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之死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q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用下山时,与跟班小厮交代,有人问起就说军师去山下水寨视察防务了。
  山寨与水寨间须穿过一片树林。快要走出林子了,头上扑棱棱飞过一只山雀,将寂静的空气激荡得有一丝紧张。吴用抬头望了望山雀飞行的轨迹,想起了童年时随父亲进山烧炭,曾救过一只受伤的山雀,伤愈放飞时,他曾默默祈祷:快飞走吧,平平安安的,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天空!
  突然萌生的童年回忆让他瞬间有了些许伤感,他摇了摇头,加快了脚步。
  远远见吴用过来,李俊抢步上来,满脸堆笑,作揖行礼,其他诸兄弟分立两边,也都笑着见礼。李俊长得身形魁梧,浓眉大眼,平日里能说会道,关键时候又能挺身而出,当年在浔阳江救了宋江。正因为此,梁山组建水军时,吴用推举李俊为总教头,而没有让跟自己最铁的阮氏三兄弟领头。
  进了营帐,各人落座。李俊向阮小二使了个眼色,阮小二左右看了看,瓮声瓮气地对小五说:我嘴笨,要不你说吧!
  阮小五撸了把袖子,一条腿搭在长凳上,干咳了一声才道:哥哥,那我就说了,说错了,莫见怪!
  阮小七有點急了,瞥了他一眼:得了得了,别婆婆妈妈了,哥哥是咱自己人!
  吴用兀自慢慢品茶,并不答话。
  阮小五忙说:哥哥,我等兄弟们就想问您一句话,这受了招安,一旦进了东京城,俺们还能像这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不?
  吴用微微一笑:那是当然!
  阮小五接着问:那俺们还能这样兄弟相称,随便往来不?
  吴用轻轻把茶盏放下,用犀利的眼神缓缓扫视了一下诸人,才道:我今儿个再说一回,这次招安是皇上的恩典,进东京城,那是去辅佐圣上、定国安邦,可不是去闹场子的!你们几个趁早收了心,多习练些规矩,尤其是看好自个儿的嘴巴!
  众人一时面面相觑。
  李俊一把将椅子向后挪开,站直了身子,对吴用说:哥哥,此番我们兄弟请您来不光是喝茶的,大伙习惯了占山为王,逍遥快活,不看人脸色,不闻人鼻息。一旦进了东京城,那可是虎落平阳,稍有不慎,还不得落个鸟尽弓藏!若哥哥有意,我等愿悉听号令!
  众人都瞪圆了眼睛瞅着吴用。
  吴用暗自心惊,脸上却微笑着逐个环视了一下众人,这才正色道:这些个胡言乱语今后断断不可再说!宋江哥哥待我等不薄,好不容易替咱寻了出路,眼看就要结束这打打杀杀的烂日子了,怎可横生枝节,自寻祸端?!
  众人一时无语。
  回到山寨,吴用马上来找宋江。
  吴用说:哥哥,受招安的消息传出后,众兄弟议论纷纷,为防生变,须早做部署!
  宋江只说:喝茶。
  吴用本来还想说点什么,只好退了出来。
  吴用离开宋江后,有些心事重重。他总感觉宋江的眼神与往常有些异样,这目光就像是一柄剑,看了让他心里长草,慌慌的。
  一阵急促的击鼓声惊醒了还在睡梦中的吴用,他忙披衣起床。
  宋江等所有人都到齐了,才缓缓道:朝廷言而有信,受招安、准军备,此次又给了咱兄弟们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天赐良机!
  李逵豹眼圆睁,大声叫道:哥哥,莫不是那皇帝老儿让咱去战场杀敌吗?
  宋江看了一眼李逵,并没有像往日一样斥责,而是微笑着道:李逵兄弟说得没错,朝廷已下圣旨,令梁山征方腊,十日内整顿军马,开赴前线。特说与众家兄弟,商议对策。
  吴用道:征方腊我梁山欲取胜,有一计可行,那就是派人先行打入方腊内部,摸清情况后,梁山大军再行猛攻,里应外合,一举拿下。
  那军师看,派何人前去合适呢?宋江问。
  吴用道:李俊为人沉稳老练,心思缜密,最合此任。
  宋江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吴用,点头称是:就依军师。
  得知消息时,李俊正于军帐中喝茶,盯着帐外烟波浩淼的水泊,无头无尾地说了一句:虽然凶险,但也未必不是好事!
  众人不解,李俊摆了摆手,道:只管按军师号令行事!
  这些天,不安的情绪像浓浓的雾一样笼罩着吴用。这次进军方腊,已经死伤了好些兄弟,吴用隐隐有些内疚。
  队伍像一条长龙蜿蜒着向前延伸,宋江和吴用骑着马走在队伍中间。
  吴用顿了一下,欲言又止。宋江察觉到了,说:军师有话但讲!
  吴用未及细说,就见前面李俊、童威和童猛三人牵着马等在路边。李俊裹着厚厚的棉袄,满头虚汗,声音沙哑:小弟见过两位哥哥!可恨我这一副病体拖累了大伙。特向两位哥哥告假,准童威童猛留下来陪我治病,待痊愈后我等三人定快马加鞭前去与哥哥们相会。
  宋江皱了下眉头,前日在杭州道上,武松半道出家,出杭州后燕青不辞而别,如今李俊又要留下,不免有些懊恼与无奈。
  宋江与吴用催马前行,吴用瞥见李俊一直叩首于地,他的心里顿时涌上一股永别的悲凉。
  回东京后,梁山诸将被分司各地。这夜吴用做了个梦,梦见宋江哭告:为兄被奸臣陷害,幸得宿太尉援手,方才魂归梁山,兄弟速速前来相见,以慰思念!
  吴用星夜兼程,到了梁山寻见宋江坟茔,一边哭,一边缓缓将盛满老酒的铁壶摘掉瓶盖,酒水汩汩地流出来,像奔涌的血,落到地上。
  吴用扔掉铁壶,解下腰间缠绕的一束绸带,用力抛上旁边一棵榆树粗粗的枝丫,最后望了一眼梁山浩瀚的湖泊,缓缓将绸带套上了脖颈。
  远处,芦苇丛中突然飞出一只山雀,急厉鸣叫着振翅飞来。婆娑的泪光中,吴用笑了,他依稀听见宋江说:贤弟果然不负我!
其他文献
黑狗在害害跟金豆成亲前的那天夜里爬上了害害家的墙头。  黑狗还想再看一眼害害,他是不想也不敢看到明天蒙着红盖头骑在黑毛驴儿上的害害。  土屋里影影绰绰闪动着一个娇小的身影,黑狗的眼里蓄满了疼。  害害要嫁的正是和黑狗一起长大,情同手足的兄弟啊!黑狗不能怨,黑狗只能疼。  全是命啊!  黑狗一辈子也不能忘记那次在深深的青纱帐里,害害羞着脸说,等着黑狗哥接自己过门儿……黑狗的身上还能感觉到,那天的日头
期刊
在黃河滩一带的村庄里,你会经常见到这两口子,他们开着电动三轮车游村串乡收破烂。三轮车驾驶座位宽敞些,他们挤坐在一起,拖斗的横梁扶手上拴着一个小电喇叭,哇啦哇啦放着戏。要么是《沙家浜》,要么是《红灯记》,再么就是《白毛女》,从没别的,更没招徕生意的吆喝声。  如果有人把废纸箱啤酒瓶拎到门口,男人都会坚持着过完称,给钱,不接,让来让去,男人只好收起钱,喊女人下车,男人半蹲着来了一段《白毛女》:人家的闺
期刊
画岭之夜,漆黑如墨。微弱灯影摇曳,倏地,风拂灯灭,几条黑影闯进屋里,拳脚雨点般落下,把她逼近墙角。  你们是谁?  柳晓东在哪儿?  卖鱼没回来。  夜里也卖鱼?他到底在哪儿,快说!  不晓得……  来人不耐烦了,把她往死里打,她双手护头,咬牙挺住,瘦小的身子缩成一团,始终不曾求饶。来人打累了,屋里屋外翻遍,找不到人,骂骂咧咧地走了。  大约过了半小时,柳晓东从秘密联络点回来,点亮油灯,看见她奄奄
期刊
那天是一九四八年农历九月初五。  他担着一担柴走在通往锦州城的路上。前一天那场烂场雨下得很大,把路都泡软了,他的裤腿上,沾满了泥巴。迎面走来一伙儿当兵的,把他截住了,一个凶巴巴的军官说,好你个王柱子,真会装啊!  我叫刘盛林。  他挨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再敢嘴硬,老子一枪崩了你!  崩了我,我也叫刘盛林。他小声嘟囔道。  一支手枪顶在他的脑门上,临阵脱逃是死罪,隐姓埋名罪加一等!  一个穿着黑色大氅
期刊
感谢组织给我这么高的荣誉,评我为脱贫攻坚模范。其实我真的没做什么。我这嘴啊,也笨得像棉裤腰似的,说不出什么道道来。  不过既然上台了,那我就说说我的一些经历吧。不少人都在问我,你的扶贫经验是什么,我的经验就俩字:抽烟!大家别笑,我说的是真话。我就是通过抽烟,才拿下最后一家贫困户的。  我扶贫那个地方叫做蛤蟆坑,你不要以为那里到处都是蛤蟆,那里出产一种烟叶,这烟叶长成的时候,上面布满褶皱,就像蛤蟆皮
期刊
苏武闻到一阵浓烈的酒香,他不回头也知道是李陵又来了。  这时他的手腕一紧,他知道那条鱼又来咬钩了,他已经和这条鱼耗了很长时间,好像就是李陵第一回来的时候。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被一条鱼击败,多次尝试之后无一例外地拎上一个空空的挂钩。更让人气愤的是,那条鱼仿佛已经窥见苏武的心理,当他想放弃到下一个水洼子时,它又给苏武以希望,一次甚至游到苏武近处的水面,还做了一个跳跃的动作。  苏武有点儿不知如何是好了。
期刊
知青汤建君挖红薯时,被锄头挖伤脚背。起初没当回事,不久伤口感染,大腿内侧红肿起来。肿块越来越大,一摸就有強烈的痛感。  看着汤建君痛苦的样子,老田很着急。那时,他暗恋着汤建君。汤建君是大队文艺宣传队的台柱子。舞台上,她那条粗黑的辫子一甩,那双水汪汪的眼睛一眨,老田心里过电一样酥麻。现在她病了,老田自然要表现一番。  他陪汤建君去看医生,说是医生,不过是个赤脚医生。  先打一针,止止痛。赤脚医生说。
期刊
容美土司田土王藏书阁被盗了。  田土王的藏书阁,是一处山洞,洞中干燥、通风,洞中又有洞,在洞中洞的一个四方格子里,田土王将所有珍贵的书籍藏于此。  休闲的时候,田土王在地上铺块软乎乎的兽皮,坐在上面,边喝着特别酿制的绿茶,边吸收着书中的琼浆玉液,不亦快哉。  那天,田土王看书看得很晚,实在太疲倦,就睡着了,等醒来,发现手中的书不翼而飞,四处寻找,也没有踪影,才明白,被盗了。赶忙看其他的书,却一本都
期刊
“孩子他爸,马上回家……”周日在单位加班的他,接到妻子阿岚的电话。  啥事?  出大事了!你回家就知道了,赶紧的!  进了小区,他发现自家住的6栋楼前像炸了锅,呼叫的警车,密集的人群,如潮似浪的议论吵闹声把整个小区惊动了。  他很快弄明白了,约摸一个小时前,小区一位清洁工,被从高楼抛下的一小块瓷片砸得头破血流,已送往县医院抢救。  一小块瓷片?他猛然想起家里前些天维修阳台还剩下几小块瓷片,心里咯噔
期刊
有人深夜尖叫,断断续续,一直到天亮。  还有诅咒,嘶吼;掺杂瘆人的笑,凄楚的哭。  试问,谁受得了?  一楼七十多岁的阿婆心脏受不了。她身子弱,哮喘、高血压、冠心病,多病缠身,持续数日的尖叫,像刀,杀人于无形的刀,割断了她最后一道防线。  中年的他,同样受不了。刺耳的声音,如同有人在他秃头上钉钉子,鼻梁间跳快舞,耳洞里吹气球,惊悚、烦躁,又毫无办法。  那是一种毫无规律的尖叫,忽高忽低,忽长忽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