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中心巨大、忙碌,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与高端人才,超乎想象的大额数字在每个人口中吞吐。这一切似乎与一家博物馆的缓慢、悠长相去甚远。
由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创办的上海观复博物馆就栖身于上海中心大厦37层,在风云莫测的金融中心开辟了一块文化圣地,见证着历史与未来的相融交织。不仅如此,观复博物馆也成为民营博物馆的典范,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盈利的博物馆之一。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反反复复地看,才能窥见历史,贯通文化。
我诞生在上海
为何要打造上海馆,马未都说:“我跟上海有很深的缘分,我出生在北京,但我诞生在上海。”马未都的父母在上海从军、相识、组建家庭。而且他认为,上海是全国东西方文化结合最好的地方,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发展轨迹令其成为能够类比世界级大都市的宝地,良好的文化背景又赋予了文化成长和生长的可能。“上海中心大厦作為中国第一高楼,每天容纳两三万人在此工作,像一个小城镇,除了餐饮、住宿、商店以外,在一个超大容量的高楼里设置一个博物馆,算是完备了它的社会功能”,对于观复博物馆设立于上海中心的意义,马未都这样认为。
陆家嘴高楼林立、波谲云诡,瞬息万变的数字虽然冷漠,但是这座现代化的金融城并不仅仅是钢筋水泥。来自各地的高端人才在此工作,他们对文化的需要和对艺术的欣赏能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陆家嘴的文艺气息。“上次我去上海就看到,大楼里在午休的时候举办小型的音乐会。大家伙都在那听,非常温馨。”马未都说。
文化布道,任重道远
上海观复博物馆的辐射范围当然不仅仅是陆家嘴。每个月第四个周日下午,上海观复博物馆都会举办“观复学堂”活动,围绕目前的“云烟翰墨——中国古代文房用具展”特展,观复博物馆准备了一系列讲座与工作坊活动,几乎一经推出就立刻报满。马未都对此感到高兴:“观众对博物馆社教活动的参与热情很高,反映了观众不仅仅对文化有需求,更开始注重文化传播的形式,文化布道,任重道远。”
观复博物馆不仅仅是展示历史文物的场所,更是融合了历史、文化、地理与现实的精致场景。观复博物馆目前开设北京、上海和厦门馆,每个馆的展品都根据当地的特点而不尽相同。上海观复博物馆共有五个馆,分别是瓷器馆、东西馆、金器馆、造像馆以及临展馆。上海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城市,所以特别设计了“东西馆”,这里面展示的每一件藏品都兼有东西方两种元素。
老传统,新收藏
马未都认为博物馆的生存就是品牌价值,强调观复博物馆的品牌的输出和管理。“美国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古根海姆博物馆等都依靠品牌建设生存”。观复博物馆通过“老传统、新收藏”的理念,不仅用生活在北京观复博物馆的几只猫咪的形象来打造“观复猫”子品牌,还不断推出文创产品来打造观复博物馆的品牌。观复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有几百种,清晰地分为三类:商品、礼品和藏品。
同时,马未都出于“爱说话”的天性,并且为了打造观复博物馆的知名度,推出了《观复嘟嘟》这个泛文化脱口秀节目。“通过这个轻松的形式,可以把我的人生经验传递出去,希望大家提起博物馆和文物时,不再是冷冰冰的感觉,而像进入了知识的嘉年华。”马未都说。节目秉承“深者看深、浅者看浅”的原则,每一期围绕一件文物,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探索历史渊源,传递中国古代文化。
观复博物馆成立了21年,通过以上各种方式打造了极高的知名度,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能够收支平衡,并上交企业所得税的民营博物馆。马未都说,观复博物馆的收入主要来源有三:门票收入;服务,比如讲解、讲座、出租场地等;品牌输出,如博物馆商店中贩售的设计和馆藏艺术品相关的文创产品。然而马未都虽然经营博物馆,却不为盈利,而是为了传播文化,“我觉得自己是大众和古代艺术品之间的一座桥梁”。
《陆家嘴》: 观复博物馆的展品以您的私人收藏为主,博物馆的定位和想要传达的观念与公立博物馆主要有什么区别?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自创馆至今,一直坚持以“普通人能看得懂”的展览方式,强调人与历史的沟通,突出传统文化的亲和力。这二十多年来,中国人在经济中开始了对文化的觉醒,文化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使中国人不再敢小看文化和文物,于是,我们看到观众们如饥似渴地来到博物馆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成就。在观看的同时接受一个传统文化的教育,要归结于我们几千年文化的积累。
今天做博物馆,教育功能越来越大,不是像从前只是做个展示,大家看个新鲜,开开眼。需要让人在看得懂的同时,有所得,这是一种理念和形式的改变。博物馆的文物,是历史上各个时代的一个标高,这个标高会给人以民族自信感,我们现在强调文化自信,这是与你对传统文化的掌握和理解有直接关系的。
《陆家嘴》: 北京观复博物馆有观复猫、猫咪客串古画,还有《观复猫演义》的漫画,是否有意打造“观复猫”这一IP?
马未都:观复猫是观复博物馆的一个子品牌,希望通过宠物猫,和更年轻的观众达成沟通的桥梁。有些人不敢说的话,通过一只猫说,人不可能跟猫较劲。猫的江湖就是人的江湖。观复猫现在有几十只,都有不同的性格,我们不仅要把它画成漫画,还要拍成动画片。我想在未来的十年,观复猫能成为观复博物馆不可分割的一个品牌。
《陆家嘴》:西方国家博物馆的周边文创产品非常丰富,国内随着故宫博物院的一系列文创产品取得成功,博物馆、美术馆等也开始注重文创产品的开发,观复博物馆对此是否也有所准备?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提出一个新的口号“老传统、新收藏”。我们每个月会推出新的文创产品,跟人们生活中买的其他东西价钱都差不多。我们的文创产品有几百种,清晰地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商品,跟普通商品的价钱差不多,但是它包含了一种原创的文化内容,你喜欢了买回去,可以使用它。第二类是礼品,价格大约在几千块钱,是可以接受的,这种精致的文化产品可以送礼,也可以自己使用,比如有茶具香具,能够适合你精致的生活品味。第三类就是藏品,价格会在1万到10万之间。比如目前有九宫壶,这是我们研发的大师作品,藏品级的文创,我们会在博物馆留存一件,当作品达到一定量,会专门在博物馆设一个展厅,可以看到这些年间我们对于继承传统和创新所做的努力。同时,这些物件还会深入到收藏者的家里,会渗透到民间,买东西的这些人就是收藏者。藏品级的文创商品数量只有几百件,数量很少,代表了这个时期一个生活艺术品的品质。现在我们提宋朝是1000年前,汉朝是2000年前。而在1000年之后,如果提起新中国,我们做的文创产品如果能保留一套,就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品了。 《陸家嘴》:上海观复博物馆临展馆的特展如何选定主题?策展团队是如何工作的?
马未都:我们会根据现有藏品的情况来确认主题,比如上海馆目前展出的云烟翰墨文房展,就是依托于文房这一主题,选择了与此有关的70余件展品。介绍了从科举制后,文房在历史长河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之后,策展团队会围绕主题进行构思、设计、宣传等一系列工作。
《陆家嘴》:您对馆中藏品最有感情的一件是什么?为什么?
马未都:博物馆里的藏品都是我这么多年一点一点收集起来的,对物件的感情和对人一样,有的是一见钟情,有的是日久生情,但不管是哪个情,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我常说:伴随你终身的乐趣,一定是文化带给你的。我们只有珍惜自己辉煌灿烂的文化,才会有美好的明天。
《陆家嘴》:您有自己的《观复嘟嘟》文化脱口秀,也会常在一些节目中出现讲自己收藏的故事、办博物馆的经历,有一种文化Icon的感觉。
马未都:今天是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一定要让人家知道你。所以这种形式其实是我们的生存之道,做节目之初就是为了博物馆的知名度,打造《观复嘟嘟》泛文化节目是一个偶然的事情,因为我从年轻时候就特别爱说话,做这样的脱口秀节目,对有表达欲、喜欢口舌之快的人来说是很开心的事情。通过这个轻松的形式,可以把我的人生经验传递出去,希望大家提起博物馆和文物时,不再是冰冷冷的感觉,而像是进入了知识的嘉年华。同时,我做节目和写文章都是一个态度,叫“深者看深、浅者看浅”。如果你的知识层面和理解程度深,你就能尽可能往深了看,可能会领悟很多东西;如果你并不懂太多,知识面比较浅呢,看一个乐也可以。我是本着这样一个原则,每一期节目都围绕一件文物,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文物探索历史渊源,讲述点滴的中国古代文化。节目最后的观复秀,各种器物都具有独特的美感,每一个物件背后也有着厚重的中华文化。
《陆家嘴》:观复博物馆能做到收支平衡,还上缴企业所得税,这在全国几千家博物馆中都很难得,观复在经营上有哪些值得分享的策略?
马未都:缴税是我的光荣,表明我们的能力。这个缴税其实有赖于全社会对文化真正的需求,如果我们社会对文化是假象需求,那这个钱收不到。
观复博物馆的主要收入,第一就是门票,之所以一直坚持收门票,因为我们不是纳税人花钱办的博物馆。原来有人说,国家博物馆免费,就是你们的灭顶之灾。我说是给了我一个极大的机会,去看博物馆每个人都是有选择的。第二是服务类型的收入,比如讲解,现在都是现代化讲解,但有些观众不喜欢戴着耳机,喜欢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愿意付高额费用来直接交流,这是个性化的要求和服务,还包括讲座、出租场地等。第三块收入来自品牌输出,把无形资产变成有形财富。我们有自己的博物馆商店,设计和馆藏艺术品相关的文创产品,这样博物馆才能良性运转。所以,我们要加强品牌的输出和管理,从长远的角度讲,我认为博物馆的生存就是品牌价值,包括美国的MOMA、古根海姆博物馆,都是依靠品牌建设来生存的。
《陆家嘴》:您对想要了解艺术收藏的观众有什么建议?
马未都:中国文物浩如烟海,种类繁多,以个人智力财力精力与之挑战,败多胜少,审时度势,量力而为。历史不会停歇,一刻不停地向前,留下的是物质,当我们捧着一个白瓷碗时,我们应该知道古人用了上千年的努力,才摆脱了烧瓷中的“黑暗”,它证明了人类进步的不易,这是收藏背后真正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