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课型研究如火如荼,课型类别异彩纷呈。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课型,目前在国内外尚未发现较为系统的研究理论体系和系流操作程序。而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与阅读教学所采用的课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怎样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采取多样化的阅读课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在理论和实践上产生飞跃,形成课堂阅读教学的特色,还有待于我们深入探索研究。本文就以以《曹刿论战》为例,谈谈背诵课型的教学策略。
背诵课型即通过指导背诵,巩固字词,理解课文,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具体教学可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一、读课文,定背诵目标
先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大意,读出正确的断句。然后确定背诵目标:是背诵全文还是背诵段落;是当堂背诵还是课后背诵。必须明确目标,才能提高背诵的效率。如果没有明确的背诵目标,没有切实可行的背诵计划,则不可能产生高效率的背诵。
如在教学《曹刿论战》时,意在让学生利用学习现代记事文掌握的有关知识、形成的有关能力来帮助学习文言记事文。《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精彩片段,全文简明、完整地记录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由于曹刿的参与,造就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文章赞扬了曹刿热爱祖国、关心国事的精神及政治上取信于民的远见和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从教材的编写意图上看,编者选取《左传》中的精彩片段意在引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了解古代社会,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根据文本背景确定背诵目标——背诵本文,当堂完成背诵任务。
二、读课文,找背诵方法
根据课文内容特点,寻找不同的方法背诵。如画面背诵法、层次背诵法、字头背诵法等等。《曹刿论战》主要采取如下方法:
(一)理解文意,分层次背诵
《曹刿论战》由于距今久远,学生对它缺少语感。因此,在进行《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教学时,务必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学生的诵读训练。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它关系到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质量。切忌在导入新课后,将课文草草范读一遍就进入字词句串讲。文言文教学宜采用放声朗诵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由朗读到诵读,进而美读,使学生读准语句的节奏,读出文言的语感。边读边分层次背诵并思考:课文的三个部分分别在讲什么?第1段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第2段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第3段写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二)品味语言,提示背诵
《曹刿论战》以对话为主,可用两人对话方式进行练习背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下面的做法进行提示背诵。
教师示范: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学生对话: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三)抓住“远谋”这条贯穿全篇的线索进行背诵
战前准备——战争过程——战后论述,按照这个思路进行背诵全文,同时深刻理解文本意思。
1.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庄公一答,他认为分衣食,不过左右之人得惠“而民弗及”,是为“小惠”,故民不从。庄公二答,他认为未孚民望,则神弗福,驳得痛快。庄公三答,始有所悟,国君忠其事则民服矣,得到他的赞许。综观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这就是他的“远谋”。在战斗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
2.曹刿在这次战役中起了决定成败的关键性作用。他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所以必待齐师“三鼓”而后鼓,抓住有利战机。他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所以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以上两次关键的战术决定了鲁国的胜利。
三、背课文,测背诵效果
最后,要通过抽查来测试学生背诵效果,如可以采取理解性默写进行抽查。
1.《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忠之属也。
3.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糜,顾逐之。
5.曹刿阐述勇气在战争中的作用的语句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体现曹刿注意细节的语句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7.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具有伏焉。
8.鲁庄公“肉食者鄙”的具体表现是:战前不知如何准备,战中不知如何指挥,战后不知如何取胜。
总之,不同的课型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课型、使用不同的策略。只有这样,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在实践中创造出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背诵课型即通过指导背诵,巩固字词,理解课文,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具体教学可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一、读课文,定背诵目标
先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大意,读出正确的断句。然后确定背诵目标:是背诵全文还是背诵段落;是当堂背诵还是课后背诵。必须明确目标,才能提高背诵的效率。如果没有明确的背诵目标,没有切实可行的背诵计划,则不可能产生高效率的背诵。
如在教学《曹刿论战》时,意在让学生利用学习现代记事文掌握的有关知识、形成的有关能力来帮助学习文言记事文。《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精彩片段,全文简明、完整地记录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由于曹刿的参与,造就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文章赞扬了曹刿热爱祖国、关心国事的精神及政治上取信于民的远见和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从教材的编写意图上看,编者选取《左传》中的精彩片段意在引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了解古代社会,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根据文本背景确定背诵目标——背诵本文,当堂完成背诵任务。
二、读课文,找背诵方法
根据课文内容特点,寻找不同的方法背诵。如画面背诵法、层次背诵法、字头背诵法等等。《曹刿论战》主要采取如下方法:
(一)理解文意,分层次背诵
《曹刿论战》由于距今久远,学生对它缺少语感。因此,在进行《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教学时,务必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学生的诵读训练。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它关系到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质量。切忌在导入新课后,将课文草草范读一遍就进入字词句串讲。文言文教学宜采用放声朗诵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由朗读到诵读,进而美读,使学生读准语句的节奏,读出文言的语感。边读边分层次背诵并思考:课文的三个部分分别在讲什么?第1段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第2段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第3段写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二)品味语言,提示背诵
《曹刿论战》以对话为主,可用两人对话方式进行练习背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下面的做法进行提示背诵。
教师示范: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学生对话: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三)抓住“远谋”这条贯穿全篇的线索进行背诵
战前准备——战争过程——战后论述,按照这个思路进行背诵全文,同时深刻理解文本意思。
1.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庄公一答,他认为分衣食,不过左右之人得惠“而民弗及”,是为“小惠”,故民不从。庄公二答,他认为未孚民望,则神弗福,驳得痛快。庄公三答,始有所悟,国君忠其事则民服矣,得到他的赞许。综观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这就是他的“远谋”。在战斗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
2.曹刿在这次战役中起了决定成败的关键性作用。他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所以必待齐师“三鼓”而后鼓,抓住有利战机。他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所以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以上两次关键的战术决定了鲁国的胜利。
三、背课文,测背诵效果
最后,要通过抽查来测试学生背诵效果,如可以采取理解性默写进行抽查。
1.《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忠之属也。
3.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糜,顾逐之。
5.曹刿阐述勇气在战争中的作用的语句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体现曹刿注意细节的语句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7.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具有伏焉。
8.鲁庄公“肉食者鄙”的具体表现是:战前不知如何准备,战中不知如何指挥,战后不知如何取胜。
总之,不同的课型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课型、使用不同的策略。只有这样,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在实践中创造出新的课堂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