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molten salt in receiver tube under axially and circumferentially non-uniform(ACN)heat flux we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under Reynolds number of 16000 to 58000 and Prandtl number of 4.6 to 7.5.The results sh
【机 构】
:
CollegeofMechannical&ElectricalEngineering,Schoolof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
【基金项目】
: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51606227,U1601215),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2017B0303080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molten salt in receiver tube under axially and circumferentially non-uniform(ACN)heat flux we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under Reynolds number of 16000 to 58000 and Prandtl number of 4.6 to 7.5.The results sh
其他文献
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数学压轴题的背景竞赛化,三个小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在国家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背景下,高考压轴题由一些经典的竞赛题改编而来是必要的,教师可引导学生
笔者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指导,探索在高三一轮复习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探究教学设计如何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过
经过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防控阻击战,社会各界对生命科学的重视、对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以及对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的紧迫性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
Methane-air diffusion filtration combustion in a radiative round-jet burner was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in this work.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porous media porosity and gas velocity on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CO and NO<
笔者尝试从单元教学视角出发,将“上海空中课堂”的视频课教学经验迁移至线下,在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精准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改变教学方式,构建“跨学段的教学内容衔接”.
本文基于SWARM卫星观测数据,利用差分、傅里叶分析、小波变换等算法提取分析了两颗卫星观测记录到的磁场和等离子体的扰动信号,研究了2014年1月29日形成的1402号台风“剑鱼”消亡时产生的电离层扰动及其传播过程.结果表明,扰动信号的产生是突发的、瞬时的,在时空上与台风的消亡有良好的对应;扰动在各个参量上均有出现,且等离子体扰动早于磁场扰动;磁场扰动的主频突出,存在频移现象;异常信号向北传播过程中,在北纬40°附近,存在突然衰减和减速的情况.分析认为,台风消亡能够产生一定的声重力波或次声波,并在电离层对磁
笔者以一道解三角形模考题为例,从“基底向量法”、“倍长中线”、“中位线”、“构建直角三角形”、“多三角形中运用正余弦定理”五个角度探究解决三角形中线长这类问题的
立体几何中的翻折问题是高考的常见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观察、对比、分析、抽象能力,解决此类问题可考虑从四个视角入手,处理好翻折前后的“变与不变”的关系、探
生物制药行业迅速发展,尤其是上游表达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促使上游培养采用连续灌流方式,同时也推动了下游纯化生产工艺相应的采取连续纯化策略。以灌流培养的Fc融合蛋白为例,采用BioSMB PD设备,对比了下游工艺亲和层析捕获步骤中单柱批次纯化和连续流层析纯化的样品纯度和收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小试工艺放大和生产实际用量成本计算评估。连续流层析实现了上游灌流培养与下游亲和层析连续化的可行性,工艺稳定,回收率与批次纯化接近,但相比批次纯化,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填料载量提高,同时填料使用效率提高,生产成本显著降低。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进入国家规划,开始了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标志了2018年以来川滇国家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向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转型和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起步的阶段顺利结束.这一阶段,围绕"地震科学野外实验室"的定位和大陆强震、防震减灾"全链条"科学问题的主要研究方向,以开放合作为重点,追求"良好开局"的短期目标;以机制探索为重点,追求"可持续性"的长期目标,开展了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