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的“门”

来源 :名作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long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武松,林冲有自己的家,所以林冲更加珍惜——武松不会曲线救家,林冲却是委曲求全。当然,武松的家有个不良的嫂子,这个家迟早要散,内因决定的。而林冲的家有个贤淑的太太——并且漂亮而女人味十足——《水浒》对林娘子三言两语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女人的温煦,高衙内一见即不能释怀也是一个证明。这样的家若不是碰到外来的横祸,一定会白头偕老、子孙满堂。
  我们来看看林冲的家:
  已牌时,听得门首有人道:“教头在家么?”林冲出来看时,却是陆虞侯,慌忙道:“陆
  兄何来?”
  陆谦道:“特来探望,兄何故连日街前不见?”
  林冲道:“心里闷,不曾出去。”陆谦道:“我同兄去吃三杯解闷。”
  林冲道:“少坐拜茶。”两个吃了茶,起身。
  陆虞侯道:“阿嫂,我同兄去吃三杯。”
  林冲娘子赶到布帘下,叫道:“大哥,少飲早归。”
  也有门,也有帘子。关键是,有一个贤淑的娘子。
  但陆谦这么门外一喊,把林冲骗出了家门。然后,富安又去林冲家一喊,把林娘子骗出了家门。至此,林冲的家其实就没了。有意思的是,陆虞侯这么一喊,他陆谦自己的家,先没了。——林冲在陆虞侯家门前也喊了一声,然后,陆虞侯家就粉碎了。
  我们往下看。
  陆虞侯骗出林冲,两个去樊楼喝酒。那边,林娘子被骗到陆虞侯家,高衙内在那里等着她,纠缠不休,不迭目的不休。
  得到女使锦儿的报信,林冲急急忙忙、慌慌张张三步并作一步,跑到陆虞侯家,上了楼,面对着在里面栓死的门,他听到了里面二人的说话。
  只听得娘子叫道:“清平世界,如何把我良人妻子关在这里!”
  又听得高衙内道:“娘子,可怜见救俺!便是铁石人,也告得回转!”
  然后,刚才还三步并作一步的林冲:
  林立在胡梯上,叫道:“大嫂!开门!”那妇人听得是丈夫声音,只顾来开门。高衙内吃了一惊,斡开了楼窗,跳墙走了。
  林冲上得楼上,寻不见高衙内,问娘子道:“不曾被这厮点污了?”娘子道:“不曾。”
  林冲把陆虞侯家打得粉碎,将娘子下楼;出得门外看时,邻舍两边都闭了门。女使锦儿接着,三个人一处归家去了。
  这一段叙述里,你感觉到哪里有什么不对了吗?
  听到自己的娘子被人关在房里调戏,是个男人都会怒发冲冠,不顾一切打将入去,连武大郎都横冲直撞、火急火燎直接推门要人啊,更何况是林冲这样的豹子头?他此时却能笃定地站立在楼梯上,叫老婆来开门,而不是打烂门自己闯进去,显得太不正常吧?
  要知道此前,他得到锦儿的报信:
  林冲见说,吃了一惊,也不顾女使锦儿,三步做一步,跑到陆虞侯家;抢到胡梯上,却关着楼门。
  “三步做一步”,“抢到胡梯上”,却只是为了“听”里面说话,“叫”里面开门?
  接下来,他却又把陆虞侯家打得粉碎。他为什么在老婆得救坏人逃走以后把房间一切打得粉碎以泄愤,偏偏在仇人尚在,老婆尚在危险之中时,不一脚踹开门冲进去痛揍他一顿?
  反过来看,既然他耳听老婆被人在房间调戏,他尚能如此克制,如此文明,要开门才进去,进去后却又砸门打烂一家,如此矛盾的行为,背后的心理是什么?
  我们再回头看看岳庙前的那一幕。
  林冲见到高衙内拦路调戏他的老婆,本待要打,一见是衙内,是他顶头上司的养子,马上手就软了。
  那么,这次,他明知是高衙内在楼上调戏他的妻子,他能踢开楼门,上去把他痛打一顿吗?
  当时手软,现在不软吗?
  要他砸门,他手不软吗?要他踹门,他脚不软吗?要他撞门,他身不软吗?
  为什么对着门他那么软?
  因为他岳庙前的尴尬一幕记忆太深了:
  当时,他已经高高地举起了拳头,但是,突然发现下面是高衙内。
  这高高举起的拳头如何安放?
  那一刻,林冲一定非常尴尬:
  不打,举起来了!
  打?敢打吗?
  《水浒》这样写:“一双眼睁著瞅那高衙内”,我觉得这眼神,与其说是愤怒,不如说是烦恼:烦恼此时如何放下拳头不尴尬,如何既保住一个男人的面子,又保住一个下属的前程。
  所以,高衙内,此刻对他而言,主要不是一个愤怒,而是一个烦恼。
  他接连几天不上街去,一个人在家憋闷,闷什么?
  闷的就是反复权衡,无法找到一个平衡点。
  他最大的愿望,是高衙内在知道是他林冲的娘子时,及时收手。
  但是,他心里其实明白:按高衙内这种性格,不,按照权力的逻辑,这不可能!
  果然,今天的一切,他最担心的,变成了冷冰冰的现实。
  而此刻,就在他三步并作一步赶去的时候,他的心里,在想什么?
  第一次,在岳庙,也是使女锦儿来报急,他“急跳过墙缺,和锦儿径奔岳庙里来”,那时,他心里并无盘算,也无须盘算:欺负我老婆,揍他就是。
  但是,这次,他不能不盘算:揍,还是不揍?
  揍?不能,不,是不敢。他没有王进那样一走江湖的勇气。
  不揍,这次不揍,有什么理由吗?
  这次不揍人,自己以后还能做人吗?
  就在这样盘算中,他走到了楼梯上,楼门被从里面关住了。
  对了!这个关住的门,救了林冲!
  把他关在两难境界之外!
  这是多么可爱的门啊!这扇门,是他的方便之门,是他的前程之门!
  和高衙内抵上面,就必须打。
  这样的情形,不打,是不行的;但是,打,却是万万不行的。
  不打,男人的面子,不,底裤没了。   打,男人的前程,不,当下的一切没了。
  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那怎么才是?
  很简单:二人不能抵上面。
  可是娘子在高衙内手里,林冲三步并作一步抢来,就是要从高衙内手里救出娘子,怎么可以不抵上面?
  这时候,这扇门出现了!出现在两者之间!
  于是,你看到了这样的一幕——这一幕,既不符合一般常理,也不符合林冲此前三步并作一步这种行为逻辑,还不符合他接下来把陆虞侯家打得粉碎的逻辑——林冲“立”在楼梯上,“喊”娘子开门。
  你会问:娘子开门,就碰不到高衙内了吗?
  我的回答:是。
  为什么?我们往下看。
  那妇人听得是丈夫声音,只顾来开门。高衙内吃了一惊,斡开了楼窗,跳墙走了。
  林冲大喊娘子开门,就是报告高衙内:我来了。更是给高衙内时间,让他逃走,免得二人撞上,打又不是,不打又不是。
  林冲怕高俅的权势,而衙内在这样的特定情形下,也怕林冲的拳头,西门庆听到武大郎在门外推门,还吓得钻到床底下了呢。这叫麻秸打狼——两怕。于是,林冲高衙内二者共同演出了这出戏,配合得还很默契,蒙住了多少读者的眼睛!
  不过这出戏还没演完。为了让林冲的形象更像丈夫一些,作者又安排他在得知自己的娘子不曾被玷污的时候,又把陆虞侯家打得粉碎。
  为什么要打碎陆虞侯的家呢?
  打碎陆虞侯家,那是因为:
  一则是他不怕陆虞侯;二则是他极恨这个欺骗朋友的败类;三则是为了自己的面子。
  并且这第三点是最重要的原因。
  你想,自己被骗了,自己的老婆被衙内诱骗到陆虞侯家欲行奸淫,又不敢打衙内,若再不把陆虞侯家打碎,还像个男人吗?旁人会怎么看自己?还像个丈夫吗?自己的老婆在旁怕也看不懂了。
  林沖能忍衙内之气,不能忍陆谦之气;能忍耻辱,不能忍众人的眼光,不能忍夫人的眼光!
  这眼光,会让他社会性死亡!
  他若不甘心做一个缩头乌龟,不甘心被人看作是一个缩头乌龟,他必在放过衙内之后,打碎陆虞侯家,以此向别人表明,自己是一条有血性的汉子。
  在很多人看来,面子是最重要的,里子倒次之。林冲也是这样。
  林冲此次救娘子,分三个阶段:救前,救时,救后。这三个阶段在逻辑上都是矛盾的。救前他火急火燎,三步并作一步;但是,到了陆虞侯家门外,面对关着的门与门里的娘子和高衙内,他却突然停止了脚步,立得牢,站得稳,把得住,这是第一重矛盾。等到衙内逃走,娘子无恙,得救,他却突然怒不可遏,砸碎了陆虞侯家里的一切家当,这与刚才的理智冷静,又是一重矛盾。
  为什么林冲一段行为,却分成三个不同阶段,有三种不同表现,互相矛盾?在不砸与砸之间,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一个男人的可怜,还有,一群男人的窝囊。
  我们前面说过“权力选择题”。
  此刻林冲往陆虞侯家里跑,他心里知道,等待他的,是一道“权力选择题”:
  选项一:献出自己的娘子,包括自我尊严、面子等。
  选项二:牺牲自己此刻的生活和未来的前程,甚至生命。
  这时,这扇门出现了。
  把他挡在外面。
  这时,他面临着这样的选择:
  选项一:踹开门砸开门,去做“权力选择题”;
  选项二:站在门外,喊娘子开门,暂时避开“权力选择题”。
  请问,这两个选项,你让林冲怎么选?
  如果是你,你怎么选?
  所以,我说这不是林冲一个人的窝囊,是所有权力淫威之下男人共同的窝囊。
  面对一个坏人的时候,你可能是勇敢的。
  面对一个坏制度时,你的勇气还在吗?你的胜算在哪里?
  人生艰难啊。
  动物,在大自然中,艰难。难在哪里?难在环境恶劣。也难在天敌,难在食物链。
  那么,人类世界呢?
  人类,在社会中,其实更加艰难。难在哪里?难在政治险恶。难在制度不公,难在人心叵测,难在权力食物链。
  所以,我对林冲,是矛盾的,一方面我觉得他不如鲁达,一方面我又觉得他无可奈何,更加悲哀,更值得同情。
  前面,我们说到,林冲其实还需要一个面子。哪一个男人在老婆被人欺负而自己还得忍气吞声之时,不一边觉得自己窝囊,一边又觉得自己成了别人眼中的笑料?
  但是,别人还真不看他这个笑话。
  因为,笑话不是看的,是在心里盘算的。
  我们看看小说是怎么写的:
  将娘子下楼,出得门外看时,邻舍两边都闭
  了门。女使锦儿接着,三个人一处归家去了。
  这看似闲笔,却颇有意味。我说没人看他的笑话,你看,邻舍两边都闭了门。
  又是门!
  刚刚我们讲了陆虞侯家关着的门,现在我们又看到了满大街人家关着的门!
  陆虞侯家关门,是白日闹鬼。满大街白日关门,是白日见鬼!
  大白天,青天白日的,清平世界的,繁华东京的,为什么都闭了门?
  因为此事已闹得沸沸扬扬,人人皆知。
  可是邻舍都闭了门。
  作者正是要通过写邻舍都闭了门,来写人人皆知此事——不是大家不知此事,恰恰是大家都知此事。
  都知此事,却又为何都闭了门?
  那是大家都不想惹事。
  一开始,林冲娘子被关,锦儿一路焦急寻找林冲。这时,他们若大门洞开,管还是不管?
  不管,实在说不过去。
  管,这可是花花太岁高衙内的事,能管吗?自己有几个脑袋?
  花花太岁干这种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谁管过?林冲都没管过嘛。   于是,大家关上门,闭上眼,就当没看见,自欺欺人。
  怎么个自欺欺人呢?
  欺人:我没看见,我没听见。
  自欺:安慰自己的良心。
  接下来,高衙内从窗口跳下来,万一林冲在后面追杀而来,高衙内一定是要找个地方躲藏。
  这时,他们是窝藏,还是不窝藏?
  他们是不愿窝藏,不敢窝藏,又不敢不窝藏。为什么?
  不愿窝藏,谁愿意帮这个人渣?
  这种人,人人都想杀而不敢杀,但又都盼着有人杀。
  如果有人杀了他,人人晚上都会喝酒庆祝。
  这样的人,谁会窝藏?
  再说,也不敢窝藏。窝藏衙内,岂不得罪林冲?陆虞侯家就是样子,一定是一家打碎。
  但万一衙内跑到你家,你又不敢不窝藏。不窝藏衙内,得罪衙内,那会更惨:一定是一家打死。
  既然如此,还是关上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再后来,林冲打碎陆虞侯家,带着娘子和使女下来,众邻舍也是不能当面看见。
  为什么?
  碰上这种烂事,林冲很没面子,你走上前去,不是正好扫他的面子?
  见了,打招呼还是不打招呼?
  打招呼,怎么个打法?是祝贺他救出娘子还是同情他被人欺辱?
  不打招呼,像個什么样子?装作不认识,那多怪?
  再说,刚才大家见林冲娘子被关,林冲眼看就要做了乌龟,两边邻舍不敢管,倒先一个个都做了缩头乌龟。
  大家都关上门,缩了头,没有一个见义勇为、出手相救的,没有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现在,即使林冲不说,不骂,他们自己又有什么脸面见林冲?
  于是,东京大街上,就出现了这样情景:
  青天白日,却阴森可怕;
  街衢宽阔,却空无一人。
  林冲一家三口,孤零零走过。
  林冲一家走在这样的大街上,是否会感受到彻骨的寒意?
  这是大宋的东京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处吗?这是四方辐辏、人物繁盛之区吗?
  这里走过晏殊,走过范仲淹,走过欧阳修,走过司马光,走过“三苏”、王安石。
  现在,走过林冲一家三口孤落的身影。
  没有诗,没有词,没有清明上河图。
  只有荒凉,寒冷,和苍白。
  当权力肆虐时,人间定是如此荒凉!人间就如同鬼街!
  一直沉湎于自己的温馨日子,一直相信岁月静好,一直相信清平世界的林冲一家三口,此刻,是不是感受到崩溃,感受到坍塌,感受到绝望?
  林冲,此时一定觉得从未有过的孤独。
  他一定体会到,在这样的世界,如果你落入陷阱,你只能一个人绝望地攀爬,无所依赖。
  林冲的人生里,有一个关键词:门。
  是陆虞侯家里的门。是满大街街坊邻舍的门。
  陆虞侯家的门关着,因为他们白日闹鬼;
  街坊邻舍的门都关着,是大家白日见鬼。
  陆虞侯,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满大街的居民,有时是人有时是鬼。
  林冲的人生,真是怕鬼有鬼一步一鬼!
  这世界,都有些什么鬼!这大宋世界,就是鬼蜮!这繁华东京,就是鬼城!
  住在鬼城的林冲的家,最后如何呢?
  晁盖主政梁山后,林冲请晁盖派人下山,搬取娘子上山。晁盖派了小喽哕去了,将近两个月,小喽哕回来了,报告说:
  直至东京城内殿帅府前,寻到张教头家,闻
  说娘子被高太尉威逼亲事,自缢身死,以故半载。
  张教头亦为忧疑,半月之前染患身故。止剩得女使锦儿,已招赘丈夫在家过活。访问邻里,亦是如此说。打听得真实,回来报与头领。
  亲人成了鬼,家成了别人的家。连张教头的家都没了。
  林冲见说了,潸然泪下;自此,杜绝了心中挂念。
  那一份锦绣,那一份温柔,真的能在心中杜绝?
  写到此处,我无法再下笔,却无法杜绝心中嗟叹。
其他文献
摘 要:从科学、经济和社会的角度来看,知识迁移通过各种技术和知识转移机制,对知识创新产生长期影响,这也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必要途径之一。文章以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为例,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意义和策略,以期让广大高中数学教师认识到数学知识是如何迁移流动的,如何在不同的学习节点发挥知识迁移的作用,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教学;数学学科;知识迁移  中图
期刊
摘 要:分层教学是遵循平等性、发展性、激励性原则的教学方法。文章从阐释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入手,围绕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课后作业分层、教学评价分层四个方面,探讨分层教学法在高中美术技能教育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以期为高中美术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美术;技能教育;分层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民族器乐指中国民族乐器,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乐器形式,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民族器乐有了进一步的发展。21世纪的今天,民族器乐开始走进中小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美好艺术情操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器乐文化博大精深,学生学习民族器乐,不仅可以加强自身的艺术技能,丰富文化生活,还可以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内涵与力量,了解历史文化,理解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而提升艺术审
期刊
摘 要:信任是社会正常运转的要素之一,学校管理也是如此,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应有基本的信任。但事实上,很多学校存在“信任危机”,管理者更愿意相信制度、依靠制度。这种缺乏信任、缺少情感的管理是冷冰冰的、让人压抑的。从人格信任到对教师职业的系统信任,是一种尊重,更是一种力量,能激励教师自律、自信,做更好的自己。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相互建立信任,不仅有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期刊
宋代文人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群体,无论是在学术研究方面还是在文学艺术的创作方面,他们都有伟大建树。从文学史和美学史的角度看,宋代文人把绵延了数百年的文人趣味发展到了极致。所谓“文人趣味”是指文人所特有的精神品味,表现在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的创作与鉴赏中,也表现在文人们的日常交往乃至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欲了解宋代诗文风格就不能不考察宋代文人之趣味,欲了解宋代文人之趣味则不能不考察“文人”及其“趣味”的历史
期刊
李春青治学范围拓展的轨迹与逻辑  明人王思任有言:“一代之言,皆一代精神之所出。”用今天的话来说,便是一代有一代之学术。如果我们不嫌弃黑格尔式的话语过于陈旧的话,也不妨说一时代之学术乃是一时代之精神的自我显现,必然折射其所处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之所以如此,倒并不是因为什么绝对精神在背后决定着学术的形成,而是因为任何时代都会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产生特定的问题。由这些问题构成的复合的问题域,总是在召唤着
期刊
李春青是我的老师。由于论文撰写的缘故,我对鲁迅的著作开始了重读与细读,对那篇于中学就已学过的《藤野先生》有了新的领悟,尤其对鲁迅之于其师的深情厚意有了更加真切的共鸣。毕业已久,但老师的教诲如在耳畔,没有丝毫忘却。对于老师的人品学问、道德文章,了解的人都知道,我不想多说。我只想就老师的性情画几幅“漫画”。速写一:“无趣”  说老师是一个“无趣”的人,是需要很大胆量的。老师所著《趣味的历史——从西周贵
期刊
1980年  3月,《谈谈孟子的“仁政”思想》发表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1982年  1月,《怎样理解“劳动创造了美”——兼与施昌东同志商榷》发表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12月,《浅谈美与善的关系——与方平同志商榷》发表于《文学评论》第6期。1983年  5月,《试析王船山的情景论》发表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1984年
期刊
赵焕亭(以下简称赵):张老师,您好!在您的《鲁迅传·苦魂三部曲》全稿刚刚杀青之后,有幸邀请您到平顶山来做客,非常高兴!一个人一辈子坚持做一件事很不容易,那么,您是如何能够坚持一辈子做鲁迅研究的?  张梦阳(以下简称张):这个,我觉得,首先呢,就是出于对鲁迅伟大价值的认识。如果他不是一个伟大人物的话,那一个普通的人是不值得陪一辈子的。我从心底感到鲁迅确实伟大。中华民族能够在20世纪出了一个鲁迅,是很
期刊
阐释和阐释学,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是一个既陌生而又熟悉的概念。说陌生,是因为“阐释学”的正式提出应该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情,一般人对外国或中国古典时期的“阐释”缺少系统研究,对西方现代阐释学更为隔膜。说熟悉,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切身感受过的事情。凡接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人都听过中小学老师讲语文课,课本中有不少鲁迅作品。那些老师对每篇课文所进行的解读就叫作“阐释”。只不过并不是所有老师都能把他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