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花鸟画发展到明代,进入了重要转折期。而推动明代后期花乌画革故鼎新的关键人物,非徐渭莫属。他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奇才,在文学艺术领域内拥有卓越才华,而他对绘画的最大贡献在于吸取了宋以来徐熙、林良、沈周、陈淳等花乌画之长,但不被束缚,敢于别开蹊径,将写意花卉推向新的高峰,开创了大写意新画风,成为开宗立派的一代巨匠。
历史上,不少杰出画家命运多舛,饱尝艰辛,徐渭尤为突出。徐渭(1521—1593),字文清,更字文长,号青藤老人,浙江山阴人。早年考上秀才后,因不事八股文,八次乡试皆未中。其间,长兄经商失败弃世,发妻夭亡,灾难不断。他曾参加过嘉靖年问东南沿海抗倭斗争,运筹帷幄,屡建奇功。后权奸严嵩及胡宗宪案发,因怕遭牵累而自撰《墓志铭》,先后斧击、穿钉、碎肾自杀,却“九死辄九生”。后又误杀继室张氏被囚七年,神思近于疯狂。出狱后贫病交迫,73岁时结束了“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悲剧人生。明末文学家袁宏道曾感叹:“数奇不已遂为狂,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弱先生者也。”徐渭天赋英才,满腹锦绣,但奇才失路,立足无锥。心中的委屈和苦楚无处诉说,遂凝聚于笔端恣意泼洒,成就了这位天才画家。
画史上将徐渭开创的画派称为“青藤画派”。徐渭年轻时曾拜同乡学者季本为师。季本是明代“心学”创始人王阳明的门生。王阳明反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程(颐)朱(熹)理学,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即是理,心外无理”。当时的文学艺术在“心学”影响下,出现追求个性解放、抒发性灵的倾向。徐渭受“心学”熏陶,以本色为宗,以表现心灵为重,成为他美学思想的核心。他评元杂剧说:“世间莫不有本色、有相色。本色犹俗言正身也,相色替身也。……故余于此中贱相色、贵本色,……岂惟剧者,凡作者莫不如此。”他认为,凡是创作戏剧、书画等,贵在表现真实自我,袒露内心世界:贱为矫揉造作,掺杂粉饰,故其作画随心所欲,纵笔挥洒,酬畅淋漓,可谓“一任狂涛大卷,且写真性情”。他又常以水墨作画,即使娇艳丽质、象征富贵的牡丹,也全用水墨写成。“五十八年贫贱身,何曾妄念洛阳春?不然岂少胭脂在,富贵花将墨写神。”这就是本色徐渭,也是他大写意花卉的本真所在。
徐渭的代表作之一《墨葡萄图》,纸本水墨,长165.7厘米,宽64.5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画构图奇特,一折枝葡萄从画面右侧伸出,藤蔓错落低垂,右侧枝繁叶茂,老藤苍劲郁勃:左侧弯曲回环,婀娜多姿,洋溢着生命的动感。藤蔓间有一片不小的空白,虚实相生,似有灵气往来其间。画家用笔率真,时疾时缓,斜向取势,随意勾写蔓枝,欲断犹连。用墨干、湿、浓、淡多变,渲染出形状、大小不一的叶片,信手点出颗颗葡萄,晶莹欲滴。左上方的行草题跋,使画面上方不再空乏,并与左下角藤蔓相呼应,使画面上下左右平衡和谐。自题七绝:“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古人六十始称“翁”,徐渭出狱时53岁,由此推断这是他出狱数年后所作。此画采用拟人手法,画的是葡萄,写的是人生。画家感叹自己就像无人问津而抛掷在野藤中的葡萄,虽饱读经书,胸怀抱负,却无法施展,还屡遣打击,唯以笔墨一吐心中的愤懑与不平!
《杂花图卷》是徐渭的另一幅代表作,现藏于南京博物院。这幅纵30厘米、横1053.5厘米的长卷,运用泼墨、破墨、积墨等多种技法,先后绘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等13种花卉蔬果,不同品类汇聚一卷,气脉相贯而浑然一体。卷首是一株泼墨牡丹,浓墨在宣纸上晕化逐渐变淡。“墨分五色”显出花瓣明暗,越发高雅脱俗。紧接着石榴与荷花,笔致洒脱,墨色缤纷。其后一株挺立的梧桐,不画树冠,犹见枝叶凌空遮云。以下菊花、南瓜、扁豆、紫薇等逸笔草草,不似而似,起到贯通画面的作用。随后笔走龙蛇,写出虬曲的紫藤,老干弥坚,枝蔓盘旋,意出纸外。接下来如倾倒墨汁,横涂竖抹,一片片阔大的芭蕉叶参差倚斜,把画面推向高潮。卷尾用淡墨勾写梅、兰、竹,留下水墨斑斓,满纸烟云。
徐渭晚年题画诗云:“老夫游戏墨淋漓,花草都将杂四时。”打开这幅花卉蔬果长卷,忽如狂风骤起,暴雨倾注,潮涨潮落,又戛然而止。恰如徐渭心潮澎湃,激情奔涌,剧烈的心绪宣泄之后复归平静,得到一时慰藉。
徐渭高远的绘画理想、深邃的艺术思想和锐意的创新精神,给了后代画家以深刻启迪。徐渭题画诗道:“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又云:“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拨皆吾五指栽。”所谓“不见梅花谱”,并非无视传统,相反,徐渭十分佩服苏轼、黄公望、倪瓒、吴镇、王冕、沈周、唐寅、陈淳等前贤,但他反对因循守旧,不受传统束缚。据史料记载,徐渭在其“青藤书屋”屋后栽上紫薇、翠竹等花卉,朝夕观察摹写,不求形似,重在传神。他师传统,师造化,涵养自然之气,锤炼笔墨之功,为幡然出新奠定了基石。他强调画由心发,表现真我,那些工细画、小写意难以宣泄胸中太多的苦闷和愤懑,于是跳出窠臼,寻找突破,以如椽之笔挥洒泼墨,恣意横扫,以豁胸中之气。徐渭的创新,绝非悖于物象的胡乱涂抹,而是用简练笔墨加以概括,神游于物象之外,无法而法,不似而似,是对传统的继承,更是对传统的超越,将写意花卉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徐渭学富五车,学识渊博,又通晓画史,继承和发展了文人画风,诗、书、画在他笔下得到了完美结合。他爱在画上题诗,“一扫近代芜秽之习”。是徐渭的诗情滋养了他的画,抑或是其画引发了他的诗情?也许两者相互辉映,不可或缺。
南齐谢赫《画品》阐述绘画“六法”,其中提到“骨法用笔”:元代赵孟頫说“书画本来同”,所言均指书与画两者本意相契合。就写意画而言,离不開书法用笔。徐渭认为自己的画得益于书法,他说:“迨草书盛行,乃始有写意画。”袁宏道说:“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晚明张岱道:“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徐渭书法师张旭、怀素、黄庭坚、米芾,擅长书法,草书尤为精妙。大草点画灵动,结体奇崛,行间跌宕,气势磅礴,是书家寄托志向、散发情怀的理想载体。从徐渭传世名画中可以看出,他多以大草入画,满怀激情,纵笔驰骋,一任大江决堤,裹风挟雷,波翻浪涌,“推倒一世之豪杰,开拓万古之心胸”。徐渭恣意汪洋的草书,笔势生动,奇姿横生,无疑为他大写意花卉画夯实了根基。
徐渭身陷囹圄七年,后在好友、翰林院修撰张元汴救助下获释。晚年的徐渭绝意仕途,靠卖文鬻画度日,生性桀骜不驯,蔑视当政官僚,不为权贵作画。他又是性情中人,囊中羞涩时,若有求画者投以金帛,顷刻即能得之:囊中有钱时,给再多也难得一画。这使得他没有积蓄,无资备用,常上顿不接下顿,“忍饥月下独徘徊”。平日里杜门谢客,除在张元汴离世时曾去吊唁外,几乎闭门不出。由于窘迫潦倒,连数千卷书也斥卖殆尽。死时身边只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徐渭晚年极度贫困,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凄凉、苦难,而不忍割舍的是诗文、书画,一息尚存,纵笔不止,他殉道艺术的精神令人高山仰止,多灾多难的命运又让人扼腕叹息。
明代之后,徐渭被众多画家奉为圭臬,其大写意花卉被视为经典。清初朱耷、石涛,乾隆时的“扬州八怪”,晚清赵之谦、吴昌硕及现代的齐白石、潘天寿等均对徐渭顶礼膜拜,推崇备至。郑板桥曾不惜“以五十金”换取徐渭涂抹的一枝石榴,并刻有“青藤门下走狗”的印章。吴昌硕道:“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颜真卿)。”齐白石感叹:“青藤、雪个、大涤子,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徐渭之后八大、老缶,白石等,虽各有创造,成为一时翘楚,但追根溯源,他们的大写意花鸟画无不从徐渭画风脱胎而出。奇才天纵的徐渭,犹如晚明画坛升起的一颗巨星,不但辉映了四百多年来画家的探索之路,也将赋予后代画家以智慧之光!
历史上,不少杰出画家命运多舛,饱尝艰辛,徐渭尤为突出。徐渭(1521—1593),字文清,更字文长,号青藤老人,浙江山阴人。早年考上秀才后,因不事八股文,八次乡试皆未中。其间,长兄经商失败弃世,发妻夭亡,灾难不断。他曾参加过嘉靖年问东南沿海抗倭斗争,运筹帷幄,屡建奇功。后权奸严嵩及胡宗宪案发,因怕遭牵累而自撰《墓志铭》,先后斧击、穿钉、碎肾自杀,却“九死辄九生”。后又误杀继室张氏被囚七年,神思近于疯狂。出狱后贫病交迫,73岁时结束了“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悲剧人生。明末文学家袁宏道曾感叹:“数奇不已遂为狂,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弱先生者也。”徐渭天赋英才,满腹锦绣,但奇才失路,立足无锥。心中的委屈和苦楚无处诉说,遂凝聚于笔端恣意泼洒,成就了这位天才画家。
画史上将徐渭开创的画派称为“青藤画派”。徐渭年轻时曾拜同乡学者季本为师。季本是明代“心学”创始人王阳明的门生。王阳明反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程(颐)朱(熹)理学,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即是理,心外无理”。当时的文学艺术在“心学”影响下,出现追求个性解放、抒发性灵的倾向。徐渭受“心学”熏陶,以本色为宗,以表现心灵为重,成为他美学思想的核心。他评元杂剧说:“世间莫不有本色、有相色。本色犹俗言正身也,相色替身也。……故余于此中贱相色、贵本色,……岂惟剧者,凡作者莫不如此。”他认为,凡是创作戏剧、书画等,贵在表现真实自我,袒露内心世界:贱为矫揉造作,掺杂粉饰,故其作画随心所欲,纵笔挥洒,酬畅淋漓,可谓“一任狂涛大卷,且写真性情”。他又常以水墨作画,即使娇艳丽质、象征富贵的牡丹,也全用水墨写成。“五十八年贫贱身,何曾妄念洛阳春?不然岂少胭脂在,富贵花将墨写神。”这就是本色徐渭,也是他大写意花卉的本真所在。
徐渭的代表作之一《墨葡萄图》,纸本水墨,长165.7厘米,宽64.5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画构图奇特,一折枝葡萄从画面右侧伸出,藤蔓错落低垂,右侧枝繁叶茂,老藤苍劲郁勃:左侧弯曲回环,婀娜多姿,洋溢着生命的动感。藤蔓间有一片不小的空白,虚实相生,似有灵气往来其间。画家用笔率真,时疾时缓,斜向取势,随意勾写蔓枝,欲断犹连。用墨干、湿、浓、淡多变,渲染出形状、大小不一的叶片,信手点出颗颗葡萄,晶莹欲滴。左上方的行草题跋,使画面上方不再空乏,并与左下角藤蔓相呼应,使画面上下左右平衡和谐。自题七绝:“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古人六十始称“翁”,徐渭出狱时53岁,由此推断这是他出狱数年后所作。此画采用拟人手法,画的是葡萄,写的是人生。画家感叹自己就像无人问津而抛掷在野藤中的葡萄,虽饱读经书,胸怀抱负,却无法施展,还屡遣打击,唯以笔墨一吐心中的愤懑与不平!
《杂花图卷》是徐渭的另一幅代表作,现藏于南京博物院。这幅纵30厘米、横1053.5厘米的长卷,运用泼墨、破墨、积墨等多种技法,先后绘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等13种花卉蔬果,不同品类汇聚一卷,气脉相贯而浑然一体。卷首是一株泼墨牡丹,浓墨在宣纸上晕化逐渐变淡。“墨分五色”显出花瓣明暗,越发高雅脱俗。紧接着石榴与荷花,笔致洒脱,墨色缤纷。其后一株挺立的梧桐,不画树冠,犹见枝叶凌空遮云。以下菊花、南瓜、扁豆、紫薇等逸笔草草,不似而似,起到贯通画面的作用。随后笔走龙蛇,写出虬曲的紫藤,老干弥坚,枝蔓盘旋,意出纸外。接下来如倾倒墨汁,横涂竖抹,一片片阔大的芭蕉叶参差倚斜,把画面推向高潮。卷尾用淡墨勾写梅、兰、竹,留下水墨斑斓,满纸烟云。
徐渭晚年题画诗云:“老夫游戏墨淋漓,花草都将杂四时。”打开这幅花卉蔬果长卷,忽如狂风骤起,暴雨倾注,潮涨潮落,又戛然而止。恰如徐渭心潮澎湃,激情奔涌,剧烈的心绪宣泄之后复归平静,得到一时慰藉。
徐渭高远的绘画理想、深邃的艺术思想和锐意的创新精神,给了后代画家以深刻启迪。徐渭题画诗道:“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又云:“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拨皆吾五指栽。”所谓“不见梅花谱”,并非无视传统,相反,徐渭十分佩服苏轼、黄公望、倪瓒、吴镇、王冕、沈周、唐寅、陈淳等前贤,但他反对因循守旧,不受传统束缚。据史料记载,徐渭在其“青藤书屋”屋后栽上紫薇、翠竹等花卉,朝夕观察摹写,不求形似,重在传神。他师传统,师造化,涵养自然之气,锤炼笔墨之功,为幡然出新奠定了基石。他强调画由心发,表现真我,那些工细画、小写意难以宣泄胸中太多的苦闷和愤懑,于是跳出窠臼,寻找突破,以如椽之笔挥洒泼墨,恣意横扫,以豁胸中之气。徐渭的创新,绝非悖于物象的胡乱涂抹,而是用简练笔墨加以概括,神游于物象之外,无法而法,不似而似,是对传统的继承,更是对传统的超越,将写意花卉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徐渭学富五车,学识渊博,又通晓画史,继承和发展了文人画风,诗、书、画在他笔下得到了完美结合。他爱在画上题诗,“一扫近代芜秽之习”。是徐渭的诗情滋养了他的画,抑或是其画引发了他的诗情?也许两者相互辉映,不可或缺。
南齐谢赫《画品》阐述绘画“六法”,其中提到“骨法用笔”:元代赵孟頫说“书画本来同”,所言均指书与画两者本意相契合。就写意画而言,离不開书法用笔。徐渭认为自己的画得益于书法,他说:“迨草书盛行,乃始有写意画。”袁宏道说:“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晚明张岱道:“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徐渭书法师张旭、怀素、黄庭坚、米芾,擅长书法,草书尤为精妙。大草点画灵动,结体奇崛,行间跌宕,气势磅礴,是书家寄托志向、散发情怀的理想载体。从徐渭传世名画中可以看出,他多以大草入画,满怀激情,纵笔驰骋,一任大江决堤,裹风挟雷,波翻浪涌,“推倒一世之豪杰,开拓万古之心胸”。徐渭恣意汪洋的草书,笔势生动,奇姿横生,无疑为他大写意花卉画夯实了根基。
徐渭身陷囹圄七年,后在好友、翰林院修撰张元汴救助下获释。晚年的徐渭绝意仕途,靠卖文鬻画度日,生性桀骜不驯,蔑视当政官僚,不为权贵作画。他又是性情中人,囊中羞涩时,若有求画者投以金帛,顷刻即能得之:囊中有钱时,给再多也难得一画。这使得他没有积蓄,无资备用,常上顿不接下顿,“忍饥月下独徘徊”。平日里杜门谢客,除在张元汴离世时曾去吊唁外,几乎闭门不出。由于窘迫潦倒,连数千卷书也斥卖殆尽。死时身边只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徐渭晚年极度贫困,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凄凉、苦难,而不忍割舍的是诗文、书画,一息尚存,纵笔不止,他殉道艺术的精神令人高山仰止,多灾多难的命运又让人扼腕叹息。
明代之后,徐渭被众多画家奉为圭臬,其大写意花卉被视为经典。清初朱耷、石涛,乾隆时的“扬州八怪”,晚清赵之谦、吴昌硕及现代的齐白石、潘天寿等均对徐渭顶礼膜拜,推崇备至。郑板桥曾不惜“以五十金”换取徐渭涂抹的一枝石榴,并刻有“青藤门下走狗”的印章。吴昌硕道:“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颜真卿)。”齐白石感叹:“青藤、雪个、大涤子,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徐渭之后八大、老缶,白石等,虽各有创造,成为一时翘楚,但追根溯源,他们的大写意花鸟画无不从徐渭画风脱胎而出。奇才天纵的徐渭,犹如晚明画坛升起的一颗巨星,不但辉映了四百多年来画家的探索之路,也将赋予后代画家以智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