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常态课指的是我们平常的常规课。他的基本要求是不加雕琢,在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大环境下,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比较随意,这样的课,既不是应景之作,也不是刻意为之,它讲究的是教师自然状态下的常态教学。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我们刻意为之的所谓优质课、观摩课、交流课,实际上成了表演课。花样百出,效果不佳,学生反感。如何走出误区,解放教师,解放学生,我认为,常态课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常态课 常规课 能力 反思
一、关于对教师提高驾驭教材和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的反思
教师如何提高驾驭教材和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我认为:
教师必须潜心研读教材,能够独立钻研教材。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决定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和对话的深刻性。备课时不要急于先看教参写教案,要先自己沉下心来研读文本:
一是要通读教材,把拿不准的字词句一一落实,然后想想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感受和思想感情,自己受到了怎样的触动;
二是要钻研教材,理清文章的脉络和层次结构,根据文章的体裁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从重点语句段、标点符号、修辞方法等找到依据,有条件的话再找到该作家的其他作品读一读,了解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風格,或查阅与文本相关的背景资料等,尽可能地使大脑充实、丰富,知识视野开阔,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工作的能手对于课堂上所学的自己那门科学的起码知识了解得如此透彻,以致在课堂上,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处于他的注意中心的,并不是所学的东西的内容本身,而是学生,是学生的脑力劳动,是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
三是要换位思考,用学生的眼光来看教材,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想学生学习课文可能遇到的疑难,设想学生学习课文获得的收获和形成的能力。据此,才能增强我们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使学生每天都有进步。
教师应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为教材仅仅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不是教学资源的全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认真钻研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再完美的教材也不可能满足千变万化的教学实际的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是必要的。教师要在通读一单元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每课的落脚点和目标,整体考虑学生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并从一个单元出发去开发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使一个单元的教学更加丰富,也更加厚重,也使阅读、听说和写作真正做到有机结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减和改编,从“教”教科书转向“用”教科书,真正做到依托教材而非依赖教材,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关于对常态课背景下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的反思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教学。通过教学设计可以实现新理论、新方法的有效运用,促使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也为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因此,教师做好课前的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仍然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和教学策略,而没有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考虑。因此,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全面、不准确,课堂上教师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强,只是为了完成教师自己设定的教学任务,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怎样、能有多少提高和发展,教师思考的不多。 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全面、准确、具体。教学目标的定位是教学设计的首要问题。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课文类型以及学生的语文基础确立教学目标,做到教学心中有数。
同时,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要有清晰的目的,并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要根据阅读的目的和需要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形式,如默读、朗读、略读、浏览、跳读、扫读、诵读、精读、研读、赏读;同时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多种不同的阅读策略,如猜测、联想、推理、寻找关键句、分析主题、抓住线索、结合上下文,使学生能够凭借课堂的学习掌握阅读的方法和策略,形成阅读能力,并能运用到自己课外的阅读实践中。
二、关于对常态课背景下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反思
在实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当教师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读书、交流时,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引领学生深入学习时底气不足,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受到了挑战,教师感到茫然,力不从心。教师的指导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考虑的是教案,并没有把精力放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相机指导上。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最关键的是要在心中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学过程中用心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在课堂中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采取充满情趣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让学生身心放松地学习,精神愉悦地学习,充满兴趣地学习,全身心投入地学习;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提问,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三是学生自主读书时,教师进行巡视,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后面的教学提供依据。在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时,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作出恰当的评价和适时的指导,将师生间交流的过程变成激励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三、关于对常态课背景下养成反思教学习惯的反思
反思在一个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是促进教师尽快成长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教师要树立反思意识,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中反思,从同伴的教学中反思,还可以从家长的反馈意见中反思,从中总结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最重要的是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思考这些问题,正如杜威所说:“教师面临的问题是促使其进行反思性探究的自然刺激。有意识的教师接受这些问题,并建设性地思考这些问题。”教师要做思考的教师、有智慧的教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要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寻求解决的策略,不断改进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常态课 常规课 能力 反思
一、关于对教师提高驾驭教材和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的反思
教师如何提高驾驭教材和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我认为:
教师必须潜心研读教材,能够独立钻研教材。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决定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和对话的深刻性。备课时不要急于先看教参写教案,要先自己沉下心来研读文本:
一是要通读教材,把拿不准的字词句一一落实,然后想想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感受和思想感情,自己受到了怎样的触动;
二是要钻研教材,理清文章的脉络和层次结构,根据文章的体裁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从重点语句段、标点符号、修辞方法等找到依据,有条件的话再找到该作家的其他作品读一读,了解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風格,或查阅与文本相关的背景资料等,尽可能地使大脑充实、丰富,知识视野开阔,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工作的能手对于课堂上所学的自己那门科学的起码知识了解得如此透彻,以致在课堂上,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处于他的注意中心的,并不是所学的东西的内容本身,而是学生,是学生的脑力劳动,是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
三是要换位思考,用学生的眼光来看教材,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想学生学习课文可能遇到的疑难,设想学生学习课文获得的收获和形成的能力。据此,才能增强我们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使学生每天都有进步。
教师应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为教材仅仅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不是教学资源的全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认真钻研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再完美的教材也不可能满足千变万化的教学实际的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是必要的。教师要在通读一单元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每课的落脚点和目标,整体考虑学生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并从一个单元出发去开发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使一个单元的教学更加丰富,也更加厚重,也使阅读、听说和写作真正做到有机结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减和改编,从“教”教科书转向“用”教科书,真正做到依托教材而非依赖教材,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关于对常态课背景下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的反思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教学。通过教学设计可以实现新理论、新方法的有效运用,促使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也为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因此,教师做好课前的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仍然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和教学策略,而没有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考虑。因此,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全面、不准确,课堂上教师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强,只是为了完成教师自己设定的教学任务,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怎样、能有多少提高和发展,教师思考的不多。 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全面、准确、具体。教学目标的定位是教学设计的首要问题。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课文类型以及学生的语文基础确立教学目标,做到教学心中有数。
同时,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要有清晰的目的,并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要根据阅读的目的和需要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形式,如默读、朗读、略读、浏览、跳读、扫读、诵读、精读、研读、赏读;同时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多种不同的阅读策略,如猜测、联想、推理、寻找关键句、分析主题、抓住线索、结合上下文,使学生能够凭借课堂的学习掌握阅读的方法和策略,形成阅读能力,并能运用到自己课外的阅读实践中。
二、关于对常态课背景下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反思
在实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当教师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读书、交流时,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引领学生深入学习时底气不足,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受到了挑战,教师感到茫然,力不从心。教师的指导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考虑的是教案,并没有把精力放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相机指导上。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最关键的是要在心中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学过程中用心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在课堂中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采取充满情趣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让学生身心放松地学习,精神愉悦地学习,充满兴趣地学习,全身心投入地学习;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提问,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三是学生自主读书时,教师进行巡视,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后面的教学提供依据。在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时,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作出恰当的评价和适时的指导,将师生间交流的过程变成激励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三、关于对常态课背景下养成反思教学习惯的反思
反思在一个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是促进教师尽快成长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教师要树立反思意识,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中反思,从同伴的教学中反思,还可以从家长的反馈意见中反思,从中总结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最重要的是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思考这些问题,正如杜威所说:“教师面临的问题是促使其进行反思性探究的自然刺激。有意识的教师接受这些问题,并建设性地思考这些问题。”教师要做思考的教师、有智慧的教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要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寻求解决的策略,不断改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