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目前不少中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的问题,因此本文就中职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的必要性和改进建议。
一、 中职实践教学的现状
1. 缺乏以职业为本位的培养观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但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却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要求。究其原因是这些学校教师教学“纸上谈兵”,学生学习“ 闭门造车” 。只强调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因此,中职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而不能单纯强调理论基础课的成绩,这是由中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的。所谓职业能力不单单是指为从事某项职业活动时的操作或动手能力,还包括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全部内容。
2. 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不高,难以适应中职教育教学需要。当前,中职师资队伍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先进的中职师资队伍建设标准相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具体表现为:
(1) 教师理论知识尚可,实践经验欠缺。不少学校的中职师资队伍都是一支年轻队伍,受过系统的学科教育,有新科学、新知识的良好基础。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专业实践经验、专业技能不足,对职业教育的了解程度不够,职业教育的教学理论较缺乏,处在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的交替时期,缺乏教育预见的能力。这些教师相对于职业教育的要求,显然有较大差距。
(2) 教师学历不高,缺乏“双师型”教师。除少数教师外,大部分教师与企业等用人单位联系较少。体现在实训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授课方式上驾驭能力差。同时,现有教师学历层次较低,教师获得双证的以及在职进修的比例小,高学历教师更是微乎其微,其学历层次与国家标准相去甚远。
二、 中职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的必要性
1. 实践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教学是通过实验、实习、专业实践等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应用知识、掌握技能、熟悉未来职业及获得新知识等教育目标的教学形式,也是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的有效教学手段。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中等技术型人才,因此,必须遵循《职业教育法》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以技术教育为核心,把实践教育作为中职教育的关键环节,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适应某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要求。
2. 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较高素质水平的,能够适应时代需要,在党政、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操作和管理工作的专门性人才。中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关键就是在整个教学环节上能否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不仅要保证专业实践课有足够的课时,更要保证学生真正的实践性,要切实抓好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把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化为学生自己设问的实际操作性实验。要把学生的基本技能实训与学生职业资格相结合,把专业感性实习与岗前培训相结合,把毕业实习与课题研究或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管理创新等项目相结合。
三、 对中职实践教学的建议
1. 坚持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创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体制。中职教学模式应是产教结合模式。其教育任务是培养可上可下、可跨行业、应用型的专业性人才,这就明确了其应用性和职业性特征,不是培养学术型人才。因此,笔者认为应加大中职实践教学力度,实行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中职三年的学习分成三个阶段,即第一年在校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第二年到企业边实践边学习,第三年重新回到学校就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再进行学习讨论,完成毕业设计。使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确保学生毕业就能在岗工作,开拓学生的择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另外,在经费、设备投入、师资配备及业务参与方面,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真正把产学研结合落到实处。
2. 树立中职教学理念,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要按照中职教育的性质、特征,通过培养、培训、引进等多种途径,建设一支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实践教师队伍。要让更多的专业教师在企事业单位接受培训、培养,使他们获得相应的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并落实相应的待遇。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中职实施课程设置改革的关键所在。
3. 以职业岗位需求为标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确定教学内容,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中职学校必须通过大量校内训练和校外见习、实习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各办学单位既要在校内建设必要的实验实习室,更要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选择足够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生产、营销能力的企业作为学生校外见习和实习的基地,保证大量实践技能性课程的教学需要。
总之,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其实践课教学问题将是一个长远的课题,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南阳市第五中等职业学校)
一、 中职实践教学的现状
1. 缺乏以职业为本位的培养观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但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却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要求。究其原因是这些学校教师教学“纸上谈兵”,学生学习“ 闭门造车” 。只强调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因此,中职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而不能单纯强调理论基础课的成绩,这是由中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的。所谓职业能力不单单是指为从事某项职业活动时的操作或动手能力,还包括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全部内容。
2. 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不高,难以适应中职教育教学需要。当前,中职师资队伍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先进的中职师资队伍建设标准相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具体表现为:
(1) 教师理论知识尚可,实践经验欠缺。不少学校的中职师资队伍都是一支年轻队伍,受过系统的学科教育,有新科学、新知识的良好基础。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专业实践经验、专业技能不足,对职业教育的了解程度不够,职业教育的教学理论较缺乏,处在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的交替时期,缺乏教育预见的能力。这些教师相对于职业教育的要求,显然有较大差距。
(2) 教师学历不高,缺乏“双师型”教师。除少数教师外,大部分教师与企业等用人单位联系较少。体现在实训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授课方式上驾驭能力差。同时,现有教师学历层次较低,教师获得双证的以及在职进修的比例小,高学历教师更是微乎其微,其学历层次与国家标准相去甚远。
二、 中职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的必要性
1. 实践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教学是通过实验、实习、专业实践等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应用知识、掌握技能、熟悉未来职业及获得新知识等教育目标的教学形式,也是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的有效教学手段。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中等技术型人才,因此,必须遵循《职业教育法》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以技术教育为核心,把实践教育作为中职教育的关键环节,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适应某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要求。
2. 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较高素质水平的,能够适应时代需要,在党政、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操作和管理工作的专门性人才。中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关键就是在整个教学环节上能否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不仅要保证专业实践课有足够的课时,更要保证学生真正的实践性,要切实抓好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把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化为学生自己设问的实际操作性实验。要把学生的基本技能实训与学生职业资格相结合,把专业感性实习与岗前培训相结合,把毕业实习与课题研究或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管理创新等项目相结合。
三、 对中职实践教学的建议
1. 坚持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创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体制。中职教学模式应是产教结合模式。其教育任务是培养可上可下、可跨行业、应用型的专业性人才,这就明确了其应用性和职业性特征,不是培养学术型人才。因此,笔者认为应加大中职实践教学力度,实行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中职三年的学习分成三个阶段,即第一年在校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第二年到企业边实践边学习,第三年重新回到学校就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再进行学习讨论,完成毕业设计。使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确保学生毕业就能在岗工作,开拓学生的择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另外,在经费、设备投入、师资配备及业务参与方面,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真正把产学研结合落到实处。
2. 树立中职教学理念,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要按照中职教育的性质、特征,通过培养、培训、引进等多种途径,建设一支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实践教师队伍。要让更多的专业教师在企事业单位接受培训、培养,使他们获得相应的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并落实相应的待遇。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中职实施课程设置改革的关键所在。
3. 以职业岗位需求为标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确定教学内容,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中职学校必须通过大量校内训练和校外见习、实习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各办学单位既要在校内建设必要的实验实习室,更要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选择足够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生产、营销能力的企业作为学生校外见习和实习的基地,保证大量实践技能性课程的教学需要。
总之,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其实践课教学问题将是一个长远的课题,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南阳市第五中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