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进步,整个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化应用日益普遍。在文博领域,更是如此,数字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文物展示、修复以及基于文博的相关产业领域。对于博物馆而言,数字技术最重要的应用便是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与管理。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1)27-0110-02
一、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意义
(一)加强文物保护的必然要求
由于文物没有得到有效保护而造成的人类珍贵文明的遗失曾屡次发生,实在令人遗憾。例如,2018年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火情,上千万件藏品被大火焚毁。巴西博物馆具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其馆藏文物极为丰富,不仅仅是巴西历史文明的见证,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记录,大火将这些极为珍贵的文物烧毁以后,代表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便不复存在。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2019年,具有八百余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也发生火情,大火持续十多个小时,虽然主体建筑骨架和两座钟楼在大火中幸免于难,但圣母院的塔尖坍塌,三分之二的屋顶被毁,实在是令人惋惜。这些由于火灾等造成的人类文化遗产的损失,给人们很多警示。一方面,必须更加注重对文物的安全保护与管理,做好消防、防盗等各类防护措施。另一方面,也警示人们应想方设法地将这些珍贵的文物通过数字化等手段进行长久保存。文物具有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尽管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保护措施对其加以保护,但是无论保护措施再到位,也有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存在,文物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遭受损害。为了使文物得以永久保存,一些数字化保护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可以通过3D建模的方式使文物完整数据得以存储归档。这些归档信息可以实现永久保存。
(二)为文物的展览空间扩容
文物具有的价值不言而喻,它们都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对于具体的文物而言,一方面其具有历史研究的价值,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研究,从而探求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容,以及展現由此形成的历史文化价值。另一方面,文物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对公共教育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为其所代表的时代、事件等对后人而言具有以古鉴今的历史教育意义。要实现这种教育意义,就必须对文物进行开放展览。
但是,展览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空间与容量问题,即博物馆的空间是有限的,其在同一时间内容纳的游览者数量毕竟较少。同时,文物展览也会不同程度造成对文物的损害,如游览者拍照时的闪光灯等,如果每一个人都对着文物开闪光,强光刺激会使文物发生褪色等现象。数字化技术为文物的展览提供了新的方式。可以对文物进行数字化扫描,建立3D数字档案,进而构建数字化文物,再通过数字展馆的形式对外开放,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实现对文物的观赏、研究。一方面极大地扩展了文物展览的空间,提升了展览容量,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因实地观赏研究而造成的文物损耗,此外现代传播媒介的分享、转发功能等也有利于对文物的宣传展示和文化的传承,最终达成更广范围的公共教育目的。
(三)有利于推动数字博物馆建设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渐加重。人们也更愿意在闲暇或是专门去博物馆等地方进行观赏研究和学习。但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进入5G时代,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移动互联网,可以说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的传播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承等都更多地由移动互联网作为载体进行承担。因此,对博物馆馆藏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与管理,建立文物数字化档案,一方面有利于推动数字博物馆建设,即基于文物数字建模,构建在线博物馆系统,人们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设备进行随时随地的参观游览。
例如,2020年春节期间,故宫就推出了在线游故宫活动,人们坐在家里就可通过故宫3D实景、720度全景观赏游览故宫。另一方面,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与管理,为建设全面的文物数据库奠定了基础,从而有利于实现文物资源共享。在数字化展馆之前,人们实现对文物的异地展览需要将文物运送到展览地,这无形中给文物保护带来一定的风险。数字化管理后,引用数字化技术采集到文物的信息后,就可带文物的信息参加各种展览活动,有效进行文物资源的共享。[1]
二、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实施
(一)创新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方式
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并非只是对文物进行数字化扫描和归档,其侧重点更应表现在对文物的数字化管理上。如果对文物进行了数字化保护,但是管理方式依然是老一套,换汤不换药,就没有真正实现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目标。
对文物进行数字化管理的核心是基于数字化管理体系或系统将文物的3D图像、建模数据、信息资料等存储于数据库中,并能够随时被调用。因此,文物数字化管理的重点是对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系统的建构。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系统包含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文物数据资源库的构建,文物数据资源库存储文物图像资料、建模数据等各类文物信息数据,是文物数字化管理的仓库。文物数字资源库建成后还必须加强对信息资料的备份,以免数据丢失,从而实现文物信息的永久保存。
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便是构建文物数字化管理平台,文物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对文物数据资源库中的各类数据进行分类、综合管理,使文物数据资源库中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秩序进行呈现。例如,文物数字化管理平台,可以按照一定的数据标准对文物进行分类管理,如陶器、漆器、古籍等分类,也可按照历史朝代进行归档管理,总之,文物数字化管理平台的作用便是使资源库中的文物信息得以井然有序地呈现。在构建文物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时,除了考虑管理端的应用,还应重点考虑客户端的建设,实际上客户端才是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重点和指向。在客户端,普通用户可以实现对文物的在线观赏、研究,当然也可以获得博物馆专业人员对文物的宣介,从而真正达成我国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承以及公共教育的目标。 (二)VR/AR技术应用于文物数字化保护
VR/AR技术已屡见不鲜,人们在市面上目前都可以购买到相应的产品,如VR/AR穿戴设备等。VR/AR技术应用于文物保护的提法和做法也已进行了多年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更广范围而言,VR/AR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潜力尚需进一步挖掘。实际上,大部分博物馆考虑到经济等因素,对技术引进的态度不坚决,有的一直在观望。因此,VR/AR技术尽管已经很成熟,但是其在文物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并不普遍。博物馆对文物要进行数字化保护与管理,需要对VR/AR技术做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并对其加以应用。
VR和AR尽管放在一起讨论,但是此二者有所区别,VR叫虚拟现实,该技术集合了计算机技术、先进电子技术以及图像处理技术等所具备的优势,具有较为强大的综合功能,不但能够对多媒体音视频、三维图像进行有效处理,还能够完成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操作。[2]虚拟现实的基本实现方式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
而AR技术称作增强现实,顾名思义,是能够对现实环境通过虚拟的数字化手段加以扩容,即叠加虚拟信息内容在真实世界中,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实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这两种技术都可以应用于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首先,对于VR技术而言,可以调取文物数据资源库中的具体建模信息,构建基于虚拟环境的文物展示效果。例如,可以构建秦朝秦直道上行车的虚拟环境,对秦陵一号铜马车进行数字建模,使其处于构建的虚拟环境中,当人们观赏时,仿佛身临其境。对于AR技术而言,可以将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相结合,构建增强现实的文物展呈效果。例如,可以在博物馆通过AR技术实现对真实文物的全息投影,虚拟的文物与真实的环境相结合,人们在观赏时不仅身临其境,也更加增强了观赏的趣味性、丰富性。
(三)构建基于资源共享的数字展馆
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目的不是将文物进行封存,而是能够以更好的方式对其进行呈现,也使一些极为珍贵的难以进行展示的文物能够进入公众视野。因此,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直接目的是实现文物资源的数字化展呈。如前所述,文物展呈的目标是实现历史文化传承、传播,并达成公共教育的目标。因此,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实现对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的传承、传播以及文物背后展示的公共教育意义。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最终呈现方式便是对数字展馆的构建,数字展馆将改变人们对文物进行研究学习的传统方式,也是目前而言,对文物实现全方位保护的最有效的方式。
数字展馆建设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是对文物数据资源库的建设,二是基于资源共享的数字展呈平台的建设。无论是数字资源库建設还是文物展呈平台的建设,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形成文物数字化标准体系,使文物数字化工作从采集、整理、存储、加工、使用按标准规范进行,从而形成标准的数字化资源体系,构建“一站式”文物管理服务体系。[3]如此做法的好处便是有利于全国范围内文物大数据的建设,并实现大数据间的资源共享,最终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物数字资源。
参考文献:
[1]赵治瑞.浅析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3):116-117.
[2]李坤肆.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探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03):136-137.
[3]杨姣.浅析基层博物馆精品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以高台县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04):101.
作者简介:
张亚晓,男,大专,文博专业,通渭县博物馆,文物鉴定与考古方向。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1)27-0110-02
一、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意义
(一)加强文物保护的必然要求
由于文物没有得到有效保护而造成的人类珍贵文明的遗失曾屡次发生,实在令人遗憾。例如,2018年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火情,上千万件藏品被大火焚毁。巴西博物馆具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其馆藏文物极为丰富,不仅仅是巴西历史文明的见证,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记录,大火将这些极为珍贵的文物烧毁以后,代表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便不复存在。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2019年,具有八百余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也发生火情,大火持续十多个小时,虽然主体建筑骨架和两座钟楼在大火中幸免于难,但圣母院的塔尖坍塌,三分之二的屋顶被毁,实在是令人惋惜。这些由于火灾等造成的人类文化遗产的损失,给人们很多警示。一方面,必须更加注重对文物的安全保护与管理,做好消防、防盗等各类防护措施。另一方面,也警示人们应想方设法地将这些珍贵的文物通过数字化等手段进行长久保存。文物具有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尽管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保护措施对其加以保护,但是无论保护措施再到位,也有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存在,文物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遭受损害。为了使文物得以永久保存,一些数字化保护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可以通过3D建模的方式使文物完整数据得以存储归档。这些归档信息可以实现永久保存。
(二)为文物的展览空间扩容
文物具有的价值不言而喻,它们都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对于具体的文物而言,一方面其具有历史研究的价值,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研究,从而探求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容,以及展現由此形成的历史文化价值。另一方面,文物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对公共教育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为其所代表的时代、事件等对后人而言具有以古鉴今的历史教育意义。要实现这种教育意义,就必须对文物进行开放展览。
但是,展览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空间与容量问题,即博物馆的空间是有限的,其在同一时间内容纳的游览者数量毕竟较少。同时,文物展览也会不同程度造成对文物的损害,如游览者拍照时的闪光灯等,如果每一个人都对着文物开闪光,强光刺激会使文物发生褪色等现象。数字化技术为文物的展览提供了新的方式。可以对文物进行数字化扫描,建立3D数字档案,进而构建数字化文物,再通过数字展馆的形式对外开放,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实现对文物的观赏、研究。一方面极大地扩展了文物展览的空间,提升了展览容量,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因实地观赏研究而造成的文物损耗,此外现代传播媒介的分享、转发功能等也有利于对文物的宣传展示和文化的传承,最终达成更广范围的公共教育目的。
(三)有利于推动数字博物馆建设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渐加重。人们也更愿意在闲暇或是专门去博物馆等地方进行观赏研究和学习。但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进入5G时代,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移动互联网,可以说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的传播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承等都更多地由移动互联网作为载体进行承担。因此,对博物馆馆藏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与管理,建立文物数字化档案,一方面有利于推动数字博物馆建设,即基于文物数字建模,构建在线博物馆系统,人们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设备进行随时随地的参观游览。
例如,2020年春节期间,故宫就推出了在线游故宫活动,人们坐在家里就可通过故宫3D实景、720度全景观赏游览故宫。另一方面,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与管理,为建设全面的文物数据库奠定了基础,从而有利于实现文物资源共享。在数字化展馆之前,人们实现对文物的异地展览需要将文物运送到展览地,这无形中给文物保护带来一定的风险。数字化管理后,引用数字化技术采集到文物的信息后,就可带文物的信息参加各种展览活动,有效进行文物资源的共享。[1]
二、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实施
(一)创新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方式
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并非只是对文物进行数字化扫描和归档,其侧重点更应表现在对文物的数字化管理上。如果对文物进行了数字化保护,但是管理方式依然是老一套,换汤不换药,就没有真正实现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目标。
对文物进行数字化管理的核心是基于数字化管理体系或系统将文物的3D图像、建模数据、信息资料等存储于数据库中,并能够随时被调用。因此,文物数字化管理的重点是对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系统的建构。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系统包含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文物数据资源库的构建,文物数据资源库存储文物图像资料、建模数据等各类文物信息数据,是文物数字化管理的仓库。文物数字资源库建成后还必须加强对信息资料的备份,以免数据丢失,从而实现文物信息的永久保存。
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便是构建文物数字化管理平台,文物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对文物数据资源库中的各类数据进行分类、综合管理,使文物数据资源库中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秩序进行呈现。例如,文物数字化管理平台,可以按照一定的数据标准对文物进行分类管理,如陶器、漆器、古籍等分类,也可按照历史朝代进行归档管理,总之,文物数字化管理平台的作用便是使资源库中的文物信息得以井然有序地呈现。在构建文物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时,除了考虑管理端的应用,还应重点考虑客户端的建设,实际上客户端才是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重点和指向。在客户端,普通用户可以实现对文物的在线观赏、研究,当然也可以获得博物馆专业人员对文物的宣介,从而真正达成我国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承以及公共教育的目标。 (二)VR/AR技术应用于文物数字化保护
VR/AR技术已屡见不鲜,人们在市面上目前都可以购买到相应的产品,如VR/AR穿戴设备等。VR/AR技术应用于文物保护的提法和做法也已进行了多年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更广范围而言,VR/AR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潜力尚需进一步挖掘。实际上,大部分博物馆考虑到经济等因素,对技术引进的态度不坚决,有的一直在观望。因此,VR/AR技术尽管已经很成熟,但是其在文物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并不普遍。博物馆对文物要进行数字化保护与管理,需要对VR/AR技术做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并对其加以应用。
VR和AR尽管放在一起讨论,但是此二者有所区别,VR叫虚拟现实,该技术集合了计算机技术、先进电子技术以及图像处理技术等所具备的优势,具有较为强大的综合功能,不但能够对多媒体音视频、三维图像进行有效处理,还能够完成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操作。[2]虚拟现实的基本实现方式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
而AR技术称作增强现实,顾名思义,是能够对现实环境通过虚拟的数字化手段加以扩容,即叠加虚拟信息内容在真实世界中,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实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这两种技术都可以应用于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首先,对于VR技术而言,可以调取文物数据资源库中的具体建模信息,构建基于虚拟环境的文物展示效果。例如,可以构建秦朝秦直道上行车的虚拟环境,对秦陵一号铜马车进行数字建模,使其处于构建的虚拟环境中,当人们观赏时,仿佛身临其境。对于AR技术而言,可以将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相结合,构建增强现实的文物展呈效果。例如,可以在博物馆通过AR技术实现对真实文物的全息投影,虚拟的文物与真实的环境相结合,人们在观赏时不仅身临其境,也更加增强了观赏的趣味性、丰富性。
(三)构建基于资源共享的数字展馆
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目的不是将文物进行封存,而是能够以更好的方式对其进行呈现,也使一些极为珍贵的难以进行展示的文物能够进入公众视野。因此,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直接目的是实现文物资源的数字化展呈。如前所述,文物展呈的目标是实现历史文化传承、传播,并达成公共教育的目标。因此,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实现对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的传承、传播以及文物背后展示的公共教育意义。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最终呈现方式便是对数字展馆的构建,数字展馆将改变人们对文物进行研究学习的传统方式,也是目前而言,对文物实现全方位保护的最有效的方式。
数字展馆建设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是对文物数据资源库的建设,二是基于资源共享的数字展呈平台的建设。无论是数字资源库建設还是文物展呈平台的建设,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形成文物数字化标准体系,使文物数字化工作从采集、整理、存储、加工、使用按标准规范进行,从而形成标准的数字化资源体系,构建“一站式”文物管理服务体系。[3]如此做法的好处便是有利于全国范围内文物大数据的建设,并实现大数据间的资源共享,最终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物数字资源。
参考文献:
[1]赵治瑞.浅析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3):116-117.
[2]李坤肆.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探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03):136-137.
[3]杨姣.浅析基层博物馆精品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以高台县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04):101.
作者简介:
张亚晓,男,大专,文博专业,通渭县博物馆,文物鉴定与考古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