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生活清泉 灌课堂奇葩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991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我们这儿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要求新课改下的教学内容要与生活相联系。《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因此,在教学中,除了教材外,教师应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把学生生活中的图片、电影、电视、网络、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重大时事、亲身经历等引入语文课堂,使语文课堂如一朵硕大无比的怒放的奇葩,以丰富教学资源,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初步的适应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九年来,笔者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简单的尝试,现在一吐心声,以期和大家共勉。
  首先,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与生活的契合点,巧妙引入课堂
  初中语文教材选文既借鉴传统的典范性,又照顾了时代的新颖性,很多文章都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贴近时代的“亲情”、“友情”、“成长”类文章比比皆是,这就让教师在教材与学生生活这两方面问题的思考、处理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因此,教师要以一颗敏锐的心去洞察、挖掘教材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契合点,抓住此点,切入生活,再把生活引进教材。
  如教学《端午的鸭蛋》时,教师就能很轻松地挖掘出教材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契合点——即人人都拥有过并将继续拥有的端午节的习俗及其体现的生活情感,然后再切入生活,把生活引进教材,引进课堂。笔者设计的是,先让学生回忆、感受自己生活中端午节的习俗,以及自己过端午节时曾发生过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学生的思维即刻活跃起来,一个个仰着兴奋的面孔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接着通过多媒体播放全国各地欢庆端午节的民俗风情,学生们欣赏着一幅幅动感的优美画面,群情欢腾,雀跃不已。然后又让学生到讲台上去讲述自己过端午节时发生的小故事。这样,就很自然地唤起了他们以前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让教材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的感受。
  其次,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把生活引入课堂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的个体倾向性,也是推动思考和创造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思维的动因,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动力。正如孔子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然而,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非天生的,它需要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精心培养和细致保护才能得以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想真正把生活引进教材,引进课堂,就应该善于启发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表达欲望,从而成功地实现教学愿望。
  如教学《社戏》时,笔者考虑到学生们在乡间田野中长大,他们的童年生活都很丰富多彩,有很多新奇、好玩的事,笔者便从网上下载了一些有趣的乡间儿童们游戏、玩耍的图片,发给他们传阅,并在此基础上这样启发学生:“童年是每个人生命的源头,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总是留给人那么多美好的回忆。记得小时候,老师和伙伴们一起到山上割草,割满一竹背篼,便玩一种‘丢草’的游戏,每人拿出一把草放在一起,选定附近的一棵树或一块石头等为“目标”,大家伙站在同一个地方先后向“目标”扔出手中镰刀,谁的镰刀距目标最近,谁便赢了那把草,特别有趣,我们每逢出门割草,总是乐此不疲, 同学们,你们做过这种好玩的游戏吗?有没有别的好玩的?说出来大家交流交流吧,我们也换换别的玩法。”此语一出,学生们竞相举手,说出了许多有趣的事:放风筝、下河捉鱼、用铁夹捕老鼠、放纸飞机、捉萤火虫儿照亮、到荷塘里采莲、打游击、学着电视里的样子涂了花脸唱戏等。笔者见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立刻让学生拿出“语文练习本”写片段,还让小组间互相传阅,评选出“优秀写手”。
  通过这个活动,激起了学生学习“迅哥儿”小时候故事的兴趣,把“死”的教材与“活”的课堂教学、学生生活沟通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习效果,训练了学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真正把生活引进了课堂。
  当然,教师把生活引进教材、引进课堂时,也应对生活材料的优劣予以辨别、分析,引入其积极意义,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昂扬乐观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以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仅是笔者的粗知愚见,贻笑大方而已。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新的课程改革一改原来封闭、呆板的填鸭式课堂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新型课堂。课堂上 ,老师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什么课件展示、影视作品欣赏、戏剧表演……简直可以说是“精彩”纷呈,但这些看似精彩的课堂,表面的热闹却掩饰不了背后的虚空,就是这些看似精彩的课堂却恰恰缺少了语文课最根本的东西——那就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著名语文教育家陈钟樑先生说:“眼下的语文课越上越大,也越上越空了。远
期刊
记叙类文章吸引读者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因此在近几年的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经常会出现赏析记叙类文章的语言的问题。这类试题占得分值比较重,所以教会学生赏析记叙类文章的语言的方法显得尤其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比较快的学会赏析记叙类文章的语言的方法呢?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是分如下三步走的,感觉效果不错。  一、赏析用词之美。  能为文章增添色彩,增强语言表现力的词语往往是动词、
期刊
综合语文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的改革的出发点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改变教学过程过于注重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倾向,强调形成主动学习的学习态度,并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由此可见,学校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思想贯穿始终。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来看  课程标准将
期刊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而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唤醒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促使他们乐于写作。  一、注意观察,再现情景  不少学生为作文犯愁,感觉没有内容可写,主要是学生作文脱离实际,头脑空空,没有现实生活中的真情实感,为了写作文而写作文,所以,
期刊
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十几年了,无论是常规教学还是带训练队,自己都是驾轻就熟,可是突然有一天学校领导找到我说,要让我担任高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自己还是不免大吃一惊,以前只是偶尔听到同事们说起,邻县的兄弟学校有体育老师当班主任的,可是当这件事情真正降临到自己身上时,还真是有点不知所措。  学生在家里父母是他们的监护人,在学校班主任就是学生的监护人,新高一的学生来自各个乡镇、各个学校,新生报到后的第一周要进
期刊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如作家赵树理先生所说,这些名师就都是善于开矿的“沙里淘金”者。他们享受阅读,阅读也成就了他们。品读着,感叹着,感叹着他们在读书之路上的执着前行,感叹着他们确有成为名师的不一般之处。但作为名师,他们又有其共同点,特别在读书、教学、写作、专业成长方面卓有特色,各显风采。  一、潜心读书  “读书能真正改变一个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学生。”这是于永正老师的名言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巴尔扎克也说过类似的话:“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足以见得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对于语文教学是何等的重要。  我们知道传统语文教学的基本做法是以“师讲生听”的方式进行的,在课堂上教师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也就是教学参考书的理解)成了唯一的答案,并使之概念化,学生的任务就是做笔记和死记硬背。举一个例子,张晓风的散文《行道树》,教师
期刊
近年来,高效课堂创建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与推崇,异彩纷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理论荡涤着我们的教学思想。我认为,高效的语文课堂离不开激情,激情成就高效课堂。  首先,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必须是饱含激情的。再者,语文课堂尤其是低效课堂的实践呼唤课堂激情。“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激情洋溢、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能够把学生的人调动起来,更能把学生的心留在课堂。  一、激情导入引领学生进入情境  俗话
期刊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表演中学习语文”是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的一条有效途径 。  一、表演的意义  (1)激发语文兴趣  有趣的小说能使人废寝忘食,优秀的电视能使人乐而忘返, 这就是兴趣的作用。学好语文的关键,是对语文感兴趣。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证明,学生对教学中的表演形式非常感兴趣。  首先,由于学生很少接触这种全身心投入式的学习方式,所以很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为了表演好情节,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的需求,改变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显得十分的必要和迫切。在实施中学新课标的背景下,自主学习是时代的要求,因此,彻底改革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让教育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便成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所必须采取的一项具有  战略意义的教育改革措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几年了,广大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