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掷地有声的话语,激发了每位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思政课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作为新时代的思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掷地有声的话语,激发了每位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思政课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弘扬主旋律,守好教育主阵地,要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扎实的理论功底、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教学能力,才能承担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
一、做一名具有深厚情怀魅力的思政课教师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信仰的力量才能变得更强大,其影响才能更深远。思政课教师担负着培育时代新人的光荣使命,要牢固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鲜明的政治立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理想信念,要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做一个政治强、思维新、视野广、人格正、情怀深的教育工作者;要牢记育人使命,强化责任担当,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铸魂育人;要在学生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远大理想,教育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要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每一步”,在青少年拔节孕穗的成长关键时期,教师要用深厚的情怀魅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保障学生不受其他思潮的影响,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做一名具有渊博学识魅力的思政课教师
思政知识博大精深又与时俱进,涉及社会科学、道德法治和人文自然等众多学科领域,渊博的学识是思政课教师的立身之本。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政策水平,扎实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史、国史、国情等专业学科知识,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当思政课教师满腹经纶、旁征博引,用深厚的理论功底、坚定的理想信念传道授业解惑时,就会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教师渊博的学识魅力就会润物无声地感召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三、做一名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思政课教师
上好思政课,教师是关键。思政课教师作为学生的思想引路人和信仰铸魂者,所散发出来的信仰追求、人性光芒、人格力量等,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教师爱国敬业、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诚实守信、公道正派、清正廉洁、奉献社会等优良品质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作用,都是学生学习的示范和榜样,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言传身教相统一,坚持用高尚的品德、榜样的力量教育引导学生爱国、爱党、爱家乡、爱人民。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用信仰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要用伟大的真理力量感召学生,要用丰富的实践教育引导学生,要用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以“己之魂”触动“彼之魂”,教师的人格魅力就会熠熠生辉,由内而外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四、做一名具有高超教学魅力的思政课教师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如何将“高大上”的思政理论讲得“接地气”,如何将“有深度”的思政知识讲得“有温度”,学生如何将“有意义”的思政课学得“有意思”,如何将“生硬枯燥”的理论知识“内化吸收”,是摆在每位思政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要把思政理论课讲得理直气壮、深入人心,这就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新颖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
在思政课教学中,一是要守正创新。思政课的对象是人、重点是思、方向是政、载体是课,思政课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要坚决打破“教师讲学生学、教师说学生记”的传统“满堂灌”模式。教学环节中可增设“社会观察”“知识链接”“活动平台”“历史镜头”“社会热点”等,并联系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枯燥无味的思政理论变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入脑入心。二是要找准切入点。教师要围绕思政课的学习目标,赋予思政课鲜活的生命力,要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学生就会学有所思、学有所获。三是要凸显育人功效。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与各门学科同频共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织细织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网络,发挥好思政课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中的关键作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稷山县教育局)
其他文献
為了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暑假期间,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一路小学开展红领巾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获得自豪感和快乐。 暑假到来,孩子们自行组成一个个红领巾志愿者活动小组,他们走进敬老院、图书馆,走进社区,走上街头,用自己稚嫩的双手和简短的话语温暖着这座城市,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早上好,一日愉快!”“您今天辛苦了!”“我想……,可以吗?”“回来了,今天开心吗?”“晚安,做个好梦!”这些话语虽然看起来简单轻松,但是对于太原市杏花岭区杏花岭小学的教师、学生和家长来说,却总是会感到特别的温暖与感动。 杏花岭小学位于太原市繁华的府东街,校门外车水马龙,人群川流不息,但是走进校门之后却有一种安静温馨之感。学生在楼道里井然有序地行走,彼此之间交流时也能做到低声细语,看到记者前来,
对于晋中市榆次区什贴中心小学的副校长罗美生来说,教育事业和家乡的山水都是他一生的挚爱。为此,他心甘情愿地在家乡的教育战线上不辞辛劳地奋斗了30个春秋,甘为人梯,不求回报,只为自己的学生可以拥有更美好的前程,家乡的教育事业可以蒸蒸日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991年6月,罗美生走出了大学的校门,并于同年8月回到了他的母校山庄头中学任教,与昔日的恩师成为了同事。在老师面前,他谦虚谨慎、认
山西省城区小学将供“放心午餐” 近日,山西省教育厅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全省城区小学实施“放心午餐”工程的指导意见,决定在全省城市主城区和县城公办非寄宿制小学(以下简称“城区小学”)实施“放心午餐”工程,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小学生中午接送难、午餐无法保障问题。 据悉,城区小学“放心午餐”工程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力争用3年时间,到2023年基本实现全省有需求的城区小学提供校内午餐全覆盖。服
一小学校长提出小学是否可以实施愉快教育,并征询我的意见。我十分赞同,并列出以下一些建议供老师们参考。 1.不在公共场所批评学生,必须批评时,要在办公室,只有老师和学生两人在场。 2.不要一看见就批评,缓一缓,想一想,冷静了再批评。 3.不要动不动就亲自批评,有时候可以让同学捎话,告诉学生哪里错了。 4.不要吹胡子瞪眼睛、面带怒色地批评学生,批评也可以温柔似水,语气和善,面带笑容。 5.课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思政课在学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全面深入地阐发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如何全面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推进思政课建设,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扎实推进该项工作。一、深化思想认识,转变育人观念 学习领会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并把
“王老师,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尚!王老师,教师节到了,我又想起了您。”“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王老师,您是我心中崇高无比的神!”……每年的教师节到来之际,王迎新的手机总能收到数不清的祝福,而这些动人的文字,正是对她扎根乡村教育35年的礼赞。 王迎新,现年53岁,中共党员,是介休市张兰镇板峪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自1986年从事教育事
教育是美好的遇见。好的教师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更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有力保证。“信仰为魂、奉献如歌”是“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的人生信条,她是新时代人民教师的代表;“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是人民教育家于漪的理想信念……这些“好老师”领航着教育新征程,引领我们走上教育奋进之路。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老师”?“好老师”的标准在新时代发生了什么变化?教育关系的变化成为教师面临的挑战 随
教室,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每位教师都希望打造出完美的教室,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间教室里自由快乐地成长。带着这样的教育理想,我和班上48名孩子一起,打造了一个属于我们的教室。一、小荷初绽,开启美好之旅 打造完美教室的第一步,就是为教室取一个美丽的名字。记得刚开始,学部要求我们各班确定班名时,我也是毫无头绪。“扬帆班”“启航班”“春笋班”“寒梅班”,一个个班名在我脑海中闪过,但都不太满意。到底起个怎
“一玩手机精神焕发,一提作业萎靡抗拒。”据《法治日报》报道,暑假期间未成年人沉迷網络成为令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暑假进入后半程,如何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让孩子们“收收心”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家长首先是认识上要接受,不能太焦虑。《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显然,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绝不是一个要不要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