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池小传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k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拓宽史志内容,用根亲文化凝聚中华民族的向心力,用孝文化记述追慕先贤功德,反映一个时代孝文化的历史足迹,传承祖辈先贤的良好家风,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时代报告杂志社、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联合编撰《百姓史志》大型系列丛书。
  《百姓史志》主要记载两方面人物:为有成就的已故老人树碑立传,便于子孙后代了解、追念先辈;为60岁以上有成就的老人立传,以彰显其一生功德、业绩。
  本期,本刊继续精选《百姓史志》人物小传刊发,以激励、鞭策、启迪后人。同时,本刊向全社会发出号召,欢迎社会各界提供可入选《百姓史志》的人物线索。
  魏云文
  张林池,河南巩义人,中共党员,民营企业家,河南省劳动模范。曾获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多种奖励和荣誉称号。商海征战数十年,从家乡到贵州,从乡镇企业到集团公司,凭借智慧、勇气和诚信,一路披荆斩棘,攻坚克险。事业鼎盛时期,他急流勇退,让位于后辈,而后热心公益,安度晚年。教育子孙,亦卓有成效。
  1943年2月,张林池出生于河南省巩县米河乡铁山村一个贫寒的农家。一岁丧父,十岁丧母,兄妹三人,相依为命。为了谋生,张林池中断学业,投入社会,当过民办教师,闯荡西北做过苦力。所幸成年后娶得贤妻张芬荣。张芬荣只慕其人品,不嫌其家贫。张林池靠借来的一身衣服,草草成婚,从此夫唱妇随,辛勤劳作,勤俭度日,夫妻恩爱,虽苦尤甜。
  穷则思变。自幼受苦受穷的张林池立志改变命运,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文革”时期,青年张林池担任铁山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冒着被打成走资派的风险,带领群众搞副业,减轻了群众的生活负担。1974年,张林池被调到社办化肥厂,先后任车间主任、事务长、供销科长等职;1979年,又被调到巩县第一机械厂担任支部书记。当时的机械厂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品滞销,负债累累。张林池以独到的气魄和眼光,知难而进,大胆引进技术,在不足半年的时间内转亏为盈,并成功研发出领先国际水平的两相流泵,填补了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空白。后来,该产品荣获国家七五计划科技成果博览会金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两相流泵的研发成功,给企业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张林池本人也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和优秀企业家、优秀共产党员等。
  1992年,张林池决定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大展宏图,于是他亲赴西北、西南认真考察,寻求机遇。经过深思熟虑,1993年春,张林池携家带口,抱着背水一战的决心进军贵州。他首先接管了濒临倒闭的贵阳市白云区都拉营水泥厂,改良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很快转亏为盈,使原本负债的水泥厂变为利税企业。当时的贵阳市市委书记李万录给予张林池极高的赞誉和很大支持,《贵阳日报》《贵州日报》进行了实时报道。
  随后,张林池乘胜前进,全面实施低成本扩张战略,采取先吃下,后消化,企业经营集团化的方式,先后租赁,买断息烽县、铜仁市、罗甸县、镇远县等多家水泥厂,实现了企业经营集团化的目标。
  贵州打拼十多年,张林池的事业由小到大,由单一到多元,从水泥行业到煤矿,再到其他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他在贵州成功打造了张氏家族企业,成为贵州民营企业家中的佼佼者。回顾他在商海一路拼杀的历程,虽然历尽辛苦,险象环生,但总是绝处逢生,艰难险阻被一一化解,屈指算来,竟然从无失败记录。是运气太好吗?并非仅靠运气,他敏锐的洞察力、深谋远虑的分析判断以及他果敢的做事风格、破釜沉舟的拼搏精神和坚守诚信的人格魅力,都是他获得成功的必要因素。
  在事业鼎盛时期,张林池急流勇退,把张氏企业分给三子一女各自打理。长子张泉水、次子张书军、三子张继文、女儿张保琴皆受父母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经营企业,都能独当一面,为人处世,也都成熟稳重,与人为善。四子女各显其能,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生活过的幸福美满。长子张泉水大学毕业后曾在开封市中医院工作,后因继承家族企业,弃医从商,又在北大深造,获得硕士学位,成为儒商,在黔豫商家中,被推举为贵州省河南商会会长,并被选举为贵州省政协委员、常委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退休后的张林池本可优哉游哉地安度晚年,游山玩水,听戏品茶,闲云野鹤,逍遥自在。但他心系家乡,致富不忘乡亲,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多年来,他先后投入数百万元,为家乡修路架桥,打井建庙,泽被一方,造福万世。铁山桥、饮水深井、神墨碑林、圣母庙、二郎庙、怡轩亭等基本建设和文化景观,无言地记录着张林池的功德;每年正月必唱的乡村大戏,连年重阳节的敬老礼品也都是张林池慷慨捐助。正所谓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家乡政府为他颁发一块“惠及乡梓”的匾额,以表达父老乡亲对他的敬意和感激。
  毫无争议,张林池先生在成功人士之列。他说自己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位贤良的夫人。他的夫人张芬荣一生与他同甘苦,共患难,孝敬长辈,相夫教子,下得了厨房,上得了厅堂,使他在创业之路上毫无后顾之忧,并不断得到贤妻的安慰、鼓励和支持。
  物质财富可以用数字估算,而精神财富是无法衡量的。故而,张林池从自身以至子孙,都极其重视人品道德的修为。他把品行看得比金钱重,把名誉看得比生命重,把对子孙的教育看得比一切都重。
  古稀之年的张林池,家业兴旺,后继有人,妻贤子孝,儿孙满堂,更可喜的是他的孙子、外孙们,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没有沾染丝毫富家子弟的不良习气,无论是在国内上学的,还是在国外读书的,个个都继承了祖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常言道“富不过三代”,那是因为大多数富人只注重财富的积累,而忽略了对后辈的品德教育。教育的失败才是最大的失败。
  张林池最大的成功,恰是对子孙教育的成功,仅此一点,足慰平生!
其他文献
薛欣然,旅英华裔作家、电台节目主持人,毕业后曾在河南广播电台工作, 1997年起旅居英国,后成为英国《卫报》的专栏作家。出版过《中国的好女人们》等多部中国题材的英文作品  中国的好女人们  1989年,在部队院校工作十二年的薛欣然,来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主持午夜谈话类节目“轻风夜话”,与六七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讲述民间百姓真实的故事,公开讨论情感问题,出人意料地受欢迎。每天都有近百份听众来信涌到
期刊
2015年9月22日至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往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美,跟随在习近平身边的除了随行官员外,还有十五名中方企业家,令河南人民倍感自豪的是河南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名列其中。  从1984年到2014年,双汇集团成立30年来,总资产由不足500万元增长到670多亿元,由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食品企业,培育出了“万洲国际”和“双汇发展”两家上市公司,员工由不足800人增
期刊
尽管李长春表示批评郑州市证券公司一事暂时不再追究。但是,不可能没有人不拿这件事做文章。  从表面上看,总编辑没有说什么,但从今天梳理这件事情的前后经过时,我似乎感觉,总编辑当时肯定受到了某种压力,只是他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要寻找一个比较恰当的方式表明而已。  就在郑州市人民银行用红头文件状告我和我们的两位记者的同时,郑州市人民银行又利用他们自己特有的权力,把他们打给报社的两万七千元钱给划拨了回去。
期刊
陈生说:“很多事情不是做好了调查才去做就能做好,而是在条件不充分的时候,就要开始做,这样才能抓住机会。”数年前,“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当屠夫”的新闻曾一度传遍大江南北,并引发了人们关于此行为是否浪费人才的大讨论。数年之后,另一位北大才子陈生也悄悄进入养猪行业,并于不到两年的时间在广州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到2个亿,被人称为广州“猪肉大王”。这回人们的关注点不再是北大毕业生该不该卖猪肉,而
期刊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早已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刘强东的创业之舟并不显得一帆风顺,几经颠簸,甚至还曾颠覆,但他不曾气馁,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坚持创业,终顺利开辟“京东大陆”。  京东上市  2015年8 月 16 日晚间,京东官方微博宣布,刘强东、章泽天夫妇向8·12天津大爆炸事件中参与救援而牺牲或受伤的消防官兵、干警和其他社会人士捐助 1000 万元
期刊
从77岁开始作画的摩西奶奶,成为闻名全球的风俗画画家。在中国,也有一位“摩西奶奶”,她就是68岁的秦秀英。她是仅上过1年半小学的地地道道的农民,却在近3年里开始认字、学电脑、开了博客、出了新书,她的画被评价为“画出了中国的乡土变迁”。  “生活在越来越窄的时光和天地里”  秦秀英戴着老花镜,坐在阳台上,一笔笔地在纸上作画,仿佛一位普通的退休教师。而3年前的她,还只会写自己的名字,精神状态更是消极:
期刊
嵩山历史文化厚重,源远流长。世人皆知嵩山有少林寺,但世人却不知嵩山有历史上曾经辉煌过的登封窑,漫说外地人,就是登封人也知之甚少,这是历史的遗憾。  莹润恬淡的瓷中珍品  登封窑陶瓷文化耀眼夺目,是嵩山历史文化苑中的一枝奇葩,往上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就有双庙沟遗址红陶的发现,仰韶、龙山文化时期,分别在八方、夏洼和王城岗遗址有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的发现。尤其是龙山文化时期君召南洼遗址
期刊
各位编辑老师好:  我与《时代报告》杂志的邂逅,是在2014年的年末。那一次的邂逅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相见恨晚……  因为工作的需求平日里都是在外奔波,很少能有时间像别人一样坐在电视机前、电脑旁娱乐休闲。而我又是一个特别关心国家大事的人,总想看看我们国家又有什么新政策出台了、军事上又有哪些新的国防战略、生活中又有哪些人物不凡的经历改变了百姓的生活。而此时,《时代报告》的出现满足了我对于外界认知的向
期刊
年越来越近,心越来越被揪起来。从《时代报告》本期特别报道定下“消失的年味”,我就开始在所有闲下来的零星时间搜肠刮肚。这样一个无论从体量上还是操作难度上都不算大的选题,即便是一个普通人,也可以坐下来滔滔不绝讲上大半天,可这对于我来说,想从自己的经历中抽取出丝丝缕缕引人共鸣的情绪实属不易。  我的同事游磊在拿到这个选题后,激动不已。作为一名70后,他的心中还留有太多对遥远年味的念想。在豫东太康他们家那
期刊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短短28个字的一首儿童歌曲,却传唱了近半个世纪,成为漫长岁月中成长起来的几代人共有的童年记忆。但在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背后,却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歌词作者金果临当年只是一个13岁的小学生,曲作者金月苓也不过是一位19岁的青年女工,巧合的是,他们还是一对堂姐弟兼表姐弟,而在创作之前,两人都还没有见过真正的北京天安门……  灵光闪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