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阶段学习中,学生面对升学压力,常常忽视音乐课程的学习,这不仅给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方面带来障碍,也因为没有很好利用音乐可以缓解压力的功能而影响到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主课。本文分析了对初中音乐课可以缓解学习压力该问题进行研究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内外这方面研究的现状,给出了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方法和步骤,并以某初中调研数据为基础,给出了学生对音乐课缓解学习压力的理解和分析结果,以及对音乐教学活动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音乐 学习压力缓解 音乐教学
【课题项目】本课题为作者在西南大学攻读教育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课题之一,再次向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致谢。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98-02
一、研究背景与动机
1.音乐与情绪。音乐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带给人们快乐,减轻人们烦忧,调整人们情绪,表达人们情感。音乐之所以有调节人们心情的作用,是因为人们聆听音乐时,会对人们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情绪反应,而不同的音乐也有着它不同的情绪特征,带给人们不同的情绪反应,有些音乐段落表现出愉快或幸福的情绪,也有音乐表现出难过或生气的不同反应,使得人们表现出或放松、或紧张、或愉悦、或担忧。
2.研究动机。既然音乐有调节人们情绪的作用,那么对正值青春期并面临很大学习压力的初中学生来说,可否借助音乐课的教学来使其学习压力得到缓解呢?如果音乐教学确实可以缓解学习压力,那么现在的音乐课程内容设置上,是否可以达成缓解学习压力的目标呢?在各种音乐风格中,究竟哪种风格才能较好的发挥音乐缓解压力的作用呢?凡此种种问题,都表明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有其必要性。
3.研究意义。2011音乐课标,对音乐课程的重要性进行了定位。音乐课程的价值之一在于;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研究音乐教学缓解初中学生学习压力问题,其意义至少有以下几点:⑴可以构建音乐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协同关系;⑵提升音乐课程在学校的地位;⑶辅助初中学生以更好的心态面对学业负荷,增加学生学习的正能量;⑷为初中音乐教学开创新的教学模式和丰富新的教学内容。
二、相关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概况。关于音乐教学对缓解学习压力的研究,目前还较少。笔者以查询了中国知网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数据库,以关键词“主题=音乐教育and主题=学习压力(精确匹配)”查询后,相关论文只有12篇。典型的研究成果如下:
文献[1]研究对象是硕士三年级学生,通过了解他们的学习压力状况,并通过实验了解指导性音乐想象技术对缓解华东师范大学硕士三年级学生学习压力的影响,以探讨音乐缓解压力的有效方式,为音乐减压的研究提供参考性意见。
文献[2]是一篇关于音乐审美功能对中学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交流以及思考的论文。论文也提及:当代的中学生们,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借助音乐审美功能改变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情感和调节学生的情绪与行为,论文没有具体研究音乐对缓解学习压力方面发挥的作用。
文献[3]指出,如何缓解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音乐疗伤法是一种辅助性的心理放松方法,通过节奏舒缓、恬静的音乐,引导听者逐渐地平复心理和情绪的波动,改善焦虑、失眠等身体问题。论文作者认为,将音乐疗伤法作为缓解高中生学习压力的手段是可行的。
2.国外研究情况。笔者对国外文献进行了检索,涉及数据库有科学引文索引、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对这些数据库以关键词“主题=(music AND pressure of study)”检索到的典型文件也只有66篇。典型研究成果如下:
文献[4]研究指出,尽管各种证据表明,听悦耳的音乐,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压力,但这些是否有助于提升考试成绩呢,是否在各种活动中可以有更好的表现呢。他们的研究结果证实:学生学习音乐,在各种科目的考试中有更好的成绩。
文献[5]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调查学生们的听轻音乐对减少抑郁症的症状的效果。在该研究中的参与者为30名环抑郁症的女学生。他们被随机分配到三个组:接受轻音乐组、接收重音乐组、不接收音乐组。结果表明,参与者在前两个实验组都降低了抑郁水平。结论是:音乐可可以减轻抑郁症的症状,可以作为医院护理的一种手段。
文献[6]指出,一些证据表明,学业考试给学生带来了很大压力,这些压力体现在学生生理指标上是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上升,而有研究表明,音乐可以降低这些生理指标水平。该研究取了泰国30音乐特长学生和30个一般学生进行比照实验证明,在同样考试压力下,音乐特长生的唾液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一般学生。研究给出结论:音乐训练可以减少在泰国青少年的唾液皮质醇水平。
3.现有研究的不足。通过以上文献分析,可以发现在通过音乐教学来环节学生学习压力方面的研究存在着以下不足:(1)以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来研究音乐缓解学习压力的研究基本上没有。(2)在不同风格的音乐在缓解学习压力方面的作用区别研究较少。
三、研究步骤和方法
1.研究步骤。进行此类的研究可以考虑分为四个阶段进行:(1)准备阶段,包含多次与导师讨论研究主题的确立及研究目的、拟定研究计划与搜集初中音乐教育与不同音乐风格相关文献;(2)学习研究工具阶段,即建构整体架构,研究数据分析方法确定各种变量,并且将实验性问卷实测;(3)内容分析阶段,即将问卷结果分析与结果统计;(4)完成阶段,研究者依研究结果将问卷内容分析归纳,并进行结论与建议。
2.研究方法。本研究对象设定为某初中学校学生,并采用实验性问卷法,以各年级各抽一个班级进行采样。因为本研究要探讨不同音乐风格与初中生缓解压力的相关性,故调查问卷中要设置以三种以上音乐类型,在音乐播放后,请学生依当时心情勾选出一个感受选项。 四、研究结果
按照上述思路我们组织了相关的问卷调查,从问卷上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从音乐风格上看学生的感受。对于古典曲目和传统曲目,调研数据分析发现,低年级的学生的喜好感受度的得分显著高于高年级。我们推测,七年级也许是因为刚升上初中尚未脱离小学的稚气,在三个年级当中是呈现较喜欢浪漫的古典曲目和传统曲目的。九年级可能是因为将面临升学考试,故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喜欢。而对于流行曲目,各个年级都感到音乐对他们放松心情有一定的益处。
2.从性别上看对音乐的感受。不同性别的中学学生在对音乐的感受尚有显著差异。数据显示,女生在音乐感受上的得分皆显着高于男生。本研究认为女生较男生喜欢听起来舒服而放松心情的流行音乐,慢板并较抒情曲调的音乐可以舒缓情绪并达到缓解压力的功效。
3.在回答我们提出的“希望能听到更多种类型的音乐吗”、“你平常会主动抽空听音乐吗”两个问题时,均有较多学生表示平时会主动抽空听音乐,且认为听音乐最能缓解放松学生个人压力的一种方式,希望在音乐课上能听到更多种类的音乐。
4.在回答我们提出的“听音乐最能缓解放松你的个人压力吗”问题时,数据标准偏差最小。这表示大多学生认为听音乐是最能缓解放松个人压力的方式。
5.在回答我们提出的“你会买自己喜欢的音乐CD吗”问题时,数据分析标准偏差最大,这表示学生很少自己买音乐CD片。本研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因特网很普及,学生喜爱从网络上下载各种音乐,存在手机内即可随时听到喜欢的音乐,也就无需特别去买音乐CD片。
6.音乐风格与功课压力的关联分析。调研数据表明,我们选择的“邓丽君:月亮代表我的心”与”琵琶:十面埋伏”是最能达到学生压力缓解的曲目,推测学生感觉早期歌手邓丽君的歌声能够抚慰心灵,进而缓解课业压力,琵琶曲目”十面埋伏”较为澎湃,却是最能让学生发泄压力情绪。
五、相关建议
1.从音乐教学内容角度看,音乐课本应该设计更多元。虽然现在课本已经涉及较多歌曲,但是不一定符合学生的音乐喜好,若能适时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流行歌曲曲目,并将其歌曲作重点乐理分析、创作背景或歌手等介绍,应该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自然地从音乐欣赏中来排解压力,舒缓情绪。
2.从教学用乐器角度看,要善用钢琴。从问卷分析可发现,钢琴这项乐器是最喜欢的教学用具,善用钢琴作为课堂上的音乐传递工具,上起课来会更有成就感,学生能藉由歌唱而感到压力上的排解。
3.从社团组建角度看,可以通过社团来提升学生深度接触音乐机会。学生在学校接受较多的还是主课的信息,若能多办理音乐或艺术性质相关社团,例如:歌唱社、音乐赏析社、乐音社团或表演艺术社等,也许更能让学生接收到不同的音乐或艺术信息。
4.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除了音乐课堂上的表演,也可建立校内“街头艺人“表演活动,时间可在下课时段、社团时段或中午用餐前,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缓解学习压力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聂含聿.指导性音乐想象对缓解硕士三年级学生学习压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张娜.中学教育教学音乐审美功能的实践与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12.
[3]蒙新颜. 巧用音乐疗伤法缓解高中生的学习压力[J]. 广西教育,2013,26:27-28.
[4]Cabanac A, Perlovsky L, Bonniot-Cabanac M C, et al. Music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J].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2013, 256: 257-260.
[5]Esfandiari N, Mansouri S. The effect of listening to light and heavy music on reducing the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mong female students[J]. 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 2014, 41(2): 211-213
[6]Laohawattanakun J, Chearskul S, Dumrongphol H, et al. Influence of music training on academic examination-induced stress in Thai adolescents[J]. Neuroscience letters, 2011, 487(3): 310-312.
【关键词】初中音乐 学习压力缓解 音乐教学
【课题项目】本课题为作者在西南大学攻读教育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课题之一,再次向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致谢。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98-02
一、研究背景与动机
1.音乐与情绪。音乐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带给人们快乐,减轻人们烦忧,调整人们情绪,表达人们情感。音乐之所以有调节人们心情的作用,是因为人们聆听音乐时,会对人们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情绪反应,而不同的音乐也有着它不同的情绪特征,带给人们不同的情绪反应,有些音乐段落表现出愉快或幸福的情绪,也有音乐表现出难过或生气的不同反应,使得人们表现出或放松、或紧张、或愉悦、或担忧。
2.研究动机。既然音乐有调节人们情绪的作用,那么对正值青春期并面临很大学习压力的初中学生来说,可否借助音乐课的教学来使其学习压力得到缓解呢?如果音乐教学确实可以缓解学习压力,那么现在的音乐课程内容设置上,是否可以达成缓解学习压力的目标呢?在各种音乐风格中,究竟哪种风格才能较好的发挥音乐缓解压力的作用呢?凡此种种问题,都表明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有其必要性。
3.研究意义。2011音乐课标,对音乐课程的重要性进行了定位。音乐课程的价值之一在于;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研究音乐教学缓解初中学生学习压力问题,其意义至少有以下几点:⑴可以构建音乐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协同关系;⑵提升音乐课程在学校的地位;⑶辅助初中学生以更好的心态面对学业负荷,增加学生学习的正能量;⑷为初中音乐教学开创新的教学模式和丰富新的教学内容。
二、相关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概况。关于音乐教学对缓解学习压力的研究,目前还较少。笔者以查询了中国知网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数据库,以关键词“主题=音乐教育and主题=学习压力(精确匹配)”查询后,相关论文只有12篇。典型的研究成果如下:
文献[1]研究对象是硕士三年级学生,通过了解他们的学习压力状况,并通过实验了解指导性音乐想象技术对缓解华东师范大学硕士三年级学生学习压力的影响,以探讨音乐缓解压力的有效方式,为音乐减压的研究提供参考性意见。
文献[2]是一篇关于音乐审美功能对中学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交流以及思考的论文。论文也提及:当代的中学生们,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借助音乐审美功能改变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情感和调节学生的情绪与行为,论文没有具体研究音乐对缓解学习压力方面发挥的作用。
文献[3]指出,如何缓解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音乐疗伤法是一种辅助性的心理放松方法,通过节奏舒缓、恬静的音乐,引导听者逐渐地平复心理和情绪的波动,改善焦虑、失眠等身体问题。论文作者认为,将音乐疗伤法作为缓解高中生学习压力的手段是可行的。
2.国外研究情况。笔者对国外文献进行了检索,涉及数据库有科学引文索引、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对这些数据库以关键词“主题=(music AND pressure of study)”检索到的典型文件也只有66篇。典型研究成果如下:
文献[4]研究指出,尽管各种证据表明,听悦耳的音乐,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压力,但这些是否有助于提升考试成绩呢,是否在各种活动中可以有更好的表现呢。他们的研究结果证实:学生学习音乐,在各种科目的考试中有更好的成绩。
文献[5]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调查学生们的听轻音乐对减少抑郁症的症状的效果。在该研究中的参与者为30名环抑郁症的女学生。他们被随机分配到三个组:接受轻音乐组、接收重音乐组、不接收音乐组。结果表明,参与者在前两个实验组都降低了抑郁水平。结论是:音乐可可以减轻抑郁症的症状,可以作为医院护理的一种手段。
文献[6]指出,一些证据表明,学业考试给学生带来了很大压力,这些压力体现在学生生理指标上是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上升,而有研究表明,音乐可以降低这些生理指标水平。该研究取了泰国30音乐特长学生和30个一般学生进行比照实验证明,在同样考试压力下,音乐特长生的唾液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一般学生。研究给出结论:音乐训练可以减少在泰国青少年的唾液皮质醇水平。
3.现有研究的不足。通过以上文献分析,可以发现在通过音乐教学来环节学生学习压力方面的研究存在着以下不足:(1)以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来研究音乐缓解学习压力的研究基本上没有。(2)在不同风格的音乐在缓解学习压力方面的作用区别研究较少。
三、研究步骤和方法
1.研究步骤。进行此类的研究可以考虑分为四个阶段进行:(1)准备阶段,包含多次与导师讨论研究主题的确立及研究目的、拟定研究计划与搜集初中音乐教育与不同音乐风格相关文献;(2)学习研究工具阶段,即建构整体架构,研究数据分析方法确定各种变量,并且将实验性问卷实测;(3)内容分析阶段,即将问卷结果分析与结果统计;(4)完成阶段,研究者依研究结果将问卷内容分析归纳,并进行结论与建议。
2.研究方法。本研究对象设定为某初中学校学生,并采用实验性问卷法,以各年级各抽一个班级进行采样。因为本研究要探讨不同音乐风格与初中生缓解压力的相关性,故调查问卷中要设置以三种以上音乐类型,在音乐播放后,请学生依当时心情勾选出一个感受选项。 四、研究结果
按照上述思路我们组织了相关的问卷调查,从问卷上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从音乐风格上看学生的感受。对于古典曲目和传统曲目,调研数据分析发现,低年级的学生的喜好感受度的得分显著高于高年级。我们推测,七年级也许是因为刚升上初中尚未脱离小学的稚气,在三个年级当中是呈现较喜欢浪漫的古典曲目和传统曲目的。九年级可能是因为将面临升学考试,故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喜欢。而对于流行曲目,各个年级都感到音乐对他们放松心情有一定的益处。
2.从性别上看对音乐的感受。不同性别的中学学生在对音乐的感受尚有显著差异。数据显示,女生在音乐感受上的得分皆显着高于男生。本研究认为女生较男生喜欢听起来舒服而放松心情的流行音乐,慢板并较抒情曲调的音乐可以舒缓情绪并达到缓解压力的功效。
3.在回答我们提出的“希望能听到更多种类型的音乐吗”、“你平常会主动抽空听音乐吗”两个问题时,均有较多学生表示平时会主动抽空听音乐,且认为听音乐最能缓解放松学生个人压力的一种方式,希望在音乐课上能听到更多种类的音乐。
4.在回答我们提出的“听音乐最能缓解放松你的个人压力吗”问题时,数据标准偏差最小。这表示大多学生认为听音乐是最能缓解放松个人压力的方式。
5.在回答我们提出的“你会买自己喜欢的音乐CD吗”问题时,数据分析标准偏差最大,这表示学生很少自己买音乐CD片。本研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因特网很普及,学生喜爱从网络上下载各种音乐,存在手机内即可随时听到喜欢的音乐,也就无需特别去买音乐CD片。
6.音乐风格与功课压力的关联分析。调研数据表明,我们选择的“邓丽君:月亮代表我的心”与”琵琶:十面埋伏”是最能达到学生压力缓解的曲目,推测学生感觉早期歌手邓丽君的歌声能够抚慰心灵,进而缓解课业压力,琵琶曲目”十面埋伏”较为澎湃,却是最能让学生发泄压力情绪。
五、相关建议
1.从音乐教学内容角度看,音乐课本应该设计更多元。虽然现在课本已经涉及较多歌曲,但是不一定符合学生的音乐喜好,若能适时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流行歌曲曲目,并将其歌曲作重点乐理分析、创作背景或歌手等介绍,应该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自然地从音乐欣赏中来排解压力,舒缓情绪。
2.从教学用乐器角度看,要善用钢琴。从问卷分析可发现,钢琴这项乐器是最喜欢的教学用具,善用钢琴作为课堂上的音乐传递工具,上起课来会更有成就感,学生能藉由歌唱而感到压力上的排解。
3.从社团组建角度看,可以通过社团来提升学生深度接触音乐机会。学生在学校接受较多的还是主课的信息,若能多办理音乐或艺术性质相关社团,例如:歌唱社、音乐赏析社、乐音社团或表演艺术社等,也许更能让学生接收到不同的音乐或艺术信息。
4.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除了音乐课堂上的表演,也可建立校内“街头艺人“表演活动,时间可在下课时段、社团时段或中午用餐前,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缓解学习压力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聂含聿.指导性音乐想象对缓解硕士三年级学生学习压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张娜.中学教育教学音乐审美功能的实践与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12.
[3]蒙新颜. 巧用音乐疗伤法缓解高中生的学习压力[J]. 广西教育,2013,26:27-28.
[4]Cabanac A, Perlovsky L, Bonniot-Cabanac M C, et al. Music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J].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2013, 256: 257-260.
[5]Esfandiari N, Mansouri S. The effect of listening to light and heavy music on reducing the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mong female students[J]. 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 2014, 41(2): 211-213
[6]Laohawattanakun J, Chearskul S, Dumrongphol H, et al. Influence of music training on academic examination-induced stress in Thai adolescents[J]. Neuroscience letters, 2011, 487(3): 310-312.