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期待,疑问,彷徨,原路折返,目标消失......对于21岁的李铭昊而言,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犹如一段难忘的插曲,《民生周刊》记者见到他时,他正犹豫着要不要回大连复课。
6月5日,正在驾校学车的李铭昊突然接到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民政局人员打来的电话,要求他报名参加由通辽市民政局组织的“2014年度退役士兵职技培训”,训期为3个月。
李铭昊此前在河北保定的某集团军服役,2013年年底退役回到原籍科左后旗。“上面有政策,这次培训不用自己掏钱,除了能学到不少实用技能,更重要的是还有机会找到工作。”李铭昊清晰地记得电话里的每一个字。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1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加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2号),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引导退役士兵免费参加职技培训。通知明确,各地民政部门为此项工作的牵头单位;培训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负担,列入退役士兵安置科目,并强调2010年及以后退出现役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在退出现役1年内可以选择免费参加,培训期限最短不少于3个月。
据了解,除李铭昊外,通辽科左后旗民政局和扎鲁特旗民政局累计动员了近200名退出现役1年内的士兵参加培训。最终,在报名截止的6月20日之前,120人确定参加此次培训。
7月13日,学员们拉着嘹亮的军歌,在通辽市、县(旗)两级民政部门的护送下,登上了开往大连的列车。
“网上连学校地址都找不到”
李铭昊个头不高,入伍前看上去要比同龄人单薄很多。通过当兵期间的摸爬滚打,现在的他已经十分结实。但这并不是他想要的。
“没有学历,没有一技之长,空凭一把子力气在社会上能立足吗?”李铭昊退役之后,首先想到的是尽快考取一本驾照,然后外出打工,“等攒下一笔钱后就买一台微型面包车‘拉脚’。”
李铭昊家距离科左后旗城区有150公里,跨过一条河,往北是吉林四平,往东是辽宁铁岭,交通四通八达,正因如此,对于他的致富规划李铭昊的父母十分支持。
同样怀揣自主创业梦想的还有扎鲁特旗的刘宏越。这个与李铭昊同年退役的22岁青年,此前曾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某边防部队服役。回乡后,他立志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牧场。用刘宏越自己的话讲,如果没有当地民政部门打来的动员电话,他会在今年秋粮收完后,去通辽市开鲁县找一家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学习养殖技术。
尽管扎鲁特旗民政局的动员内容与科左后旗民政局如出一辙,刘宏越却说,他报名参加短期职技培训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免费学点技术!”
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的其他6位学员中,和李铭昊、刘宏越想法相似的有5人。他们退役后要么打算外出打工,要么决定留守原籍并已经选好创业项目,而报名参加培训无非是想“见见世面”、“重温一下学生时代的感觉”,或是“给自己充充电”。
学员们能在3个月的时间里学到什么?
在一位受访学员提供的资料中,记者发现了一份通辽市民政局在今年5月20日印发给各旗县市区民政局的红头文件。这份文件题为《关于下达通辽市2014年度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计划的通知》,就此次培训的内容、培训对象、时间要求以及经费保障等做了说明。
文件明确,以市民政局为单位,与大连开发区慧德科技文化培训学校合作,开设综合知识与素质、岗位技能、科学与技术等培训班,开设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日文基础与录入、计算机CAD制图、流水线作业管理、外包装业务与实物操作训练等11门课程。
有关这份文件的具体内容,特别是具体课程,刘宏越说他是在报名申请表提交后才知道的。尽管不知道这些课程对自己的“牧场梦”有没有帮助,但毕竟决定去了,没有过多考虑。
与刘宏越不同的是,在得知承训方教授的课程后,李铭昊认为慧德培训学校一定是所高端学校,否则通辽市民政局也不会把培训点定在那里。
可就在离开通辽的前一天,他在网上搜索这所学校的信息时,发现显示词条几乎为零,“连学校的具体地址都找不到。”这会是一所怎样的学校?李铭昊在心底画了一个问号。
课堂变“人才市场”
载着120名学员的列车驶出内蒙古境内便进入夜间行车时段,硬座车厢里传来学员们此起彼伏的鼾声。李铭昊没有睡。两年的军旅生涯教会了他很多,包括对知识和技能的重新认知。虽然对接下来的培训有着不详预感,但并没有冲淡他的希冀。
太阳照常从海平面升起,大连迎来了从草原开来的列车。
李铭昊原本以为,用来转送他们的大巴会直接驶向慧德培训学校,而车子将他们送进了大连市某高校。随后,点名、分班、确定寝室、搬运行李,120名学员忙了近一个上午。正午时分,看上去年龄只比李铭昊稍长一点的班主任,命令全体学员集合——拍摄开班集体照。
解散之后,有学员发现,在一处角落里,护送他们而来的民政局官员正与另外几个人谈笑风生,双方看上去十分熟络。后来才知道,对方正是慧德培训学校的掌门人。
根据安排,慧德培训学校要为学员讲授380学时的课程,第一天的5个学时课程是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令他们没想到的是,正式授课的第二天,教师请来了两名自称是某企业人事经理的人。
一名学员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二人站定后,便一唱一和地向他们介绍所在企业的创建历史、发展前景、用人要求、薪酬待遇等,最后希望学员们积极报名,他们会择优录取,试用合格后将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一连好几天,只要一开始上课,保证会有好几家用人单位进来宣传。有的单位还会与学员互动,现场答疑解惑,整个课堂就像人才市场一样热闹。”刘宏越回忆。
到了第二周的周一,细心的李铭昊做了一个统计,原本120人的学员方队,因70多人与用人单位签订了试用期协议而不再接受培训。到了周五,能按时上课的学员已经不足30人。 “除了被企业聘走的,一些真心想学东西的学员感到被骗了,于是就都找理由回家了,他们中间还有我曾经的战友。”李铭昊说他当时倍感失落。
在他看来,慧德既然是一所学校,首先是以传授知识、争取让每一名学员学到一技之长为己任。即便好意担任“人才中介”的角色,至少要等到学时计划完成后。
李铭昊决定把培训“缩水”的问题向科左后旗民政局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反映。安置办工作人员说会尽快向通辽市民政局安置办汇报。但此后再无音信。焦急的李铭昊又给在科左后旗某事业单位工作的一名亲属打电话,希望她能直接向民政局领导反映。
“我亲自去了一趟民政局,他们说之前也有学员家长反映过此事,但这次培训是市民政局组织的,所以建议我直接跟市局反映。”李铭昊的亲属说。
此后不久,慧德培训学校决定将课堂重新交给学员。
学校没有“入门证”
“太晚了!到了第三周,能按时上课的只有4名学员了。”
作为留守学员之一,吴凯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称,原本以为学校会通知那些未被企业录用而中途回家的学员复课,可到了8月2日,校方说校舍周边发生了一起刑事案件,为了安全起见建议他们自主决定去留。
次日,在分别领到慧德培训学校发放的200元路费后,参加通辽市2014年度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的最后4名学员结伴登上了返乡列车。
李铭昊心底的问号始终没有被拉直:慧德是一所怎样的培训学校?身在大连,它如何能与千里之外的通辽市民政局“结姻”?
在大连市金州区教育局,《民生周刊》记者查阅了慧德培训学校相关档案。这是一家2008年9月获得办学许可的民办文化教育培训学校,校长为李某,校址在金州区铁山中路51号。
而依据“国发〔2010〕42号”文件以及相关政策,内蒙古自治区分别在2011年6月、2014年3月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内政发〔2011〕75号)、《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实施方案》(内民政安〔2014〕73号)两份文件,均将负责承担退役士兵培训工作的教育培训机构界定在职业院校或技工院校范围。
而现行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辽宁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又将“以民办文化教育培训为主的民办文化教育培训学校”和“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民办学校”做了区分。
也就是说,虽然慧德培训学校具有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办学资质,但并不意味着符合承担“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条件。大连市金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业能力建设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区已获得由人社部门许可办学的职业教育院校共计26家,慧德培训学校不在此列。
既然慧德培训学校没有“入门证”,那它又是如何被通辽市民政局选作定点培训机构的?该局分管优抚安置工作的副局长李树森告诉记者,他在2012年9月分管此项工作后,曾对局里把大连一所培训学校作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承训院校持怀疑态度,如果按照最近的文件精神,参加中短期培训的退役士兵,原则上是在本盟市院校组织学习。
后来李树森才听说,早在2012年1月,局里便与慧德培训学校签订了一份针对退役士兵培训工作的合作协议,此协议有效期为3年,合作期至2014年12月结束。
对此,慧德培训学校校长李某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解释称,她自己就是土生土长的通辽人,曾在当地做过老师,后迁居大连办了这所学校。2010年她听说国家出台了关于退役士兵培训工作的文件,出于对家乡的热爱,便主动找到通辽市民政局寻求合作。
时任通辽市民政局局长、现已退休的纪渤源向记者证实了李某的说法。他告诉记者,“国发〔2010〕42号”文件下发后,民政局曾在当地找过几家培训学校,但这些学校给退役士兵上课还可以,到推荐就业环节就差了很多。“退役士兵就业率上不去,我的工作就很难做了。”纪渤源说。
他坦言,慧德培训学校校长李某的爱人曾是自己在党校学习时的老师。2011年夫妇二人在一次晚宴上向其透露了在大连办学的消息,席间,李某表示如果能培训通辽的退役子弟,不仅能保证他们教学质量,还能给学员提供就业机会。“这些退役士兵大多来自农村,文化底子薄,能找到一份工作对他们来说是件好事,对我来说也是政绩。”纪渤源称,此后他还亲自带队去大连实地考察,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口碑都很不错,回来后便让安置办起草了合作协议。
“直接影响双拥模范城评选”
由此看来,纪渤源有意无意间成了通辽民政局与慧德培训学校的“媒人”。但他向《民生周刊》记者澄清,自从从局长的位置退下来后,再没有过问两者之间合作的任何事宜。
其实在通辽民政局内部,并没有人对老局长当初的决策提出过质疑,以至于前不久有参训学员借助“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这一平台,把自己在慧德培训学校的遭遇反映给内蒙古自治区领导,自治区党委督查室要求通辽市有关方面调查此事后,民政局还认为校方的问题只是“没有按照协议完成培训学时”而已。
“我们认为,慧德在帮助学员实现就业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好的。”民政局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层领导说。观点表达者清楚地知道,作为通辽市民政局的合作单位,3年来慧德培训的退役士兵接近400人且就业率向来表现很好,这间接减轻了通辽市在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中的压力。
“除非你承诺给他一份好工作,否则退役士兵都不愿意参加培训。这项工作不但要做而且还得做好,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全国双拥模范城的评选。”这位中层领导说。
而对于承训方而言,培训退役士兵并不是费力不讨好的买卖。
记者掌握的信息表明,本期培训班开班前,科左后旗民政局、扎鲁特旗民政局已经通过各自的财政账户,按每人4850元的标准支付给了慧德培训学校。
上述资金包括学员因参训而发生的学费、就业费、书费、住宿费、伙食费、保险费、到大连入学的硬座车票、大连市内交通费、计算机等级证费等。
对此,有学员家长指出,占住退役士兵职技培训的承训平台,抓住参训学员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加快学员向用人单位输出速度和离校速度,就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承训过程中培训资金使用额度。
“内民政安〔2014〕73号”文件载明:民政、人社、财政部门将共同组织对承训院校进行过程管理和结果考核,并将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组织对承训院校的教育培训质量及资金使用管理进行评估。达不到相关要求的,立即进行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将取消承训资格。
据记者了解,之前与用人单位签订试用期协议的70多名学员中,有48人因为对用人单位不满意已经陆续回到通辽。“他们或许并不想做保安吧!”刘宏越说。
9月16日,李铭昊接到了慧德培训学校发来的短信,希望他回去复课……
(文中李铭昊、刘宏越、吴凯均为化名)
6月5日,正在驾校学车的李铭昊突然接到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民政局人员打来的电话,要求他报名参加由通辽市民政局组织的“2014年度退役士兵职技培训”,训期为3个月。
李铭昊此前在河北保定的某集团军服役,2013年年底退役回到原籍科左后旗。“上面有政策,这次培训不用自己掏钱,除了能学到不少实用技能,更重要的是还有机会找到工作。”李铭昊清晰地记得电话里的每一个字。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1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加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2号),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引导退役士兵免费参加职技培训。通知明确,各地民政部门为此项工作的牵头单位;培训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负担,列入退役士兵安置科目,并强调2010年及以后退出现役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在退出现役1年内可以选择免费参加,培训期限最短不少于3个月。
据了解,除李铭昊外,通辽科左后旗民政局和扎鲁特旗民政局累计动员了近200名退出现役1年内的士兵参加培训。最终,在报名截止的6月20日之前,120人确定参加此次培训。
7月13日,学员们拉着嘹亮的军歌,在通辽市、县(旗)两级民政部门的护送下,登上了开往大连的列车。
“网上连学校地址都找不到”
李铭昊个头不高,入伍前看上去要比同龄人单薄很多。通过当兵期间的摸爬滚打,现在的他已经十分结实。但这并不是他想要的。
“没有学历,没有一技之长,空凭一把子力气在社会上能立足吗?”李铭昊退役之后,首先想到的是尽快考取一本驾照,然后外出打工,“等攒下一笔钱后就买一台微型面包车‘拉脚’。”
李铭昊家距离科左后旗城区有150公里,跨过一条河,往北是吉林四平,往东是辽宁铁岭,交通四通八达,正因如此,对于他的致富规划李铭昊的父母十分支持。
同样怀揣自主创业梦想的还有扎鲁特旗的刘宏越。这个与李铭昊同年退役的22岁青年,此前曾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某边防部队服役。回乡后,他立志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牧场。用刘宏越自己的话讲,如果没有当地民政部门打来的动员电话,他会在今年秋粮收完后,去通辽市开鲁县找一家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学习养殖技术。
尽管扎鲁特旗民政局的动员内容与科左后旗民政局如出一辙,刘宏越却说,他报名参加短期职技培训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免费学点技术!”
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的其他6位学员中,和李铭昊、刘宏越想法相似的有5人。他们退役后要么打算外出打工,要么决定留守原籍并已经选好创业项目,而报名参加培训无非是想“见见世面”、“重温一下学生时代的感觉”,或是“给自己充充电”。
学员们能在3个月的时间里学到什么?
在一位受访学员提供的资料中,记者发现了一份通辽市民政局在今年5月20日印发给各旗县市区民政局的红头文件。这份文件题为《关于下达通辽市2014年度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计划的通知》,就此次培训的内容、培训对象、时间要求以及经费保障等做了说明。
文件明确,以市民政局为单位,与大连开发区慧德科技文化培训学校合作,开设综合知识与素质、岗位技能、科学与技术等培训班,开设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日文基础与录入、计算机CAD制图、流水线作业管理、外包装业务与实物操作训练等11门课程。
有关这份文件的具体内容,特别是具体课程,刘宏越说他是在报名申请表提交后才知道的。尽管不知道这些课程对自己的“牧场梦”有没有帮助,但毕竟决定去了,没有过多考虑。
与刘宏越不同的是,在得知承训方教授的课程后,李铭昊认为慧德培训学校一定是所高端学校,否则通辽市民政局也不会把培训点定在那里。
可就在离开通辽的前一天,他在网上搜索这所学校的信息时,发现显示词条几乎为零,“连学校的具体地址都找不到。”这会是一所怎样的学校?李铭昊在心底画了一个问号。
课堂变“人才市场”
载着120名学员的列车驶出内蒙古境内便进入夜间行车时段,硬座车厢里传来学员们此起彼伏的鼾声。李铭昊没有睡。两年的军旅生涯教会了他很多,包括对知识和技能的重新认知。虽然对接下来的培训有着不详预感,但并没有冲淡他的希冀。
太阳照常从海平面升起,大连迎来了从草原开来的列车。
李铭昊原本以为,用来转送他们的大巴会直接驶向慧德培训学校,而车子将他们送进了大连市某高校。随后,点名、分班、确定寝室、搬运行李,120名学员忙了近一个上午。正午时分,看上去年龄只比李铭昊稍长一点的班主任,命令全体学员集合——拍摄开班集体照。
解散之后,有学员发现,在一处角落里,护送他们而来的民政局官员正与另外几个人谈笑风生,双方看上去十分熟络。后来才知道,对方正是慧德培训学校的掌门人。
根据安排,慧德培训学校要为学员讲授380学时的课程,第一天的5个学时课程是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令他们没想到的是,正式授课的第二天,教师请来了两名自称是某企业人事经理的人。
一名学员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二人站定后,便一唱一和地向他们介绍所在企业的创建历史、发展前景、用人要求、薪酬待遇等,最后希望学员们积极报名,他们会择优录取,试用合格后将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一连好几天,只要一开始上课,保证会有好几家用人单位进来宣传。有的单位还会与学员互动,现场答疑解惑,整个课堂就像人才市场一样热闹。”刘宏越回忆。
到了第二周的周一,细心的李铭昊做了一个统计,原本120人的学员方队,因70多人与用人单位签订了试用期协议而不再接受培训。到了周五,能按时上课的学员已经不足30人。 “除了被企业聘走的,一些真心想学东西的学员感到被骗了,于是就都找理由回家了,他们中间还有我曾经的战友。”李铭昊说他当时倍感失落。
在他看来,慧德既然是一所学校,首先是以传授知识、争取让每一名学员学到一技之长为己任。即便好意担任“人才中介”的角色,至少要等到学时计划完成后。
李铭昊决定把培训“缩水”的问题向科左后旗民政局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反映。安置办工作人员说会尽快向通辽市民政局安置办汇报。但此后再无音信。焦急的李铭昊又给在科左后旗某事业单位工作的一名亲属打电话,希望她能直接向民政局领导反映。
“我亲自去了一趟民政局,他们说之前也有学员家长反映过此事,但这次培训是市民政局组织的,所以建议我直接跟市局反映。”李铭昊的亲属说。
此后不久,慧德培训学校决定将课堂重新交给学员。
学校没有“入门证”
“太晚了!到了第三周,能按时上课的只有4名学员了。”
作为留守学员之一,吴凯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称,原本以为学校会通知那些未被企业录用而中途回家的学员复课,可到了8月2日,校方说校舍周边发生了一起刑事案件,为了安全起见建议他们自主决定去留。
次日,在分别领到慧德培训学校发放的200元路费后,参加通辽市2014年度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的最后4名学员结伴登上了返乡列车。
李铭昊心底的问号始终没有被拉直:慧德是一所怎样的培训学校?身在大连,它如何能与千里之外的通辽市民政局“结姻”?
在大连市金州区教育局,《民生周刊》记者查阅了慧德培训学校相关档案。这是一家2008年9月获得办学许可的民办文化教育培训学校,校长为李某,校址在金州区铁山中路51号。
而依据“国发〔2010〕42号”文件以及相关政策,内蒙古自治区分别在2011年6月、2014年3月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内政发〔2011〕75号)、《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实施方案》(内民政安〔2014〕73号)两份文件,均将负责承担退役士兵培训工作的教育培训机构界定在职业院校或技工院校范围。
而现行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辽宁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又将“以民办文化教育培训为主的民办文化教育培训学校”和“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民办学校”做了区分。
也就是说,虽然慧德培训学校具有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办学资质,但并不意味着符合承担“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条件。大连市金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业能力建设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区已获得由人社部门许可办学的职业教育院校共计26家,慧德培训学校不在此列。
既然慧德培训学校没有“入门证”,那它又是如何被通辽市民政局选作定点培训机构的?该局分管优抚安置工作的副局长李树森告诉记者,他在2012年9月分管此项工作后,曾对局里把大连一所培训学校作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承训院校持怀疑态度,如果按照最近的文件精神,参加中短期培训的退役士兵,原则上是在本盟市院校组织学习。
后来李树森才听说,早在2012年1月,局里便与慧德培训学校签订了一份针对退役士兵培训工作的合作协议,此协议有效期为3年,合作期至2014年12月结束。
对此,慧德培训学校校长李某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解释称,她自己就是土生土长的通辽人,曾在当地做过老师,后迁居大连办了这所学校。2010年她听说国家出台了关于退役士兵培训工作的文件,出于对家乡的热爱,便主动找到通辽市民政局寻求合作。
时任通辽市民政局局长、现已退休的纪渤源向记者证实了李某的说法。他告诉记者,“国发〔2010〕42号”文件下发后,民政局曾在当地找过几家培训学校,但这些学校给退役士兵上课还可以,到推荐就业环节就差了很多。“退役士兵就业率上不去,我的工作就很难做了。”纪渤源说。
他坦言,慧德培训学校校长李某的爱人曾是自己在党校学习时的老师。2011年夫妇二人在一次晚宴上向其透露了在大连办学的消息,席间,李某表示如果能培训通辽的退役子弟,不仅能保证他们教学质量,还能给学员提供就业机会。“这些退役士兵大多来自农村,文化底子薄,能找到一份工作对他们来说是件好事,对我来说也是政绩。”纪渤源称,此后他还亲自带队去大连实地考察,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口碑都很不错,回来后便让安置办起草了合作协议。
“直接影响双拥模范城评选”
由此看来,纪渤源有意无意间成了通辽民政局与慧德培训学校的“媒人”。但他向《民生周刊》记者澄清,自从从局长的位置退下来后,再没有过问两者之间合作的任何事宜。
其实在通辽民政局内部,并没有人对老局长当初的决策提出过质疑,以至于前不久有参训学员借助“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这一平台,把自己在慧德培训学校的遭遇反映给内蒙古自治区领导,自治区党委督查室要求通辽市有关方面调查此事后,民政局还认为校方的问题只是“没有按照协议完成培训学时”而已。
“我们认为,慧德在帮助学员实现就业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好的。”民政局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层领导说。观点表达者清楚地知道,作为通辽市民政局的合作单位,3年来慧德培训的退役士兵接近400人且就业率向来表现很好,这间接减轻了通辽市在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中的压力。
“除非你承诺给他一份好工作,否则退役士兵都不愿意参加培训。这项工作不但要做而且还得做好,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全国双拥模范城的评选。”这位中层领导说。
而对于承训方而言,培训退役士兵并不是费力不讨好的买卖。
记者掌握的信息表明,本期培训班开班前,科左后旗民政局、扎鲁特旗民政局已经通过各自的财政账户,按每人4850元的标准支付给了慧德培训学校。
上述资金包括学员因参训而发生的学费、就业费、书费、住宿费、伙食费、保险费、到大连入学的硬座车票、大连市内交通费、计算机等级证费等。
对此,有学员家长指出,占住退役士兵职技培训的承训平台,抓住参训学员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加快学员向用人单位输出速度和离校速度,就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承训过程中培训资金使用额度。
“内民政安〔2014〕73号”文件载明:民政、人社、财政部门将共同组织对承训院校进行过程管理和结果考核,并将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组织对承训院校的教育培训质量及资金使用管理进行评估。达不到相关要求的,立即进行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将取消承训资格。
据记者了解,之前与用人单位签订试用期协议的70多名学员中,有48人因为对用人单位不满意已经陆续回到通辽。“他们或许并不想做保安吧!”刘宏越说。
9月16日,李铭昊接到了慧德培训学校发来的短信,希望他回去复课……
(文中李铭昊、刘宏越、吴凯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