要客观、全面的认识曾国藩,就必须要同时了解其方面,如他的失败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杀戮过重、剿捻失力
在增压太平天国时期,曾国藩下令杀人过多,被当时的百姓称为“曾剃头”。但即使是这样的大下狠手,曾国藩在剿捻的表现上,也不是非常的得力,于是剿捻的责任转移到了李鸿章身上[4]。李鸿章师出曾国藩,采取的剿捻方略也和曾国藩基本相同,可实际上剿灭捻军的功劳,应当归李鸿章所有,所以不论是世人来看,还是曾国藩自己来看,这都是令人失落的。
2、天津教案处置不当、开“兵为将有”先例
天津教案可以說是曾国藩生平最大的败笔,暂不论历史事件的真相如何,曾国藩答应法国方面的要求,下令处死当时的带头分子20人,并让其他25人充军流放,其中包括了当时的天津知府、知县,同时派特使向法国登门道歉,赔偿损失46万两银。这一决定最终让曾国藩身败名裂,被所有的百姓痛骂。对此曾国藩自身也反省到“外惭清议,内疚神明,忍心害理,悔恨之至,萃六州之铁不能铸此一错”。再者是曾国藩对军队治理的改革,也显示出了其个人的私心,开创了我国历史上“兵为将有”的先例,间接导致了民国时期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二、曾国藩立功、立德、立言对我们的启示
综合来看,虽然曾国藩的一生有所败笔,但是其也绝对称得上是“三不朽”,有立功、立德、也有立言。他的这些所有成就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精神、思想与文化财富,值得我们对此加以学习,从中获取启示。
(一)曾国藩的立功及其启示
曾国藩的一生功绩难以一一赘述,他虽然出身条件优越,生活宽裕,但是却毫不好逸恶劳,在祖父、父亲的指导下,勤奋好学,6岁入塾,8岁便能诵五经、读八股文。儿时的成绩不细说,道光十三年即1833年,曾国藩为秀才,道光十八年中贡士,殿试获同进士出身,朝考选翰林院庶吉士。之后在京城的十年当中,他连升十级,成为了治国大官。他在43岁的时候,就开始组建湘军,并在54岁攻陷天京,为清政府平定太平天国,发起洋务运动,提出在美国设立“中国留学生事务所”[5]。从曾国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人都应当努力向学,并将国家和民生的建设,作为自身的责任,不论自身身处在什么样的岗位上,都要恪尽职守、尽忠尽责,努力开创一番事业。
(二)曾国藩的立德及其启示
不论是在为人、为政还是治军方面,曾国藩都树立了良好的德行,他时时刻刻都将“德”字放在最首位,不论是对待自身,还是对待百姓、对待麾下的士兵,都以“德”为最基本的要求,即使是做官,也要“以德求官”。曾国藩深谙传统文化礼教,并用以严格约束自身的言行,虽然德高望重,却不故作姿态,另手下的官员、将军、士兵信服[6]。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物质和经济的丰富,淡化了一些人的道德观念,这是不利于整个社会、国家、民族建设、发展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习曾国藩,凡事先立德,用“德”来作为言行准则,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共建和谐社会。
(三)曾国藩的立言及其启示
立言方面,曾国藩留有《治学论道之经》、《持家教子之术》、《冰鉴》、《曾国藩家书》、《经史百家杂钞》,集中体现了他对为人处世、治国理政、学术研究、家庭教育乃至养生的见解和理念。其中尤以《曾国藩家书》最为人所熟知,至今依然有很多人将其作为提升自我个人修养,或是家庭教育的指导。对于任何的现代人来说,应当仔细研读《曾国藩家书》,从曾国藩的“立言”中,去直接获取精神、思想与文化精髓,听取先贤的教导。
三、结语
作为晚清名臣良将,曾国藩做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虽然其人生当中也有反面、也有败笔,但是这却掩盖不了他的光辉。作为现代人应当客观、全面的认识曾国藩,并从他的立功、立德、立言中获取启示,不断的提升自我、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曾志诚.曾国藩修身治世的特征及其价值探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0,37(04):43-48.
[2]黎晓娜,何远梅,王倩,龚少英,刘华山.曾国藩坚毅人格构成、养成路径及对教育的启示[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01):92-95.
[3]周接兵.曾国藩君子人格养成思想述论[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0,40(01):22-28.
[4]张守涛.曾国藩的“不完美”[J].文史博览,2018,33(06):58-59.
[5]彭昊,徐芳.论曾国藩、左宗棠家训的共同特征[J].湘南学院学报,2019,40(06):37-42.
[6]张泽.《颜氏家训》与《曾国藩家书》中家教思想的异同[J].中国德育,2019,22(15):24-27.
福建漳州市委党校科技文史教研室 363000
关键词:曾国藩;正面;正面;三不朽;启示
《左氏春秋》将立功、立德、立言视作“三不朽”,其代表着一种对永恒的价值追求。古往今来,有意或无意达到“三不朽”标准的人并不多,而曾国藩绝对当属其中一人。晚清时期,我国整个社会都亟待变革、日益动荡,在这样的基本时代背景之下,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组建湘军、平定内乱、主办洋务、训教子弟,取得了不菲的功绩,帮助暂时稳定了晚清局势。经过了时代的淘沙,曾国藩一生的所学、所言、所为不断为人所熟知,与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甚至有“中兴第一名臣”的誉称。曾国藩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思想与文化财富,值得我们进行研究、挖掘与学习。
一、曾国藩的正面与反面
曾国藩,汉族人,字伯涵,谥号文正。生于清朝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1872年3月12日)去世。他是晚清名臣,也是政治家、戰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曾组建湘军,为清政府平定太平天国,发起洋务运动,留有《曾国藩家书》(书信集)、《治学论道之经》等,在个人修养、政治、军事、艺术以及家庭教育方面,均有突出的成就和杰出的贡献。但世人皆有两面,曾国藩亦是如此。
(一)曾国藩的正面
从正面来认识曾国藩的话,如上所述其成就涵盖个人修养、政治、军事、艺术以及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这也是为什么至今为止,依然有诸多的人专门研究曾国藩。
1、政治方面
康乾盛世之后,清朝政府就开始逐渐的衰败,尤其是到了晚清,皇家政府的统治,更是岌岌可危[1]。曾国藩凭借其自身敏锐的政治眼光,客观的认识到了这样的局势,他认为当时晚清社会贫穷还不足以为患,还有回旋的余地,但是民心涣散,则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是很大的隐患。为此,曾国藩在个人的政治前途规划上,坚持以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等为基本原则,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重聚民心。他不论是对自身,还是对手下的官员,都严格的要求“廉正”,主张礼治、仁政,关注、尊重百姓的民生生活,反对扰民和暴政,严惩鱼肉百姓、贪赃枉法之徒。经济,是国家、政治和民生的命脉,对此曾国藩自然有所认识,他首先从最现实、最实际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农业在当时国家经济建设当中的重要地位(至今农业依然是我国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提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 [2]。并明确要求,当时的所有州县以重视和加强农业生产为第一要务,缓解民生困境,足以可见其政治眼光的博大与实际。对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政治看法,曾国藩更有远见,他客观的承认失败,并分析原因,认为要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技术,训练新的士兵,于是其主办洋务,积极支持洋务运动,率先在我国引入了全新的技术和经济模式。
2、军事方面
在军事上曾国藩也有着诸多的过人之处,如他提出了兵贵精不贵多的理论,认为军队的战斗力并不一定体现在数量上,他还指出军队数量越多,国家的负担也就越重,这只会使得国家更加的贫穷。为了提高军队的质量,在没有能力生产武器的情况下,曾国藩只能向外买进洋船、洋炮、洋枪,这对推进我国武器近代化发展来说,影响是相当深远的。他组建了湘军,并对选将的标准尤为严格,对于他来说,一名好的将领固然要智勇双全,但却要将“德”放在首位,即要有“忠义血性”。曾国藩在建立湘军的同时,也改革了清朝的世兵制,采取募兵制,主张在乡农当中选取、招募士兵,因为乡农比市民,更能够吃苦、更能够适应艰苦的战争环境。在治军方面,曾国藩煞费苦心,他将儒家学说引入到了军事治理中来,对官兵进行伦理纲常教育,而并不是以为的操练身体和作战技巧,“仁、礼、忠、信”是曾国藩对麾下士兵的基本准则要求[3]。凭借治军之才,曾国藩为清政府镇压了太平天国、重挫捻军,这些成就已经为人耳熟能详。但实际上,曾国藩在军事方面的成就,还影响了后来的好几代人,如黄兴、蔡锷、张之洞、袁世凯等人,都或多或少的采取了曾国藩在治军方面的办法。民国蒋方震在其著作《国防论》,直接将曾国藩尊为“军事天才家”,向所有的领军者,推崇曾国藩,号召向曾国藩效法。蒋介石、毛泽东在后来,同样重视曾国藩在治军方面的思想和方法,如“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这一点就非常受毛泽东的重视。
3、个人修养及家庭教育等方面
曾国藩在个人修养、学术、艺术以及家庭教育方面,也具有诸多正面的成就。如曾国藩学习、钻研程朱理学,不过他并不盲目的崇拜,而是择优而取。在文学上,他创立了“湘乡派”,倡导古文的写作,应当深宏骏迈,具有汉赋气象。他主持选编了《经史百家杂钞》,这在当时成为了文人学习作文的典范。后世之人,如梁启超、谭嗣同、林纾和严复等,都深受其文风的影响。在书法上,曾国藩的成就依然卓越,只是被其在军事和政治方面的成就所掩盖。他对于书法艺术,一方面是具有深厚、独到的理论认识,提出了关于书法的乾坤大源之说,相关学说散见于其个人日记、家书和其他的一些文章当中。在实践创作上,他的个人日记以130万字毛笔书法写成,绝对可以作为传世书法作品一观。至于在家庭教育方面,曾国藩则留有《曾国藩家书》,由近1500封书信集成,可以说是人尽皆知,至今依然被用于指导家庭教育。
(二)曾国藩的反面
要客观、全面的认识曾国藩,就必须要同时了解其方面,如他的失败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杀戮过重、剿捻失力
在增压太平天国时期,曾国藩下令杀人过多,被当时的百姓称为“曾剃头”。但即使是这样的大下狠手,曾国藩在剿捻的表现上,也不是非常的得力,于是剿捻的责任转移到了李鸿章身上[4]。李鸿章师出曾国藩,采取的剿捻方略也和曾国藩基本相同,可实际上剿灭捻军的功劳,应当归李鸿章所有,所以不论是世人来看,还是曾国藩自己来看,这都是令人失落的。
2、天津教案处置不当、开“兵为将有”先例
天津教案可以說是曾国藩生平最大的败笔,暂不论历史事件的真相如何,曾国藩答应法国方面的要求,下令处死当时的带头分子20人,并让其他25人充军流放,其中包括了当时的天津知府、知县,同时派特使向法国登门道歉,赔偿损失46万两银。这一决定最终让曾国藩身败名裂,被所有的百姓痛骂。对此曾国藩自身也反省到“外惭清议,内疚神明,忍心害理,悔恨之至,萃六州之铁不能铸此一错”。再者是曾国藩对军队治理的改革,也显示出了其个人的私心,开创了我国历史上“兵为将有”的先例,间接导致了民国时期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二、曾国藩立功、立德、立言对我们的启示
综合来看,虽然曾国藩的一生有所败笔,但是其也绝对称得上是“三不朽”,有立功、立德、也有立言。他的这些所有成就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精神、思想与文化财富,值得我们对此加以学习,从中获取启示。
(一)曾国藩的立功及其启示
曾国藩的一生功绩难以一一赘述,他虽然出身条件优越,生活宽裕,但是却毫不好逸恶劳,在祖父、父亲的指导下,勤奋好学,6岁入塾,8岁便能诵五经、读八股文。儿时的成绩不细说,道光十三年即1833年,曾国藩为秀才,道光十八年中贡士,殿试获同进士出身,朝考选翰林院庶吉士。之后在京城的十年当中,他连升十级,成为了治国大官。他在43岁的时候,就开始组建湘军,并在54岁攻陷天京,为清政府平定太平天国,发起洋务运动,提出在美国设立“中国留学生事务所”[5]。从曾国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人都应当努力向学,并将国家和民生的建设,作为自身的责任,不论自身身处在什么样的岗位上,都要恪尽职守、尽忠尽责,努力开创一番事业。
(二)曾国藩的立德及其启示
不论是在为人、为政还是治军方面,曾国藩都树立了良好的德行,他时时刻刻都将“德”字放在最首位,不论是对待自身,还是对待百姓、对待麾下的士兵,都以“德”为最基本的要求,即使是做官,也要“以德求官”。曾国藩深谙传统文化礼教,并用以严格约束自身的言行,虽然德高望重,却不故作姿态,另手下的官员、将军、士兵信服[6]。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物质和经济的丰富,淡化了一些人的道德观念,这是不利于整个社会、国家、民族建设、发展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习曾国藩,凡事先立德,用“德”来作为言行准则,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共建和谐社会。
(三)曾国藩的立言及其启示
立言方面,曾国藩留有《治学论道之经》、《持家教子之术》、《冰鉴》、《曾国藩家书》、《经史百家杂钞》,集中体现了他对为人处世、治国理政、学术研究、家庭教育乃至养生的见解和理念。其中尤以《曾国藩家书》最为人所熟知,至今依然有很多人将其作为提升自我个人修养,或是家庭教育的指导。对于任何的现代人来说,应当仔细研读《曾国藩家书》,从曾国藩的“立言”中,去直接获取精神、思想与文化精髓,听取先贤的教导。
三、结语
作为晚清名臣良将,曾国藩做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虽然其人生当中也有反面、也有败笔,但是这却掩盖不了他的光辉。作为现代人应当客观、全面的认识曾国藩,并从他的立功、立德、立言中获取启示,不断的提升自我、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曾志诚.曾国藩修身治世的特征及其价值探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0,37(04):43-48.
[2]黎晓娜,何远梅,王倩,龚少英,刘华山.曾国藩坚毅人格构成、养成路径及对教育的启示[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01):92-95.
[3]周接兵.曾国藩君子人格养成思想述论[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0,40(01):22-28.
[4]张守涛.曾国藩的“不完美”[J].文史博览,2018,33(06):58-59.
[5]彭昊,徐芳.论曾国藩、左宗棠家训的共同特征[J].湘南学院学报,2019,40(06):37-42.
[6]张泽.《颜氏家训》与《曾国藩家书》中家教思想的异同[J].中国德育,2019,22(15):24-27.
福建漳州市委党校科技文史教研室 3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