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用车岁末盘点:
2007年,是中国商用汽车市场自新世纪以来收获最为丰厚的一年,也是最为跌宕起伏的一年。无论是在商用汽车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方面、各大企业品牌销售办法、还是频频推出的强势新车都成为了2007年商用车市最抢人眼球的焦点。当所有行业的斗士还都在为了今年的丰收做最后一份努力的时候,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回头看看一年来的行业里的经历,毕竟总结也是一种提升。这一年,从国家政策到国际形势,从产业格局到产品序列,有欢呼雀跃,有如履薄冰,有歌舞升平,有忐忑忧患。太多的感悟让我们停留在2007年!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透露,继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突破700万辆大关后,2007年将达到900万辆。而2008年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达到或接近1000万辆的目标。
据协会最新数据统计2007年截至11月,我国汽车销量总体同比增长23.19%,共销售近800万辆汽车,其中乘用车销售566万辆,同比累计增长22.82%,轿车销售424万辆,同比累计增长24.32%,商用车累计销售229万辆,同比累计增长24.12%,其中客车销售22万辆,累计同比增长28.83%,货车销售139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7.38%。商用车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依次为:北汽福田、东风、金杯股份、一汽、江淮、长安有限、重汽、江铃、凯马和南汽,分别销售3.42万辆、2.80万辆、1.93万辆、1.65万辆、1.30万辆、0.90万辆、0.77万辆、0.70万辆、0.65万辆和0.59万辆。与上月相比,上述十家企业均呈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金杯增幅更为明显。11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商用车14.71万辆,占商用车销售总量的67%。
2007年商用车销量出现了“井喷”,是什么在影响着2007年商用车的走势呢?让我们透过现象,去寻找趋势,去细细盘点,回味一下……
宏观调控
从这几年汽车市场的发展来看,宏观因素始终影响着商用车市场,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给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006年12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式发布,汽车产业被列入宏观调控的行业之内。
从国家倡导构建节能环保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大方向可以看出,国家发改委对于汽车产业的宏观调控,尤其是对具体问题的调控声音越来越强硬。国家发改委今年已经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有关汽车产业具体政策,部分政策也开始产生了一些效应。宏观调控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力持续加强。
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为了防止未来可能出现的新能源车产能过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向社会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要进入新能源车生产领域的汽车企业,必须经过审批才能上马。
《规则》首次明确了新能源车概念(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与此同时,《规则》对企业上马新能源车项目设定了15道“准生”门槛,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一项是,企业需要至少掌握新能源汽车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三者之一的核心技术。同时,企业即便取得了新能源车准入资格,仍需在商业化阶段接受主管部门监管。
《规则》的出台,令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实现了有章可循,也更利于规范目前良莠不齐的新能源车投资项目。
国Ⅱ重型车停止上公告,6月29日,国家环保总局在网上宣布,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第三阶段 (国Ⅲ标准) 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2008年7月1日起,全面停止国Ⅱ标准轻型车的销售和注册登记。
新排放标准的出台,将给卡车企业带来较大的冲击,导致不能达标的卡车将提前淘汰出局。而2008年国Ⅱ标准轻型车停止销售和注册登记。对卡车行业将来一次更大的洗牌。
计重收费
计重收费对于卡车企业来说是今年卡车热销的最大热门,计重收费是2007年全国治超的主要手段,11月19日,国务院九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印发全国车辆超载长效治理实施意见的通告》,计重收费成为经济调节行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从国家治理超载以来,我国道路收费制度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路。虽然计重收费只是交通部以一个通知的形式低调推荐给各省市自治区的一种收费方式,实施与否由地方自行决定,但是这一收费方式的推广速度却快得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大有席卷全国之势。可以说,计重收费给超载车念上了“紧箍咒”,同时这种收费方式将极大促进货运汽车的产品升级。
目前已有约20个省市实施计重收费了。
计重收费的实施使重卡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催生各大企业新卡诞生,使2007年重卡销量飞速上升。中国重汽以超过10万辆的销售业绩,雄踞重卡行业第一;陕汽和福田欧曼以接近100%的增幅创造了奇迹。
油价上涨
10月3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通知,决定自11月1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汽油和柴油的全国平均零售基准价分别由每吨5480元和5020元调整为5980元和5520元;上浮8%后的全国平均零售价分别为每吨6460元和5960元,折合每升约分别提高0.4元和0.46元。
油费是商用汽车使用成本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油价上涨对于汽车制造企业的销量和产品结构都有较大影响。而油价的上涨,并没有给商用车带来停滞,反而给商用车技术带来新的变革。加强客车和货车的高档化、大型化趋势,大型客车和重型货车受正面影响,中型客车和中型货车不利,而轻型卡车则可能通过更多上农用车牌照来规避油价的影响,微型客车影响不大。重卡市场仍然保持高位增长。
油价上涨的步伐不会就此停止,油价提升的空间依然存在,从商用车企业来看,油价上涨可能是个机遇,只要判明趋势、战略得当,市场份额不但不会缩减,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而整个行业可能在应对这一挑战的过程中结构得到调整,资源配置更为合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组织更为顺畅。
人民币升值
2007年商用车没有受到人民币的影响,出口量呈现“井喷”现象。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整理的全国海关汽车商品进出口数据显示,2007年1~10月客车累计出口6.44万辆,同比增长2.0倍。2007年上半年,宇通签订的出口大单足以令人乍舌。在2007年上半年召开的“2007年莫斯科中国国家展”上,宇通客车与俄罗斯方面签署了500辆、价值1000万美元的客车出口合同;同年6月,又与古巴签订3.7亿美元客车大单,意味着从2007~2009年,古巴将从宇通集团采购5348辆客车。中国重汽在2007全年出口重型汽车15000辆,创汇4亿美元。
人民币升值对商用车出口销量影响不大,但对出口业务的效益影响相对较大。另外,目前整车进出口数量只占全行业销量的2.8%和4.4%左右,汇率变化对全行业总体发展状况影响较小。尤其是一些企业已经制定了长期的国际战略,不会因为汇率变化利润降低而轻易改变战略。另外,企业也可以采用一些金融手段或者与合作方重新商定价格来削弱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从长远来看,若美元兑人民币持续贬值,且国内企业出口售价(美元标价)不变,则国内企业将持续受损失,利润空间持续受压缩。国内企业将被迫连续提价(美元标价)。而这将不断消弱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若美元贬值时间足够长,幅度足够大,国内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有可能完全丧失。价格优势丧失后,国内企业要么退出机械行业,要么加大科研投入,向所在子行业的高端领域进军。从整个行业看,行业整体上将实现升级。因此,长期内人民币升值将可能是利好。
营销风暴
2007年的商用车市场,由于新车的不断推出,各种五花八门的营销也就层出不穷,企业营销无疑是值得大书一笔的。2007年的商用车市场营销更偏向于情感营销、公益营销和文化营销。如大金龙贯穿全国的“发现之旅”活动,宇通提出“价值连城”, 厦门金旅提出“诚信做人”,苏州金龙定位在“安全”,东风商用车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邮政车服务月”活动。
如果让消费者关注到车企的新动向,注意车型的新变化,惟有靠市场营销。如今的市场营销更直接,更具针对性,不仅可以拉近与客户的关系,更进一步把握客户的脉动,掌握他们的需求。这一年,利用社会公益、电影、音乐等方式的异业营销的方式常常出乎人意料,但对汽车销售并无特殊推动作用。因此,汽车营销还应更关注销售内涵。
重组合并
5月,奔驰正式从扬州亚星奔驰客车有限公司撤资,解除了与亚星合作十年的关系,已解婚约的戴克集团将联手北汽福田,而重组的亚星奔驰,其名称改为扬州亚星商用车有限公司。扬州亚星商用车有限公司将成为亚星客车的一员,以提高亚星客车的经营能力。
上汽与菲亚特集团依维柯公司联手重组重庆红岩一事终于尘埃落定,6月15日,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在重庆市正式开业。新诞生的合资公司或许将会成为中国重型汽车业的一匹黑马。
安凯客车于8月7日发布了董事会公告,拟向大股东江淮汽车集团以每股7.62元的价格定向增发约1000万股,用以购买其所持的下属企业——江淮客车公司41%的股权。通过此次定向增发,安凯客车有望彻底解决与大股东之间同业竞争的问题,但是与江淮汽车的关联交易仍将存在。
12月19日,北汽福田与天津机电工业控股集团公司在天津签署协议,双方共同投资25亿元,在天津兴建北京福田发动机和起重机研发生产基地。主要配装在福田中重卡产品欧曼奇兵以及欧V客车、奥铃轻卡等国内高端商用车品牌及非公路机械装备上。
12月24日,广汽集团与丰田汽车合作,重组广州羊城汽车和沈阳沈飞日野,成立首家商用车合资公司。收购沈飞日野后得到的沈阳基地则在保留现有商用客车系列产品的基础上引进日野多功能商用客车,计划首期形成年产重卡2万辆、轻卡3万辆的规模,预计2009年6月投产。随着广汽日野项目开始启动,广汽商用车板块正式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广汽商用车强势启动,也将填补广州乃至广东汽车工业重卡领域的空白。
07过去了,依然火热的商用车车市圆满收官,连续两年“满堂红”的中国商用车市场引来了更多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青睐,未来中国商用车市场快速发展是必然的,同时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民族品牌的发展必将经受更艰巨的考验。 08年,如何保持住商用车的热销火势,如何在激烈的战场中越战越强,如何更合理的顺应市场的发展,是每个商用车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2007年,是中国商用汽车市场自新世纪以来收获最为丰厚的一年,也是最为跌宕起伏的一年。无论是在商用汽车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方面、各大企业品牌销售办法、还是频频推出的强势新车都成为了2007年商用车市最抢人眼球的焦点。当所有行业的斗士还都在为了今年的丰收做最后一份努力的时候,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回头看看一年来的行业里的经历,毕竟总结也是一种提升。这一年,从国家政策到国际形势,从产业格局到产品序列,有欢呼雀跃,有如履薄冰,有歌舞升平,有忐忑忧患。太多的感悟让我们停留在2007年!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透露,继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突破700万辆大关后,2007年将达到900万辆。而2008年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达到或接近1000万辆的目标。
据协会最新数据统计2007年截至11月,我国汽车销量总体同比增长23.19%,共销售近800万辆汽车,其中乘用车销售566万辆,同比累计增长22.82%,轿车销售424万辆,同比累计增长24.32%,商用车累计销售229万辆,同比累计增长24.12%,其中客车销售22万辆,累计同比增长28.83%,货车销售139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7.38%。商用车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依次为:北汽福田、东风、金杯股份、一汽、江淮、长安有限、重汽、江铃、凯马和南汽,分别销售3.42万辆、2.80万辆、1.93万辆、1.65万辆、1.30万辆、0.90万辆、0.77万辆、0.70万辆、0.65万辆和0.59万辆。与上月相比,上述十家企业均呈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金杯增幅更为明显。11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商用车14.71万辆,占商用车销售总量的67%。
2007年商用车销量出现了“井喷”,是什么在影响着2007年商用车的走势呢?让我们透过现象,去寻找趋势,去细细盘点,回味一下……
宏观调控
从这几年汽车市场的发展来看,宏观因素始终影响着商用车市场,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给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006年12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式发布,汽车产业被列入宏观调控的行业之内。
从国家倡导构建节能环保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大方向可以看出,国家发改委对于汽车产业的宏观调控,尤其是对具体问题的调控声音越来越强硬。国家发改委今年已经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有关汽车产业具体政策,部分政策也开始产生了一些效应。宏观调控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力持续加强。
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为了防止未来可能出现的新能源车产能过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向社会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要进入新能源车生产领域的汽车企业,必须经过审批才能上马。
《规则》首次明确了新能源车概念(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与此同时,《规则》对企业上马新能源车项目设定了15道“准生”门槛,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一项是,企业需要至少掌握新能源汽车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三者之一的核心技术。同时,企业即便取得了新能源车准入资格,仍需在商业化阶段接受主管部门监管。
《规则》的出台,令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实现了有章可循,也更利于规范目前良莠不齐的新能源车投资项目。
国Ⅱ重型车停止上公告,6月29日,国家环保总局在网上宣布,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第三阶段 (国Ⅲ标准) 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2008年7月1日起,全面停止国Ⅱ标准轻型车的销售和注册登记。
新排放标准的出台,将给卡车企业带来较大的冲击,导致不能达标的卡车将提前淘汰出局。而2008年国Ⅱ标准轻型车停止销售和注册登记。对卡车行业将来一次更大的洗牌。
计重收费
计重收费对于卡车企业来说是今年卡车热销的最大热门,计重收费是2007年全国治超的主要手段,11月19日,国务院九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印发全国车辆超载长效治理实施意见的通告》,计重收费成为经济调节行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从国家治理超载以来,我国道路收费制度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路。虽然计重收费只是交通部以一个通知的形式低调推荐给各省市自治区的一种收费方式,实施与否由地方自行决定,但是这一收费方式的推广速度却快得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大有席卷全国之势。可以说,计重收费给超载车念上了“紧箍咒”,同时这种收费方式将极大促进货运汽车的产品升级。
目前已有约20个省市实施计重收费了。
计重收费的实施使重卡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催生各大企业新卡诞生,使2007年重卡销量飞速上升。中国重汽以超过10万辆的销售业绩,雄踞重卡行业第一;陕汽和福田欧曼以接近100%的增幅创造了奇迹。
油价上涨
10月3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通知,决定自11月1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汽油和柴油的全国平均零售基准价分别由每吨5480元和5020元调整为5980元和5520元;上浮8%后的全国平均零售价分别为每吨6460元和5960元,折合每升约分别提高0.4元和0.46元。
油费是商用汽车使用成本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油价上涨对于汽车制造企业的销量和产品结构都有较大影响。而油价的上涨,并没有给商用车带来停滞,反而给商用车技术带来新的变革。加强客车和货车的高档化、大型化趋势,大型客车和重型货车受正面影响,中型客车和中型货车不利,而轻型卡车则可能通过更多上农用车牌照来规避油价的影响,微型客车影响不大。重卡市场仍然保持高位增长。
油价上涨的步伐不会就此停止,油价提升的空间依然存在,从商用车企业来看,油价上涨可能是个机遇,只要判明趋势、战略得当,市场份额不但不会缩减,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而整个行业可能在应对这一挑战的过程中结构得到调整,资源配置更为合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组织更为顺畅。
人民币升值
2007年商用车没有受到人民币的影响,出口量呈现“井喷”现象。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整理的全国海关汽车商品进出口数据显示,2007年1~10月客车累计出口6.44万辆,同比增长2.0倍。2007年上半年,宇通签订的出口大单足以令人乍舌。在2007年上半年召开的“2007年莫斯科中国国家展”上,宇通客车与俄罗斯方面签署了500辆、价值1000万美元的客车出口合同;同年6月,又与古巴签订3.7亿美元客车大单,意味着从2007~2009年,古巴将从宇通集团采购5348辆客车。中国重汽在2007全年出口重型汽车15000辆,创汇4亿美元。
人民币升值对商用车出口销量影响不大,但对出口业务的效益影响相对较大。另外,目前整车进出口数量只占全行业销量的2.8%和4.4%左右,汇率变化对全行业总体发展状况影响较小。尤其是一些企业已经制定了长期的国际战略,不会因为汇率变化利润降低而轻易改变战略。另外,企业也可以采用一些金融手段或者与合作方重新商定价格来削弱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从长远来看,若美元兑人民币持续贬值,且国内企业出口售价(美元标价)不变,则国内企业将持续受损失,利润空间持续受压缩。国内企业将被迫连续提价(美元标价)。而这将不断消弱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若美元贬值时间足够长,幅度足够大,国内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有可能完全丧失。价格优势丧失后,国内企业要么退出机械行业,要么加大科研投入,向所在子行业的高端领域进军。从整个行业看,行业整体上将实现升级。因此,长期内人民币升值将可能是利好。
营销风暴
2007年的商用车市场,由于新车的不断推出,各种五花八门的营销也就层出不穷,企业营销无疑是值得大书一笔的。2007年的商用车市场营销更偏向于情感营销、公益营销和文化营销。如大金龙贯穿全国的“发现之旅”活动,宇通提出“价值连城”, 厦门金旅提出“诚信做人”,苏州金龙定位在“安全”,东风商用车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邮政车服务月”活动。
如果让消费者关注到车企的新动向,注意车型的新变化,惟有靠市场营销。如今的市场营销更直接,更具针对性,不仅可以拉近与客户的关系,更进一步把握客户的脉动,掌握他们的需求。这一年,利用社会公益、电影、音乐等方式的异业营销的方式常常出乎人意料,但对汽车销售并无特殊推动作用。因此,汽车营销还应更关注销售内涵。
重组合并
5月,奔驰正式从扬州亚星奔驰客车有限公司撤资,解除了与亚星合作十年的关系,已解婚约的戴克集团将联手北汽福田,而重组的亚星奔驰,其名称改为扬州亚星商用车有限公司。扬州亚星商用车有限公司将成为亚星客车的一员,以提高亚星客车的经营能力。
上汽与菲亚特集团依维柯公司联手重组重庆红岩一事终于尘埃落定,6月15日,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在重庆市正式开业。新诞生的合资公司或许将会成为中国重型汽车业的一匹黑马。
安凯客车于8月7日发布了董事会公告,拟向大股东江淮汽车集团以每股7.62元的价格定向增发约1000万股,用以购买其所持的下属企业——江淮客车公司41%的股权。通过此次定向增发,安凯客车有望彻底解决与大股东之间同业竞争的问题,但是与江淮汽车的关联交易仍将存在。
12月19日,北汽福田与天津机电工业控股集团公司在天津签署协议,双方共同投资25亿元,在天津兴建北京福田发动机和起重机研发生产基地。主要配装在福田中重卡产品欧曼奇兵以及欧V客车、奥铃轻卡等国内高端商用车品牌及非公路机械装备上。
12月24日,广汽集团与丰田汽车合作,重组广州羊城汽车和沈阳沈飞日野,成立首家商用车合资公司。收购沈飞日野后得到的沈阳基地则在保留现有商用客车系列产品的基础上引进日野多功能商用客车,计划首期形成年产重卡2万辆、轻卡3万辆的规模,预计2009年6月投产。随着广汽日野项目开始启动,广汽商用车板块正式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广汽商用车强势启动,也将填补广州乃至广东汽车工业重卡领域的空白。
07过去了,依然火热的商用车车市圆满收官,连续两年“满堂红”的中国商用车市场引来了更多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青睐,未来中国商用车市场快速发展是必然的,同时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民族品牌的发展必将经受更艰巨的考验。 08年,如何保持住商用车的热销火势,如何在激烈的战场中越战越强,如何更合理的顺应市场的发展,是每个商用车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