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像学理论是欧文·帕诺夫斯基构建的一种有关图像分析方法的理论,利用图像学理论可以对美术图像的主体性特征进行研究。本文從图像学与主体性两个概念的解读,分析图像学理论下美术图像的类型,归纳总结出图像学理论下美术图像主体性特征,以期为美术图像的主体性特征研究提供思考与借鉴。
【关键词】:图像学理论;美术图像;主体性特征;
“主体性”是当代中国美术的核心,由于西方美术文化观的影响,我国的美术创作、审美等方面都出现文化主体性缺失的现象,为此,美术图像需要基于图像学的理论,重构美术图像的主体性特征,促进我国的美术图像走向文化的自觉,形成美术图像的文化意识。
一、图像学与主体性解读
(一)图像学
图像学,又称之为肖像学(Iconngraphy),它来源于图像志理论,是由欧文·帕诺夫斯基架构的,他将图像学界定为艺术的分支点,一方面强调艺术的主题,另一方面重视艺术的意义[1]。他主要讲述了一种图像学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 包括三方面的层次,一是自然层次,这是可以看见的实在的层次;二是象征层次,这是运用机制传递精神指向;三是潜在层次,这是通过对于图像的深入分析,透过图像的现象发现图像中蕴含的本质。图像学理论被理查德·豪厄尔斯(Richard Howells)定义为从认识的最基本主题开始,再到象征意义的解释,最后是潜在意义的分析,是这三个层面的不断递进与深化,最终通过图像的审美内涵分析,洞悉图像背后蕴含的主体性与社会性的表征。
(二)主体性
“主体性”一词的经历着主体——主体意识——主体性的演化过程,《汉语大辞典》中对于“主体”的界定主要是从人物、事物方面及哲学层面来论述的[2],主体的对立面是客体,主体意识是相对于客体的人所具有的主动性、创造性与能动性,主体性则是处于主客体关系中人的作用、地位与能力等方面的体现,强调人的创造、力量、意志等价值观念,亦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表征着一种人性的光辉。由此可见,美术图像的主体性特征,是将美术图像与主体性的有机结合,它具体表征为图像中所映射的社会的意识形态、艺术家的主体意识两个方面,具有主体认知与主体实践的双重特性。
二、图像学理论下美术图像的主体性特征
美术图像的主体性特征在新时期阶段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分别从政治性、文化性及自审性三个方面的反思来表现美术图像的主体性特征,这三种类型分别为“颂歌”类型的图像模式、“本体反思”的图像模式及“人性自觉”的图像模式。
“颂歌”类型的图像模式,主要表现的主题为赞美与颂扬,如作品《毛主席去安源》、《你办事,我放心》、人民和总理》等,这些作品都同样表现了“颂歌”的主题,但在表现手法、表现方式等方面又有所不同。在《人民和总理》这幅国画中,它描绘了周恩来总理在地震后第一时间赶往邢台地震灾区的场景,同样表现的是对于总理的颂扬,同样是将总理置于人民群众之中,但从图像学理论视角来看,它与其他的国画又有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色彩的布局,画中并没有将总理周围以“红、光、亮”三种色调进行点缀,因此无法凸显总理的伟岸与高大;其二,画中表现出来的是地震灾后的真实场景,描绘的是灾后人们的恐慌与无助,这是从群众灾后心理反映出来的行为动作来衬托出对总理的颂扬;其三,这幅画更具有平民化与人性化的倾向,画风上不追求光芒与亮点,却不乏细腻与精致,从侧面来歌颂周总理的伟大。
“本体反思”的图像模式是对艺术本身的一种反思,这种反思不拘泥于形式,而是在于实质性的反思,是对图像所隐藏的社会意蕴及意识的一种反思。如作品《大地的女儿——献给张志新烈士》中所表现的象征含义(如图1),从图像学理论的视角来看,它所表现的意涵与其他同时期的画又有所不同。该画面的色彩布局主要为灰黑色的乌云、白色的衣服、鲜红的血液三种,它们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原本显得沉重的“死亡”具有了浓重的唯美主义色彩,囤积的乌云意寓着当时政治环境,白色则是象征着真理与纯洁,血液的红色是一种誓死不屈精神的彰显。
“人性自觉”的模式图像是对艺术者人性的尊重,通过图像来反映艺术者之自身的光辉人性,如作品《春》(如图2),这幅画可谓平淡无奇,画中描述的人与事物都非常简单,一位手握梳子的女知青,一盆仙人掌,一个草帽,两只燕子,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让观者尽收眼底,但是我们无法从图像的色调、人物的表情等方面来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我们只能说这是作者人性的表达方式,是作者将自己寓于绘画之中,通过画的展示来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
综上所述,图像学理论下美术图像的主体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人”为中心,二是反思性。以“人”为中心不仅体现在以作者的所思所想为中心,尊重作者的艺术成果,还体现在以作品本身的意涵为中心,尊重作者所蕴含的意义。反思性则表现为政治、文化及自审性三个方面的反思,这三个方面既反映出所处时代的社会特征,又反映出社会特征所造就的文化特征,还反映出在特定社会与文化环境下,人对于自身的主体性反思。从图像学理论视角下来审视美术图像的主体性特征能够揭示图像背后蕴含的深层意蕴,挖掘图像主体性的深层次内涵,有利于美术图像主体性特征的全面表征。
结论:
图像学理论与美术图像主体性特征的有机结合是现代美术图像发挥主体性的重要方面,要把握美术图像主体性特征的内容,创作出更多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社会意识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王人杰.新时期美术创作的审美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2014
[2]陈娜.图像学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解析[D].美术教育研究,2013(12):90.
【关键词】:图像学理论;美术图像;主体性特征;
“主体性”是当代中国美术的核心,由于西方美术文化观的影响,我国的美术创作、审美等方面都出现文化主体性缺失的现象,为此,美术图像需要基于图像学的理论,重构美术图像的主体性特征,促进我国的美术图像走向文化的自觉,形成美术图像的文化意识。
一、图像学与主体性解读
(一)图像学
图像学,又称之为肖像学(Iconngraphy),它来源于图像志理论,是由欧文·帕诺夫斯基架构的,他将图像学界定为艺术的分支点,一方面强调艺术的主题,另一方面重视艺术的意义[1]。他主要讲述了一种图像学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 包括三方面的层次,一是自然层次,这是可以看见的实在的层次;二是象征层次,这是运用机制传递精神指向;三是潜在层次,这是通过对于图像的深入分析,透过图像的现象发现图像中蕴含的本质。图像学理论被理查德·豪厄尔斯(Richard Howells)定义为从认识的最基本主题开始,再到象征意义的解释,最后是潜在意义的分析,是这三个层面的不断递进与深化,最终通过图像的审美内涵分析,洞悉图像背后蕴含的主体性与社会性的表征。
(二)主体性
“主体性”一词的经历着主体——主体意识——主体性的演化过程,《汉语大辞典》中对于“主体”的界定主要是从人物、事物方面及哲学层面来论述的[2],主体的对立面是客体,主体意识是相对于客体的人所具有的主动性、创造性与能动性,主体性则是处于主客体关系中人的作用、地位与能力等方面的体现,强调人的创造、力量、意志等价值观念,亦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表征着一种人性的光辉。由此可见,美术图像的主体性特征,是将美术图像与主体性的有机结合,它具体表征为图像中所映射的社会的意识形态、艺术家的主体意识两个方面,具有主体认知与主体实践的双重特性。
二、图像学理论下美术图像的主体性特征
美术图像的主体性特征在新时期阶段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分别从政治性、文化性及自审性三个方面的反思来表现美术图像的主体性特征,这三种类型分别为“颂歌”类型的图像模式、“本体反思”的图像模式及“人性自觉”的图像模式。
“颂歌”类型的图像模式,主要表现的主题为赞美与颂扬,如作品《毛主席去安源》、《你办事,我放心》、人民和总理》等,这些作品都同样表现了“颂歌”的主题,但在表现手法、表现方式等方面又有所不同。在《人民和总理》这幅国画中,它描绘了周恩来总理在地震后第一时间赶往邢台地震灾区的场景,同样表现的是对于总理的颂扬,同样是将总理置于人民群众之中,但从图像学理论视角来看,它与其他的国画又有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色彩的布局,画中并没有将总理周围以“红、光、亮”三种色调进行点缀,因此无法凸显总理的伟岸与高大;其二,画中表现出来的是地震灾后的真实场景,描绘的是灾后人们的恐慌与无助,这是从群众灾后心理反映出来的行为动作来衬托出对总理的颂扬;其三,这幅画更具有平民化与人性化的倾向,画风上不追求光芒与亮点,却不乏细腻与精致,从侧面来歌颂周总理的伟大。
“本体反思”的图像模式是对艺术本身的一种反思,这种反思不拘泥于形式,而是在于实质性的反思,是对图像所隐藏的社会意蕴及意识的一种反思。如作品《大地的女儿——献给张志新烈士》中所表现的象征含义(如图1),从图像学理论的视角来看,它所表现的意涵与其他同时期的画又有所不同。该画面的色彩布局主要为灰黑色的乌云、白色的衣服、鲜红的血液三种,它们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原本显得沉重的“死亡”具有了浓重的唯美主义色彩,囤积的乌云意寓着当时政治环境,白色则是象征着真理与纯洁,血液的红色是一种誓死不屈精神的彰显。
“人性自觉”的模式图像是对艺术者人性的尊重,通过图像来反映艺术者之自身的光辉人性,如作品《春》(如图2),这幅画可谓平淡无奇,画中描述的人与事物都非常简单,一位手握梳子的女知青,一盆仙人掌,一个草帽,两只燕子,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让观者尽收眼底,但是我们无法从图像的色调、人物的表情等方面来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我们只能说这是作者人性的表达方式,是作者将自己寓于绘画之中,通过画的展示来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
综上所述,图像学理论下美术图像的主体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人”为中心,二是反思性。以“人”为中心不仅体现在以作者的所思所想为中心,尊重作者的艺术成果,还体现在以作品本身的意涵为中心,尊重作者所蕴含的意义。反思性则表现为政治、文化及自审性三个方面的反思,这三个方面既反映出所处时代的社会特征,又反映出社会特征所造就的文化特征,还反映出在特定社会与文化环境下,人对于自身的主体性反思。从图像学理论视角下来审视美术图像的主体性特征能够揭示图像背后蕴含的深层意蕴,挖掘图像主体性的深层次内涵,有利于美术图像主体性特征的全面表征。
结论:
图像学理论与美术图像主体性特征的有机结合是现代美术图像发挥主体性的重要方面,要把握美术图像主体性特征的内容,创作出更多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社会意识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王人杰.新时期美术创作的审美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2014
[2]陈娜.图像学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解析[D].美术教育研究,2013(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