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问是幼儿园教学的常用手段。为了解卫滨区农村某公办幼儿园教师提问的现状,本文采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教师提问进行观察,发现教师提问存在数量多、频率高;提问质量低;候答时间短;提问不能面向全体等问题。为改变低效的提问现状,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精心设计问题;加强园本培训,使提问真正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和长远发展。
关键词:课堂观察;农村幼儿教师;提问
一、农村幼儿教师提问现状
(一)提问数量多、频率高
提问作为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师幼互动的主要方式被广泛应用在各年龄班级的教学活动中是相同的。观察发现,教师每次活动的平均提问次数为77次。以中班为例,18分钟的教学活动中,提问高达99次,平均每分钟提问4.3次。
(二)提问类型单一、质量低
观察发现,教师倾向于是非式提问。以中班健康《牙齿变干净》为例,活动结束的2分58秒里教师共提出11个问题,其中是非式提问8个。教师的提问封闭式多于开放式,10次教学活动中开放式提问占12.6%,封闭式提问占87.4%。
提问重视知识传授忽略情感能力的培养,调查结果显示,认知水平提问占提问总数的94.7%,非认知水平的提问占5.3%,其中情感态度仅占1.5%。
(三)候答时间短
问卷调查发现,64.3%的教师视情况决定留给幼儿的思考时间;21.4%的教师会给幼儿1-5秒;14.3%的教师留给幼儿的时间在5秒以上。数据表明,教师从观念上对于提问后要留白,给幼儿足够的思考时间表示认同。但实际的等待时间很短,63.8%的教师刚提问就请幼儿立即回答;23.9%的教师等待时间是1-2秒。
(四)幼儿应答方式单一
教师提问后“集体回答”“自由回答”的次数比较多。集体回答能营造课堂氛围,但只适用于有唯一答案的低水平问题。自由回答没有限制答案,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但容易造成课堂混乱、需花费时间维持课堂秩序。个别回答能够给幼儿展示自己的机会,但不能照顾到全體幼儿且容易重复提问。
(五)提问不能面向全体
观察发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16.2%的幼儿被提问过1次;6.5%的幼儿被提问过2-3次;1.1%的幼儿回答问题超过3次;超过76.2%的幼儿从未被提问过,数据表明教师的提问不能面向全体幼儿,甚至不能面向大部分幼儿,只有极少部分幼儿能参与到问题中来。
(六)理答方式单一、无指导性
观察发现,教师肯定的语言大多是“XX真棒”“XX太厉害了”,表达方式简单、缺乏针对性。教师常有“幼儿总喜欢和别人说一样的”的困扰,如果幼儿回答后,教师说“你的答案我从来都没听过,很特别。”评价更有针对性了,发言的幼儿会增加自信,听讲的幼儿会积极思考不同的、更精彩的答案。
(七)幼儿缺乏提问意识
强烈的好奇心会让幼儿有提不完的问题。但观察发现,课堂教学中幼儿提问的次数为0。长此以往,幼儿会无条件接受教师的知识输出,没有质疑、思考,学习积极性下降。
二、优化农村幼儿教师提问的策略
(一)科学的教育观
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指导下进行的。 [1]
科学的教师观。《纲要》中提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2]只有教师角色转变,才能更多关注幼儿的情感需要,在有效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科学的儿童观。幼儿是学习的主体、独特的、完整的人,教师要从幼儿实际出发,充分发掘幼儿的潜能,让幼儿得到个性的、全面的发展。
(二)提高提问的策略
1.问题的预设
提问应在“最近发展区”,在幼儿现有的经验水平上,提出较高思维水平的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主动建构、积极探索、发散思维的积极性,帮助幼儿获得全面的、长远的发展。
提问要聚焦核心问题,教师要精心预设不同层次的问题,保证每节活动至少有一到两个核心问题,幼儿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思考、探究和合作交流活动;问题的预设要有弹性,能根据实际的教学情景进行调整。
提问要借助幼儿的问题,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投入程度,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焕发课堂新活力。
2.问题的实施
提问要灵活多变。教师要善于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灵活运用提问技巧,极大限度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就内容而言,可采取开放式、选择式、推理式、比较式提问等;就方法而言,可采取直问、追问、反问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适当的候答时间。候答时间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而定,对于回忆或识记类的低层次问题,2-3秒的思考时间即可;对于分析、运用、评价等高层次的问题,要延长到3秒以上,等待幼儿积极思考、给出答案;并给幼儿反思的机会,在回答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我。
有效的课堂评价。教师要接纳幼儿的不同答案并给予指导性评价,回答正确时,要延伸问题,激发幼儿再思考;回答有困难时,要耐心等待并积极设法促使转机,如:分解难点、化难为简;回答错误时,要艺术的纠正错误观点,保护幼儿自尊心,引导幼儿向正确的方向思考。
兼顾集体与个体提问。教师设计问题要体现层次性,让思维能力强、表达能力好的幼儿回答稍有难度的问题;让缺乏自信、需要鼓励和帮助的幼儿回答难度稍低的问题;让程度好的幼儿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探索更多丰富的答案;让发展相对滞后的幼儿能越来越自信,实现自我价值。
(三)教师培训和专业成长
尊重教师在长期工作中积累的实践智慧;对教师自身持有的适宜观念及行为加以肯定,并将可取之处进行总结,为教师群体所共享。
幼儿园可通过园本教研在问题和困惑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如“师带徒”“一课多研”“同课异构”等,以教学反思推动教研,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提升幼儿教师课堂提问的水平。
(四)从“提问”走向“互动对话”
课堂中的师生交流应是师幼、幼幼间多向、多方式的对话。教师应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尊重幼儿需要、鼓励尝试、接纳观点;幼儿敢想敢问,充分表达自己想法。抓住一日生活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勤于质疑;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让幼儿便于质疑;指导幼儿提问的方法,让幼儿善于质疑;肯定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幼儿乐于质疑。
参考文献:
[1]周先进.靳玉乐,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条件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7(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年9月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十条。
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卫源社区幼儿园 河南 新乡 453000
关键词:课堂观察;农村幼儿教师;提问
一、农村幼儿教师提问现状
(一)提问数量多、频率高
提问作为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师幼互动的主要方式被广泛应用在各年龄班级的教学活动中是相同的。观察发现,教师每次活动的平均提问次数为77次。以中班为例,18分钟的教学活动中,提问高达99次,平均每分钟提问4.3次。
(二)提问类型单一、质量低
观察发现,教师倾向于是非式提问。以中班健康《牙齿变干净》为例,活动结束的2分58秒里教师共提出11个问题,其中是非式提问8个。教师的提问封闭式多于开放式,10次教学活动中开放式提问占12.6%,封闭式提问占87.4%。
提问重视知识传授忽略情感能力的培养,调查结果显示,认知水平提问占提问总数的94.7%,非认知水平的提问占5.3%,其中情感态度仅占1.5%。
(三)候答时间短
问卷调查发现,64.3%的教师视情况决定留给幼儿的思考时间;21.4%的教师会给幼儿1-5秒;14.3%的教师留给幼儿的时间在5秒以上。数据表明,教师从观念上对于提问后要留白,给幼儿足够的思考时间表示认同。但实际的等待时间很短,63.8%的教师刚提问就请幼儿立即回答;23.9%的教师等待时间是1-2秒。
(四)幼儿应答方式单一
教师提问后“集体回答”“自由回答”的次数比较多。集体回答能营造课堂氛围,但只适用于有唯一答案的低水平问题。自由回答没有限制答案,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但容易造成课堂混乱、需花费时间维持课堂秩序。个别回答能够给幼儿展示自己的机会,但不能照顾到全體幼儿且容易重复提问。
(五)提问不能面向全体
观察发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16.2%的幼儿被提问过1次;6.5%的幼儿被提问过2-3次;1.1%的幼儿回答问题超过3次;超过76.2%的幼儿从未被提问过,数据表明教师的提问不能面向全体幼儿,甚至不能面向大部分幼儿,只有极少部分幼儿能参与到问题中来。
(六)理答方式单一、无指导性
观察发现,教师肯定的语言大多是“XX真棒”“XX太厉害了”,表达方式简单、缺乏针对性。教师常有“幼儿总喜欢和别人说一样的”的困扰,如果幼儿回答后,教师说“你的答案我从来都没听过,很特别。”评价更有针对性了,发言的幼儿会增加自信,听讲的幼儿会积极思考不同的、更精彩的答案。
(七)幼儿缺乏提问意识
强烈的好奇心会让幼儿有提不完的问题。但观察发现,课堂教学中幼儿提问的次数为0。长此以往,幼儿会无条件接受教师的知识输出,没有质疑、思考,学习积极性下降。
二、优化农村幼儿教师提问的策略
(一)科学的教育观
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指导下进行的。 [1]
科学的教师观。《纲要》中提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2]只有教师角色转变,才能更多关注幼儿的情感需要,在有效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科学的儿童观。幼儿是学习的主体、独特的、完整的人,教师要从幼儿实际出发,充分发掘幼儿的潜能,让幼儿得到个性的、全面的发展。
(二)提高提问的策略
1.问题的预设
提问应在“最近发展区”,在幼儿现有的经验水平上,提出较高思维水平的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主动建构、积极探索、发散思维的积极性,帮助幼儿获得全面的、长远的发展。
提问要聚焦核心问题,教师要精心预设不同层次的问题,保证每节活动至少有一到两个核心问题,幼儿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思考、探究和合作交流活动;问题的预设要有弹性,能根据实际的教学情景进行调整。
提问要借助幼儿的问题,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投入程度,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焕发课堂新活力。
2.问题的实施
提问要灵活多变。教师要善于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灵活运用提问技巧,极大限度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就内容而言,可采取开放式、选择式、推理式、比较式提问等;就方法而言,可采取直问、追问、反问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适当的候答时间。候答时间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而定,对于回忆或识记类的低层次问题,2-3秒的思考时间即可;对于分析、运用、评价等高层次的问题,要延长到3秒以上,等待幼儿积极思考、给出答案;并给幼儿反思的机会,在回答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我。
有效的课堂评价。教师要接纳幼儿的不同答案并给予指导性评价,回答正确时,要延伸问题,激发幼儿再思考;回答有困难时,要耐心等待并积极设法促使转机,如:分解难点、化难为简;回答错误时,要艺术的纠正错误观点,保护幼儿自尊心,引导幼儿向正确的方向思考。
兼顾集体与个体提问。教师设计问题要体现层次性,让思维能力强、表达能力好的幼儿回答稍有难度的问题;让缺乏自信、需要鼓励和帮助的幼儿回答难度稍低的问题;让程度好的幼儿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探索更多丰富的答案;让发展相对滞后的幼儿能越来越自信,实现自我价值。
(三)教师培训和专业成长
尊重教师在长期工作中积累的实践智慧;对教师自身持有的适宜观念及行为加以肯定,并将可取之处进行总结,为教师群体所共享。
幼儿园可通过园本教研在问题和困惑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如“师带徒”“一课多研”“同课异构”等,以教学反思推动教研,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提升幼儿教师课堂提问的水平。
(四)从“提问”走向“互动对话”
课堂中的师生交流应是师幼、幼幼间多向、多方式的对话。教师应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尊重幼儿需要、鼓励尝试、接纳观点;幼儿敢想敢问,充分表达自己想法。抓住一日生活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勤于质疑;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让幼儿便于质疑;指导幼儿提问的方法,让幼儿善于质疑;肯定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幼儿乐于质疑。
参考文献:
[1]周先进.靳玉乐,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条件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7(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年9月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十条。
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卫源社区幼儿园 河南 新乡 4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