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机遇和挑战,我国政府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越来越多,但收效却不是分明显。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呢?除了学校中的教师与领导因素之外,环境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它会涉及到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的各个方面。本文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环境因素初步框架。
[关键字] 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 学校环境 家庭环境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开始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20多年来,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在软硬件设备、资源建设、校园网建设、教师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21世纪后,国家对教育信息化更加重视,专门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将计算机应用与教学所取得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北京师范大学刘美凤博士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得出影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三个关键因素:学校领导因素、教师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会涉及到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的方方面面,只有搞清楚到底有哪些环境因素会影响、会怎样影响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我们才可能会找出并解决目前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促进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从而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
自我国决定从中小学开始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以来,尤其是2000年后,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就成了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我们对2000年后发表在教育技术学专业两本权威学术杂志《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中相关的323篇文章和其他一些关于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因素研究进行了分析。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对中小学的信息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但很少专门研究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对于环境因素则少之又少。明确提出影响信息技术应用的因素的文章只有六篇:
1994年,陈琦在《教师培训—信息技术整合于教育的基石》一文中,提出影响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效果的四个相关变量,即环境变量、学生变量、教师变量、信息技术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刘儒德在1997年发表的《影响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一文中指出影响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包括这样四个方面:环境因素、软件因素、学生因素、教师因素。2003年,张建伟在《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框架》一文中,从教育信息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的角度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框架,他认为教育信息化需要进行硬件(基础设施)、软件(资源)和人件(人力资源)等三方面的建设。2005年,陈维超在《影响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的生态学的视角》一文中,参照一个生态学的研究案例建立了分析框架,主要集中在学校因素、教师因素和信息技术本身因素三个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王春蕾在2005年发表的《影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的关键因素的调查研究》一文,该文章采用文献调研与德尔菲法,最终得出影响我国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的三方面关键因素即学校领导因素、教师因素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从宏观、微观、中观三个方面来阐述。宏观因素包括:对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资金投入、指导有效应用的理念、教育信息化及课程改革的推广政策;中观因素包括:资源建设、软硬件的管理方式、学校的整体政策和规划、相关的激励制度;微观因素由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技术获取组成。
(二)美国的研究
通过对外文杂志《Educational Technology》中2000年之后40余篇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文章进行归类、分析,可以看出国外关于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技术和教师等方面。
我们之前所定义的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三个方面的因素。纵观这些文章,可以得到目前美国的一些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这些现状会对我国的信息技术应用的启发主要集中在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两个因素方面,具体如下:
(1)社会环境
政策上,从1983年开始,美国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点关注如何提高计算机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使用的政策,实现了教育的高投入,校舍建设高规格,为教育工作者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并且对教师的培训深度和广度都大幅度增加。这些政策直接关注解决信息技术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具体实际的问题,快速推动了美国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进程。
经济上,美国高度发达并不断发展的经济状态要求信息技术教育进程加快步伐。近二十年来,美国中小学校在计算机方面的投入高达四百亿美元,这些投入应用到了学校信息技术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软硬件设施配备和资源储备库建设,充足的教育资金投入使得他们的教育信息化进程飞速发展。
文化上,不同文化对应用因特网的态度不同:语言技术,种族,经济地位和年龄都会对技术的应用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不同的文化中男女使用因特网有很大不同,语言障碍也是因特网使用的一种限制。
(2)学校环境
基础设施和资源方面,近二十年来,美国中小学校计算机数量飞速增长,到2000年人机比已从125:1上升到5:1;因特网的联网率也从3%上升到77%。对大多数学校来讲,获得这些设备并不成问题。在进行硬件建设的同时,美国已中小学校已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储备库。软硬件发展同步使得美国的各项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教师培训方面,美国对教师的培训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以解决教师资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为目标进行的,不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
从美国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和应用状况可以看出,社会环境中的政策、经济、文化因素及学校环境中的教师培训方面、基础设施和资源方面的因素会对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产生影响。
三、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环境因素的初步框架的提出
通过对国内外权威杂志中相关文献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出文献中所提及的一些影响信息技术应用的环境因素,并进行了整理与分类,提出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环境因素的初步框架。
框架如下:
参考文献:
[1] 唐智峰,崔素芬(2003),如何建设和使用好校园网,中国电化教育总193期.
[2] 余胜泉,马宁(2005),区域性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进,中国电化教育总226期.
[3] 曾祥翊,庄秀丽,刘德亮,黄慧(2004),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教学的现状、问题、对策及其发展趋势(上)(中)(下),电化教育研究137、138、139期.
[4] 王春蕾,刘美凤(2005),影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有效性的关键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国电化教育总221期.
[5] 陈维超(2005编译),影响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的因素:生态学的视角,中国电化教育总225期.
[关键字] 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 学校环境 家庭环境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开始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20多年来,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在软硬件设备、资源建设、校园网建设、教师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21世纪后,国家对教育信息化更加重视,专门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将计算机应用与教学所取得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北京师范大学刘美凤博士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得出影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三个关键因素:学校领导因素、教师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会涉及到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的方方面面,只有搞清楚到底有哪些环境因素会影响、会怎样影响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我们才可能会找出并解决目前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促进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从而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
自我国决定从中小学开始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以来,尤其是2000年后,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就成了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我们对2000年后发表在教育技术学专业两本权威学术杂志《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中相关的323篇文章和其他一些关于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因素研究进行了分析。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对中小学的信息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但很少专门研究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对于环境因素则少之又少。明确提出影响信息技术应用的因素的文章只有六篇:
1994年,陈琦在《教师培训—信息技术整合于教育的基石》一文中,提出影响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效果的四个相关变量,即环境变量、学生变量、教师变量、信息技术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刘儒德在1997年发表的《影响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一文中指出影响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包括这样四个方面:环境因素、软件因素、学生因素、教师因素。2003年,张建伟在《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框架》一文中,从教育信息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的角度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框架,他认为教育信息化需要进行硬件(基础设施)、软件(资源)和人件(人力资源)等三方面的建设。2005年,陈维超在《影响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的生态学的视角》一文中,参照一个生态学的研究案例建立了分析框架,主要集中在学校因素、教师因素和信息技术本身因素三个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王春蕾在2005年发表的《影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的关键因素的调查研究》一文,该文章采用文献调研与德尔菲法,最终得出影响我国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的三方面关键因素即学校领导因素、教师因素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从宏观、微观、中观三个方面来阐述。宏观因素包括:对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资金投入、指导有效应用的理念、教育信息化及课程改革的推广政策;中观因素包括:资源建设、软硬件的管理方式、学校的整体政策和规划、相关的激励制度;微观因素由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技术获取组成。
(二)美国的研究
通过对外文杂志《Educational Technology》中2000年之后40余篇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文章进行归类、分析,可以看出国外关于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技术和教师等方面。
我们之前所定义的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三个方面的因素。纵观这些文章,可以得到目前美国的一些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这些现状会对我国的信息技术应用的启发主要集中在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两个因素方面,具体如下:
(1)社会环境
政策上,从1983年开始,美国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点关注如何提高计算机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使用的政策,实现了教育的高投入,校舍建设高规格,为教育工作者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并且对教师的培训深度和广度都大幅度增加。这些政策直接关注解决信息技术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具体实际的问题,快速推动了美国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进程。
经济上,美国高度发达并不断发展的经济状态要求信息技术教育进程加快步伐。近二十年来,美国中小学校在计算机方面的投入高达四百亿美元,这些投入应用到了学校信息技术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软硬件设施配备和资源储备库建设,充足的教育资金投入使得他们的教育信息化进程飞速发展。
文化上,不同文化对应用因特网的态度不同:语言技术,种族,经济地位和年龄都会对技术的应用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不同的文化中男女使用因特网有很大不同,语言障碍也是因特网使用的一种限制。
(2)学校环境
基础设施和资源方面,近二十年来,美国中小学校计算机数量飞速增长,到2000年人机比已从125:1上升到5:1;因特网的联网率也从3%上升到77%。对大多数学校来讲,获得这些设备并不成问题。在进行硬件建设的同时,美国已中小学校已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储备库。软硬件发展同步使得美国的各项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教师培训方面,美国对教师的培训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以解决教师资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为目标进行的,不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
从美国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和应用状况可以看出,社会环境中的政策、经济、文化因素及学校环境中的教师培训方面、基础设施和资源方面的因素会对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产生影响。
三、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环境因素的初步框架的提出
通过对国内外权威杂志中相关文献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出文献中所提及的一些影响信息技术应用的环境因素,并进行了整理与分类,提出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环境因素的初步框架。
框架如下:
参考文献:
[1] 唐智峰,崔素芬(2003),如何建设和使用好校园网,中国电化教育总193期.
[2] 余胜泉,马宁(2005),区域性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进,中国电化教育总226期.
[3] 曾祥翊,庄秀丽,刘德亮,黄慧(2004),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教学的现状、问题、对策及其发展趋势(上)(中)(下),电化教育研究137、138、139期.
[4] 王春蕾,刘美凤(2005),影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有效性的关键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国电化教育总221期.
[5] 陈维超(2005编译),影响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的因素:生态学的视角,中国电化教育总2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