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SMT生产实训》是一门具有全面性和较强实践性的SMT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校企共建的SMT教学工厂作用,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手段、考核方法等以实际企业实际人才技能需求为基础进行改革,通过实践证明,该课程的改革在实际教学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用人企业的肯定。
[关 键 词] SMT生产实训;课程改革;SMT教学工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3-0267-01
SMT技术主要包括生产设备、装联工艺、电子元器件三大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在《SMT生产实训》课程改革建设中,基于“工学评”一体化的课题研究,充分利用SMT教学工厂的优势,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手段、考核方法等以实际企业实际人才技能需求为基础进行改革,通过两学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不错的效果。
一、课程改革建设思路
《SMT生产实训》是一门理论为辅、实践为主的课程。课程改革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工学评一体化”的课题研究开展,根据SMT教学工厂实际生产模式,整合教学实训项目内容,按项目化实施技能实践教学,由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导,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原则,提高学生在技能学校过程中的参与度,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利用独有的实际SMT职业生产环境,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不仅培养学生的SMT设备操作能力、设备维护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制定可执行计划能力、独立思考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等。学生通过参与SMT教学工厂实际的电子产品生产工作过程中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形成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全新课程教学体系。
二、课程改革具体措施
以《SMT生产实训》课程标准为指引,以SMT教学工厂为载体,学校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讨论,根据SMT产品实际生产流程,以及各流程操作人员理论技能要求,制定相应的学习项目,每个项目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并融合了教材各章节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从而体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提高教材各知识点的连接性和实用性,通过具象认识和操作,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能力。
以教学实习为手段,以日常考核为基准,阶段性考核培养突出“注重过程”的人才培养目标。《SMT生产实训》课程除了以实际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以外还安排了学生到SMT教学工厂开展教学实习,实习期间由企业人员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在人员考勤、工作态度、工作任务完成质量、技能熟练程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和阶段性的考核,客观体现学生学习工作过程中的实际学习成果,从而实现“工学评”一体化的课程实施评价体系。
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为本位。为了培养学生的标准化意识,该课程纳入IPC-610D等相关技术标准、电子设备裝接工(表面贴装)等国家标准。并根据合作企业定向培养要求等实际情况,纳入企业文化、企业规范、企业生产工艺文件等内容,使学生在情景化教学工作过程中掌握相关行业技术标准,了解定向培养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管理规范,理解生产工艺文件,提前产生身份代入感,促进学生职业化能力发展,达到学生毕业后跳过培训直接上岗,即插即用的目的。
三、课程改革成果及后续建设方向
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工学评一体化”课程体系对《SMT生产实训》课程的改革,充分利用SMT教学工厂的SMT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管理条件,把课堂搬进车间,按照企业制定工艺标准和提供技术人员、生产材料,学生直接参与生产操作,使学生在真实职业场景中接受项目教学,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做到厂中有校,校中有厂,学生即员工,全面提高《SMT生产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此外,为了逐步开展SMT专业其他课程改造,建设SMT特色专业发展,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加大培养师资队伍力度,新任教师要到教学工厂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顶岗实践,学习最新操作技能,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2.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作,引入校企共同培养模式,融入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培养、企业管理和技术培训。合作企业可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
3.加强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将SMT技术典型工作过程制作成视频短片,多做微课、课件,开发模拟仿真软件教学,完善现代教育手段。
参考文献:
[1]高家利,汪科技,张帆.表面贴装技术生产实习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技术,2015,6(3):99-100,157.
[2]徐玲.基于MST实训工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模式实践[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118-120.
[3]苏建良.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SMT教学工厂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2014(11):31-33.
[关 键 词] SMT生产实训;课程改革;SMT教学工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3-0267-01
SMT技术主要包括生产设备、装联工艺、电子元器件三大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在《SMT生产实训》课程改革建设中,基于“工学评”一体化的课题研究,充分利用SMT教学工厂的优势,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手段、考核方法等以实际企业实际人才技能需求为基础进行改革,通过两学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不错的效果。
一、课程改革建设思路
《SMT生产实训》是一门理论为辅、实践为主的课程。课程改革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工学评一体化”的课题研究开展,根据SMT教学工厂实际生产模式,整合教学实训项目内容,按项目化实施技能实践教学,由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导,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原则,提高学生在技能学校过程中的参与度,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利用独有的实际SMT职业生产环境,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不仅培养学生的SMT设备操作能力、设备维护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制定可执行计划能力、独立思考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等。学生通过参与SMT教学工厂实际的电子产品生产工作过程中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形成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全新课程教学体系。
二、课程改革具体措施
以《SMT生产实训》课程标准为指引,以SMT教学工厂为载体,学校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讨论,根据SMT产品实际生产流程,以及各流程操作人员理论技能要求,制定相应的学习项目,每个项目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并融合了教材各章节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从而体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提高教材各知识点的连接性和实用性,通过具象认识和操作,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能力。
以教学实习为手段,以日常考核为基准,阶段性考核培养突出“注重过程”的人才培养目标。《SMT生产实训》课程除了以实际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以外还安排了学生到SMT教学工厂开展教学实习,实习期间由企业人员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在人员考勤、工作态度、工作任务完成质量、技能熟练程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和阶段性的考核,客观体现学生学习工作过程中的实际学习成果,从而实现“工学评”一体化的课程实施评价体系。
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为本位。为了培养学生的标准化意识,该课程纳入IPC-610D等相关技术标准、电子设备裝接工(表面贴装)等国家标准。并根据合作企业定向培养要求等实际情况,纳入企业文化、企业规范、企业生产工艺文件等内容,使学生在情景化教学工作过程中掌握相关行业技术标准,了解定向培养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管理规范,理解生产工艺文件,提前产生身份代入感,促进学生职业化能力发展,达到学生毕业后跳过培训直接上岗,即插即用的目的。
三、课程改革成果及后续建设方向
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工学评一体化”课程体系对《SMT生产实训》课程的改革,充分利用SMT教学工厂的SMT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管理条件,把课堂搬进车间,按照企业制定工艺标准和提供技术人员、生产材料,学生直接参与生产操作,使学生在真实职业场景中接受项目教学,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做到厂中有校,校中有厂,学生即员工,全面提高《SMT生产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此外,为了逐步开展SMT专业其他课程改造,建设SMT特色专业发展,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加大培养师资队伍力度,新任教师要到教学工厂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顶岗实践,学习最新操作技能,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2.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作,引入校企共同培养模式,融入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培养、企业管理和技术培训。合作企业可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
3.加强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将SMT技术典型工作过程制作成视频短片,多做微课、课件,开发模拟仿真软件教学,完善现代教育手段。
参考文献:
[1]高家利,汪科技,张帆.表面贴装技术生产实习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技术,2015,6(3):99-100,157.
[2]徐玲.基于MST实训工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模式实践[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118-120.
[3]苏建良.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SMT教学工厂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2014(1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